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白崇禧花重金租船接兵,兩天兩夜未接到一兵一卒,桂系從此覆滅

2024-07-21歷史

國民黨軍內派系眾多,大者有蔣介石的中央軍、張學良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紘的新桂系、湘軍、滇軍、粵軍、川軍等。小的派系就太多了,不一而足。在這些派系中,蔣介石唯一搞不定的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

按照蔣介石的話說,對付這些廣西人分化瓦解不好使,威逼利誘不好用,盛時可以把自己推下台,弱時可以躲進大山,不分官兵每人每天幾分錢的菜金也不肯服軟低頭,骨頭硬得很,確實難搞。

按照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話說,新桂系之所以能夠在國民黨內屹立不倒,不靠別的,就是靠著對部隊的掌控,部隊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本錢。這也是在解放戰爭後期,白崇禧死抱著他那幾十萬兵馬不肯放手,要死扛到底的原因。

可是,精明了一輩子的白崇禧想錯了,在我解放大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大勢面前,區區20多萬桂系人馬又算得了什麽呢?

1949年10月,在陳賡指揮的第四兵團和四野十五兵團的打擊下,粵軍最後一股力量余漢謀部放棄廣州主動南逃。廣州市被解放。

在粵軍殘部向南逃竄的時候,陳賡認識到,敵軍南竄目的有二,一是沿著海岸線逃往雷州半島,準備策應桂系白崇禧部逃往海南島;二是向西南方向與桂系合兵一處。為了不給敵軍以喘息之機,陳賡命令第四兵團放棄進入廣州市進行休整的計劃,繼續南下追擊敵人,徹底粉碎敵軍的圖謀。

1949年10月26日,第四兵團全殲粵軍余漢謀部,余漢謀在倉皇之下只身逃往海南島。國民黨軍隊想要沿著雷州半島逃往海南島的企圖徹底破滅。

此時的白崇禧已如熱鍋上的螞蟻。在青樹坪之戰中,桂系軍隊雖然咬了四野49軍一口,但也是崩了門牙,使他們見識到了四野的厲害。因此,白崇禧一改想要在湘南地區與四野進行決戰的戰略部署,全力收縮兵力,固守廣西。

而四野在連續進行了青樹坪戰鬥和衡寶戰役之後,兵鋒已至廣西省界,下一個戰役目標就是桂系的老巢廣西。

白崇禧認為,在廣西進行決戰,自己還是有把握的。

首先,桂系在廣西經營了二十多年,已經是根深蒂固了,除非萬不得已,自己是決計不會放棄廣西的。

其次、軍隊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白崇禧的練兵之法與別人不同,他既不講主義,又不講精神,在部隊中只提倡服從。在白崇禧的訓練下,桂系軍隊成為了僅會機械服從命令的人型殺戮機器,這也是桂系軍隊戰鬥力比較強的原因。因此說,只要是自己能夠牢牢控制住部隊,就足以有一戰之力。

再次,在白崇禧的「空室清野」、「反共保鄉」和「一甲一兵一槍」的制度下,廣西全境在短期內可以集結幾十萬的地方民團,這也是白崇禧要和解放軍在廣西進行決戰的底氣。

白崇禧雖然保衛廣西的口號喊得山響,其實他自己和桂系高級將領都知道,桂系雖然在廣西集結和臨時編制了5個兵團12個軍32個師,但也只能是給四野進入廣西找些麻煩而已,是改變不了大勢的。因此,白崇禧一面積極號召保衛廣西,一面開始尋找退路。

白崇禧和桂系將領們分析,如果桂系戰敗,他們所能撤退的道路一共有三條,即撤往雲貴、撤往海南島和撤到越南。

撤往雲貴,那是死路一條。雲貴地區雖然有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但他也是自身難保,和宋希濂靠攏沒有絲毫前途,只能是抱團被殲滅而已。

撤往越南倒是一條不錯的路線,可是作為中國軍人,白崇禧還是有一些骨氣的。除非遇到生死危機,他是絕不會到越南尋求庇護的。

最後只剩下撤退到海南島了。撤往海南島最便利的路線是走雷州半島,其次是廣西北海的潿洲島。可是,隨著粵軍余漢謀部被殲滅,走雷州半島這一條路不通,僅剩下潿洲島可走了。

就在白崇禧為如何抵禦四野進攻而費盡心血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了李宗仁的電話,要他到重慶有事商議。

原來,躲在幕後的蔣介石見李宗仁在台上毫無作為,就想再次出山來收拾局面。可是,老蔣也是要臉的人,就這樣出山似乎沒有面子也沒有合適的理由,最好是由李宗仁親自出面來邀請他復位。

李宗仁一聽大怒:

「蔣先生如要復辟,就自行復辟好了,我沒有這個臉來‘勸進’!」

李宗仁之所以叫白崇禧來重慶,主要是想向白崇禧問計,商量一下如何應付眼下這個局面。可是,此時的白崇禧卻有了另一番心思。

白崇禧知道,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的矛盾是根本無法調和的。在這二人中,唯一都能說得上話的也僅有自己了,如果能夠以李宗仁下台為條件,換取自己擔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那對於即將進行的廣西戰事則大為有利。

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白崇禧的為人,在最後關頭不僅仍然不肯放棄軍隊,而且還要從蔣介石的口袋裏撈軍權,這簡直是與虎謀皮。

經過與李宗仁的協商,李、白二人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白崇禧向蔣介石提出了李宗仁的條件:一、蔣介石復職;二、李宗仁出國;三、白崇禧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在這件事上,李宗仁雖然百般不願意,但還是同意了白崇禧的提議,但李、白二人近30年的感情也由此出現了極大的裂痕,雖未徹底分手,但也名存實亡。

我們一般都知道新桂系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忽視了黃紹竑,其實,新桂系之所以能夠成為國民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黃紹竑是最大的功臣。

相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黃紹竑最大的本事並不在軍事上,而是在政治上。他為了給新桂系開創廣闊的政治空間,放棄了15軍軍長一職,側身於國民黨朝堂,在政治上為新桂系謀求利益最大化。

在1949年,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為了想要保存新桂系,黃紹竑利用其在北平胡談的機會百般周旋,為新桂系謀取了李宗仁可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兩廣在兩年內不實行土改、白崇禧可以帶40萬兵等優厚條件,可卻被李宗仁和白崇禧拒絕。也因此,黃紹竑在失望之余,於1949年9月應邀赴北平參加了參加共產黨召集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桂系在此時已經死亡了。

不料,對於白崇禧的提議,蔣介石卻僅對自己復職一條表示了同意,其他兩條均表示了反對。白崇禧還是過於理想化了,蔣介石怎麽肯把具有軍權的國防部長一職讓給桂系首腦擔任?

就在國民黨內部仍然在爭權奪利的時候,四野已經兵臨廣西省界。勞心勞力卻又什麽也沒有得到的白崇禧只得飛回桂林,指揮接下來的戰事。

林彪的作戰部署是兵分三路:西路軍由38軍和39軍組成,負責切斷桂系軍隊逃往雲貴地區的道路;南路軍由陳賡率領由東向西切斷桂系軍隊撤往海南島的道路;中路軍由40軍、41軍和45軍組成,待到西路軍和南路軍完成戰役展開的時候,從中路突破,力求將桂系部隊全殲在廣西境內。

按照林彪的部署,解放軍已經切斷了白崇禧逃跑的所有路線,桂系軍隊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繼續向南,從欽州和北海乘船逃往海南島。如果沒有船只接應,桂系軍隊要麽被殲滅,要麽被趕下大海。

至於要在廣西與解放軍進行決戰,那也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戰略部署罷了。可讓林彪沒有料到的是,在解放軍的攻擊下,桂系軍隊全面潰敗,紛紛奪路南逃。本來精心準備的要打一次大仗、硬仗的部署瞬間就變成了一場擊潰戰和追擊戰。

1949年11月20日,眼見大勢已去,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只得黯然離開南寧,飛往香港。在臨上飛機之前,李宗仁抱著白崇禧說到:

世界上哪都可以去,就是不能去台灣。

可是白崇禧卻沒有聽李宗仁的話,還是去了台灣,最後在台灣屈辱的死去。

1949年11月22日,第四野戰軍各部和陳賡第四兵團按照戰前部署已經全部到位。41軍率先攻占了桂林,隨即,38軍、39軍和40軍也分別占領了思恩、柳州和梧州,兵鋒直指桂系在廣西的大本營南寧。

眼見敗局已定,白崇禧只得飛往海南島,請求他的老朋友海南行政長官陳濟棠派船到潿洲島海面接應敗軍。

可是這次陳濟棠卻毫不客氣,雖然派出了船只,但每天的租金竟然高達100根金條。

白崇禧此時已經顧不上價格了,在他心中,只要是桂系軍隊能夠殺出重圍被自己接到海南島,陳濟棠哪裏還敢問自己要錢?可是,白崇禧在潿洲海面等了兩天兩夜,竟然沒有接到一兵一卒。

就在白崇禧在潿洲海面接兵的這兩天,第四野戰軍和第四兵團連克敵軍,桂系殘余的部隊能夠逃出升天的都是在最後關頭逃到了越南,才得以幸免被殲滅的命運。

1949年12月11日,39軍占領鎮南關(今友誼關)。14日,占領龍州。至此,廣西全境解放,在中國近代政壇上風光了20余年的新桂系永遠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