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26萬誌願軍剛出國門,金日成就提出歸他指揮,毛澤東:恐怕不行

2023-12-22歷史

北韓黨征兵情況十分嚴重,16歲至45歲男子全部征調入伍,致使親屬沒人照顧。」

「一切無長期打算,孤註一擲的冒險主義從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軍事指揮異常幼稚。」

上面是彭德懷掛帥入朝後給黨中央的電報,可見金日成等北韓人民軍指戰員的實際指揮能力。然而,彭德懷萬萬沒想到,當26萬大軍剛入北韓境內不久,金日成就提出:誌願軍的指揮權交給他。

面對金日成的這一要求,毛澤東、彭德懷等人如何應對,這裏面又有著什麽不為人知的故事?

時間回到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向毛澤東寫了一封親筆求援信,他以十萬火急的姿態,希望中國盡快出兵北韓與人民軍一起作戰。

唇亡齒寒,面對金日成的請求,毛澤東以大無畏的氣概,毅然決定抗美援朝。事實上,早在7月13日中國政府就已經成立了東北邊防軍,用以防衛,防患未然。

根據【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當時抽調第13兵團(兵團部、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四野戰軍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師、第2炮兵師、第8炮兵師、高射炮兵4個團)、騎兵1個團、工兵第6團、汽車兵3個團等,總人數約26萬人。

這是一支能征善戰、裝備精良的部隊,將其調到東北,寓意不言自明。周恩來要求:「加緊和加強準備工作。一切都要準備好,不要成為‘臨急應戰’,而要有充分準備,出手就勝。」

毛主席

10月8日,毛澤東給金日成、中國駐朝大使倪誌亮回電:

1、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遣誌願軍到北韓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

2、彭德懷同誌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3、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後方勤務工作及其他在滿洲境內有關援助北韓的工作,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誌負責;

4、請你即派樸一禹同誌到沈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誌會商與中國人民誌願軍進入北韓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彭、高二同誌由北京去沈陽。

當天傍晚,北韓內務相樸一禹趕到沈陽。彭德懷本以為樸一禹是來跟他商討誌願軍入朝後,雙方如何配合作戰的問題。未曾想,樸一禹只是提到美國正在向北韓大量增兵,催促中國方面立即出兵。

樸一禹還帶來金日成一項提議,說是目前金日成已經在平壤以北的德川,希望誌願軍將司令部也設在那裏。彭德懷何等睿智,他意識到金日成已經考慮到誌願軍指揮權問題,希望誌願軍也歸他指揮。

據時任駐朝大使館參贊柴成文回憶,金日成有一個誤判,當他向毛澤東求援時,本以為中國會派出少量部隊幫忙頂一段時間,誰知中國派出了26萬人,還是一支精銳部隊。可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日成對誌願軍的指揮權依舊存在幻想心理。

10月19日,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誌願軍入朝後,司令部先後轉移過五次,駐紮過六個營地:大榆洞、玉泉站、君子裏、上甘嶺、空寺洞和檜倉郡。

彭德懷和金日成會談

大榆洞,位於北韓碧潼與北鎮的平安北道,這裏原是一處舊礦場,礦洞外有幾棟簡單的房屋,毛岸英當年就是在這裏壯烈犧牲的。

10月21日,大榆洞,彭德懷金日成首次會面。這是一次不平常的會面,改變了北韓命運,改變了東亞局勢。兩人在一張桌子前面對面而坐,彭德懷先把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決定口頭傳達。

彭德懷說:「我們誌願軍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約26萬人,另外還有24個師正在調集,將作為第二、第三批入朝作戰後續部隊……」

彭德懷繼續說:「我們黨中央、毛主席等人下這個決心很不容易,中國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困難很大。現在既然出兵了,目的就是能在解決北韓問題上有所幫助,希望我們之間坦誠相待,互相配合。關鍵問題是能否站得住腳。」

金日成聽完很激動,原本希望指揮誌願軍的想法暫時擱置下來,但是彭德懷內心很清楚對方希望將指揮權交給北韓方面。隨著戰事的發展,中朝軍隊之間配合越來越多,如何統一指揮成為當務之急。

從金日成的立場來看,他出於國家尊嚴和主權角度考慮,不願意交出北韓人民軍的指揮權,這點應當給予理解。但是,在誌願軍入朝前,金日成一系列不可思議的指揮,冒險主義嚴重,如果將26萬誌願軍交給他來指揮,風險很大。

彭德懷入朝後就說:「我要對中朝人民,對幾十萬士兵負責啊!」第一次戰役期間,北韓人民軍指戰員孤註一擲的冒險主義表現非常突出,加上雙方彼此協調不通暢,經常出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有好幾次,北韓人民軍不通知就撤退,致使誌願軍行動受阻,甚至還出現了幾次對方誤傷誌願軍事件。比如第一次戰役期間,由於沒有統一協調和指揮,北韓人民軍一個坦克師奉命向順川挺進,他們不知道誌願軍第39軍正在此地圍攻美軍第24師。

兩軍互不知情,人民軍坦克師把誌願軍第39軍當成敵人進行炮擊,誌願軍受到不小的損失,還導致美軍第24師逃走。類似這樣的情況,當時出現了不少次。

誌願軍本來武器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又有很大困難,如今朝方又不給予配合,彭德懷決定向透過使館人員向金日成提出作戰中協調統一問題。

按照彭德懷的想法,北韓人民的總部最好靠近誌願軍總部,這樣對彼此都好,更有利於指揮作戰,金日成沒有同意。10月25日,誌願軍和「聯合國軍」首次交戰,這對北韓人民軍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金日成準備發表演講,希望中國允許北韓公布誌願軍參戰的事實,進而鼓舞北韓軍民。

當時中國政府為了避免過於刺激美國,一直強調中國軍隊入朝作戰的非官方性質,所以對方公布誌願軍的指揮權非常慎重。毛澤東接到電報後批示,金日成可以提「中國人民誌願部隊在北韓人民軍統一指揮之下配合人民軍反抗侵略者」,但是不宜多說。

之後,周恩來致電金日成時再一次強調,「(發表演講時)一定要改為‘中國人民誌願部隊在北韓人民軍總部指揮之下的參加作戰’。」話是這樣說,但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從沒有考慮過把誌願軍交給北韓方面來指揮。

彭德懷和金日成等人合影

11月7日,彭德懷請樸一禹向金日成提出幾個建議,希望金日成同意。但是,金日成的回應令彭德懷很失望。比如開辟敵後戰場問題,決定派出方虎山和崔仁兩個軍團深入敵後展開遊擊戰爭,金日成勉強同意。至於兩軍配合問題,金日成堅持只派一名參謀來誌願軍司令部,擔任通訊聯絡和情報交換,他既不同意兩軍總部靠近,更不同意聯合在一起。

彭德懷經過一段時候觀察,認為必須立即解決統一指揮問題,為此他求助黨中央和毛澤東。毛澤東兩手準備,一是請史達林出面;二是讓彭德懷、高崗跟金日成再次商談,核心問題就是軍隊指揮權問題。

1950年11月13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指示起草了至史達林的電報。電報中指出:

「彭德懷同誌提議,希望金日成同誌和史蒂科夫同誌(蘇聯駐朝大使)能常駐前方,並由金日成、史蒂科夫、彭德懷組織三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包括建軍、作戰、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以及與作戰有關的許多現行政策,求得彼此意見一致,以利戰爭進行。我們同意這個提議,現特電告,請求您的指示。如您認為可行,即請由您處向史蒂科夫同誌和金日成同誌提出為妥……現在的重要問題是朝、蘇、中三國在那裏的領導同誌們能很好地團結,對各項軍事政治政策能取得一致的意見,北韓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作戰上能有較好的配合……勝利是有把握的。」

11月15日,金日成和史蒂科夫來到誌願軍司令部總部,兩人將和彭德懷、高崗開會。四人一坐下,性格耿直的彭德懷直接提出了兩軍已經到了必須統一指揮時刻,金日成默不作聲。這時高崗也表示,北韓半島地理狹窄,發動如此之大的戰役,沒有統一指揮根本不行。

史蒂科夫透過對誌願軍的觀察,也認為中朝軍隊都應該由中方來指揮。史蒂科夫當著大家面批評了金日成,說他的人民軍擁有蘇聯最好的武器裝備,卻屢屢打了敗仗。金日成不太高興了,他在接下來發言中,僅介紹了人民軍情況,對指揮權閉口不談。

彭德懷和金日成

11月6日,史達林回復周恩來電報,他完全贊成「由中國同誌來統一指揮北韓境內的作戰,應該由彭德懷同誌指揮。」史達林還將回電也發給了金日成和史蒂科夫,蘇聯駐中國軍事總顧問紮哈羅夫也贊成統一指揮,金日成這時逐漸明白,史達林這是在告訴他想指揮誌願軍根本就是妄想。

鑒於蘇聯方面已經就統一指揮權問題表態,金日成決定到北京跟毛澤東當面商談。12月3日,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接見了金日成。一見面,毛澤東就對金日成說:

「最開始我一直有兩個擔心,一是誌願軍入朝後能不能在北韓站住腳,這個問題在第一次戰役後解決了;二是依靠現在的裝備,能不能和擁有現代化先進武器裝備交手,現在看來也解決了。」

金日成聽後連連點頭對中國出兵表示感謝。簡單寒暄過後,毛澤東直入正題,「彭德懷多次來電詢問,關於中朝兩國軍隊如何協調指揮的問題,這次我想當面聽聽你的想法。」

一旁周恩來插話說:「我看這個問題還是盡快解決好。」高崗則說:「一個戰場確實應該統一將令,上次我到北韓,彭老總就跟我說,由於雙方指揮不統一,經常發生誤會,到最後甚至出現了雙方打起來,導致美軍逃走了。」

「這個問題必須立即解決,看起來是誤會,可也是一種犯罪,應該建立中朝軍隊的統一指揮部。如果由朝方來指揮,恐怕不行。」毛澤東總結性發言,他語氣說得有點重。

毛主席和金日成

毛澤東、周恩來、高崗三人接連發言,加上史達林之前的電報,讓金日成知道自己再不退讓就是自討無趣。於是,金日成說:「關於雙方軍隊統一指揮問題,我的意見是誌願軍作戰豐富,如果組成中朝聯合司令部,應由中國同誌為正,北韓同誌為輔。來之前,我們已經商量過,大家都同意。」

毛澤東笑著說:「好啊,好啊!那我們就當仁不讓了。我們這方決定推薦彭德懷同誌擔任聯合軍隊的司令員兼政委,你們看看如何?」顯然,在毛澤東看來,關於誌願軍的指揮權,金日成想都別想。

金日成回答:「完全同意!我們決定讓金雄同誌擔任副司令員,樸一禹同誌為副政委。另外,史達林來電報同意誌願軍和人民軍統一指揮,因中國誌願軍有經驗,應由中國同誌為正,北韓同誌為副,北韓勞動黨政治局會議已同意。」

根據周恩來的提議,北韓戰場後方的動員、訓練、軍政、警備等事宜,依舊由北韓方面負責。高崗這時插話了,「目前鐵路運輸和搶修等跟前線戰爭關系密切,應該由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

談話結束時,毛澤東還提了一個建議,「聯合司令部對外不公開為宜,僅對內行文用之;另外,聯合司令部仍分兩個機構:一個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一個是北韓人民軍參謀部,合駐一處辦公,便於協作、研究解決問題。」

毛主席和金日成

金日成表示同意。至此,中朝聯軍的指揮權問題得到了統一。12月8日,周恩來為黨中央起草了【中朝兩方關於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定】,關鍵資訊如下:

1、為更有效地打擊共同敵人,中朝兩方同意立即成立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北韓境內一切作戰及其有關事宜;

2、北韓人民軍及一切遊擊隊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受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聯合指揮部有權指揮一切與作戰有關之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有線和無線的電話和電報等)、糧秣籌措、人力物力動員等事宜;

3、凡屬北韓後方的動員支前、補充訓練及地方行政的恢復等工作,聯合指揮部得根據實際情況和戰爭需要向北韓政府提出報告和建議;

4、凡有關作戰的新聞報道,統一由聯合指揮部指定機關負責編審,然後交北韓新聞機關以北韓人民軍總司令部名義統一釋出之。

然而,當彭德懷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收兵休整時,金日成卻很不高興了。1951年1月4日傍晚,誌願軍進入漢城。訊息傳來,舉國上下沸騰。官方報紙更是以【中朝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中國各民主黨派致電北韓人民:祝賀光復漢城大勝利】等醒目標題報道這一歷史性時刻。

彭德懷作為一線最高指揮員,考慮到敵我態勢,意識到敵人有故意南撤嫌疑,企圖誘敵深入,上演第二次仁川登陸。但是,北韓方面卻想當然認為,這是殲滅敵人的最好機會。彭德懷在給中央電報中提到,「由於勝利,北韓黨政軍民情緒高漲起來,速勝和盲目樂觀的情緒也在滋長。」

得知彭德懷下達停止誌願軍南進訊息後,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最先開炮,他怒氣沖沖來到中朝聯合司令部質問道:「你為什麽停止進軍,你這是右傾,我要想史達林告你狀!」

三八線

彭德懷跟拉佐瓦耶夫耐心解釋,後者就是不願聽,一再要求誌願軍繼續追擊。拉佐瓦耶夫是二戰後期蘇軍入朝部隊的司令員,蘇聯撤離時他作為駐蘇大使留下。拉佐瓦耶夫不結合實際情況,一再認為對待「聯合國軍」的追擊,應該像當年蘇軍追擊德軍一樣。

拉佐瓦耶夫對彭德懷說:「在我們蘇軍的戰鬥條令中,是沒有出現過獲得勝利後,停止進攻的。我們應該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直接將敵人趕出北韓,決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

彭德懷自然不會聽從,拉佐瓦耶夫拍了桌子憤憤不平離開了。彭德懷立即將這一情況電告中央,將自己休整前因後果詳細說明。兩天後,金日成來到中朝聯軍司令部,問:「如今大好局面,怎麽就鳴金收兵了?這麽大的事,怎麽不和我商量一下?」

彭德懷心情很沈重,說:「我們入朝作戰已經兩個多月了,遭遇了太多的困難。現在初步統計,戰士們傷亡已經達到了5萬多人,加上病死、餓死等又是5萬多人,總計超過10萬多人,這個代價是慘重的。」

金日成聽了沒有說話。彭德懷又說:「現在有一個大問題,後勤運輸面臨困難,我們的糧食、棉衣、棉鞋等嚴重供應不足。大量士兵在追擊過程中,有一半人的鞋子丟了,行軍鍋也丟了,我們戰士在雪地裏赤腳、餓著肚子怎麽繼續追擊?」

誌願軍在雪地裏

金日成繼續沒說話,一會兒離開了。1月11日,彭德懷收到毛澤東的回電,

「人民軍一、二、三、五軍團均可置於漢江以南之第一線,誌願軍撤至仁川及漢江以北休整兩個月至三個月,仁川及漢城之守備由誌願軍擔任。人民軍應將現在東北訓練的新兵加以補充,如金日成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前進,亦可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北韓政府自己直接指揮。誌願軍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這天上午,金日成又來到聯合司令部,樸憲永也來了。彭德懷繼續解釋了收兵休整的官員,「從情報顯示,敵人目前退到洛東江,這是想利用洛東江的這一地理屏障,在兩岸修築堅固工事,誘使我們南進,一旦打成攻堅戰,敵人將從我們後方登陸。」

金日成說:「我不反對誌願軍休整,但是只是希望你們能縮短時間,或者邊休整邊追擊,這樣更有利於打擊敵人。」

彭德懷:「不行,敵人的策略就是誘使我們南進。他們擁有強大的火力,如果繼續追擊,我們很可能被其圍殲。」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了三個多小時,彭德懷依舊說服不了金日成。於是,就將上午接到的毛澤東電報遞到他的手上。

金日成低頭看電報,當看到「如金日成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前進,亦可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北韓政府自己直接指揮。誌願軍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時,內心非常尷尬,又不太甘心。

眼看此事沒完沒了,彭德懷無可奈何地說:「要不這樣,你們還是堅持要南進追擊敵人。我有一個建議,誌願軍負責仁川至襄陽以北的全部海岸線警戒和維護後方交通線,你們一、二、三、四、五等軍團12萬人歸你們指揮,按照你們的想法,向釜山方向進攻。」

誌願軍攻入漢城

「不行,不行!」金日成連連搖頭。彭德懷懷則笑著說:「你們試試嘛,不試一下怎麽知道結果呢?說不定敵人就會被趕到大海裏。」

眾所周知,一切都是要靠實力說話,金日成也明白繼續堅持下去沒有任何結果,但他沒想到蘇聯方面也支持彭德懷。幾天後,史達林給拉佐瓦耶夫發來電報,在斥責拉佐瓦耶夫同時,讓他轉告金日成:彭德懷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今後東方戰場的一切都聽彭德懷的。

中國誌願軍出國作戰已經70多年了,謹以此文紀念。70年前,26萬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一代人把一切都替後人扛在了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