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微子啟建立宋國,為何說他是內奸?

2024-07-21歷史

微子啟建立宋國,為何說他是內奸?

微子啟、比幹、箕子被孔子並稱為殷末三仁,而且,微子啟後來建立了宋國,是最後延續了殷商血脈的那個人,對歷史有功。但後來不只是他的後人被諸子百家不斷侮辱,漢朝時還被改名作微子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微子啟是紂王的異母哥哥,因為不是嫡出,所以紂王繼位了。紂王即位後,十分殘暴,微子啟多次勸諫紂王都不聽從,所以,微子啟就離開了殷商。後來,商王朝覆滅,紂王的兒子盤庚,被封在殷商故地,並且,在武王姬發死後,舉兵作亂,被周公平定,由於微子啟沒有參與武庚的叛亂,所以,被分封到宋地統領殷商遺民。

以上大概就是微子啟的生平了,孔子說微子啟向來都有賢名,把宋國治理的非常好,可能因為孔子本來就是宋國人,所以,孔子對微子啟推崇有加。既然有孔子的力挺,作為微子啟後人的宋國人為什麽說備受侮辱呢?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野人獻曝」,「盜取天地」,「智子疑鄰」等等,這些後來變成成語的先秦段子,都有一個主人翁,那就是宋國人。可是,這些明顯只是段子的故事,為什麽被先秦百家安在宋國人身上,讓宋國成為最受傷的那一個呢?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怪微子啟,這裏面有很多因素。首先,宋國是殷商遺民,而其他國家則以姬姓為主,編段子當然往作為外人又是失敗者的宋人身上安。

其次,是心理落差,因為,周初在分封時,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被封為公爵,而大名鼎鼎的周公和姜子牙也只是侯爵,後來的南方霸主楚國只是子爵。可以說,宋國的爵位一開始就在絕大多數的國家之上,那這些諸侯自然不甘心了。

第三點,是宋國自身的經濟文化,宋人傳承自殷商,帶有很多殷商遺留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則是宋國特有的,比如按宋人習俗,棺材應該停在房屋兩楹之間,而姬姓諸侯則是停在西階之上。這種不同的風俗是俯拾皆是的。

由於宋國與他國在文化上存在的差異,而宋國又始終沒有成為頂級強國,很自然的就造成了地域歧視。宋人便成為其他諸侯治下百姓嘲弄的物件,這一點,才是宋人段子多的最根本原因。

那麽微子啟被改名是怎麽回事呢?

到了漢朝,漢景帝繼位,偏漢景帝名字叫劉啟,這時候,為了避諱皇帝的名字,就改微子啟名字為微子開。微子開的名字就被司馬遷寫在史記上了。

當初,微子啟的封地被叫做啟封,這時候,這塊封地也出於同樣的原因,啟封被改名作「開封」。

微子啟對後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只從他治理宋國的功績來看他就很重要,但是到現代,卻有人認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內奸,這是為什麽呢?

為什麽很多人認為微子啟是殷商最大的內奸?這位微子啟是怎麽從仁德之士變成殷商內奸的呢?

微子啟成為殷商內奸的第一個重大原因也許就是他這個身份。

商代的繼承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早年商代的繼承制度是「兄終弟及,父死子繼」。也就是說,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先王的弟弟,沒有弟弟則長子繼位。

這種繼承方式會引起很多的糾紛,比如兄弟二人都做過商王,那麽他們都死了以後,兩人的兒子都有繼承權,到底誰來繼承王位。因為這個問題,商朝早期就發生了九世之亂,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內鬥不休。

後來,盤庚遷殷後,王位繼承的問題才有所改善,並且逐漸形成「嫡長子繼承制」的制度,這一制度在商朝晚期逐漸完善。

那麽,問題來了。按照以前的繼承制度,微子啟才應該是商王的最佳人選。但根據嫡長子繼承制,排行老三的紂王最終順利登位。

顯然,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現,妨礙了微子啟的利益,而這個時候這種制度還只是約定俗成,並沒有像周代一樣,形成不可變更的傳統,那麽,微子啟有意見就很可能發生了,但這只是微子啟成為殷商內奸的開始。

本來呢,就算不能成為王,微子啟也會過得很好。因為,他的地位在這裏,他順理成章成為殷商重臣,成為主持祭祀的大巫師。

殷商是極為註重占蔔的朝代,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占蔔一下,詢問吉兇。而主持占蔔的巫師就擁有了與上天溝通的權利,所以,大巫師的權威,有時候還在商王擁有的世俗權力之上。

雖然商王本身就是地位最高的巫師,但是他畢竟是一個人,精力有限,需要依靠龐大的巫師團體。

商代的巫師,通常都是朝中重臣,掌握文字傳承,具有文化主導權;巫醫不分家,他們同時還負責醫病救人。這樣他們就擁有著極大的社會影響;在政治上,也因為能夠主持祭祀而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總體來說,巫師階級對商王的權利有著極大的制衡作用,比如商朝初年廢立商王的伊尹,就是當時的大巫師。而巫師階級就是當時的統治階級,類似於後世的官僚機構。

微子啟不能繼承王位,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巫師的一員,同時,作為先王之子,現任商王的哥哥,他也是擁有極大的權威的。

巫師團體的能量太大,這在商代一直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到了紂王這裏依然如此。與此同時,紂王還面對著周人和東夷崛起的外部威脅。加上前幾代商王的積貧積弱,這時候的殷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了。

紂王面對這樣的情況作出了許多改革,我們從武王姬發釋出的征討檄文【牧誓】中,就能看出一些東西。

【牧誓】所列舉的紂王罪狀,主要是以下五點「酗酒淫佚;聽信婦人;遺棄親舊;任用邪佞;荒廢祭祀。」

前兩點與微子啟無關,就暫不解釋了。從第三點開始看,則件件針對微子啟所在的巫師階級。

遺棄親舊,是因為這些「親舊」們基本都屬於巫師階級,權利過大,要限制他們的權利;任用邪佞,則是說紂王提拔了一些沒有地位的小人,如惡來等出身低微的人,實質是,奪取巫師階級的行政權和軍權;荒廢祭祀,就更是巫師階級不能容忍的,這是他們所有權利的來源所在,一旦祭祀被荒廢,那巫師階級就沒有任何權威可言了。

紂王的這些改革,加強了王權,從根源上,削弱了巫師階級的影響力,達到的效果也是不錯的。

選拔地位低微的人才,讓他對東夷的戰爭非常順利。荒廢祭祀節省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如青銅器,如人牲,畜生等戰略資源。重要的是,朝中能夠對抗他的巫師階級也被打壓了下去。

可以說,紂王的這些行動,讓他帶著殷商走出了頹勢,但是,這個結果除了紂王自己滿意以外,其他人卻都不滿意。

外部的周人的地方諸侯就不說了,商人的強大意味著自身會繼續受到更大的壓迫,這和商人對待外族的一貫壓迫的方式有關。而在殷商內部,也形成了一股反抗勢力。他們就是以所謂「三仁」為代表的巫師力量。

面對紂王的打壓,比幹透過勸諫,希望紂王能回心轉意。但是誌得意滿的紂王不可能恢復巫師的權利,於是,他將比幹殺害。這無疑是激化了紂王和巫師階級的矛盾,同時也失了民心。

隨著箕子被囚,老一代的大巫師們基本被紂王消滅殆盡,作為新一代大巫師的微子啟扛起了對抗王權的大旗。

微子啟出逃了,但是,他可不是只有逃跑這麽簡單。【史記】記載,紂之將亡,其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

太師疵、少師強都是微子啟的心腹,而他們帶的樂器,其實就是當時的祭器,帶著祭祀用的器具到敵方陣營,這意思在當時就是徹底的投降。

【呂氏春秋.誠廉】記載:「(武王)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啟於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

武王又派遣召公與微子啟盟誓,讓微子啟世代奉守殷商的祭祀。就是讓微子啟頂替紂王的位置,這個條件微子啟不會不心動。

憑借自身的力量,微子啟不可能與紂王相抗衡,所以,他投靠了周人,做了內奸。

關於牧野之戰的過程,大致都考證出來了,當時,紂王驅趕著數倍於周軍的奴隸部隊,擺開陣勢。結果,這些奴隸們臨陣倒戈,讓殷商一戰而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有微子啟的影子。

【荀子.成相】說:「武王怒,師牧野,紂卒易向,啟乃下,武王善之,封於宋。」意思是說在牧野之戰中,紂王的軍隊紛紛倒戈,微子啟就來投降了,那麽,他是不是在殷商陣中呢?殷商軍隊的投降會不會有微子啟的挑撥和策劃呢?

微子啟絕對是有這個能力的,作為大巫師,也許微子啟不能控制紂王直屬的主力部隊,但是,他對於殷商的奴隸和各級奴隸主絕對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的。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紂王的軍隊會臨陣倒戈,畢竟在此之前,紂王是戰無不勝的形象,而西周對於商人來說也只是西羌的一支,商人奴隸沒理由背叛朝夕相處的商人貴族,對殷商倒戈一擊。但如果是微子啟參與了這件事,那這個件事就很容易解釋了。

關於牧野之戰的細節,現在留存的證據有限,無法確定微子啟是否發揮了這樣的作用,但是,他反對紂王卻是沒有疑問的。

紂王死後,微子啟沒有立刻得到殷商的祭祀,帶路黨始終無法得到周人充足的信任。紂王的兒子武庚繼承了殷商的祭祀,而微子啟則被打發回了他原來的封國微國。

不久後,武庚開始作亂起兵,史稱三監之亂。按理說,這是殷商復興的機會,而微子啟卻沒有參與這場戰爭。

最後,三監被周公平定,武庚被殺。商人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終於成了微子啟,於是,宋國建立了。

其實,微子啟最初的目的,應該只是捍衛殷商的傳統,捍衛巫師階級的權利,同時,限制王權獨大。但是,發展到後來,尤其是紂王殺死比幹,囚禁箕子以後,事情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微子啟也沒有了退路。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