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三個副司令,鄧華是換的,洪學智是拉來的,只有他是自願

2024-04-26歷史

一提起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指揮官,人們的腦海裏首先浮現的是彭老總那剛毅果敢的面容。其實,抗美援朝戰爭中曾經有三個副總司令,他們就像電影攝制組裏的副導演,直接參與指揮了每一場戰役,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這三位副總司令都是誰,他們又是如何走上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

被換來的第一副總司令鄧華

1950年,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南北韓內戰,戰爭的陰霾就時刻籠罩在新中國的上空。

不久,美軍和南韓軍隊便前突到鴨綠江邊,並且不顧中國的一再警告,向鴨綠江對岸的中國村莊進行掃射和轟炸。

為了保衛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領土不受侵犯,保證新生的國家政權不被顛覆破壞,中國領導人決定以誌願軍身份,參與到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中。

而處在戰爭最前沿的東北邊防軍成為誌願軍主力的主要組成力量。

東北邊防軍的兵力,主要由解放戰爭時期的第13兵團組成,此時的司令員是黃永勝。

出朝作戰,不但要考慮到指揮員的軍事指揮才能,還要考慮其個人政治素養和文化修養,因為畢竟打交道的還有國際友人和國際敵人。

顯然,工作作風簡單粗暴,且脾氣火爆的原司令員黃永勝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在林彪的提議下,時任第15兵團司令的鄧華和黃永勝進行了對調,鄧華擔任第13兵團司令員,在兵力以第13兵團為主的誌願軍正式組建後,鄧華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誌願軍第一副司令員。

1910年4月28日出生於湖南郴州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的鄧華,此後又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在紅軍大學和中央黨校進行過系統學習,政治修養和文化水平相比黃永勝顯然要高出一大截。

1927年鄧華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過湘南起義、古田會議。在1930年的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鄧華曾率部協同紅一團連續作戰三天三夜,打退國民黨的瘋狂進攻,保證了根據地的勝利成果。

參加過長征,並在著名的平型關戰役中建功立業的鄧華,也經受過嚴酷戰爭的洗禮,並在洗禮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在平津戰役中,他曾向中央軍委提出了以少數兵力牽制、防禦塘沽守敵,集中優勢兵力先攻打奪取天津的建議,被中共中央軍委和中共總前委采納後,為平津戰役的勝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親自指揮並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帶領4萬誌願軍將士,以坑道為依托,以血肉之軀為防禦屏障,和聯合國軍的6萬余人、300余枚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架次飛機鏖戰43天,創造了在3.7平方公裏的陣地上,在敵人傾瀉下創歷史的「範弗利特彈藥量」的情況下,面對200余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和燃燒彈的攻擊,取得了連續打退敵人近1000次沖鋒,殲滅聯合國軍2.5萬人,擊落敵機270多架,坦克14輛,大炮60枚的輝煌戰績,創造了軍事史上防禦戰的典型戰例。

1953年,他組織指揮了金城反擊戰,以驕人的戰績迫使聯合國軍坐到了談判桌前,並最終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束劃上了完滿的句號。

看來,將鄧華換到關鍵崗位,的確體現了中國決策者在用人方面的遠見卓識。

拉來的洪學智

如果鄧華是被有識人之明的中國領導人換來的,那麽,洪學智則是被戰友鄧華慧眼識珠,拉來的好戰友好幫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洪學智就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這隊大兵馬中的第一糧草官。

1913年2月2日出生於河南商城湯家匯(今安徽金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洪學智,勤勞質樸,性格內斂,工作細致,最主要的是很能吃苦耐勞。而且,不可多得的是,他還是個文武全才的指揮官。不但能帶兵打仗,對處理軍隊後勤事務也有過人的才能和見識。正是看中了洪學智這項才能,他才被鄧華第一時間拉到了誌願軍隊伍中。

彼時的洪學智,因為個人才幹突出,還是被葉劍英留在廣東軍區,出任副司令員一職的廣東軍區一名軍職人員,作為葉劍英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協助葉帥處理廣東軍區的日常事務。不料,在被葉劍英派去北京匯報工作時,在北京火車站剛剛下火車,便被早已經等在月台的鄧華直接從北京拉到了東北,成為第13兵團的副司令員,繼而成為誌願軍第二副司令員。

事後,葉帥曾開玩笑說,知道當時被拉走,就派別人去北京匯報工作了。由此可見,洪學智的確是非常受工作夥伴歡迎的一個人。

進入誌願軍後,洪學智被分配主要負責誌願軍司令部、特種兵團和後勤保障等工作。他參與領導和指揮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一到第五次戰役及其後的歷次重大戰役,每每針對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和敵我雙雙的兵力及戰略布局,及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和預判,在保證誌願軍領導層的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1年6月,同時兼任誌願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的洪學智,領導誌願軍後勤供給部隊,面對北韓半島雨季中洪水泛濫、道路泥濘的艱難局面,在完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每天迎著聯合國軍無數次飛機、炮彈和炸彈的襲擊,利用誌願軍簡陋的運輸條件和工具,仍頑強支撐起一條洪水沖不垮、炸彈炸不斷、敵機轟不毀的人肉鋼鐵運輸線,盡最大可能保障了誌願軍後勤物資供應,徹底擊碎了美國剛剛履新的將軍李奇微的「禮拜攻勢」,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妄圖對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圍攻絞殺的企圖。

抗美援朝戰爭最終能取得最後勝利,擔任誌願軍糧草供應任務的洪學智功不可沒,而強拉他成為第二副司令的鄧華,其識人用人之能的確令人嘆服。也側面見證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同心協力、上下一心的頑強抗敵精神。

真正的誌願者韓先楚

和鄧華的「換」、洪學智的「拉」不同,韓先楚則完完全全踐行了誌願軍的最初意誌,自己自願選擇走上抗美援朝戰場。

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黃安一個窮困農家的韓先楚,放過牛,打過短工,可以說是共產黨讓他獲得了新生,成長為一名為勞苦大眾服務的革命者。

1927年就參加了革命的韓先楚,先後經歷過長征、反圍剿戰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考驗,經歷過無數次殘酷鬥爭的洗禮,練就了「膽大包天」的個性,在作戰中,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寧可違抗上級命令也要堅持。

在長征中,他曾經連彭德懷的命令都敢違抗,以致於其在軍隊中有「韓大膽」之稱,連誰也不服的許世友也對他刮目相看,稱韓先楚是他最佩服的人。

曾經在抗日戰爭中擔任第115師344旅689團團長的韓先楚,在著名的平型關大捷中,表現英勇,在和日寇戰鬥中,多次進行白刃格鬥,是八路軍中的一員猛將。

在解放戰爭中,他以狠準穩的打仗作風讓國民黨聞風喪膽,送了他一個外號「旋風司令」。

1950年4月,剛剛結束了解放海南島戰役的韓先楚,面臨工作調整。

當時上級給出了三個方案供韓先楚自己選擇。一是去第15兵團擔任副司令員,二是去中南地區空軍擔任領導職務,三便是去極有可能開赴北韓戰場的第13兵團擔任副司令員。

很明顯,前兩個選擇都將遠離戰場,而最後一個,會有更高機率走上戰場。

無論是四野首長,還是他的老戰友們,都希望韓先楚能趁著職務調整的機會,休整一段時間,養一養自己已經被持續的戰爭拖累得疲累不堪、傷痕累累的身體。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韓先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第13兵團,最終成為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第3副司令員。

走上抗美援朝戰場後,他先後參加並指揮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在第二次戰役中,他率領所屬部隊將駐守在寧遠、德川兩個地區的南韓軍隊兩個師團滅,隨後在三所裏伏擊聯合國軍,全殲了該地區的聯合國軍,為誌願軍掃平了前進道路,對此次戰役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第三次戰役中,他一馬當先,指揮部隊迅速突破敵人防線,將聯合國軍逼到「三八線」以南地區,並連續攻占南韓多個重要城市,為誌願軍實作戰役目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論是換來的,還是拉來的,甚或是自己走來的,三位誌願軍指揮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的勝利成果有目共睹,是他們用鮮血和傷痛為我們換來了得之不易的和平,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並繼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