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0萬誌願軍被包圍,彭老總無從下手,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2024-01-31歷史

1951年的北韓半島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誌願軍正在激戰,總司令彭德懷焦急萬分地守在電報機前,每隔三分鐘就要問一遍北京有沒有回電。

此刻的前線,有10萬誌願軍戰士深陷美軍的層層包圍之中,已經切斷了補給路線,眼看著就要彈盡糧絕。

那可都是當之無愧的精銳,一旦被圍殲,誌願軍短時間內將無力在三八線上美國抗衡,而美軍的戰機又在包圍圈是連番轟炸,外界的援軍根本無法靠近,無奈之下,他急電請示中央。

「滴滴——滴——」

隨著幾聲脆響,北京方向的訊號來了,通訊員連忙記錄,把轉譯好的電文遞給彭德懷......

李奇微的戰術

自誌願軍登島作戰以來,一直都保持著穩中求進的作戰策略,尤其是在二次戰役之後,曾經數次打得美軍落花流水,失去了他們引以為傲的現代化優勢。

上一任美軍指揮官,久經沙場的麥克亞瑟都已經被誌願軍的勇猛驚到崩潰,屢戰屢敗之後甚至向杜魯門提出了「使用原子彈」這樣危險的想法。

杜魯門只想在半島獲利,未必敢真正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當即拒絕了麥克亞瑟的請求,並且認為:「他瘋了。」

為了挽回局勢,他調回麥克亞瑟,派了李奇微接任。

大抵美國的指揮官對中國誌願軍都沒有什麽確切的了解,還以一百年前的眼光看問題,李奇微上任之初也是一個態度,他認為中國誌願軍不過是紙糊的老虎,沒有什麽可怕的地方。

一次他給老友寫信都覺得匪夷所思,麥克亞瑟怎麽會輸給這種隊伍?

不過很快他就領教了誌願軍的厲害。

由李奇微親自指揮的第四次戰役打響,他把美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一股腦投入戰場,悠哉地翹著二郎腿坐在指揮部裏,等著收「聯合國軍」所向披靡的捷報。

可惜還沒等他瀟灑片刻,第一封戰敗的電報傳了過來,接著越來越多像雪花一樣湧進辦公室,他看著堆積如山的戰報,眉頭皺出一座山。

「誌願軍是可怕的對手。」

那一段時間他曾經這樣告訴身邊人。

不過李奇微吸取戰敗的教訓,不屈不撓地研究起來。

某一日他在報紙上看到,誌願軍很多人都在挖野菜吃炒面,他舉著紅酒杯不解地問副官:「中國沒有肉嗎?」

副官回答說:「可能是補給跟不上吧!」

李奇微突然靈機一動,像是發現了什麽秘密一樣沖到地圖前,拿著筆在上面寫寫畫畫。

「你說得對夥計,他們的補給跟不上,我終於找到突破口了!」

副官一臉不解地看向他,他卻跑出去叫了更多的將官過來。

「我仔細研究了彭德懷的作戰策略,覺得有些東西我們可以學習,比如遊擊。」

他把地圖展開,詳細解釋道:「如果我們也用遊擊戰略,誘敵深入,這樣他們的補給跟不上,就會被我們拖垮,甚至包圍。」他的手指點在幾個誌願軍駐守的重要節點上,胸有成竹道:「很快都會是我們的!」

他麾下的將官們大受鼓舞並且深以為然,立刻分頭去準備起來。

八面埋伏

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打響,彭德懷親自坐鎮指揮,命令誌願軍借助上一次勝利的優勢率先發起進攻。

參與此次戰役的三位主力將軍分別是王近山、楊得誌、宋時輪,都是在前幾次戰役中讓敵軍聞風喪膽的存在,並且對北韓半島的地形十分熟悉。

根據預先部署好的作戰策略,宋時輪與南韓的部隊在平原相遇,不出意外的,雙方前鋒剛打了一個照面,南朝部隊就嚇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宋時輪懂得窮寇莫追的道理,因此起初並沒有下一步行動,然而就當他想要向王近山所部靠近,打算合兵一處的時候,有小股美軍部隊追趕而來,與他們正面交戰。

「這是來給那幾個蝦兵蟹將報仇來了?」宋時輪抱著望遠鏡觀察著美軍逼近,指揮前鋒應戰:「既然他們送上門來了,我們就切磋切磋。」

畢竟是小股美軍,剛開始氣勢還算足,尤其是幾門大炮推過來,看著很有威懾力,但是真刀真槍打起來,他們完全不是誌願軍的對手,激戰半晌節節敗退,宋時輪率部一直緊咬著,逐漸將戰線從平原拉到山谷。

「時輪同誌,要不還是不追了,我們現在跑得有點遠了!」參謀在身後追趕上來,低聲提醒他:「彭老總來電,不要追了!」

此次長時間作戰,各部都帶著電台方便聯絡,參謀在幾分鐘前向彭德懷報告了他們的最新進展,誰知彭德懷迅速回電:窮寇莫追,撤回!

宋時輪接到命令之後心頭一跳,他也意識到事情有些蹊蹺,結果撤回的命令傳下去,後備做前鋒都來不及,他們就已經被死死圍住。

被包圍的還不止他一個。

剛出發就被美軍纏結上了,一開始是小股力量在中路突擊襲擾,後來集中力量試圖從左右兩翼夾擊。

這是明顯想包圍的戰略,他下令戰士們左右掩護,加速前進。

美軍也不慌不忙,依舊集中力量進攻中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跑遠了休整片刻再回來打。

要是中路部隊趁他們戰敗追上去,他們就往山谷裏跑。

結果前鋒部隊加速行軍,一路橫沖直撞,後面的部隊壓根沒有追上來,中間斷出一大截空隙。

楊得誌感覺不對勁,想調整部署,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一股新的美軍力量,直接趁著縫隙將誌願軍攔腰截斷了。

更可怕的是,中路往後的部隊因為慌亂,被美軍有機可乘,直接用穿插法打亂了陣腳,根本聯合不起來了。

「電台呢?」楊得誌勒緊韁繩朝聯絡員喊道:「快通知彭老總,我們被包圍了!快!讓宋時輪和王近山千萬小心!」

聯絡員對著電報機劈裏啪啦一陣亂打,立刻把訊息傳遞了出去。

楊得誌此刻不知道的是,宋時輪已經成了他的難兄難弟,而王近山遇到了新的難題。

王近山倒是沒有被包圍,但他也好不到哪裏去,直接在駐地不遠遇到了美軍的最強主力,左右前後都被重擊,直接動彈不得。

他是最早發現不對勁地,率先向彭德懷打了報告,起初彭老總還能氣定神閑地分析一番,不到一個小時,其他部隊的戰報就「滴滴滴」不停地發了過來。

「首長,宋時輪主力被困!」

「首長,楊得誌所部被攔腰截斷!」

「首長,楊得誌所部被穿插,請求支援!」

彭德懷頭疼地揉了揉眉心,饒是他這些年南征北戰早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定力,但這前前後後10萬大軍被美軍包圍,他不得不向中央請示。

參謀將電報內容匯總成一份遞給聯絡員:「快,發給北京。」

以攻代守

中南海菊香書屋內,毛主席正召集幾位軍委委員和後勤部的人開會,最近國內的資源也開始受限,再加上長途運輸不便,誌願軍部隊縱深作戰又時常隱蔽乃至失聯,後勤部的人很是苦惱。

「保障問題不能馬虎,很容易被人鉆空子啊。」毛主席話音剛落,秘書突然敲門進來,神色凝重地遞上一份已經轉譯好的電報,毛主席粗略讀過,臉色突然低沈下來。

「都看看吧。」他把電文遞給在場諸位:「說說有什麽看法。」

大家都被內容嚇了一跳,畢竟自從誌願軍登島以來,這樣危險的局面少之又少。

「彭總說,美軍從陸空兩棲對我軍進行包圍,這樣一來,援軍就很難靠近了。」有人皺著眉頭說道。

「是啊,宋時輪本來要和王近山合兵,只帶了幾天的糧草,根本經不起圍困啊!」

「楊得誌所部直接被攔腰截斷了,先鋒部隊連一天的糧草都沒有了。」

眾人各抒己見地議論起來,毛主席一邊聽他們說,一邊和周總理走到沙盤前分析。

「糧草不濟,要救援就必須得快。」主席沈吟片刻後說道。

周總理贊同地點了點頭:「可是美軍轟炸不停,我們外圍的同誌很被動啊。」

「我有個想法,」主席突然叫停熱鬧的商討,請大家來沙盤看清楚:「恩來說得對,外圍的同誌很被動,但被包圍的同誌卻可以主動一點。」

「李奇微以為包圍了楊得誌和宋時輪,彭老總一定會第一時間從外圍救援,所以他的精力集中在這裏,那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從內到外去反攻呢?」

這樣大膽的猜想讓很多人眼前一亮,他們演示了幾次可行性,最後決定不妨一試,畢竟是10萬大軍被包圍,要是反撲也是一股不小的沖擊。

於是毛主席電令前線: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彭德懷收到電報之後立刻明白了主席的意思,他心裏再次感慨主席不愧是主席,一下子就找到了突破口。

按照「以攻代守」方針的指導,他命令宋時輪和楊得誌同時發動進攻,並且讓外圍的誌願軍主力隨時關註戰局,一旦美軍的包圍圈被撕開一個口子,就立刻沖上去裏應外合。

宋時輪和楊得誌收到命令後,立刻調整軍隊集中一個角度向美軍發起進攻。

說來也是美軍求勝心切,居然想把近10萬大軍包圍我來,這固然切斷了誌願軍和外界的補給,但他們自己也要無限地拉長戰線。

10萬人的包圍圈,要耗費的兵力絕對不少,更加重要的是,即便他們有那麽多士兵把誌願軍團團圍住,包圍圈也單薄又脆弱,只要集中幾點強烈進攻,就能美軍首尾不能呼應。

宋時輪和楊得誌都明白,他們必須一鼓作氣,如果一擊不能成功,不僅外圍負責接應的戰友會被美軍的戰機轟炸,連他們也會錯失這次利用美軍疏忽得來的時機。

兩位指戰員一馬當先,沖在隊伍的最前端,冒著敵人的掃射和轟炸迎難而上,誌願軍戰士們更是眾誌成城,無一人退縮畏懼,瞬間凝固起一股強大的力量。

美軍正一門心思提防外圍的彭德懷,好幾個指揮官舉著望遠鏡站在高地上,都在問彭德懷怎麽還不來救人,突然聽到背後殺聲震天。

「哪裏來得聲音?」他焦急地問道。

「報告長官,好像是包圍圈裏的誌願軍在突圍!」

各路美軍反應不夠及時,一下子就被打蒙了,暈頭轉向地把訊息傳給李奇微,讓他速做決斷。

李奇微這會兒正喝著紅酒抽著雪茄,都打算晚上給自己辦個慶功宴慶祝一下了,甚至擬好了向杜魯門請功的電文,突然聽到誌願軍反攻的訊息,他「噌」得一下站起來,紅酒撒在軍裝上。

「什麽?反攻?現在到底怎麽樣了?」

「報告長官,東線快頂不住了,東線快撐不住了,北線也在請求支援!」

「報告長官!彭德懷和王近山率部進攻了!和宋時輪、楊得誌正聯手夾擊我們!」

李奇微氣急敗壞地吼道:「我們的飛機呢?大炮呢?」

「誌願軍也出動了空軍,把我們的戰機封鎖住了!」

此時的戰場上硝煙彌漫,陸地上的鋼鐵長城們進行著最後的攻勢,天上誌願軍的飛機攔住美機囂張的去路,無論從哪方面看,美軍都沒了勝算。

李奇微急匆匆修改了作戰方案,但已經來不及了,誌願軍已經突破了美軍的包圍圈,甚至反穿插反包抄,讓美軍也無路可退,動彈不得。

十萬大軍的危機解除了,這一戰誌願軍取得了勝利,事後再看毛主席對戰局一針見血的指導,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