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瀘定橋13根鐵鏈重幾十噸,古人是如何架起來的?比現代橋還牢靠?

2024-03-04歷史

瀘定橋,又叫做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

而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也讓這座古橋的名字,隨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而傳遍了大江南北。

這座建造於康熙年間的、歷史悠久的古橋, 全長103.67公尺,寬3公尺,由13根鐵索組成。

看起來構造簡單的盧溝橋,實際建造在現在看來,仍舊是一個謎。原因就在瀘定橋的那13根鐵索上。

13根鐵索橫跨整座大橋,每根鐵鏈都有碗口般大小,這些鐵鏈總共由12164個鐵環連線而成,每一根鐵索上都需要900多個鐵環,總重量一共達到了驚人的40噸。

這樣的工程量,用現在的眼光看來,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單不說要如何只借助人力,在這洶湧的河上用這些鐵索建一座橋,就說這40噸的鋼鐵,又該如何解決?打造鍛煉後的鐵環,又該如何組裝成綿延百米的鐵索?

瀘定橋的歷史

時間倒退到1705年的清朝康熙時期,當時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全都仰仗著這條這條大渡河上的渡船、再或者就是溜索,但渡船並不是一直都有的,溜索的安全性也不高。

因此,這條洶湧的大渡河就成為了阻礙岸兩邊人交易的障礙。

在當時,人們因為不能及時渡過大渡河,時常在岸的兩邊貨物堆積如山,一些鮮活食品,像是山珍海味、肉類和蔬菜等等,也因為無法過河而白白的浪費掉了。

更甚者,在遇到軍隊頻繁調動的時候,也會因為大渡河的緣故形成梗阻。

總而言之,不論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還是在行軍方面,大渡河上必須都要建一座橋,這已經成為了當時人們的剛需。

因此,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康熙帝為了國家的統一和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的梗阻,於是便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橋梁。

時隔一年,這座備受矚目的橋梁終於修建而成,康熙帝從大渡河的舊稱「瀘水」、以及「平定當地土司叛亂」中獲得靈感,親自取名為「瀘定橋」。

這就是瀘定橋的由來,瀘定橋也從此擔任起連線藏漢交通紐帶的作用。

瀘定橋是如何建造的?

這大渡河上修建橋梁的事,由康熙帝下令命令下面的人去做,可是怎麽做、怎樣做能成功卻成為了當時工匠最為頭疼的問題。

畢竟這可是給皇帝幹活,馬虎不了一點,否則就是殺頭的後果。

更要命的是,大渡河地處偏遠地區,河流寬數百米,並且終年流水湍急、深不可測。按照當時的科學技術而言,在這上面修建橋梁,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畢竟要考慮自家的身家性命,無法完成的事情,也得拍著胸脯給皇帝保證說:「放心吧,沒問題。」

為了解決當時鐵索供應、鐵索過河、以及鐵索固定的難題,橋梁的建造者決定遠赴礦藏量大的滎經縣鑄造鐵索 。

等到鐵索生產出來之後,如何組裝、並且銜接兩岸就又成了一個難題。當時的工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羊皮筏子或者是船只運送鐵索,但效果都不理想。

經過反復的研究之後,聰明的古人利用「索渡原理」,先將粗竹索系在河的兩岸,在每根竹索上穿10多個短竹筒之後,再將鐵鏈系在祝同上,最終從對岸拉動已經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完成鐵索運輸。

好了,到這一步,有關鐵索運輸並且成功銜接兩岸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但隨之而來的,又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固定鐵索。

在鐵索跨河之後,人們又在兩岸利用大塊條石修建堅固的橋頭,然後再兩端橋頭內挖深井,接著在井底用生鐵澆築橫向臥龍樁、以及縱向地龍樁。

到這一步,橋梁的建設工程已經完成90%了,最後一步就是鋪設橋面。

將所有的鐵鏈與地龍樁相連,在底面的鐵鏈上鋪設木板形成橋面,各個鐵鏈互相環扣形成橋。

瀘定橋,就在這一環緊扣一環的過程中修建完成了。

為什麽瀘定橋直到現在還能使用?鐵鏈不會生銹嗎?

從康熙年間直到今天,300多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也就是說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橋,整整承載了三個多世紀的時光。

也許有人就會問了,這橋為啥這麽耐用,直到今天還能夠使用,上面的鐵鏈難道不會生銹嗎?

實際上,瀘定橋每年都會有專門的人負責維修,鐵鏈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打,在自然環境下肯定會上銹,但要是有人每年都給它刷上防銹的桐油,這可不就不上繡了嗎?

再說瀘定橋歷經三百多年,仍舊還能使用的事情。

雖然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但是瀘定橋上的鐵鏈,都是用非常優質的鐵制作而成的,首先在品質上就有了保證。

其次橋上的鐵鏈,都是被固定在河的兩邊,河岸上有專門的鐵鏈和固定使用的石堆。鐵鏈就這樣被牢牢地固定在石堆上,一動也不動。

即使是在水位暴漲的雨季,瀘定橋上的鐵鏈也不會被泡在水裏。所以鐵鏈所面對自然侵蝕,就只有風吹日曬罷了。

最後從瀘定橋的結構上來說,它的結構就是13條鐵索,外加上底面鐵鏈上的木板。

鐵鏈能夠歷經百年的時間而不變,可這木板就不行了,一般來說使用壽命只是在十幾年。因此,瀘定橋上需要換新修整的地方,只有這些木板而已。

只需要提前將需要更換的木板拆掉,然後再換上新的,就能夠起到保護橋梁的作用。

在經過當地政府的細心保護下,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橋直到今天,也依舊在發揮著它的作用。任憑時光荏苒,政權更叠,唯有不變的只有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罷了。

直到今天,瀘定橋上的鐵索仍舊烏黑發亮、嶄新如初,很難看到銹跡斑斑的樣子。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是令現代人嘆為觀止,這精湛的造橋技術,也讓後代不得不感嘆說一句「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