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武元甲攻不下奠邊府,請求中國派精兵支援,彭德懷:這兵絕不可派

2023-12-22歷史
曾經擔任彭德懷參謀的許之善曾回憶起這樣一段往事。1954年4月,在奠邊府指揮作戰的武元甲突然發來向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彭德懷發來一封急電,他說前線越軍遭受了很大傷亡,已經承受不住,因此希望中方派遣精銳部隊投入奠邊府作戰。
看到電報後,彭德懷卻對許之善說:「我認為,奠邊府戰役應該由越南部隊來完成,這兵是絕不能派的。我們畢竟是兩個國家,不宜派兵去打,只能在打仗方面給人家出主意、提建議。」
眾所周知,彭德懷曾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的身份入朝作戰,同時也是毛澤東入朝作戰決策的最大支持者。但是對於越南,彭德懷卻為何反對直接派兵入朝參戰呢?
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的邊境局勢可以用危機四伏來形容。在東北,美軍直接幹涉北韓內戰,導致韓戰爆發;而在西南邊境,被日軍驅逐出印度支那的法軍卷土重來,重新占領了越南、寮國、柬埔寨的大片土地,試圖恢復其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而法帝國主義的這一陰謀,不僅越、老、柬人民不能同意,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更不能同意。新中國絕不允許西方殖民國家繼續欺壓我鄰國人民,更不能讓鄰國成為他們侵略中國的彈板。
因此在1950年,中國雙管齊下,同時進行了兩場援外戰爭,分別是抗美援朝以及抗法援越。但在北韓和越南之間,中國的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對於北韓,中國派遣數十萬誌願軍,直接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交戰。而在越南,中國則主要以支援武器以及派遣顧問團為主。
然而實際上,打從一開始,越南是希望中國直接派遣誌願軍的。新中國成立之時,胡誌明率領的越盟已經山窮水盡,被壓縮到中越邊境的狹長地帶。若非越北地勢險要以及法軍戰線太長、兵力不足,恐怕越盟早已被法軍所撲滅。
利用越共中央唯一一台收音機,胡誌明得到了新中國成立的訊息,這讓他欣喜若狂。隨著解放軍南下大軍的高歌猛進,我軍在短時間內便解放了廣西和雲南,終於與越南接壤。1950年1月18日,中國即與越南建立了外交關系。
當年春天,胡誌明不顧敵人的轟炸,拖著瘦弱的身體,在越北徒步17天,最終抵達中越邊境的一處村寨。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法軍竟空投兩個連的兵力,試圖將越共中央一網打擊。
好在我軍緊急集結了一個連的兵力,將胡誌明保護了起來,才讓越南的革命事業不至於中途斷絕。隨後,胡誌明轉道前往昆明,乘飛機去往北京,與毛澤東見了面。
1月24日,胡誌明與周恩來進行會談。會談中,胡誌明控訴了法軍對越盟的打壓,以及越南革命軍所面臨的殘酷境況。他表示,美國武器支援的法軍已經將越盟逼得走投無路,越南人民正用大刀和梭鏢抵抗法軍的飛機和大炮。因此胡誌明懇求周恩來,希望中國派出誌願軍,幫助越南人民趕走法國侵略者。
此時的毛澤東,正在莫斯科存取。他同意向越南無償提供武器,但是拒絕向越南直接派出軍隊。不過毛澤東卻同意,向越南派出軍官顧問團。
1950年4月,第一批來自中國的軍火和物資終於送到了越軍手中。是越軍急需的42萬發美制30步機槍彈和9萬發英制30機槍彈,還有1200支步機槍。
與此同時,越軍308師和174團,209團也分別在雲南硯山,廣西西靖開始訓練。雲南軍區給308師提供的物大量彈藥、被服以及各種作戰物資。僅從5月到9月份,越盟收到從中國方面運來的40000支步槍,125挺機關槍,75門迫擊炮,3000箱各種彈藥,870噸各種軍用物資。從此以後,衣衫襤褸的越軍鳥槍換炮,從烏合之眾成為一支可堪戰鬥的武裝力量。而越軍也第一次與法軍有了進行正面對抗的實力和勇氣。
然而在以陳賡為首的中國軍官顧問團看來,如今越軍還相當稚嫩與不成熟,必須進行嚴格的戰鬥訓練。與此同時,陳賡還註意到,除了戰術能力不足以外,越軍在戰略方面也相當短視。越南軍官們一心想解放高平這樣有法軍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卻忽視了消滅法軍的有生力量。在他們看來,只有多占地盤才是勝利。
但根據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以及中國革命的具體經驗,盡量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才是獲取革命成功的金鑰匙。況且越軍經驗不足,僅會打遊擊戰,如果貿然攻打防禦堅固的高平,恐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因此陳賡在越南軍官狐疑的眼光中力排眾議,否定了越軍將官攻打高平的戰術方案,改以攻打高平周邊的一處據點——東溪。
在東溪,法軍駐守有400名官兵,正好給缺乏攻堅經驗的越軍積累經驗。此時的越軍占有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同時根據陳賡觀察,法軍戰鬥力、意誌力皆不足,是一個相當好對付的對手。因此按照陳賡的設想,這場戰鬥應該很快就能結束
但出乎陳賡意料的是,占據絕對優勢的越軍,卻著實在東溪碰上了硬釘子。這倒不是因為法軍太強,而是因為越軍實在太弱。戰鬥一開始,擔任主攻的174團首先掃清了東溪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外圍據點,占領了攻擊出發位置。但是離譜的是,另一個擔任主攻的209團卻詭異地和前敵指揮部失去了聯系。直到當天下午才搞清具體位置,總攻時間也不得不推遲。而法軍也趁機加強了防禦,越軍失去了進攻的突然性。
總攻發起後,越軍依然失誤連連,前線作戰不利的訊息像雪片一般送到陳賡手中。其主要原因是各支部隊缺乏配合,步炮協同極差。同時,越軍的意誌力也不足,一遇到敵人的炮火,就想退下來逃跑。導致7000越軍,連400法軍駐守的東溪都難以攻克。陳賡事後在日記中寫道:「越軍和法軍,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
見此情況,陳賡不得不親臨前線。曾經指揮數十萬大軍的陳賡,竟然還要為殲滅擊敗敵人而傷透腦筋。在陳賡的嚴格督促下,越軍各部齊頭並進,向東溪守敵發動四面圍攻。而在此前的戰鬥中,一些越軍指揮員耍滑頭,逡巡不進,導致原本的四面圍攻變成了一面強攻,自然攻不下來。而在陳賡的坐鎮指揮下,越軍指揮官再也不敢打滑頭仗。在越軍的四面合擊下,法軍再也抵敵不住,全軍覆沒。
東溪戰役的勝利,讓胡誌明和武元甲欣喜若狂,這是越盟第一次在陣地戰中擊敗法軍。最終,越軍在陳賡的指揮下,取得了邊境戰役的一系列勝利,解放了高平等十多座城市,從此讓中越邊境徹底連成一片。
而就在此時,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而陳賡也告別了越南的戰友們,投身於更重要的北韓戰場。而顧問團,也由韋國清將軍代為執掌。
邊界戰役後,越軍的戰略方向又轉移向西北。在韋國清的建議和指揮下,越軍殲敵1.4萬人,解放了3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法國殖民軍的處境進一步惡化。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法軍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越南西北靠近寮國邊境的奠邊府實行大規模空降。而這一計劃,正是源於韓戰中的砥平裏戰役。
在砥平裏戰役中,法軍的精銳部隊——法國營就有參加,曾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在砥平裏戰役中,美軍、法軍充分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擋住了缺乏重武器的誌願軍。因此法軍決定在奠邊府建立一個堅固的堡壘群,拖住越南的機動兵力,讓越軍的血耗盡。
然而法軍沒想到的是,在砥平裏戰鬥後,我軍在蘇聯武器的幫助下,火力和攻堅能力已經大大提升,絕非當年的吳下阿蒙。砥平裏式的防禦體系,早已難不倒我軍。對付他們,只需重炮。因此,中國還無償支援了越軍許多重炮,其中包括威力巨大的105榴彈炮。
在韋國清的建議下,胡誌明和武元甲最終同意在奠邊府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而在之前一貫「小打小鬧」的越軍看來,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戰役,因為奠邊府的法軍已經有1.5萬余人。
當時聽聞法軍占領奠邊府的訊息,胡誌明和武元甲都不願意直接攻打。然而韋國清聽聞此事後卻一躍而起,大叫道:「一個絕妙戰機的出現了。」在韋國清看來,奠邊府的法軍遠離法軍主力,已經成為孤軍。兵力補充和彈藥補給,都得依靠空中支援。只要吃掉了這波法軍,越南戰局將不可逆轉。
隨後,越軍集結5萬兵力與數十萬民工,日以繼夜地向奠邊府前線運送重炮。而法軍也集中空軍發動「絞殺戰」,試圖切斷越軍的補給線。然而中國顧問團中有許多韓戰的老兵,明白如何破解絞殺戰。在中國顧問的建議下,越軍透過加強高射火力、分散物資流通渠道以及加強對交通設施維修等手段,最終粉碎了「絞殺戰」。
就這樣,在法軍的狂轟濫炸之下,48門美式105公釐大炮,150多門輕型火炮終於運抵了前方。對於奠邊府這顆硬核桃,必須要用重錘去砸。
在炮火的支援下,越軍很快便掃清了奠邊府的外圍據點。但是到了第二階段,進入法軍的縱深防線後,越軍不善攻堅的弱點便顯露無疑。在敵人炮火的反擊下,越軍各部束手無策,進攻進展不大,甚至還出現了建制混亂,失去再戰能力的嚴重局面。同時,越軍發炮時間非常死板,讓法軍找到了。在越軍步兵發動沖擊時,不斷利用火力中斷的間隙進行反擊,因此給越軍造成了慘重損失。
由於傷亡出奇的大,負責指揮的武元甲竟臥床不起。雖然武元甲後來被稱為「奠邊府之虎」,但實際上,當時他並沒有進行大規模攻堅作戰的經驗。在情急之下,武元甲才急病亂投醫,向彭德懷發出了求援電報。
然而在奠邊府戰役前,中國便一再表示,絕不會越俎代庖,派兵直接參與奠邊府戰事,因此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然而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彭德懷也絕不會見死不救,他根據當時的作戰局勢和軍事顧問團的意見,確立了穩紮穩打,用削蘿蔔、剝包谷的方式,集中優勢兵力,一口口地吃掉對手。而這一戰術在北韓戰場,也被稱為「零敲牛皮糖」戰術。
改變戰術後,越軍開始以點即面,在輕型火炮的支援下,逐個地殲滅敵人一些班、排、連的據點。等敵軍削弱到一定程度,再發動猛攻。與此同時,我軍支援的六管火箭炮也加入了戰場。在猛烈的炮火之下,法軍失去了抵抗的意誌。他們驚呼道:
「越軍炮火較凡爾登之役的炮火還激烈,類似於蘇軍攻柏林之炮火。」
經過二十多天的穩紮穩打,法軍在奠邊府的陣地不斷縮小,人員、彈藥不斷減少。而法軍空投的物資,也大多落到了越軍的陣地上。
到了5月6日,韋國清與武元甲決定對奠邊府的殘敵發動總攻。在猛烈炮火的攻擊下,法軍紛紛停止射擊,他們將白毛巾、白紙等物從地堡射孔中伸出,表示投降。此戰中,法軍損失16000余人,其中陣亡4000余人,負傷5000余人,其余被俘8000余人;越軍陣亡4020人,負傷9118人,失蹤792人,總計約1.4萬人。
此戰後,法軍一蹶不振,而法國政府也意識到,維持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了。1954年7月20日,法國被迫承認越南獨立,並撤出了印度支那三國。
奠邊府戰役後,武元甲名震世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場戰役是韋國清將軍指揮的。只是因為保密,這點不為人所知。
那麽在抗法援越戰爭中,中國為何沒有像支援北韓那樣,直接派兵參戰呢?
首先從戰略的角度看,越南的地位比不上北韓。北韓臨近中國東北,而東北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一旦北韓占領,美軍很可能以此地為彈板,威脅東北乃至於北京。為了抵禦這個威脅,中國必將把東北工業搬遷至內地,同時在東北耗費大量軍費。
反觀越南,其戰略地位就沒有北韓那麽重要,而抗法援越也不像抗美援朝那樣迫切。
其次,與美軍相比,法軍的戰鬥力實在也差上太多。自二戰以來,法軍便屢戰屢敗,其表現讓人恥笑。無論是陳賡還是駐法軍的美國顧問都曾有記載,法軍戰鬥力極差,戰術十分呆板。甚至美國顧問還挖苦道:「法國軍人是現代的身體卻長著一戰的腦袋」。
這樣的軍隊,無需勞駕我軍直接出手。只要經過訓練,越軍一樣能擊敗他們,殺雞焉用牛刀?而事實也證明,我軍只需派出一批軍官團,就足以讓法國殖民軍灰飛煙滅。
而美軍則不同,他們是二戰中常勝軍,武裝到牙齒,其戰鬥力遠非法軍可比。北韓人民軍的戰鬥力遠超越南人民軍,被美軍打得潰不成軍。因此,我軍必須直接參戰,才能拯救北韓的危局。
而中國抓住了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最終贏得了抗美、抗法兩場對外戰役的勝利。不得不佩服新中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令人驚嘆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