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中將劉金軒的戎馬生涯

2024-01-14歷史

劉金軒,原名劉發宏,1908年9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祁陽縣文明鋪鎮絲塘沖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之一。他戎馬一生,為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軍長、陜西軍區司令員、第64軍軍長和鐵道兵副司令員等職。1984年4月27日,於北京病逝,終年76歲。

成為紅軍普通戰士

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有一部份官兵是由國民黨軍投誠而來。這些棄暗投明的官兵中,有的後來經歷戰火洗禮,逐步走上了軍隊高級領導幹部的崗位,成為獨當一面的悍將,劉金軒就是如此。

劉金軒出生在貧苦農家,才一歲多,母親便去世了。艱苦的生活環境讓他從小就學會了自力更生,摸魚撈蝦、砍柴割草、捉泥鰍、掏野鴨蛋,村裏人都說,這孩子有「餓不死」的主意。

1926年6月,北伐軍入湘,國民革命軍第8軍在祁陽招兵。生活艱難的劉金軒報名參了軍。1929年3月,他調任第9路軍18師54旅副連長。在這裏,劉金軒的命運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1930年夏,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三年遊擊戰爭,迅速發展到約十萬人,並開辟了十余塊蘇區,成為國民黨當局的心頭大患。10月,蔣介石取得同馮玉祥、閻錫山的中原大戰勝利後,騰出手來組織對蘇區的第一次「圍剿」,並將重點置於中央蘇區,命駐江西的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組織實施。這次「圍剿」,蔣介石動用了超過11個師的兵力,劉金軒隨18師參戰。

面對強敵,時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提出,在紅軍和蘇區尚未鞏固、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應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並主張紅軍主力東渡贛江,在地形和群眾條件較好、便於爾後發展的贛江以東地區作戰。國民黨軍先後向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兩岸進攻,均撲了空,隨即以主力轉向贛江東岸推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紅一方面軍有計劃地實行戰略退卻。12月上旬,蔣介石到南昌親自組織對中央蘇區的「圍剿」,確定了對中央蘇區分進合擊的策略,並任命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12月16日,國民黨軍開始向蘇區中心區大舉進攻。張輝瓚率第18師師部及兩個旅,於29日由東固孤軍冒進龍岡。30日,紅一方面軍趁該師於運動中,突然發起猛攻,將其全殲,斃傷俘敵近萬人,俘張輝瓚,第一次反「圍剿」首戰告捷。紅一方面軍乘勝追擊,於1931年1月3日再殲國民黨第50師一個旅。至此,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被粉碎。毛澤東詩興大發,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實際上,前頭不只捉了張輝瓚,包括劉金軒在內的許多18師官兵向紅軍投誠。紅軍對待他們的原則是,願走的發給路費,願留的參加紅軍。窮人出身的劉金軒選擇了留下,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從國民黨軍的副連長到紅軍的普通戰士,劉金軒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他作戰勇敢,沖鋒陷陣,很快脫穎而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跟隨彭德懷轉戰於閩山贛水之間,先後任紅三軍團第5軍1師3團班長、排長、連長,師特務連連長,第5師第14團3營副營長、營長。1933年5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10月,劉金軒長征到達陜北。

到陜北後,劉金軒任陜北紅28軍第一團團長。我軍歷史上,同一時期同時存在兩個紅28軍。其中一支是由紅25軍留在皖西的部隊整編,另一支由陜北紅軍和當地遊擊隊整編而成。劉金軒到任剛七天,就在攻打榆林西南波羅堡國民黨軍的戰鬥中,右腿被子彈擊傷。

1936年春,中央紅軍主力開始東征,劉金軒任中革軍委後方辦事處第五戰區司令員。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勝利會師後,劉金軒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91師參謀長。紅軍西路軍在西北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的騎兵和胡宗南的優勢兵力夾擊下,寡不敵眾,面臨全軍覆沒的危機。中革軍委獲悉西路軍危機,迅即組成以劉伯承為司令員的援西軍對西路軍進行救援。援西軍政治委員為張浩,參謀長為李達,轄紅四軍、31軍、28軍、32軍、騎兵一團等。劉金軒協助91師師長徐深吉、政委桂幹生參加了援西軍組建和行動。隨著局勢發展,包括劉金軒在內的廣大紅軍指戰員開始為抗戰作準備。

敵後抗戰屢立戰功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劉金軒後來任129師385旅769團參謀長。1940年5月23日,晉冀豫軍區新編第10旅成立,下轄三個團,劉金軒調任新10旅28團團長。6月,晉冀豫軍區撤銷,成立太行軍區。1941年9月,太行軍區成立第六軍分區,劉金軒任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多次參加反「掃蕩」作戰,同時還要應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摩擦。

1943年8月9日,閻錫山配合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解放區的進攻,調集四個團的兵力向我軍駐地西馬村、河路村進犯。劉金軒指揮八路軍第772團、第54團同閻軍戰鬥。閻軍具有炮火優勢,利用步炮協同向我軍陣地進攻。劉金軒親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反擊。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閻軍毫無進展,還遭受了一定的傷亡,不得不放慢進攻節奏。劉金軒判斷,閻軍很難奪取我西、河二村。我軍完全可以抽出一部份兵力迂回穿插到閻軍側後,出其不意打掉敵人的炮兵陣地和指揮所,然後前後夾擊,全殲來犯之敵。

當天下午,劉金軒下達命令:由第54團團長王墉帶兩個連的兵力,利用暗夜直插閻軍腹地「猛虎掏心」,然後立即迂回到閻軍側翼,切斷其退路,形成前後夾擊態勢。其余部隊加強防守,吸引牽制閻軍,以保證其奇襲的成功。

參加奇襲的部隊出發前,劉金軒作了動員講話,仔細檢查了化裝成閻軍模樣的前衛分隊每個同誌的裝束。奇襲部隊順利到達預定地域,以最快速度包圍了正在昏睡的閻軍。王墉團長一聲令下,官兵猛烈進攻,很快就將敵人全部消滅了,占領了閻軍炮兵陣地和指揮所。這時天還沒有亮。穿插部隊馬不停蹄,留下一部份同誌堅守陣地,大部份兵力在王墉帶領下迂回到閻軍側翼,切斷了閻軍的退路。閻軍遭到前後夾擊,又失去了炮兵的支援,很快就被消滅了。這次殲滅戰,共殲滅閻軍第61軍、第43軍各一個團的兵力。

1944年夏天,劉金軒調任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組織軍分區部隊對日偽軍作戰,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戰的勝利。

解放戰爭,領導「偏師」打出威風

抗戰勝利後,劉金軒由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調任太嶽軍區第24旅旅長。1946年5月,第24旅改稱太嶽軍區獨立旅,劉金軒任旅長,李耀任政委。

1946年11月初,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指揮太嶽獨立旅、359旅、晉綏獨立4旅發起呂梁戰役。11日,獨立旅由霍縣出發,四渡汾河,與友軍一起包圍了隰縣縣城。該城守敵為山西保安司令部中將副司令楊澄源所率地方武裝3500余人,防禦工事較為堅固。獨立旅與4縱13旅負責主攻,獨立旅所屬70團1營首先拿下了城東南高地俞家垣,掌握了開啟隰縣縣城的鑰匙。28日黃昏,總攻開始。獨立旅突擊隊搭梯登上東南城頭,率先突入城內。班長焦子玉率全班戰士直插敵指揮所百興城,俘敵總指揮楊澄源和少將參謀長胡芳珍。這次戰鬥,獨立旅共殲敵1500多人。隨後,獨立旅又參加了汾孝戰役、晉南戰役,配合主力部隊解放了晉西南大部地區。尤其是1947年4月6日奇襲稷山縣城,斃傷敵百余人,俘敵1270人,自身卻只犧牲2人、負傷3人,創造了一個光輝的戰例。

1947年6月,劉金軒率部在曲沃一帶修整整訓。為了適應戰略轉變需要, 他在整訓中重點抓軍事技術訓練。比方說練投彈,不但要求官兵投得遠,而且要投得高、 投得準。還要求官兵練爬梯子、過彈板,為打攻堅戰作準備。他提出,要嚴字當頭,從實戰、惡戰的需要出發,抓好訓練。整訓中,各連隊都進行了分組訓練,成立了投彈組、梯子組、突擊組。各組都以突破敵人的城墻為目標,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劉金軒經常出現在連隊訓練場上。據時任36團參謀長陳如意回憶,劉金軒有時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談笑風生;有時和幹部一起研究訓練方法,嚴肅認真;有時為戰士糾正動作要領,一絲不茍。透過短暫的整訓,官兵軍政素質有了明顯進步。陳如意說,投彈組一般能投40公尺高,並能準確地投到城墻掩體內;彈板組能在10分鐘內將彈板搭到「敵城」外壕上;梯子組能透過彈板將梯子豎到「敵人」城墻上。整訓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為奪取攻堅破城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為配合劉鄧大軍作戰,陳賡率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太行軍區9縱、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等部8萬余人,組成陳謝兵團,準備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建立豫鄂陜根據地。

此時,太嶽軍區獨立旅已改番號為晉冀魯豫軍區4縱12旅。12旅雖然隸屬於主力4縱,但基本上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為多,因此被稱為「主力中的偏師」;而因為其官兵素質好、作風頑強、攻守兼備、完成任務出色,因此又有「偏師中的主力」之稱。

12旅隨4縱向黃河北岸挺進。8月20日抵達豫北濟源邵原鎮,做好強渡黃河的各項準備工作。劉金軒率領12旅作為縱隊的預備隊。陳賡對劉金軒說:「讓你當預備隊,有情緒嗎?放心吧,會有硬骨頭讓你去啃的。過河後,你要大膽向鄂北、陜南挺進,牢牢地牽制住胡宗南的兵力。」

8月22日夜,左路10旅和11旅避開原有的渡口,在三個渡河點展開強渡。23日拂曉,右路陳康率領的13旅擔負渡河突擊,劉金軒率領的12旅負責掩護,在濟源小教口渡河點發起渡河作戰。國民黨軍為了阻擊我軍過河, 反復派飛機偵察,封鎖河面。為了確保渡河成功,劉金軒帶領各團領導詳細察看了地形,制定了周密的渡河方案。從24日黃昏開始,12旅分批強渡黃河。12旅官兵回憶說:「滿載著幹部戰士的木船,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沖破炸起的沖天水柱,艱難地向對岸駛去。有的船被炸翻了, 戰士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拼命地向前遊去。還未渡河和已渡過河的連隊,占領有利地形,組織對空火力,打敵人的飛機,掩護戰友渡河。經過3個小時的強渡,全旅到達黃河對岸。」

渡河完成後,劉金軒率部奔襲洛寧縣城。8月31日淩晨,劉金軒一聲令下,34團和35團同時發起攻擊,僅用一小時就解放了洛寧縣城,俘獲洛寧縣縣長等1000余人。

還沒等部隊喘口氣,陳賡轉來了中央軍委電報,命令12旅搶占豫陜咽喉盧氏縣城,相機向陜南、鄂北展開。12旅隨即兵分兩路,由劉金軒和政委李耀各帶一支部隊向盧氏縣城挺進。兩支隊伍於9月8日抵達盧氏城郊,包圍了縣城。

盧氏縣城為豫陜兩省要沖,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守軍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營及地方保安團、自衛隊等1500余人。劉金軒抵近偵察後,決定采取步炮協同戰術強攻。9月10日下午,12旅發起攻擊,在炮兵的掩護支援下,不到20分鐘,突擊隊首先從西關登城,開啟突破口。團參謀長張堅帶領3營主力迅速跟進,沖向敵指揮部,將潰敵擠壓於城東北角。36團此時也從北關攻入城內,僅兩個小時的戰鬥,就全殲了守軍。部隊進城後,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人民群眾熱烈歡迎。4縱來電:「盧氏紀律良好,甚慰,除通令各部隊學習外,特電嘉獎。」

12旅解放洛寧、盧氏,保障了陳謝兵團右翼安全,同時威逼潼關,迫使在陜北作戰的胡宗南不得不將國民黨整編第65師向關中調防,從而減輕了西北野戰軍在陜北的作戰任務。

靈陜戰役後,為貫徹中央軍委作戰意圖,陳賡率4縱主力隱蔽東進,留下12旅和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17師繼續西進,開辟陜南根據地,牽制分散敵人兵力,配合我陜北、豫西、中原戰場作戰。他鼓勵12旅:「部隊有著光榮歷史,有單獨作戰、建立根據地的經驗,幹部戰士都能征善戰,相信你們一定能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戰略任務。」

9月28日,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17師和豫西軍區陜南獨立團與12旅勝利會師。次日,劉金軒、李耀與西北民主聯軍38軍副軍長陳先瑞、17師師長張復振、政委梁勵生等人在商洛鎮召開聯席會。劉金軒說:「下一步按照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和陳司令員的電報精神,主要是向洛南、商縣、鎮安、商南、山陽諸縣挺進,建立陜南根據地。」會上,熟悉陜南的陳先瑞把陜南地區的情況作了簡要介紹。能否建立陜南根據地直接影響著戰略全域。陜南是國民黨西南後方門戶,從紅軍時起,我軍八進八出陜南,但都沒能建立根據地。解放戰爭開始後,急需在陜南建立根據地。劉金軒說:「我們要‘九進九不出’,這是歷史任務!」

在陜南建立根據地為什麽難?一方面,當地貧窮落後,補給十分困難;另一方面,國民黨軍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大後方有共產黨武裝,胡宗南調整編第65師外加38旅向商洛開來。為了開辟陜南根據地,我軍下定了「再苦也要忍受,再難也要堅持,即使討飯,也不出陜南,死了就埋在陜南」的決心。

10月1日,西北民主聯軍17師率先與國民黨整編第65師接火。劉金軒分析認為,我軍在龍駒寨尚未展開,這一帶地形受限,部隊難以展開,東西兩面都有強敵,敵兵力數倍於我。劉金軒向陳先瑞、張復振建議,避其鋒芒,轉移東進,伺機再反戈一擊。陳先瑞和張復振贊同這一建議。10月19日,12旅和西北民主聯軍17師到達豫陜交界的官坡、蘭草地區進行短期休整。

部隊長期遠離縱隊主力在崇山峻嶺之間作戰,物資供應困難。有的戰士對長期在陜南作戰沒有思想準備,總想打完就走,對在陜南鬥爭的復雜性、艱苦性缺乏充分認識;有的戰士想打大戰,不願意在陜南遊擊。劉金軒隨即表態:「就是部隊打光了,剩下我一人,也要戰鬥下去!」

劉金軒的態度成了一個標桿。大家說,跟著劉金軒餓不死。官兵們紛紛要求擔任最困難、最艱巨的戰鬥任務。劉金軒針對國民黨整編第65師作戰特點制定了戰術原則:插檔子,兜圈子,繞彎子,鉆空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虛張聲勢,疲憊敵人,乘虛而攻,先打分散孤立的敵人,集中主力殲其一部。為了迷惑敵人,部隊對外旅稱師、團稱旅,各級幹部自動高稱一職。

11月1日,12旅主力進陜南前,西北民主聯軍17師偽裝成主力部隊,先從盧氏、官坡一帶行動,制造大部隊行動的假象和聲勢。果然,國民黨整編第65師被牽著鼻子。11月3日,12旅捕捉戰機,在當地遊擊隊帶領下從峽谷穿插至山陽城,活捉了國民黨山陽縣縣長及警察局局長以下800余人。這是進入陜南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

劉金軒每打下一地後就建立政權。到1948年6月,鄂陜地區的鎮安、丹鳳、山陽、鄖陽、鄖西、均縣、白河、旬陽、山商、上關等10個縣都建立了共產黨的縣政府,兩鄖、商洛還建立了共產黨的專署。國民黨整編第65師,以及後來調來增援的國民黨第27師、79師、青年軍206師等,均被劉金軒部一一消滅。

1948年5月,晉冀魯豫軍區改稱中原軍區。6月7日,中原軍區以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17師和陳謝兵團4縱12旅為基礎,組建陜南軍區,劉金軒任陜南軍區司令員。

陜南軍區成立後不久,就迎來了第一仗—襄樊戰役。

襄陽城依山傍水,地勢十分險要。北與樊城隔水相望,南有群山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此役由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6縱、桐柏軍區部隊和陜南軍區部隊共14個團的兵力進行。

7月3日拂曉,陜南部隊急行軍,以突襲手段占領了谷城以西敵軍陣地。隨後,所屬35團、鄖白獨立團迂回老君山背後,34團作正面進攻,經十余分鐘激戰,我軍攻克老君山,將敵追至漢江邊,殲敵163旅大部,其中俘敵副旅長以下1800余人。谷城的解放,使參與襄樊戰役的部隊能夠東西對進,劉伯承評價說「對襄樊戰役初戰勝利起了決定作用」。

我軍主力齊聚襄樊外圍,經過十余天的奮戰,陜南軍區部隊基本掃清了外圍據點,6縱直抵襄樊城下。15日20時,總攻開始。6縱率先開啟西關入城,但卻被鼓樓制高點敵人火力所阻。此時,12旅第一梯隊35團也從城東北角開啟了缺口,但敵人居高臨下,負隅頑抗。35團打退敵4次反撲後,傷亡很大,犧牲的營級指揮員就有6名。正面攻擊不利,35團果斷變招,以少部兵力從左翼牽制,主力從右翼猛攻,敵人被迫後撤。第二梯隊34團直插敵第15綏靖區司令部所在地楊家祠堂。第15綏靖區由康澤任司令官。戰前,中央軍委專門來電:「康澤是國民黨的中央常委,大特務頭子。康澤司令部所有資料,一張紙片都不能漏掉!康澤只能活捉,不能擊斃!戰鬥中註意搜集敵人之密件,對二局工作甚有用。」部隊到了康澤司令部門前了,劉金軒專門打電話提醒:「要活捉康澤,不要擊斃!」在12旅支援下,34團3營教導員張景純率十幾名戰士率先打了進去,生俘敵副司令官郭勛祺中將。康澤被打傷後,藏在死屍堆裏裝死,後被6縱18旅官兵識破生擒。襄樊戰役於16日拂曉勝利結束。

襄樊戰役後,陜南軍區奉命參加淮海戰役。劉金軒率部在南陽牽制國民黨黃維兵團和南陽綏靖區王淩雲部達一個多月,接著又配合王近山指揮的6縱開赴雙堆集地區參加圍殲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後,劉金軒率陜南軍區部隊回到陜南根據地,先後打下了武關、竹林關等要地。1949年5月1日,陜南軍區部隊奉命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陜南軍區司令員劉金軒兼任19軍軍長。劉金軒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首任軍長。1949年11月,劉金軒奉命率19軍西進,參加解放西南的戰役。19軍兵分兩路,一路沿漢江北岸漢白公路攻擊前進,一路沿大巴山北麓向鎮巴進軍。12月底,劉伯承、鄧小平命令19軍殲滅流竄至大巴山一帶的國民黨新編第4、第5、第8和第127軍殘部。19軍在劉金軒指揮下,完成了劉伯承、鄧小平下達的作戰任務,殲俘國民黨軍近兩萬人。

1950年1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19軍代理陜西軍區工作,同時撤銷陜南軍區,劉金軒兼陜西軍區司令員。1952年6月,19軍番號撤銷,陜西軍區改為陜西省軍區。57師集體轉業到石油戰線,成了著名的石油師;55師保留原建制,調歸西北軍區領導。劉金軒進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1954年底,劉金軒調任第64軍軍長。1959年11月任鐵道兵副司令員,主管鐵道兵院校和部隊訓練工作。1975年以後任鐵道兵顧問和紀委副書記等職。1982年12月,按大軍區正職待遇離職休養。1955年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劉金軒為人剛直不阿,對黨和國家、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1984年4月26日,劉金軒早上鍛煉回來正在給院裏的莧菜澆水,突然腹痛難忍,隨後被送往解放軍301醫院,確診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第二天晚上與世長辭。根據他的遺願,子女們將他的骨灰撒在了故鄉的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