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看管張學良25年的劉乙光調離,張想送他一筆錢,蔣經國為何拒絕?

2024-06-08歷史

在1962年,那位負責嚴密監管張學良長達四分之一世紀之久的劉乙光,由於年屆六十四歲高齡,被上級召回「安全域」,並委以重任,擔任特勤室主任一職。

雖然表面上聲稱劉乙光是因為年紀增長才被調離,這實則是為了給他留一份顏面。然而,背後的真實動因在於劉乙光對張學良的態度極其不友善,令張學良倍感難以忍受。兩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再加上劉乙光確實年歲已高,綜合考慮之下,最終決定將他調離崗位。

在歡送劉乙光的晚宴上,張學良和蔣經國等一眾重要人物齊聚一堂,共同出席了這一隆重的告別儀式,以示對劉乙光的尊重與不舍。

會議中,張學良以他特有的深沈與風趣口吻說道:「對於劉乙光,我心情復雜,他既是我的敵對者,又是我的救命恩人。說他是我的仇人,是因為他曾負責看守我;而稱他為恩人,則是因為他曾救我一命。我們共度了那麽多歲月,如今他要離去,我深知他家中境況,因此打算贈予他一筆資金,聊表我的微薄心意。」

張學良對劉乙光的評價是,他既是張的對立面、仇人,同時也是張的恩人。

對於仇人的身份,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因為在1936年,蔣介石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下令對張學良「實施嚴格監管」的指示下,戴笠在軍統內部選拔了劉乙光等人來負責看管他。

最初,劉乙光對張學良持有深深的敬意,他視這位大人物如同籠中猛虎,雖暫時蟄伏,但難以預料哪日會重振雄風,再度崛起。因此,他自然是不敢對張學良有絲毫的怠慢。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乙光逐漸察覺到張學良似乎並無重返政壇的意向,這使他開始變得肆無忌憚。他常常擅自削減並扣留本應下發的物資,行為愈發肆無忌憚。

劉乙光對於收到的禮物,無論是張學良親友的心意,還是宋美齡與宋子文的饋贈,其處理方式頗為獨特。當他心情愉悅時,他會大方地留下一半,另一半則轉交給張學良;然而,一旦他情緒低落,便毫不留情地將所有禮物悉數沒收,絲毫不留余地。

在1946年之際,張學良似乎展現出了重返公眾視野的苗頭,這一變化令劉乙光心生惶恐。為了迎合張學良的意願,他竭盡所能地獻媚討好。然而,出乎劉乙光意料的是,張學良並未如他所願復出,反而被轉移至中國台灣,繼續其被囚禁的生活。

劉乙光瞬間恢復了自信與威嚴,洞悉了蔣介石決心背信棄義、徹底違背諾言的意圖,認識到張學良重獲聲望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因此,他得意洋洋地炫耀起自己的權勢,並且態度更為囂張跋扈。

張學良抵達台灣之初,由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接待並負責安置。由於陳儀與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素有舊交,因此他對張學良也給予了相當的關照和照顧。

陳儀在新竹縣五峰鄉親自為張學良精心挑選了一處位於井上溫泉的住所,並向劉乙光細致交代了居住安排。他特別指示,朝陽的居所應留給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居住,而背光的房子則留作他們一家人的住所。這樣的安排,既考慮到了居住的舒適度,也體現了對張學良一家的尊重與關照。

劉乙光在表面上展現出一副應承的模樣,然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憤怒與不滿。待陳儀離開後,他迅速行動,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強行占據了朝光的住所。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因為受到劉乙光的控制,無法擺脫他的束縛,只能無奈地在光線不佳的房間裏忍氣吞聲地居住下去。

數日之後,陳儀特地前往井上溫泉探望張學良。他一到此地,便敏銳地察覺到情況有異。當他得知劉乙光擅自占據了朝陽的房子後,陳儀立即采取行動,果斷命令劉乙光一家迅速搬離,以便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能夠安心入住。

當時,陳儀曾特意為張學良挑選了兩位女傭,用以協助他和趙四小姐的日常生活起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劉乙光由於心生嫉妒,僅在短短的兩日後,便毅然將這兩位女傭遣散離去。

令人咋舌的是,劉乙光一家不僅與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同居一處,而且為了對張學良實施無懈可擊的監視,他們竟然每天共進三餐,這種緊密的接觸程度實在是超乎尋常。

劉乙光一家人口眾多,約有六七人,家中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曾接受過住院治療,而小孩尚年幼無知。因此,每當一家人圍坐飯桌用餐時,場面就如同上演一出鬧劇,熱鬧非凡。吵吵嚷嚷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家爭搶著食物,飯桌上常常是一片狼藉,混亂不堪。這樣的狀況常常使得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難以安心享用一頓清凈且整潔的餐食。

為了確保張學良不會逃脫或做出自戕之舉,劉乙光可謂是費盡心機,處處設定重重限制,令張學良倍感束縛與窘迫。更讓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難以忍受的是,劉乙光的妻子精神狀況不佳,時常發作,使得兩人飽受劉乙光夫婦的種種羞辱與精神上的折磨,生活變得苦不堪言。

1947年,張治中將軍探視張學良時,張學良懇請他代為向蔣介石和宋美齡傳達自己的兩個願望:一是盼望能重獲自由;二是希望能夠與劉乙光家族分開居住,以便享有相對的自由和寧靜。由此可窺見,劉乙光一家對張學良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因此,張學良自然而然地將劉乙光視作他的仇敵。

劉乙光後來被調離崗位,主要是因為他與張學良之間的關系異常緊張,對張學良持有不友好的態度。

首先,宋美齡對此表示不滿,因為張學良當年能夠釋放蔣介石並隨其返回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基於她和宋子文的承諾——確保張學良的人身安全。然而,事與願違,張學良抵達後便被長期囚禁。

基於對往事的考量,宋美齡對張學良懷有一種深深的愧疚感。此外,由於丈夫蔣介石的反復無常,她始終對張學良保持著關註和照顧。

當蔣經國接手負責張學良的囚禁事務時,由於張學良與他的父親蔣介石同處一輩,他深知在接班之際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出於維護家族聲譽的考慮,蔣經國必然需要表現出對張學良的優待姿態。

蔣經國因宋美齡對劉乙光的不滿,決定撤換劉乙光,改派熊仲青接任其職務。

談及張學良稱劉乙光為其恩人的緣由,這還要回溯至1941年5月那個特殊的時刻。當時,張學良突然罹患了急性盲腸炎,病勢嚴峻。

軍統早已明文規定,一旦張學良身體不適,外科治療須請沈克非大夫,內科診治則應由李宗思大夫負責。這兩位醫生醫術高超,深受信賴,同時也便於劉乙光等人對張學良進行必要的監視。這樣的安排既保證了張學良的醫治品質,又滿足了軍統的監視需求。

當時,張學良的病情異常嚴重,刻不容緩,而兩位醫生恰巧不在身邊,也來不及向軍統進行請示。值得慶幸的是,張學良僅被囚禁了四五年的時間,劉乙光仍抱有幻想,認為張學良有朝一日能夠重出江湖,再次成為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因此,他並未拘泥於常規,而是積極尋求突破,主動聯系了當時的「貴州省主席」吳鼎昌,並向其進行了情況備案。

經過吳鼎昌的批準,劉乙光首先將張學良安全護送至貴陽。為確保張學良得到妥善的醫治,劉乙光特地尋找了貴陽醫學院的知名醫生楊靜波為其進行手術。出於安全考慮,劉乙光決定采取一系列防範措施,以防張學良在手術期間逃脫。他首先包下了整個貴陽中央醫院,確保醫院內部的安全與秩序,隨後再將張學良轉移至該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經過楊靜波醫生長達40分鐘的精心手術,張學良體內的闌尾被成功切除,術後情況表現良好,使得原本危在旦夕的張學良得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因此,張學良深情地稱劉乙光為自己的恩人,並滿懷感慨地回憶道:「倘若劉乙光只是循規蹈矩,等待命令,從而延遲了住院手術的時機,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根據部份材料的記載,張學良在晚年與劉乙光一家的關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和解跡象。這主要得益於張學良的寬廣胸懷,他並非是那種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之人。因此,盡管劉乙光曾是他的仇敵,但同樣也在某些方面對他有恩,張學良甚至有意饋贈一筆錢財以示感激。

然而,劉乙光尚未開口,蔣經國便迅速而委婉地回絕了張學良的提議,表達了自己的謝意。

盡管劉乙光曾對張學良進行長達25年的看管,但在他即將離去時,張學良註意到了他的家庭經濟困境,並出於善意地決定資助他一筆錢。然而,這樣的舉動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劉乙光生活困頓至此,竟還需依靠張學良的接濟,這似乎暗示著上級並未充分照顧到他,這無疑會觸及到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顏面。

盡管在照顧方面確實有所疏忽,但絕不能讓張學良向劉乙光贈送金錢,否則在面子上實在是過不去。

張學良確實展現出了非凡的寬容與仁厚,他對待昔日的仇敵同時也是恩人的劉乙光,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照顧與關懷。劉乙光的長子劉伯涵在回憶與張學良共同度過的日子時,對張學良的評價極高。劉伯涵還提到,他的二弟後來決定出國留學時,張學良更是慷慨解囊,資助了旅費,這一舉動無疑彰顯了張學良的豁達與大度。

劉乙光在1982年因疾病離世,享年八十四載春秋。

在張學良去世後,當有記者問及他與劉乙光的關系時,他並未提及劉乙光過去對他的任何負面行為。相反,他表示:「劉乙光有他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我依然深切懷念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