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考古發掘證實:唐代宦官也有家庭 養子多 夫人身份地位高

2024-07-31歷史
近日,華商報報道了西安浐灞生態區白楊寨村南考古發掘晚唐時期的精美壁畫墓,墓主或為擁立僖宗的晚唐權宦劉行深或其夫人。記者獲悉,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同時期在此發掘了一組中晚唐時期劉氏宦官家族墓,其中兩座為劉行深的養父母劉弘規及其夫人隴西李氏之墓。
劉弘規為唐憲宗時期權宦,亦曾擁立新君、蓄養假子,其家族成員深刻影響了晚唐時期政治變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弘規夫人隴西李氏之墓的墓誌為唐代詩文家、宰相、學者王起所撰。1150字誌文不僅文采飛揚,對於研究唐代宦官家族也有重要意義。 墓誌記載李氏「有子五人」從身份看均為宦官 2021—202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於西安浐灞生態區雁鳴湖園辦白楊寨村南進行考古發掘。該區域位於浐灞生態區月登閣路北側,西鄰田馬路,東距浐河1.4公裏、西距唐長安城延興門3公裏,屬浐河西岸二級台地。在計畫南部發現一組中晚唐時期宦官家族墓地,根據墓誌材料判斷為劉弘規家族墓地,在該計畫內共發掘劉氏家族成員墓葬6座。 特別值得關註的是李氏墓出土的墓誌。誌文楷書,36行,滿行36字,共1150字。墓誌題為「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特進沛國公食邑三千戶贈開府兼揚州大都督劉公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由「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仆射兼判太常卿事上柱國魏縣開國公食邑兩千五百戶王起撰」。 誌文首先追述了李氏先祖,稱其先祖為「上古四聖」之一臯陶的後人,繼而寫到老子指李為姓,而李氏為「左神策軍同官鎮遏先鋒兵馬使兼押衙奉天定難功臣、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詹事兼侍禦史、上柱國、隴西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諱文皓之元女」。 接下來寫了李氏婚前的美好形象、氣質和德行,之後是:「既笄,歸於彭城劉公。公諱弘規,在憲宗時內官之崇也。出監垣翰則表正元侯,入典樞密則光輔聖主。乃作中尉,戎冠於六師,乃封上公,尊爵極於五等。」這些文字寫了其夫劉弘規身份之尊貴。 之後李氏一生的重要經歷有:「元和十五年封密國夫人」;「寶歷二年,沛公薨,夫人晝哭之後,未亡為心,絕鈆華而蔬食,去膏沐而蓬首,迨茲十有七年矣」;「會昌二年四月十五日終於堂,享年卌九……粵以會昌三年五月八日龜從筮從祔葬於京兆府萬年縣浐川西原」。 誌文中還特別寫到李氏「有子五人,長曰行立,浙東監軍使,中大夫,內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國、彭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緋魚袋。次曰行深,內樞密使,特進左監門衛上將軍,知內侍省事,上柱國,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賜紫金魚袋。次曰行方,進宮使中大夫,內侍省掖庭局丞,上柱國,彭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緋魚袋。次曰行元,賜綠早夭。次曰行宣,太中大夫內侍省內府局令,上柱國,彭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緋魚袋。」「入趨宮禁則公侯鷹序於君前,退奉庭闈則朱紫蟬聯於親側。」 從這段誌文可以看出,此五子皆為宦官,除一人入仕不久即過早去世外,食邑最多的二千戶、最少的三百戶。考慮到劉弘規和這些人的宦官身份,他們與劉弘規及李氏應無血緣關系,而是劉弘規蓄養的假子。但從誌文來看,他們和普通人家一樣註重侍奉雙親。 該考古計畫負責人陳愛東介紹:「不僅劉弘規有多個養子,劉行深的養子數量更多。從考古發掘來看,這些宦官基本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娶妻子身份地位往往還比較高。」
劉弘規墓誌早已流出見之於世 他在冊立穆宗、敬宗時發揮了關鍵作用 陳愛東介紹,劉行深在擁立僖宗時起了重要作用,而劉弘規亦曾擁立新君。劉弘規是唐代後期著名大宦官,兩【唐書】無傳,關於生平及仕歷,主要見於其【神道碑】與【墓誌銘】,他的墓誌早已流出見之於世。 根據陜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杜文玉教授在【唐代宦官劉弘規家族世系考述】中的研究,劉弘規在冊立穆宗、敬宗父子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所謂「憲宗憑幾大漸,召公受遺,穆宗膺圖禦民,繫公定策」。這是指冊立穆宗時的情況,當時劉弘規任知樞密,具有很大的權力,但史籍中卻對此漏而未載。 關於其在立敬宗時的作用,史載:「帝暴疾,中外阻遏,逢吉因中人梁守謙、劉弘規、王守澄議,請立景王為皇太子,帝不能言,頷之而已。明日下詔,皇太子遂定。」劉弘規只是參與者之一,而【神道碑】卻說:「雪涕抗詞,首陳大計,舉觴瀝款,眾議皆從。」則其應是首倡者,從劉弘規死後敬宗對他的態度及優厚的賻給看,【神道碑】的這種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考古人員認為,劉弘規夫人李氏墓誌的出土為明確劉弘規家族世系,研究宦官群體的婚姻家庭狀況提供了重要材料。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馬虎振 >>相關連結 唐朝宦官娶妻、養子有濃烈的政治色彩 在唐代中後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不少綿亙數十年乃至百年的宦官家族。他們把持朝政,甚至廢立皇帝,更勝過六朝的門第貴族。 宦官們透過娶妻繼而收養子女,獲得形式上的家庭,實作了「傳宗接代」。宦官妻子段氏的墓誌銘,記載了她的封號是武威郡夫人,她有六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一半的兒子都是宦官。最誇張的是太監世家楊氏家族的一對堂兄弟,堂弟楊復光有養子數十人,堂兄楊復恭養子在六百人以上。 宦官們收養的孩子主要有三個來源:其一,收養小宦者,使宦官隊伍得以持續穩定發展;其二,收養民間小兒,可以嗣養天年,得以終老;其三,宦官收養外臣或武將為子,則是出於擴大自己政治勢力的需要。外藩的軍人尤其喜歡成為宦官的養子,好在朝裏有個說得上話的靠山。這使很大一部份地方軍事系統盡在宦官的掌握之中。 不難看出,此時的宦官世家收養子女已經遠遠超出了傳宗接代、聊以自慰的程度。據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內部結構】一文統計,唐代娶妻的宦官,五品以上的高層宦官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級宦官占50.7%,有的甚至不止一個妻子。隨著宦官權勢的增加,他們的娶妻養子也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 由養父子關系構成擬血緣的宦官家族把持著宦官中的高級職位,這樣的宦官家族,維系在三四代以上,歷數十年、上百年而不衰,形成了唐代歷史上特有的宦官世家。之所以能夠形成綿延不衰的世家,靠的是晚唐政治制度所賦予的龐大政治權力,而結成世家則有助於他們壟斷權力,這兩者相互促進,使得宦官的家族和勢力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