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溥儀免的陜甘總督,想做諸葛亮,連下多城威脅西安,怒罵袁世凱

2024-02-27歷史

1912年2月12日,農歷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星期一,慈禧太後的侄女清朝駝背太後隆裕以皇帝的名義宣布宣統皇帝溥儀遜位。袁世凱進行最後的跪拜,而神州大地一片沸騰,中國從此進入了共和時期!

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尤其是旗人貴族王爺們,面對6歲就退休的溥儀皇帝,面對大清王朝的轟然倒塌,欲捶胸頓足而不敢,也只能表現出一個字——哭!

隆裕太後與宣統皇帝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清末狀元張謇【宣統皇帝遜位詔書】

明朝滅亡時,有大臣、士人自殺殉國的,清朝滅亡時,連一個不哭的「死忠粉」都沒有嗎?有啊!當然有!這個在【白鹿原】電視劇裏就有答案,電視劇裏有個陜西巡撫方升的,他率20萬大軍,攻城略地,要保衛皇帝,要把溥儀接到西安,建立什麽「西清」!一看方升這個名字就是漢人,而實際上方升真的有原型,雖然不是漢人,但也一定不是滿人,而是一名蒙古人!

【白鹿原】裏的方升

這名蒙古人溥儀評價他是申包胥,恭親王奕䜣的孫子溥儒評價他是諸葛亮。他是溥儒老嶽父,他自比蘇武,「放走」於右任,舉薦王國維,為了溥儀的癡心妄想的復辟大業,操碎了心,死後溥儀賜給了一個文忠的謚號。

溥儀說,清朝滅亡都怪奕劻,對這個蒙古人感動萬分!這個蒙古人舉薦的王國維,竟然成為了殉清第一人,而這個蒙古人一生都在為溥儀的春秋大夢拼搏奔走,堪稱對溥儀愚忠第一人!

他就是多羅特·升允,蒙古鑲黃旗人。姓多羅特氏,名升允。

多羅特氏出自出自察哈爾本部的多羅特部。察哈爾是護衛軍的意思,察哈爾本部有八部。而多羅特部則很早就消失了,分散於這八部之中。多羅特部也叫多羅特鄂托克,鄂托克就是軍屯,明朝稱為大營。多羅特大營跟明朝的關系挺好,後來多羅特大營以察哈爾本部的名義投奔愛新國。從此,再無多羅特部,為了紀念該部,其部屬改為羅特部氏。

升允,不要看成允升。允升是個好詞,出自【易經·象】,所謂「允升大吉,上合誌也。」意思就是適合晉升大吉大利,是因為符合自己的誌向。

從多羅特·升允的官運上,的確是允升,也可以說是升允,但從多羅特·升允幻想溥儀復辟卻是想得太美,竹籃打水。

一、幸運而倒黴的蒙古小吏,升得太快,降得更快

多羅特·升允有錢有勢甚至有功,祖上都是當官的,堪稱詩簪禮纓的宦門之家。

曾祖是通州副將富明阿,祖父是前鋒參領色普真,其父工部侍郎是訥仁。清朝的秀才很難考,而多羅特·升允家裏有權,直接成為蔭生。清朝規定:

恩詔滿、漢官員,文官在京四品,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監。

多羅特·升允背靠祖輩的福蔭,18歲成為蔭生。靠著「家裏有礦」經過報捐(也就是花錢買)成為主事。

21的他,經過三年的學習,成功成為一名六品官銜的吏部主事。

24歲時,又是三年的努力學習,成為了一名文舉人。又過了四年,他參加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考試,一年後到任。

32歲那年他主要靠能力靠王大臣、許景澄保薦,跨過主事補調為員外郎,這一年他還出國考察,成為了駐俄二等參贊官。

34歲到35歲,多羅特·升允靠著「做公益」升官,先是靠著順天、直隸鬧災荒他積極捐款,後又積極參與海防捐加授雙月知府銜。

36歲,參贊的他又在許景澄的奏保下,直接提為道員,加授布政使銜。

38歲,到陜西漢中陜安道任職。

40歲,他受到了光緒皇帝的親切召見,這讓多羅特·升允很激動,渾身充滿了幹勁。

41歲,因為在他在陜西督糧道上采取積極方案節省費用,並將一費用用於旗人屯田,這一功勛讓朝廷很開心。賞給了他一個頭品頂戴,並升任他署理陜西布政使。此後歷任陜西巡撫、江西巡撫、察哈爾都統、閩浙總督、陜甘總督等職務。

擔任陜甘總督時,已是1905年的事,那時多羅特·升允已經47歲了。47歲的他,因為當初出過國,在「師夷長技以制夷」上做得挺好,他建師範、創警局,也算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了。

多羅特·升允

不過,他非常頑固,堅決反對預備立憲。清廷預備立憲本就是權宜之計,以此為名從而實作瓦解革命,爭取立憲派、改良派甚至革命派的支持,從而維持清朝的天下。

就是這樣,多羅特·升允也覺的損害了皇權,他堅決不能接受。1909年5月,他直接上書反對預備立憲,把立憲批得體無完膚。載灃就懟他,他很委屈不服,就學著袁世凱一樣裝病,並怒懟載灃不辯忠奸。

1909年6月23日,載灃也就像對待袁世凱一樣對待多羅特·升允,說他「跡近負氣,殊屬非是」,念他有功,就準了他的辭職,讓他開缺。就這樣多羅特·升允就回家抱孫子,從高高在上總督變成了老百姓。

二、多羅特·升允想要再造清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標誌著辛亥革命的爆發。12天後,辛亥革命在西安爆發,這是由同盟會、哥老會和新軍聯合起來,以秦隴復漢軍起事,成立了以張鳳翙為大統領的「陜西秦隴復漢軍政府」。

這天晚上,聞訊起事的多羅特·升允,帶著三個仆人,喬裝打扮,連夜策馬奔騰跑到了甘肅平涼。他向陜甘總督伊爾根覺羅·長庚發出電報,表示自己不計前嫌,誓死報國恩。陜甘總督長庚太知道多羅特·升允在陜西、甘肅一帶的威望和功勛了,立即表舉他。同時,陜甘總督長庚以署理提法使彭英甲、藩司劉谷孫、巡警道趙惟熙、勸業道張炳華等人為甘軍營務處總理。清朝正在用人之際,見他這麽懂事。立馬直接令他督辦陜西軍務,平定陜西反清起義,為了表示誠意還特地任命他為署理陜西巡撫,也就是陜西代巡撫。

伊爾根覺羅·長庚

這可把多羅特·升允激動壞了,立即組織並擴充甘軍馬安良、陸洪濤、張行誌軍隊,這些人都是他的門生故舊,他們對老領導非常敬服。多羅特·升允令擴充的西軍馬安良部與擴充的振武軍陸洪濤部合並為東路軍,又令張行誌部為壯凱軍組成南路軍。

多羅特·升允這樣兵分兩路,為兩路總指揮。為了表達對清朝的熱愛,對民軍的憤慨,他親率東路軍,與張行誌南路軍一起攻打陜西。東路軍駐河州鎮南馬隊為精銳軍馬安良部,又稱西軍,有步騎16個營;與駐蘭州陸軍第一標陸洪濤部振武軍組成。南路軍有馬、步、炮16個營,由駐固原提督張行誌部的壯凱軍擴充而來。可見東路軍是主力,而且總理東路軍營務就是主戰最力的陜西布政使彭英甲。

有一點我不太理解,陜甘總督長庚命步兵第二標標統兼代貝瑞坤鎮總兵馬福祥募兵攻打陜西,馬福祥婉言拒絕,他說"甘民窮苦,不任兵革"。馬福祥是馬鴻逵的父親,是多羅特·升允舊部,長庚指揮不動他,為什麽多羅特·升允不命令他加入自己的隊伍呢?兩年前,馬鴻逵與甘肅提督的馬進祥之女馬柏芳結婚時,證婚人還是多羅特·升允呢!

多羅特·升允一方面向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表態,他發電表示「世受國恩,自當督率將士勤王」,老袁假意鼓勵喊加油「認真防禦,幸勿輕離」,並表示會派豫軍起來,與甘軍合圍西安;另一方面多羅特·升允親率馬安良、陸洪濤、馬周仁急行軍南下直插長武。多羅特·升允把袁世凱的回電,講給將士們聽。他們血脈賁張,鬥誌昂揚。以五萬之眾,以多擊少,連克長武、彬州、永壽、禮泉、乾縣等十余城,打到鹹陽,直逼西安。

南路軍的張行誌也是悍將,他曾追隨左宗棠,隸屬董福祥部,平回亂、打阿古柏等立有戰功。在與民軍決戰中,他攻勢淩厲,連陷固關、隴洲(今隴縣)、淠陽(今千陽),在鳳翔與民軍副大統領萬柄南激戰。

這仗打得讓多羅特·升允很興奮,他的目標就是與張行誌南北夾擊,配合豫軍拿下西安,取得整個陜西的勝利。可在鏖戰中,傳來了唐紹儀和民軍停戰談判的訊息,他非常生氣。他直接給咨政院發電,說唐紹儀此舉是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說老唐這是在犯罪,必須嚴懲。

袁世凱

讓多羅特·升允悲傷的是,不懲罰唐紹儀也就算了,就連內閣總理大臣跟民軍一心,逼著太後皇帝退位了,袁世凱還讓停戰!多羅特·升允暴怒,關起門大罵袁世凱就是曹操,然後大哭不止,心裏暗暗表示要做諸葛亮,滅袁賊興清室!為了防止動搖軍心。他隱瞞訊息,發瘋地攻城略地。那種感覺,就像溥儀不是退位,而是袁世凱退位一樣。

他這樣執著,讓民軍誤以為他不知道溥儀退位。為了從精神層面打垮多羅特·升允,跟是為了瓦解多羅特·升允所率大軍的軍心。民軍派雷恒炎告訴他「你的小皇帝提前退休了,我的臨時大總統早就上任了。」雷恒炎一提溥儀和孫中山,多羅特·升允大怒,直接將雷恒炎斬首,就這還不解恨,又將屍體拋屍荒野。

為了表達出離的憤怒,又攻打禮泉,並且拿下了這兩座城池。在攻打鹹陽時,鹹陽的民軍派出多羅特·升允曾經的衛士朱長春將想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退兵他不要攻打鹹陽。多羅特·升允太愚忠了,親手把朱長春釘死在禮泉城東門,還憤怒地處死所有俘虜。

多羅特·升允此舉激起了孫中山、袁世凱、於右任的憤慨,孫中山說他是「民國公敵」,於右任表示「升允塗炭西北之人民,擾亂五族之共各,及今不除,後患滋大。」

於右任

當初,於右任為了表示反清,拍散發照,請自撰對聯請學友胡德輿揮毫題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發妻。」在其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中於右任更是高呼:「太平思想何由見?革命才能不自囚!」。很快於右任被告發,三原知縣德銳密報於陜甘總督升允,說他發現一個革命黨。升允並沒有立即抓,立即殺,而是上報朝廷,朝廷直接表示立即抓、立即殺。於右任還去參加開封春闈,李雨田告訴他朝廷要殺他,他這才跑了。這也是於右任跟他的私人恩怨,喊著要殺多羅特·升允的原因。

袁世凱不同孫中山、袁世凱,他不罵,也不批,直接派兵入陜。而甘軍卻出現了分裂,甘軍拿下禮泉城,1912年2月19日,多羅特·升允向溥儀匯報戰果,可他之保舉振武軍陸洪濤,沒有上報甘肅西路馬步總統領馬安良的功勞。馬安良不服準備和張行誌配合進攻西安,可3月2日張雲山告訴馬安良,溥儀提前退休了。

3月6日馬安良與張雲山議和停戰,也在這天張鳳翙派出關中理學名儒牛夢周、張曉山勸多羅特·升允跟馬安良一樣講和退兵吧。他們三人又是哭皇帝,又是罵袁世凱,多羅特·升允表示願意議和,到了 3月11日,多羅特·偕陸洪濤部從十八裏鋪撤到了西寧。

甘軍的地盤不是在蘭州嗎?怎麽要回到西寧呢?原來議和之後,多羅特·升允非常傷心,尋死覓活的,而且甘肅也成立了軍政府。他也只能一邊罵老袁,一邊跑。

張作霖

為此他還寫下了討袁檄文,拉攏東北王張作霖,說到:

閣下誠能因時勢趨向,體士民之深心,率部下健兒勇士挾攻京師,先殺親貴中之慶邸,繼斬袁世凱之奸頭,以謝先帝在天之靈

這可把老袁惹惱了,老袁和民軍都想要的他命,他沒有辦法只能以前陜甘總督的身份,歷盡千辛萬苦,於1913年3月1日逃到了外蒙古的庫倫(也就是今天的烏蘭巴托) 。

三、想得太美,竹籃打水

外蒙古的王公貴族盛情款待了他,但對於他的借兵復辟的請求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多羅特·升允表示他不是為吃飯而活,而是為了夢想,頭也不回地向北走。走到了西伯利亞,又一路向東,再向南,經東北坐船去了日本。在日本他不再借兵而是加入了宗社黨,並成為了骨幹分子。

一戰後,日軍打敗並趕走青島的德軍。日本內閣有的支持袁世凱,有的支持溥儀復辟。支持溥儀的那派,多羅特·升允見狀立即回到青島,在青島與支持溥儀復辟派一拍而和。

張勛

多羅特·升允明白要復辟,必須有兵,於是給張勛寫信一頓猛誇,讓他幹大事。

「弟知公忠義過人,此得恭邸(指溥偉)書,又盛稱之。然則公其當代之偉人……」

為了實作復辟,他又化名錢大猷,偷偷在上海見了李鴻章之子李經邁和鄭孝胥,鄭孝胥作為中間人,引薦了日本海軍少佐八角三郎和宗方小太郎。鄭孝胥派姚文藻到青島偷偷與多羅特·升允相見談論復辟事宜。最後,為麻痹北洋政府,讓姚文藻與徐州的張勛聯絡。

就這樣,張勛以調和「府院之爭」為名,入京公然擁立溥儀復辟帝位,溥儀也就「正式上班」12天後,光榮地第二次退休了。

他先後與西北舊部諸馬、東北新銳老張聯系,還是為了他的復辟之事。可無論是老朋友、老部下還是新朋友、新搭檔都對他的請求不理不睬。他很無奈,也只有移居天德鄰裏羅振玉的住宅之中,方便為故宮裏的溥儀出謀劃策。

1923年,多羅特·升允舉薦了著名文學家王國維,一個秀才出身的王國維終於實作了南書房行走,與進士出身的楊鐘羲、景方、溫肅一起工作,可把王國維激動壞了。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當時,多羅特·升允氣得咬牙切齒,而王國維和羅振玉約定要殉清,後被家人阻止而作罷。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殉清自殺,溥儀很痛心,給他上謚號忠愨,已感念其忠。

結語

多羅特·升允雖然沒有像王國維殉清,但他一直在為溥儀的復辟積極奔走,可總是屢屢碰壁,他不由的吟詩牢騷

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蘇武書。

他彌留之際,他回顧自己一生,在【自述】中寫道:

「我本插漢一老胡,雲龍際會來燕都。身受國恩歷七代,休戚與共無相渝。自讀儒書服儒服,漸忘邊外牛羊牧。美食鮮衣日不足,非復北來古風俗。單於猶是有君臣,中華乃為化外人。王者跡熄匹夫責,吾欲藉此明彜倫。嗚呼禮樂征伐自天子,春秋之作豈得已。」

溥儀

九一八事變後兩天,也就是1931年9月20日,多羅特·升允在天津病逝。他的同僚鐵良說是像諸葛亮一樣的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辛亥之亂,第一忠臣」),他的女婿國畫大師溥儒(娶的是他的女兒羅淑嘉)說他是諸葛亮加申包胥(「武侯盡瘁,天道可知;申胥空還,臣力盡矣」。)溥儀把善耆、溥偉、鐵良和升允稱為四個申包胥,善耆、溥偉、鐵良是滿人,是貴族。善耆是肅武親王豪格的後代,是川島芳子的父親;溥偉是恭親王奕䜣的孫子;鐵良是榮祿的幕僚,辜鴻銘稱他為中國的「霸王」;就升允不是宗室連滿人都不是。

他對清朝的眷戀,正如他的詩中所說「身受國恩歷七代,休戚與共無相渝。」他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溥儀對他評價很高,遠遠超過了王國維,給他上的謚號是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