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歐洲蠻族史:倫巴底人是什麽人,叱咤義大利的他們最後去哪了?

2024-07-18歷史

倫巴底人是東日耳曼人的一支,最早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公元初,受惡劣環境和人口增長的壓力,倫巴底人同其他日耳曼人一樣,開始向南遷徙。公元1世紀,倫巴底人居住在威悉河與易北河下遊間的區域,出現在羅馬人的文字記載之中。

與其他日耳曼人相比,倫巴底人作戰更加剽悍勇猛,他們習慣蓄著長長的胡須,甚至女人也會將額前的長發梳在前面當作假胡子與敵軍作戰,因此他們被當時的羅馬人稱作「長須人(Longobardi)」,倫巴底人也因此而得名。

公元167年,倫巴底人曾跟隨馬科曼尼人入侵潘諾尼亞,但以失敗告終。此後3個世紀中,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蘇維匯人等日耳曼民族如走馬燈一般陸續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蠻族政權,但「倫巴底人」的名字卻在這風起雲湧的民族大遷徙浪潮之中消失了一樣,再沒有出現在羅馬人的歷史記載之中。

倫巴底人再一次到達在多瑙河岸邊,出現在羅馬人視野時已經是公元5世紀末了。

476年,蠻族僱用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487年,奧多亞克滅亡了另一支日耳曼民族魯吉人的統治,倫巴底人趁勢占領了魯吉人原有的統治範圍。

6世紀初,倫巴底人被迫臣服於哥特人的一支赫盧利人,在奧多亞克的打擊之下,被迫隨赫盧利人南下遷徙至匈牙利平原地區,開始與格皮德人為鄰。

公元508年,倫巴底人擊敗赫盧利人,國勢日盛。此後半個世紀中,倫巴底人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開始與法蘭克人、哥特人、格皮德人等強大的日耳曼政權接觸,成為中歐地區新興的強大政權。

在奧杜因統治時期,倫巴底人與拜占庭帝國結為同盟,開始蠶食周邊的日耳曼政權,尤其是東邊的格皮德人政權。

公元550年,拜占庭皇帝派納爾西斯率軍征討侵占義大利的東哥特國王托提拉,倫巴底人和格皮德人這一對宿敵均派軍助戰。552年,拜占庭軍隊擊敗托提拉,滅亡東哥特王國。

東哥特戰爭結束後不久,倫巴底人和格皮德人這兩個「盟友」在拜占庭的煽動之下,再啟戰端。

奧杜因死後,他的兒子艾爾博因繼承倫巴底的王位。艾爾博因是倫巴底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勇猛善戰又極富野心。

面對更為強大的格皮德人,艾爾博因與一支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阿瓦爾人結成同盟。在阿瓦爾人的幫助之下,倫巴底人戰勝了強大的格皮德人,並一同瓜分了格皮德人的土地。

在戰爭中艾爾博因親手斬下了格皮德國王的首級,將其做成了鍍金的酒器,隨後又迎娶了格皮德國王的女兒為妻。格皮德人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從此消失在世界民族歷史之中。但格皮德人滅亡之後,倫巴底人就開始與更加危險的阿瓦爾人毗鄰而居。

在阿瓦爾人的威脅和拜占庭文明的誘惑之下,艾爾博因決定再次遷徙,踏上了進軍義大利的征程。

拜占庭帝國在征服義大利後,雖然短暫恢復了羅馬帝國的輝煌,但長期的東哥特戰爭也將義大利破壞得千瘡百孔,百業雕零。拜占庭在戰爭中損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不得不在義大利地區增加稅收來緩解帝國面臨的財政危機,因此義大利的平民百姓對於曾經的故國並不滿意,這就為倫巴底人入侵義大利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而另一方面,此時的拜占庭在經歷查士丁尼重塑羅馬大帝國的短暫榮光之後,重又陷入同阿瓦爾人、波斯人、法蘭克人的紛爭之中,無力分兵阻擋倫巴底人對義大利的侵擾。

568年,艾爾博因率領倫巴底人翻越艾爾卑斯山脈,進入義大利境內,同行的還有包括薩克森人、巴伐利亞人、格皮德人等在內的其他日耳曼部族,總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

義大利由於長期的東哥特戰爭已經變得地廣人稀,使得倫巴底人在入侵義大利的過程中,很少遇到像樣的抵抗。半年之內,倫巴底人就席卷了整個波河流域,定都帕維亞,正式建立倫巴底王國,此後他們占領重鎮米蘭,向義大利的腹地挺進。

到了572年,倫巴底人占領了除羅馬、拉文納、拿坡里和熱那亞等海濱重鎮外的整個義大利地區,並在中部和南部建立了斯波萊托和貝內文托公國。

然而就在艾爾博因準備大展拳腳之際,對他懷有殺父之仇的妻子柯羅莎蒙德(格皮德國王之女)將其謀殺,一名叫克雷夫的貴族被推舉為新國王。

但克雷夫並沒有艾爾博因那樣的領導能力,倫巴底王國很快就分裂成數十個公爵和伯爵領地,只有余力自保,再不敢窺伺拜占庭的領地。跟隨倫巴底人而來的薩克森人因為與倫巴底人的矛盾日深,撤離義大利向北遷移。

倫巴底的分裂,讓拜占庭看到了重新收復義大利的希望,並與法蘭克人結成聯盟,形成對倫巴底人的東西夾擊之勢。

倫巴底人意識到自身所處的危險局面,遂再次團結起來選舉克雷夫的兒子奧塔裏為新的國王。在奧塔裏和其後的阿吉魯爾夫統治期間,倫巴底王國出現轉機。他們平定內部叛亂,穩定外部局勢,收復被占領的失地,倫巴底王國再次控制了義大利半島的大部份領地。

605年,在羅馬教皇的調停下,拜占庭帝國和倫巴底人達成停戰協定,拜占庭帝國承認倫巴底人在義大利的合法統治,從此義大利形成了倫巴底王國、拜占庭帝國、羅馬教皇三足鼎立的勢力格局。而在整個7世紀時間裏,義大利也保持了相對和平的局面。

由於立國之初,倫巴底人就建立了爵位世襲制,所以進入和平時期後,倫巴底也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王國。公爵們各自為政,王國實質上已成為一個諸侯利益共同體,其中權力最大的公爵有弗留利、特倫多、斯波萊托、貝內文托等地的公爵,他們皆脫離王權而各自獨立。

倫巴底始終對拜占庭保有的義大利地區耿耿於懷,終於在712年倫巴底王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柳特普蘭德時期,再啟對拜占庭的戰端。

此時,拜占庭帝國忙於同東方興起的阿拉伯帝國作戰,又因為聖象破壞運動與羅馬教皇的關系日益惡化。

柳特普蘭德借此機會聯合羅馬教皇以保護天主教徒為由,攻占了拜占庭在義大利的許多城市,並控制了長期獨立的兩個南部公國——貝內文托和斯波萊托。

744年,柳特普蘭德去世後,經過短暫的混亂後,一個叫艾斯圖爾夫的貴族成為新的倫巴底國王。艾斯圖爾夫有著柳特普蘭德同樣的野心,終於在751年率軍攻克拉文納,殺死拜占庭駐軍的總督。從此除教皇控制的羅馬以及南部沿海少數城市外,整個義大利都成為倫巴底王國的領土,王國南北兩部終於合二為一。

但到達巔峰的倫巴底王國很快就迎來了它的滅亡。752年,艾斯圖爾夫率軍來到羅馬城下,要求羅馬教皇繳納歲貢並向倫巴底王國臣服。

拜占庭帝國忙於宗教矛盾和同阿拉伯的戰爭,對羅馬教皇的危難棄之不顧。羅馬教皇只得尋找新的盟友,便將目光轉向法蘭克的宮相「矮子」丕平。

法蘭克王國處於墨洛溫王朝末期,國王懶政,宮相專權,成為無冕之王。此時的宮相是「矮子」丕平,他不再滿足只當一個宮相,而是要成為真正的國王。但貿然廢黜法蘭克國王,會讓他的王朝在創立之初就背負得位不正的壞名聲。

在各自的需求推動下,羅馬教皇和「矮子」丕平一拍即合。羅馬教皇承認「矮子」丕平更有資格成為法蘭克的國王,「矮子」丕平將墨洛溫末代國王廢黜,開創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投桃報李,決定出兵解救羅馬教皇於倫巴底的軍事威脅之中。

754年,矮子丕平出兵義大利擊敗倫巴底人。艾斯圖爾夫被迫投降,同意歸還新征服的領地。然而法蘭克退兵後,艾斯圖爾夫卻拒絕履行諾言,再次發兵攻打羅馬。

在教皇的請求下,「矮子」丕平於756年再次出兵義大利,戰敗倫巴底人,奪取拉文納總督轄區,並將其獻給教皇,這就是所謂的「丕平獻土」,從此羅馬教皇有了自己教皇國,成為世俗的統治者之一,而倫巴底王國在法蘭克人的接連打擊下,快速衰落下去。

772年,倫巴底人再次出兵入侵拉文納和羅馬,威脅到了教皇的統治。法蘭克軍隊在查理曼的率領下再次進入義大利,攻陷倫巴底都城帕維亞,俘虜倫巴底國王,至此統治義大利長達二百余年的倫巴底王國滅亡,其統治被法蘭克王國所取代。倫巴底人失去自己的王國,開始了被法蘭克人、德意誌人輪番統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