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昆侖山裏最後的上海知青

2024-06-08歷史

上海以西6000多公裏的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的烏恰巴什鎮,有一個叫「二牧場」的地方。電影【昆侖山下大醫生】裏面的主人公,上海知青姜萬富在這裏為各族群眾行醫看病,整整堅守了43年。二牧場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一個團場,是一個團級單位,有十幾個連隊分散在昆侖山北坡的峽谷之中。

我第一次到烏恰巴什鎮的二牧場場部辦理進山探礦手續的時候就聽說這裏有一個上海知青,是二牧場衛生院的院長和最受當地牧民喜愛和尊敬的醫生。我曾經也是一名知青,1968年在黑龍江下鄉插隊,對知青有很深的感情。我曾到衛生院找過姜萬富醫生,衛生院的人說姜醫生下連隊巡診去了。

我是一名地質工作者,我所在的公司在葉城二牧場二連西約十幾公裏的索克龍峽谷有一處多金屬礦點。因為勘探工作我經常出入二牧場,有些時候就住在二連。二連距離場部約20公裏,二連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連隊,二連所在地依山傍水,是我們進入礦山的必經之路。在往前走已經沒有行車路了,只能換乘馬匹和毛驢進山勘查,當時二連的領導和牧民們對我們很好,馬匹和毛驢都是由二連提供,有時候需要精靈及輔助人員,二連也是有求必應。二連還專門在連部為我們提供一間住房,供我們休息及存放探礦器材等。

2008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從礦山回到二連準備返回喀什,其中一個同事因高原反應而頭疼難忍。連隊指導員對我說:場部姜醫生正在二連為牧民看病,他去叫一下。不一會,姜萬富醫生來了。姜醫生高高的個子,清瘦的身影,精幹利落,一口上海普通話讓人感覺親切。姜醫生用聽診器聽了聽,給了我同事幾片藥說:休息一下就好了,高原反應就是頭疼。

天黑了,連隊門前的河水轟隆作響,我來到連隊衛生室,姜萬富醫生正準備休息。我自我介紹說明來意,他聽說我是老三屆北大荒插隊知青後非常吃驚,他熱情拉我坐在床上,我們的雙手緊握,久久不放。就這樣,我一個曾經的北大荒知青在昆侖山深處和上海知青姜萬富相遇。昆侖山下的靜夜,姜萬富醫生坐在我對面,我似乎聽得見他的心跳。在昆侖山這個荒芫之地,兩個知青的偶然相遇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插隊知青和兵團知青的對話非常簡單,彼此的知青經歷讓我們有共同語言,一南一北的同齡人談話充滿信任和理解。一個留守昆侖山43年的上海知青讓我感到震憾和敬佩,姜萬冨也因為在昆侖山遇見曾經是北大荒知青的我感到驚訝。

這個昆侖山之夜註定不平凡,姜萬富徐徐開啟了塵封多年在心底的記憶,一些不願讓人知道往事在姜萬富口中緩慢低沈的講著。姜醫生的話樸實無華,他的經歷就像紀錄片般回放,穿越了他人生近43的時光。

姜萬富第一句話就告訴我,明年2009年他就60歲了,就可以退休回上海了。我聽後非常震驚,43年?在昆侖山43年?姜醫生是怎麽過來的啊?姜醫生可能許久沒有和外人說起他的經歷,也可能因為我們都是曾經的知青,在這個夜晚姜醫生為我開啟了藏在心底最深處的秘密。

1966年7月17日,年僅17歲的姜萬富告別上海的家人,踏上通往新彊的列車。姜萬富等二十多名同學被分配到喀什地區的農三師,進入了昆侖山腹地的二牧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葉城二牧場,位於偏遠的昆侖山中,海拔3000公尺以上,氣候條件十分惡劣。一個17歲的上海少年在這裏堅守43年,是什麽力量支撐著他?

姜萬富到達二牧場的第二年,場部領導見姜萬富聰明好學,有股不怕吃苦的韌勁,就把姜萬富送到喀什師部醫院赤腳醫生培訓班去學習。五個月後,姜萬富回到葉城二牧成為一名專職衛生員。姜萬富幹一行,就愛一行,正規醫療培訓只有五個月,剩下的只能靠自己努力了。姜萬富到處去借各種醫療書刋,托人從上海帶回來醫疔書籍,他翻破了幾本厚厚的「赤腳醫生手冊」。當時二牧場衛生所只有姜萬富一個醫務人員,什麽病他都要看,牧民們也十分信任他,幾年下來姜萬富成了牧民們最受歡迎的人。

姜萬富對我說起他第一次給牧民做手術的事,真的讓我目瞪口呆難以置信。他說有一天到放牧點巡診剛住下,一個騎馬的牧民急忙趕來說他兒子病得厲害,肚子痛幾天了,快不行了,央求姜醫生救救他的孩子。姜萬富趕緊騎馬和牧民一起趕到放牧點,一進

帳篷就看見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躺在床上,疼得滿頭大汗。姜萬富檢查後認為這是急性闌尾炎,必須馬上切除,不然就有生命危險。送到場部是來不及了,自己又沒做過闌尾切除手術,只是在師部醫院培訓時見過闌尾切除手術過程。姜萬富知道不做就有生命危險,如果做了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姜萬富一咬牙豁出去了,就在帳篷裏為孩子做手術。

姜萬富盯著我的臉說:當我切開孩子肚子那一刻,我鎮靜及了,我第一眼就看見已經變了顏色的盲腸,這和書上寫的一模一樣。這個手術很順利,孩子也得救了,我也有了自信心,那個時候我還不到二十歲。

從此以後,姜萬富成為二牧場裏最忙的人,大山裏十幾個連隊的各族患者都相信姜醫生,都認為姜醫生的醫術是最好的。姜萬富更加刻苦學習和鉆研醫療技術,在極端簡陋的醫療條件下姜萬富開始做腸梗阻、剖宮產、膀胱結石、接生、接骨等各種手術達3000多例,並且無一例失敗,無一人死亡。這樣的成績讓師部那些從醫學院校畢業的醫師們不相信,但是術後病人的真實存在又讓這些大醫院的醫生心服口服。

姜萬富在昆侖山深處為牧民進行各種急救治療,熱心周到至真至誠,使姜萬富成為當地各族職工群眾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星」,紛紛稱贊他是「神醫」和「萬能醫生」。作為醫生的姜萬富走遍了團場上百個放牧點的溝溝梁梁。在他17歲離開上海來到昆侖山的時候,他最初並沒有思考什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他的工作很平凡,但是他用43年的堅守告訴我,什麽是奉獻,什麽是堅守。

1980年初,是新疆各地上海知青返城的高峰,當年一起從上海來的夥伴都陸續都回上海了。遠在上海的姐姐多次來電話讓姜萬福回去,姜萬福思來想去,決定留下來。我聽到這裏就問姜醫生:八零年知青大返城的時候你為什麽不回上海?姜萬富沈思片刻低沈的說:很多人問過我這句話,為什麽不回上海?為什麽不回上海?這句話我也問過我自己。我不像外面宣傳的那樣,說什麽支援邊疆,紮根邊疆,一切為了牧民身體健康等。我當時確實有實際困難,當時我已經在二牧場結婚,並且還有了孩子。在上海我只有母親和一個姐姐,是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上海我沒有住房,三口人回去後住在哪呢?還有就是工作問題,我在這裏是醫生,能給牧民們看病治好病,但是我沒有學歷文憑,沒有經歷專業系統的醫疔培訓,我就是一個在農村的赤腳醫生而已。如果我回到上海,有哪個醫院能收留我?一切我還要從頭開始。看見同學們一個一個都走了,你說我能不動心嗎。團場領導也找過我,說師部醫院正在調配醫生來二牧場,你在堅持幾天,來了新醫生你再走,場郚會隨時放你走。

一起來的同學都走了,最後連我的妻子也帶著孩子回了上海,而接我班的醫生也沒有來。後來因為我不能回上海,妻子和我離婚了,我也更加斷了回上海的念頭。我不是什麽聖人,也不是想呈什麽英雄,我確實有很多實際困難,對上海又愛又恨,對回上海後的工作和生活十分迷茫和害怕。就這樣,一晃又是許多年過去了,只有在給牧民們看病的時候我才不想上海。

43年,15700個日子轉瞬即到,2009年姜萬富明年就60周歲了,他將退休回到上海,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鄉。要走了,還真的有些不舍。昆侖山的茫茫曠野,昆侖山的千溝萬壑都留下他的足跡。矛盾中的抉擇,孤獨中的堅守,艱難中的執著,樁樁件件,點點滴滴,回望間感慨萬千。

姜萬富心靈手巧,多才多藝,什麽東西一學就會。姜萬富是知青裏第一個會說維族話的人,姜萬富會開各種車輛,能騎馬、騎摩托、騎馬、騎驢、騎耗牛去給牧民看病。姜萬富喜歡音樂,精通多種樂器,二胡、揚琴、黑管、短笛、長簫等樣樣都拿得起來。在昆侖山的二牧場,毎當夜深人靜,沒有了家的孤單,連說句上海話都找不到人的孤獨,真是令人窒息。在夜晚不出診時候,是姜萬富最熬的時刻。偶爾就能聽到姜萬福曲調低沈的簫吟和傷感二胡曲調,這時人們才會想到這裏還有一名上海知青的存在。

1996年,姜萬富回上海探親。這個時候姜萬富90歲高齡的母親已是風燭殘年,姜萬富知道這是與母親的最後一面。作為兒子,理應給母親送終,可是假期已過,昆侖山裏的牧民們還在等著自己。一邊是母親,一邊是牧民,姜萬富流著淚又一次踏上西去的列車,當火車開動的那一刻,姜萬富淚水長流……半年後,姜萬福收到姐姐寄來的一個厚厚的信封,裏面裝著一塊黑紗。姜萬福白天忙著給牧民看病,靜夜之時,姜萬富跪在空曠的戈壁上,流著眼淚向著東方磕頭。當姜萬福講到這裏,雙眼滿是淚水,聲音哽咽,我也忍不住陪著他一起落淚。姜萬福對我說,他這一生,上對不起老,下對不起小,對不起離婚的妻子,對不起孩子,也對不起自己。一夜長談,姜萬富㾓快淋漓把壓在心底的話全數傾瀉出來。

第二天,姜醫生搭我的車順路返回二牧場。當車行至一處靠山的坡地時姜醫生讓我停下車,他指著前方說:哪裏有一個上海知青的墓地,一個叫沈祥福的上海知青埋在那裏。沈祥福和姜萬富同一天離開上海,一起分配到二牧場進疆,同一天到葉城二牧場,因遭遇車禍死亡,就埋在不遠處的大沙包上。

我停下車陪著姜萬富來到山邊的一條溝壑傍。一堆黃沙,幾穴土冢,幾株紅枊,這就是上海知青沈祥福的歸宿地了。我和姜萬富站在沈祥福的土冢前,木質的墓牌已經腐朽,刻在上面的字跡還依稀可見。我和姜萬富黙黙無語,我們又能說些什麽呢?片刻,昆侖山谷裏的風吹來,太泠!一陣陣山風揚起戈壁黃沙,揚起沈祥福土冢上的昆侖塵埃飄向遠方,飄向東方的黃浦江......

車達烏恰巴什鎮,我把姜萬富送到場部,我們相擁而別。在這之後,由於我調往別的礦山工作,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姜醫生了。不久之後,我在Q Q和鳳凰網知青論壇、新疆網喀什論壇上發表了「43年的堅守,記上海知青姜萬富」的文章,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註。後來我也一直打聽和關註姜萬富醫生的情況,只是再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後來我得知,在姜萬富即將退休離開農三師二牧場時,由於他的堅守和奉獻,姜醫生被評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姜萬富43年的堅守和奉獻終於有了認可。

2009年,姜萬富拿著用43年時光換來的各種獎牌,回到了夜思日想的黃浦江畔,回到了已經陌生的城市。可是,姜萬富回到上海後買不起房子,他們一家人只能擠住在嶽母家裏。後來姜萬富在昆侖山43年的事跡感動了上海,在上海市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一家住進了兩室一廳的新房子,女兒姜玉嬌大學畢業後也被上海市閔行區中醫醫院錄用。

姜萬富是喀什農三師最後一位離開昆侖山的上海知青,2010年全國援彊工作開始,上海的援建地點恰好在喀什。上海援建辦專門提出要援建葉城,幫葉城建一座新城和一座現代化的醫院。理由之一就是當年在葉城曾經有一批上海知青,有留守昆侖山行醫43年的姜萬富,還有長眠於此的上海知青。如今上海援建的新葉城已屹立在昆侖山下,一所由上海提供全套醫療裝置和人員培訓新醫院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姜萬富在昆侖山43年的堅守和奉獻感動了所有人。

回到上海後,姜萬富醫生熱心助人,時常在居住的小區為居民講解醫療知識,自購血壓計為居民免費提供醫療服務。

2020年,在上海疫情嚴重時,姜萬富不顧自身安危,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協助社群醫務人員積極抗疫,奔走在抗疫最前沿。11月10日,姜萬富不幸染病去世,享年71歲。

2023年3月28日,上海電影制片廠以姜萬富個人事跡為主題的電影【昆侖山下大醫生】在新疆喀什農三師葉城二牧場開機。

人間四月又一春,清明落雨梨花開。清明時節,和你有一面之緣的北大荒知青向姜醫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