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可能罵錯了:呂布本姓呂,在呂家應該是「少主」而非家奴;呂布給丁原當主簿,也是助手而非奴仆;投靠董卓後,受封中郎將、都亭侯(當時的溫侯是王允,食邑五千戶,董卓封的);殺了董卓後,王允用劉協的名義封呂布假節奮威將軍、儀比三司、溫侯,那時候才可以稱其為「呂溫侯」。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呂布只是董卓的大保鏢而已,但咱們今天說的是【三國演義】,所以就假裝華雄是關羽砍的,呂布在虎牢關是被劉關張三兄弟打敗的。
要是按史料記載,呂布不是三姓家奴,那個被曹操稱為「忠義之士」的張遼,倒是可以獲得「七姓家奴」的稱號——【三國誌】張遼的列傳中寫得很清楚:「張遼字文遠,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並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聶、張、丁、何、董、呂,張遼換了六次身份,最後才在呂布即將戰敗時歸了曹操,這樣盤點下來,呂布要是三姓家奴,張遼豈不成了「七姓家奴」?
張遼是不是七姓家奴暫且不提,他在當陽長阪之戰中,表現得確實不如「虎癡」許褚聰明——許褚是虎癡不是虎叉,他比張遼知道什麽仗該打、什麽仗不該打。
許褚並不是一個怕事的人,急眼了連呂布和張飛、馬超都敢打。濮陽之戰中,呂布躍馬橫戟大罵曹操,許褚掄起大刀就開幹:你罵我可以,罵我主公不行!
許褚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呂布的對手,但他同時還知道,呂布在三五十回合之內挑不了自己,而且曹操也不會看著自己遇險而不派幫手。
果然剛打了二十回合,曹操就派出典韋助戰。許褚是主動出戰,典韋是奉命出戰,如果您是曹操,肯定也會給許褚打高分。
許褚典韋雙戰呂布不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一擁齊上,六人聯手,再次打破了「呂布不敗」的神話,這對提升曹軍士氣,是大有助力的。
曹營六將圍攻呂布的時候,張遼還是呂布八健將中之首(第二是臧霸,其下是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陷陣營統領高順已經失去呂布信任),但是他並沒有帶著其他七個人上來助戰。
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發現,許褚打仗從來都是主動出戰,而典韋至少有三次,都是奉命出手,所以在信任程度上,顯然是許褚更勝一籌。
濮陽一戰後,許褚信心爆棚,居然連呂布和劉備(當然也包括關羽張飛)都不放在眼裏了:「劉備屯兵徐州,自領州事。許褚曰:‘願借精兵五萬,斬劉備、呂布之頭,獻於丞相。’」
荀彧阻止了許褚,向曹操獻上「二虎競食之計」,封劉備為征東將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讓他和呂布死磕,最後導致劉備再次丟了徐州。
許褚貌似癡虎卻精明如狐,這一點在當陽長阪之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面對橫矛立馬的張飛,許褚就躲在跟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等人大眼瞪小眼,根本就沒想過沖殺上前。
說許褚怕了張飛,這顯然是不準確的,在當陽長阪之戰前,許褚跟張飛打了至少三次:在小沛之戰中與張遼、於禁、李典、徐晃、樂進、夏侯惇、夏侯淵八面圍攻,殺光了張飛部下,張飛單騎逃走;在火燒新野之戰中,許褚為了救被張飛截住的曹仁,跟張飛又打了一場,眼看不能取勝,「許褚不敢戀戰,奪路走脫」。
三次交手,許褚都沒被張飛打死或打傷,所以在當陽長阪,他對張飛並沒有太大的忌憚,但是曹操沒來,他也不想出風頭,曹操來了,他更不會出手,因為曹操已經說話了:「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老板沒有開打的意思,許褚自然不會去當出頭椽子,再看看夏侯惇夏侯淵不尷不尬的表情,許褚跟不會動彈了。
許褚當時肯定已經打定了主意:夏侯家的人不發話,就是曹老板開口讓我去打張飛,我也會假裝肚子疼或保護主公,絕不去與那黑大漢在長阪橋上玩兒命——贏了得罪人,輸了丟面子。
曹操被張飛「嚇」得掉頭就跑,許褚自然緊緊跟隨,跑得差不多了,才拉住曹操馬韁繩,他可能也覺得老曹表演得有些過頭了。
曹操是照顧夏侯兄弟的面子而不肯打張飛,還是故意放劉備跑一程,這個問題咱們最後再討論,此時的張遼很不知趣地說了一句不合時宜的話:「丞相休驚。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今急回軍殺去,劉備可擒也。」
張遼這話說得很沒水平,不管曹操是真害怕還是假害怕,張遼的話都很傷人,曹操當時肯定在肚皮裏暗罵:「你這七姓家奴,誰說我驚惶畏懼了?」
張遼看似關心、安慰的話,在一代梟雄曹操聽來,肯定是很刺耳,所以他做出了安排:你跟許褚回去看看吧!
許褚和張遼一去一回,張飛已經拆斷橋梁,保著劉備跑沒影了,曹操才假裝著急實際慢條斯理地命令搭起三座浮橋過河——如果真想追劉備,搭起一座浮橋就能渡過萬千輕騎,何必耗時費力把工程量加大三倍?
我們細看三國資料和小說就會發現,曹操並不急著消滅劉備:當陽長阪之戰到火燒赤壁,足足過了三個月時間:「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曹操最初的想法,應該是把劉備當做禍水驅趕,劉備跑到哪裏他就追著打到哪裏,一方面是養寇自重,另一方面是禍水東引,順便收拾江東的孫權,卻沒想到隆冬時節居然刮起了東南風——如果不刮東南風,龐統的「連環計」就是幫曹操而不是幫孫權了:東南風不起,周瑜就不能用火攻,虎豹騎在連環戰船上如履平地,完全可以順著西北風沖入周瑜南岸大營,不管是順風放火還是騎兵沖殺,周瑜那三萬人馬都抵擋不住。
看到這裏,我們應該已經明白曹操為什麽在長阪橋頭不讓曹營九將圍攻或車輪大戰張飛了:劉備乃癬疥之疾,孫權才是心腹大患。
聰明的虎癡沒有沖上去跟張飛單挑,一方面是覺得曹操另有打算,另一方面也是要賣夏侯惇夏侯淵一個面子,這要是換成潼關渭水或漢中小路,許褚早就沖上去了。
許褚在【三國演義】裏壽終正寢,而張遼則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
張遼並不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他對曹操的「忠心」,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投資:他能容忍主簿呂布殺害共同的主公丁原,又先後追隨何進、董卓、呂布,而且直到當上九卿級別的前將軍、食邑二千六百戶的晉陽侯,也沒有恢復聶姓,這就是數典忘祖,聶壹九泉之下有知,可能也會被氣得再當一次刺客。
關羽在曹營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徐晃,另一個就是張遼,關羽對張遼徐晃都有救命之恩,而且是救了張遼兩次:延津口關羽誅文醜救了張遼徐晃,此前在白門樓上,關羽為救張遼不惜給曹操下跪。
以關羽孤傲的性格,為了就張遼而向曹操屈膝,這樣做有多難,劉備和張飛應該都十分清楚,而張遼的報答方式,是向曹操舉報關羽要逃走——張遼把關羽的心裏話告訴曹操,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中均有記載,還給張遼找了個賣友的理由:「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前面咱們說過,張遼的「主公」不止曹操一個,曹操在官渡之戰時連丞相都不是(建安十三年東漢才罷三公設丞相,曹操跟袁紹開戰時的正式官職是司空),張遼稱其為「君」不對,稱其為「父」,估計也是跟呂布學的。
張遼幾易其主,而許褚則是從一而終——他從民團加入正規軍,第一個主公就是許褚。曹操對許褚的信任肯定超過典韋,典韋原本是陳留太守張邈的手下,徐晃是楊奉的部將,而楊奉曾經屬於黃巾余部郭太的白波軍,楊奉投靠李傕,徐晃也算董卓幫兇。
三國亂世,沒有真正的盟友,也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像張飛、許褚那樣一生只追隨一個主公的名將真不是太多,所以張飛在曹營沒有朋友,但卻有親戚,這可能也是他在長阪橋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而關羽太過相信朋友張遼徐晃,一次差點被逮捕,一次被打得兵敗身亡。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百戰將軍張遼死掉了,壯士許褚卻成了曹操最信任的心腹,讀者諸君細看之下,會不會發現許褚有時候的表現很像張飛?
虎癡是表象,虎精才是實質,許褚沒有在長阪橋前強出頭,劉備張飛逃過一劫,曹操後來卻被燒得焦頭爛額,我們也不知道許褚是真聰明還是真糊塗了:如果許褚當時不顧一切地沖向張飛,哪些曹營大將會緊隨其後?曹營九將出動幾個,才能把張飛擠下橋去?如果許褚帶頭沖鋒突破張飛的防禦,三國歷史又將如何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