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閩西三巨頭,為何都沒有參加長征,又為何都沒有參與授銜?

2024-05-19歷史

「閩西三巨頭」指的是張鼎丞、鄧子恢和譚震林三人。三位在閩西根據地的發展歷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三位都沒有參加長征,在建國後也都沒有參加授銜。

張鼎丞是福建省永定縣人,青年時期在做小學教師期間,並開始參加參加了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反革命政變後,他入了黨,參加並領導了龍巖、永定、上杭等縣的農民武裝暴動。

中央主力紅軍被迫長征前,毛澤東曾對張鼎丞說:「你還是回到閩西去,那裏你熟悉,可以堅持,可以發展。」

就這樣,張鼎丞沒有參與長征,而是留了下來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堅持遊擊戰爭,建立了閩西南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鼎丞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而第一支隊的司令員是赫赫有名的陳毅。不過後來張鼎丞去了延安匯報工作便留在中共中央黨校高級班學習,結業後任中央黨校二部主任。

到了解放戰爭期間,張鼎丞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對於解放華東地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49年7月,第十兵團南下解放福建後,張鼎丞任福建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政委,領導福建軍民順利進行清剿土匪、土地改革、恢復革命老區生產。

1954年初,張鼎丞離開了福建省,到中組部擔任副部長,並全面負責人事工作。並在同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鄧子恢

鄧子恢老家是福建龍巖的,在龍巖中學畢業後,被派送到日本留學。回國後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並且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鄧子恢參與領導龍巖後田暴動,建立了閩西第一支農民遊擊隊,開始了建立閩西蘇區的鬥爭。1930年,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鄧子恢當選為主席,領導閩西人民鞏固發展了閩西革命根據地。

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鄧子恢在閩西領導群眾開展遊擊戰爭,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抗戰時期,鄧子恢在新四軍任職,擔任過副政治部主任,後又兼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主要負責政治工作。皖南事變發生後,新四軍軍部重建,鄧子恢更是被賦予重任,出任政治部主任,並隨後兼任新四軍第四師的政委。

解放戰爭打響後,鄧子恢任華中分局書記、華中軍區政委,此後又任中原局第三書記、中原軍區副政委,參與了戰役的指揮、後勤支援和補充新兵支前等工作。

1952年10月,鄧子恢被調往中央工作,擔任農村工作部部長,沒多久更是出任副總理,主管農業、林業、水利等工作。他也被譽為黨內的農業、農村工作專家。

譚震林

譚震林是湖南人,他的資歷很老,1926年就入了黨,早在1927年,就擔任過湖南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主席,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縣級政權。隨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投入到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

譚震林在紅軍時期曾出任紅十二軍政委,是早期的軍級幹部。主力紅軍長征後,譚震林也留了下來,同張鼎丞、鄧子恢共同指揮了紅軍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先後任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副司令員, 親率第三支隊在皖南廣泛展開遊擊戰爭,皖南事變後,他也曾擔任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委。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譚震林擔任華東野戰軍副政委,後來還出任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他與粟裕同為陳老總的左膀右臂。

新中國成立後,譚震林被任命為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主持華東局工作。

1954年,譚震林調任中央副秘書長兼書記處第二辦公室主任,沒多久他又擔任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1955年授銜他們三位都沒有參與,在授銜前,是有規定的。那就是轉入地方工作的,不再評定軍銜。盡管不是絕對的,但大部份仍然如此。按照三位的資歷和貢獻是要授予大將的,可三位也都拒絕了,畢竟他們都離開了軍隊,到了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