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何應欽:蔣介石親信,兩次背叛差點致其於死地,為何老蔣一再容忍

2024-02-02歷史

他是民國上將之一,他是黃埔軍校的教官之一,他是蔣介石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但也曾多次與蔣介石不和,這位傳奇的人就是民國耆勛何應欽。

1. 年少留學

何應欽家祖祖輩輩都是從軍之人,後來在清末隨軍出征貴州的時候開始經營商業,並且開始從事農業活動,1890年四月,他出生在貴州興義市的一個小村莊上,良好的家庭環境,也為他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氛圍,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在當地的私塾進行學習,年幼的他勤奮好學,聰慧機敏,一向受到老師的賞識。 1905年的時候他。考上了縣裏面的高等學堂 ,並且在裏面進行了兩年的學習,後來與同班同學李儒清等人一同到貴陽考取陸軍小學,開始了在軍校的學習, 1908年,並因為成績優異,表現突出,來到武昌陸軍第三中學進行學 習,平行在第二年秋天的時候,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入選去日本留學的機會,由此開始了去日本留學的歷程,在日本振武學校讀書,而這個學校也是蔣介石就讀的學校之一,當時他是何應欽的學長,二人淵源頗深,同樣的,在日本接受軍事教育的同時,他也接受了不少先進的民主革命進步思想。 並於1909年的時候在日本一同加入了由孫中山等人建立的中國同盟會,成為了同盟會中的一員。

2. 回國從政

在日本學習兩年之後, 1911年武昌起義正式爆發 ,不久,何應欽等人便得知了武昌起義的勝利訊息,這一訊息傳到日本之後,極大地振奮了當時與何應欽一同在日本學習的等人,於是他們與其他同盟或會員一起踏上了回國的道路,並且在滬軍都督府任職,先後擔任科員,連長營長等職務,但是後來袁世凱開啟了復辟,他跟隨蔣介石討伐袁世凱,但是卻遭到了失敗,失敗之後的何應欽不甘於就此沈淪,於是再次來到日本進行學習。在日本軍校學習的機會,給了何應欽其他的鍛煉,他不僅鍛煉了何應欽的身體素質,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何應欽的軍事才能,作為一個從小學並開始接受軍事教育的人物,這無疑對於他來說是如虎添翼,極大的加強了他的軍事才能和軍事指揮能力。

後來於1916年秋何應欽重回祖國,在貴陽擔任前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衛,在訓練新兵的同時傳授他們最先進的軍事技能和軍事思維 。民國時期的軍閥大都各自為政,黔系軍閥內部也是如此,何應欽在貴州擔任團長的時候,緊緊地抓住各種機會,一路上不斷晉升,在新文化運動之中,他開始主張宣傳民主與科學的進步思想,提高當時人民群眾思想,作為一名進步的愛國青年,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後,他又帶領學生堅決反對巴黎和會的不平等條約,以及反對北洋政府的昏聵無能。在貴州當政的時候,他不斷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及軍事實力,後來與自己妻子的哥哥發動政變,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失去了主要領導人,導致內部四分五裂被迫前往昆明重新謀生。

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在1924年 ,當時的孫中山讓蔣介石等人籌辦中國第一所軍校 -黃埔軍校 ,因為何應欽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和蔣介石同在日本留學的關系,以及自身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較高的軍事素養,於是被蔣介石邀請到黃埔軍校擔任副總教官,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的時候,何應欽積極傳授自己的軍事知識,深受國民黨政府的好評並且在 1924年九月的時候跟隨蔣介石東征,在此深受蔣介石的重用。1926年正式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師長, 開始參與各種戰爭,並且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1 926年北伐戰爭開始,何應欽擔任第一軍的軍長,率領自己的部隊向浙江,福建開始了進攻,並且取得了全勝。北伐戰爭之中,何應欽功不可沒,取得了很大的戰績。

3. 與蔣不和

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軍事卓越才能的人物,跟隨著蔣介石前期在國民黨政府擔任重要職位,並且南征北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 何應欽此人更加看重利益,並沒有把蔣介石完全看成是自己的人。 因此,在汪精衛宣布叛離國民黨,國民黨內部的桂系西北軍晉系這些有矛盾的軍閥公開針對蔣介石的時候,何應欽並沒有站出來為蔣介石說話,而是眼睜睜地看著蔣介石被迫下野,這導致蔣介石內心十分傷心,對於何應欽十分寒心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矛盾。對於蔣介石來說,這是一種背叛。

後來在1928年十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上,何應欽被正式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後來又被任命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在此期間,他一直忠心耿耿地為蔣介石工作。擴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在主持軍隊工作的時候,利用整軍的方法,將蔣介石的軍隊不斷擴大,並且不斷充實提高深受蔣介石的重用,甚至在自己的父親去世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前線都沒有時間回家奔喪。這些做法極大的感動了蔣介石,是蔣介石和何應欽的感情。日益深厚,何應欽也逐漸受到了再次重用。

在隨後的1928年到1935年間,何應欽作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最重要的情形之一,為蔣介石南征北戰馬不停蹄, 率領部隊對紅軍進行多次圍剿,但都是遭到了失敗,但是因為蔣介石對何應欽在此時十分重用,不但沒有責怪何應欽,反而任命他為前線總指揮兼國民黨軍空軍司令。後來在日軍占領熱河的時候,派遣何應欽前往熱河進行交涉, 5月31日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

後來隨著日軍侵華戰爭的步伐加快,國民黨政府內部一些有識之士不願意再與中國共產黨產生爭論,想要攜手共產黨一同抗日,但是無奈蔣介石的部隊並不願意這一決定,於是決定於是在 1936年的12月12日淩晨,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逮捕了當時正在西安執政的蔣介石。 蔣介石被抓之後,作為蔣介石的親信堅決要求攻打,但是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以及手下孔祥熙等人卻想要求和,害怕張學良和楊虎城等人對蔣介石的生命造成威脅。後來在種種協調之下,張學良和楊虎城釋放了蔣介石,而蔣介石也同意了停止內戰,攜手共產黨一起建立統一戰線,面對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攜手抗日。此次西安事變之中,何應欽在態度上十分堅決。因此,蔣介石對他十分看重, 並且多次表明如果沒有何應欽的施壓,自己未必能夠順利回來 後來1937年發生了盧溝橋事變,這標誌著侵華戰爭全面爆發 ,為了應對日軍,在四川主持會議的何應欽被緊急召回南京,一同商討抗日大計,在抗戰期間調動自己的軍隊,積極參與抗戰,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1943年,日軍為了防止中國向外求助,封鎖了中國向其他國家求助的全部途徑,嚴禁國內外人士向中國提供任何援助。為了應對日軍封鎖中國邊境的計劃,向外尋求援助,何應欽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前往印度檢閱中國遠征軍。這次遠行奠定了中國軍隊駐印度訓練以及遠涉緬甸叢林配合英美盟軍作戰的基礎,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威信力。

1945年,何應欽帶領自己的陸軍部隊開始了湘西轉移命,第二方面軍湯恩伯部隊攻擊日軍的側方。又開始率領陸軍進行全線反攻, 1945年6月2日,湘西會戰全部結束,殲滅了日軍數萬余人 。8月,日軍在多方國家的施壓之下,終於宣布向中國無條件投降。後來由何應欽代表中國與美軍協同接受日軍投降的意見。在多方會談之後,1 945年9月8日,何應欽乘坐美林號飛機。來到南京,準備第二天的受降儀式,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源軍校大禮堂。 舉行了萬眾矚目的首相儀式,何應欽作為中國陸軍司令的代表接受了日軍駐華派遣軍司令崗村寧次大將等人的受降,作為中國受降的代表之一,何應欽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他更加代表著全中國因為日軍侵華所帶來苦難的人民,代表著東南亞戰區盟軍代表著。中國其他鄰國一同接受了日軍的投降。這標誌著日軍侵華戰爭的正式結束中國人民14年的抗戰終於贏得了勝利。這一個振奮人心的時刻,更是讓何應欽本人也難以忘懷,因為這對於他本人來說更是一件榮耀至極的事情。

4. 潛逃台灣

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最難解決的就是國共之間的關系,國民黨政府想要統一中國,消滅共產黨的政權,而蔣介石和何應欽一心想要消滅共產黨,設下多種計謀想要將共產黨全部消滅。以毛澤東等人為領導的共產黨在抗戰結束之後,決定親自前往重慶與國民黨商議國共停戰,攜手共進的決議。經過十幾天的洽談之後,雙方共同簽訂了雙十協定。重慶會談到此結束,但是在重慶會談結束之後,毛澤東回到了延安,蔣介石和何應欽依靠美帝國主義的力量,撕毀了雙十協定與中國共產黨開展了為期四年的解放戰爭。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十分強大,而且依靠百姓有極強的軍事戰鬥能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國民黨的戰隊節節敗退,在1948年五月。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隊戰鬥力過於強大,國民黨戰隊節節敗退,何應欽在此時考慮到以後的結果,因此。不顧蔣介石和黃埔系領導人的挽留以。去上海醫院割痔瘡為理由離開了國民政府內閣, 這一舉動無疑是又一次拋棄了蔣介石,導致蔣介石對何應欽此人大為失望。 1 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結束了平津戰役以後,標誌著國民黨勢力的徹底衰亡,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面對這種敗局,在此之後何應欽選擇了逃離大陸,先到香港,最後又轉乘到台灣。

5. 因病去世

來到台灣之後,何應欽開始選擇了遠離政治,在台北閉門思過,過上了悠閑的生活。但是1950年,蔣介石又在台灣組成了國民政府,並且擔任總統,但是因為和蔣介石之間的重重矛盾,並沒有受到重用,只是擔任了中央評議委員的職位。面對這樣的情況,何應欽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選擇了以民間的方式為蔣介石繼續效力。他先後自發地組織了中日文化經濟協會,對於中日之間的交流,做到了極大的發展;重新組建,恢復了中國童子軍總會鍛煉青年力量作為軍隊的後備力量;並且擔任著台灣道德重整會會長,作為台灣外交的一部份,多次前往外地進行學習和交流。其實,在戰敗以後來到台灣的何應欽晚年並沒有實際的軍事權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更像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和一種身份的象征,他在晚年的時候多參與各種重大事件,政界,商界各個層次都以邀請到他為榮,因為他是當時台灣民眾心中勢力的一種代表。 後來在1986年,何應欽因為中風而被送進醫院進行治療 ,一年以後,因為心臟衰竭而走完了,他這富有傳奇的一生,享年98歲。

何應欽作為國民黨政府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中華民國上將之一,他的一生可以來說是精彩紛呈,身經百戰,從年少留學到回國之後擔任種種重要職位,並且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接受日本的投降,這無疑都是榮譽的象征。 而且何應欽雖然在日本留學有過留學的經歷,與日本人的關系十分親厚,並且在以後的政治工作中,也與日本人對有交集,但是他並沒有像汪精衛一樣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喪失國家的利益,無論是在和日本什麽時候的交際中,他始終都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要利益,沒失真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道德和尊嚴。何應欽這樣一個民國耆勛,對於國民黨黨員來說,功過參半,但是作為一個共產黨的政敵來說,他是一個極具威脅的野心家。但是無論是功是過,百年之後也都不過是一捧黃土,我們就不再過多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