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相較於其他大兵團,陳賡兵團名氣為何那麽大?至少有四點原因支撐

2024-04-16歷史

在解放全國的過程中,隨著解放軍不斷的勝利,部隊越來越壯大,為了方便管理及統一指揮。

解放軍編制形成一個介於野戰軍和方面軍之間的一種編制,這就是經常在解放戰爭時候出現的兵團建制。

解放軍共組建了十九個兵團,其中包括由國民黨改編部隊組成的三個兵團。兵團由三至四個縱隊組成,人員大概在八到十一萬左右。

兵團與兵團之間的戰鬥力與影響力各不相同,在眾多的兵團當中,要問哪個兵團名氣大、影響力強,那非陳賡兵團莫屬。那麽陳賡兵團為何能在全國都享譽盛名呢?

離不開這四個主要原因。

成立時間最久

在抗日戰爭時期,兵團建制就已現雛形。為了保衛黨中央及領導機構,1939年8月,由肖勁光帶領的八路軍後方保衛留守處改稱為八路軍留守兵團,當時的人員配置只有九千余人。

此時的留守兵團還不是正規編制,只是為保衛黨中央的權宜稱呼。戰略意義上的正規兵團建制始建於解放戰爭時期。

我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中央軍委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有效圍殲消滅對面的國民黨軍,決定組建野戰兵團。

1947年,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為了配合劉鄧大軍的進攻策略,中央軍委決定將第四、九縱隊及三十八軍單獨列出,組建野戰兵團。

陳賡擔任兵團司令員,史稱陳謝兵團,後因歷史原因,大多數的記載均稱為陳賡兵團。

作為成立時間最早的兵團之一,陳賡兵團在解放全國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讓陳賡兵團的名號迅速響徹全國。

成立時間上的優勢無疑是陳賡兵團名氣及影響巨大的重要原因。

規模較其他兵團龐大

擁有第四、九縱隊及三十八軍的陳賡兵團,人員數量在八萬余人,在規模上堪稱龐大。雖然在建制上屬於劉鄧大軍的中野,但是自組建以來,常常擔負獨立作戰的戰略任務。

劉鄧大軍在挺進大別山時,因戰略部署重武器裝備及人員損失較大。從大別山結束之時人員也只剩下八萬余人,此時陳賡兵團的數量和劉鄧大軍的中野竟不相上下了。

再者陳賡兵團當時獨立受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在解放中原地區時期,一度與劉鄧大軍、陳粟大軍一同形成「品字形」的戰略進攻形勢,負責右翼方面的作戰任務。

由此可見,陳賡兵團的規模在當時解放軍兵團級別中位列前茅,從指揮上來看更是受到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

能單獨於野戰軍序列之外受到中央直接指揮的部隊,在解放軍的歷史上少之又少,可見陳賡兵團對於中央的重要性。這是第二個陳賡兵團名氣大盛的重要原因。

戰功彪炳

一支享譽盛名的部隊自然離不開戰功的加持,戰功彪炳的陳賡兵團名氣及影響自然在軍中傳播很快。

在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命令之下,二野、三野開始進行渡江戰役。陳賡兵團隸屬二野的西線集團,在順利渡過長江後,陳賡兵團接到了解放南昌的命令。

本就是南昌起義參與者的陳賡,重回自己革命開始的地方心中萬千思緒,終化為戰鬥動力。面對白崇禧的桂軍,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興奮的陳賡透過報話機直接對戰鬥進行指揮,最終在陳賡兵團全體指戰員的奮鬥下,南昌城順利解放。

在南昌短暫休整和適應南方環境後,陳賡兵團繼續南下,攻克粵廣北大門韶關,直取廣州。嚇得身處廣州的蔣委員長及其屬下四散驚逃。

解放廣州之後,陳賡兵團發揮連續作戰的優良傳統,迅速西進,向廣西進軍。

陳賡兵團沿粵桂邊界進入廣西,並且在廣西海岸邊痛打逃竄之敵。協助進軍廣西的四野將白崇禧部主力全殲,順利解放廣西。隨後陳賡兵團馬不停蹄繼續奔赴雲南。

進入雲南的陳賡兵團,奮戰五十五天之後,取得滇南戰役的勝利,以七百余人的傷亡代價,取得了殲敵二萬七千多人的偉大勝利。

至此,陳賡兵團經過穿插迂回四千余公裏,歷時十個月的南征之旅結束。

歷經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五省,殲滅俘虜國民黨軍二十一萬余人,為解放南部地區作出重大貢獻,取得卓著的功勛。

綜上所見,這三點能使陳賡兵團名噪一時,但是對後續的影響,可能作用略顯不足。能使陳賡兵團名聲大振,影響深遠,並且在建國以後流傳不惜的關鍵在於第四點原因。

陳賡本人的名望

陳賡本人的名望對於兵團的建設和功勛才是重中之重。

陳賡在我軍當中的資歷是相當深厚的,他的身上也頗具傳奇色彩。作為將領來說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在。

正是陳賡身上具有的這些獨特風格,陳賡兵團因為他的領導,被註入了陳賡的風格和血性。

陳賡個人性格十分的樂觀幽默,對待戰友也非常的熱情。他的傳奇經歷非常的豐富,做過特科工作,救過蔣委員長的命,卻又被委員長所俘坐過他的監牢。

陳賡在我軍將領中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充滿傳奇的一位。除了個人人格魅力及傳奇經歷,不得不說陳賡的能征慣戰在軍中也是有名的存在。

早在紅軍長征路上陳賡就擔任幹部團團長,常常單獨執行艱苦的作戰任務。從那時起,陳賡就練就了一身行軍打仗的本領。

後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和粟裕一起被陳毅稱之為「五虎將」,足可見其在軍中的威望和地位。那麽充滿傳奇色彩的陳賡大將身上有著怎麽樣的人生經歷呢?

生平傳奇

陳賡出生於1903年,湖南湘鄉人,將門之後,祖父是曾國藩建立的湘軍將領。陳賡在軍中的卓越成就亦是受到祖父的傳承。

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產黨的陳賡,隨後順利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且是第一期的學員。陳賡的優異表現,也讓他得到了「黃埔三傑」的稱號,這是對他成績和為人的最好誇贊。

1925年,跟隨蔣委員長東征各大軍閥,不料委員長不敵,在逃亡途中身邊只剩幾個親信了。

就在委員長自己都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陳賡出現勸解蔣委員長先保住性命再說,後面再作打算。蔣委員長受陳賡感染繼續向前走去。

繼續逃亡的委員長體力不濟,走不動了的時候,又是陳賡二話不說背起他的校長就跑。最終委員長逃過一劫。

在蔣委員長背叛革命,發動白色恐怖時,有人調侃陳賡,當初你沒有救你的校長,不就沒有內戰的事嗎?

陳賡幽默的打趣道,如果不救他,那不是給了他當革命烈士的機會嗎?豈不是太便宜他了。不過也正因為救了委員長一命,在後來上海被捕之後,陳賡也得以順利逃脫。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留蘇回國的陳賡在賀龍軍中任營長。但在戰鬥結束後撤退途中腿部負傷不幸被俘,輾轉前往上海醫治腿傷。

雖不能直接參與革命戰爭,陳賡進入中央特科從事地下工作,與國民黨反動政府作隱蔽鬥爭。

1931年,腿傷痊愈的陳賡被派往天津從事特科工作,同年九月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與領導部隊的工作,在紅四軍中任團長。

十一月,紅四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陳賡擔任第十二師師長。在擔任師長時,曾兩次帶領隊伍反「圍剿」作戰。

之後擔任四方面軍的參謀長,在胡山寨戰鬥中腿部再次受傷,隨後離開部隊,前往上海醫治,哪知在上海期間被叛徒出賣被俘。

此時的蔣委員長得知情況,將陳賡送往南京,親自勸降。革命意誌堅定的陳賡看慣了國民黨的腐朽,斷然拒絕了校長的招安。

兩個月之後陳賡成功逃脫出來,前往湘贛革命根據地,跟隨中央紅軍一起。

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時,陳賡擔任幹部團團長,受到毛主席及中央軍委的重視,常常單獨受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執行特殊作戰任務。

也是這一時期的鍛煉,練就了一身善於行軍作戰的本領,為今後的領導大兵團作戰打下堅實基礎。

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的陳賡,排名在十大大將第四位。本來應當排名最前甚至有機會封帥的陳賡,無奈因其在革命高峰時期屢次受傷之故,軍職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匹配。

無奈未能成為野戰軍首長,軍級評級時只是「二等二級」,曾經身為陳賡下級的徐海東大將排名也比陳賡高。

但是對於這些革命信仰堅定的大將來說,什麽職位什麽軍銜什麽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為國家為人民嘔心瀝血,只為了擁有和平的環境,人民能安居樂業。

他們也覺得自己做的流血犧牲都是值得的。

建國之後,陳賡兵團的三個軍番號都被保存下來沿用,可見陳賡兵團的威名影響深遠,這也是中央軍委對於陳賡兵團作出巨大貢獻的肯定,對於陳賡個人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