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傅作義脫離晉綏軍,打造察綏軍,擁兵50萬,最後為什麽戰前起義

2024-07-29歷史

傅作義,陜西運城人,抗日名將,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著名的起義將領,平津戰役期間,傅作義的審時度勢,讓千年古城北京免遭戰火,單憑這層功勛,傅作義將軍便功在千古。

民國時期,傅作義軍教生涯,源於閻錫山的晉綏軍,在晉綏軍期間,傅作義從低階軍官一步步成為晉綏軍的高級將領,九一八事變後,傅作義因為利益沖突,導致讓他率部出走綏遠,就任蔣介石的第八戰區副司令。

到達綏遠後,傅作義的主幹力量依舊是第三十五軍,到達綏遠後,傅作義又高出了101師、新31師,新32師三個主力師,除了這三個師後,傅作義還有一定數量的騎兵部隊和雜牌部隊。

解放戰爭爆發後,綏遠是傅作義大後方,除了綏遠這個大後方外, 傅作義擔任12兵團使領館,並成立12戰區「復員委員會」,自兼主任,下設綏蒙、天津、東北三個組,接著傅作義分兵綏遠、察哈爾、熱河,巔峰時期,總兵力高度50萬。

今天,我們來聊下,民國時期傅作義打造的察綏軍是怎麽一回事。

袁世凱去世後,中國進入軍閥混戰時期,那時期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四處拼殺,他們的拼殺讓華夏大地再次陷入混亂,這種情況則是持續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

那期間,華夏大地有一系列軍閥,北方軍閥主要是奉系、皖系、直系、晉系等軍閥,南方的主要軍閥是鄂系、滇系、桂系等,這些軍閥多數都和北洋軍閥有關系。

閻錫山的晉系軍閥,作為北方軍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晉綏軍的總體實力弱於奉系和皖系及直系三個軍閥,總體力量較弱。

晉系軍閥,主要盤踞在山西省,上世紀初,晉系軍閥曾經統治38年,晉系軍閥代表人物閻錫山曾經擁戴袁世凱稱帝。

閻錫山曾經多次逐鹿中原,一度占據晉綏冀察四省和平津二市,有一段時間,閻錫山自立為「國家元首」。

北伐戰爭爆發後,晉系軍閥看北伐軍節節勝利,於是加入了北伐軍,一起夾擊奉系軍閥。北伐戰爭時期,傅作義負責防守涿州城, 傅作義率部堅守涿州三個月,無奈之下奉軍撤退,這一戰成就了傅作義,從此傅作義成為了著名的守城將軍。

中原大戰以後,閻錫山失敗,晉系軍閥撤退到山西,他的地盤僅剩山西和綏遠省所以晉系軍閥也被稱之為晉綏軍閥,由於實力受損嚴重,晉系軍閥的地位和實力下降,可就算如此,晉系軍閥依舊保持較為完整的體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解放戰爭以後。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占領東北後,將魔爪指向了綏遠和察哈爾,熱河三個地區。這時候傅作義剛好主政綏遠,主政綏遠後,傅作義首要工作就是要抵禦日軍。

1936年,日軍對綏遠發動進攻,傅作義指揮部隊擊退了日軍的進攻。傅作義主政綏遠期間,雖然率屬於晉系軍閥,可他也在打造自己的實力。

忻口戰役後,傅作義成為太原城防司令,這一戰傅作義雖然做好了層層防備,奈何日軍並不是過去的奉軍,在日軍絕對火力打擊下,傅作義設定的防線被日軍突破,戰役最艱難的時刻,傅作義給榮河老家寫信「只要一息尚存,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為國捐軀,義無反顧」。並以「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告慰國人和家人。

在傅作義誓死如歸的精神鼓舞下,全城將士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奮勇殺敵,在之後守城戰中,傅作義部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直至蔣介石撤退命令到達,傅作義才率部撤退,這一戰傅作義,有效掩護了衛立煌、陳長捷、王靖國等部的安全轉移,在這以後日軍雖然拿下了太原城,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沒辦法繼續南進。

傅作義善於守城沒錯,但在日軍絕對火力面前,傅作義也沒辦法挽救失敗。太原戰役失敗後,傅作義升任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上將總司令,而後傅作義部便移防到晉西北的柳林鎮,休整部隊,等待合適時機再戰。

而後,傅作義透過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加強了部隊戰鬥力和紀律,同時提倡軍民合作,幫助老百姓,傅作義舉動加強了軍民之間的聯系,受到了百姓的稱贊,顯示了國共合作,團結作戰的氣氛。可他的舉動引起了閻錫山的不滿,於是閻錫山向蔣介石告狀,說傅作義和中國共產黨關系過於親密,建議更換傅作義。

幾個月後,傅作義被任命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從此以後擺脫了閻錫山的控制,返回綏遠,並將長官司令部設定在五原。

之後,日軍對五原發動進攻,五原失守。不久後,傅作義趁日軍主力撤退,對五原發動了猛攻,在傅作義的猛攻下,五原成功被收復。五原的成功收復,創造了國民黨戰區收復失地的先例。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傅作義獲得了國光勛章。

傅作義主政綏遠期間,根據綏遠省和黃河的實際情況,修建水利工程,在傅作義的努力下,總共修建了1700裏,支渠超過1萬裏,水澆地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一時有「塞上江南」的美稱。

除此之外,傅作義還請黃河水利委員會測量隊對寧夏石嘴山到後套的黃河流速、降波、河床變遷等一系列勘察,從而建立了治理黃河的資料,這個資料對他以後成為新中國首任水利部長有極大的幫助。

1945年,日本戰敗後,傅作義第一時間命令部隊推進,成功占領了察哈爾省、熱河、河北部份地區及北京天津地區,從這一刻起,傅作義徹底擺脫了閻錫山的晉系軍閥,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察綏集團。

從這裏可以看出,傅作義開始的時候率屬於閻錫山的晉系軍閥(晉綏軍),在這以後他脫離了晉系軍閥,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察綏集團。

內戰爆發以後,傅作義在35軍基礎上,擴建了三軍,因而他的總兵力達到了30萬,如果加上南京派到華北的幾十萬兵力,傅作義部總兵力達到55萬,其中有接近30萬人是他可以指揮的動察綏軍,剩下那部份則率屬於中央軍,這部份兵力表面率屬於傅作義,實際上屬於蔣介石。

解放戰爭後期,閻錫山晉系軍閥在華北野戰軍打擊下,地盤僅剩太原和大同,整個實力早就不是手握55萬兵力的傅作義的對手了,這時候傅作義的實力已經遠遠甩老上級閻錫山數十條街。

遼沈戰役結束後,林總所指揮的東北野戰軍隨時都有可能入關,這讓兩淮地區的局勢越來越緊張,這時候蔣介石想讓手握重兵傅作義南下到江蘇、安徽、河南地支援,如果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南下絕對會給中原和華東野戰軍造成巨大的壓力,所以如何解決傅作義部成為中國共產黨關鍵問題。

傅作義不太想離開華北,因為他知道一旦離開華北,他就等於啥都沒有了,所以他拒絕了蔣介石南下的建議。為防止傅作義南下,華北野戰軍決定對傅作義起家部隊35軍進行打擊。

沐水戰役中,35軍被我人民解放軍痛殲,軍長魯英麟自盡,不久後傅作義提拔郭景雲為35軍軍長,不久郭景雲在新保安兵敗自殺,之後35軍。以第262師及河北省保安旅在北平城內重建該軍,朱大純擔任末任軍長。

之後70萬東北野戰軍南下,這一刻起勝負已定,號稱固若金湯的天津城迅速淪陷,這讓傅作義看清楚局勢,知道自己除了接受和平改編外,已經沒有其他道路可以可走,所以他接受了和平改編,確保北平這座千年古城免遭戰火,而後傅作義又勸說綏遠和平解放,再次立下大功。

建國後,傅作義離開了軍隊,擔任水利部長,擔任水利部長傅作義由於曾經的身份遭遇到不公對待,偉人和總理知道這件事情後,十分關心傅作義的處境。

總理打親自做了批示:「以後大小事情,沒有傅部長批示,一律無效!今後還要讓傅部長列席黨組會議,並行表意見。」

偉人也表示希望傅作義可以切實有效執行部長的權力,同時偉人還表示過:「你們哪一個人有本事,能把北平20萬守軍調出北平城,聽從我們發落,使我人民解放軍不費一槍一炮解放了北平城,保護古都不受任何損失啊?」那些反對者聽了以後,也就不再抱怨了。」

從偉人和總理表示可以看出,兩人對於傅作義將軍是高度認可的。

1973年,在傅作義生命進入最後一刻的時候,總理來看望他,並表示:「毛主席說北平胡平解放您做了貢獻。」

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的對傅作義的肯定,這讓傅作義十分感動不禁落淚,不久後,傅作義去世,享年79歲。

以上可以知道,傅作義開始的時候屬於晉綏軍,之後和閻錫山產生矛盾,逐步脫離了晉綏軍成立屬於自己的綏察軍集團,該集團在傅作義的掌控下迅速成為了國內不可忽視的力量,在解放戰爭中有著決定性作用,還在傅作義沒有站在人民對立面,成為一名光榮起義將領,此舉讓傅作義在歷史上留下了光榮的一筆。

建國後,傅作義離開了軍隊,擔任水利部長,在水利部長的工作上,傅作義付出了全部精力,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才讓中國的水利更上一層樓。

傅作義一生才華卓越,功在千秋,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對此,你們有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