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傅作義職權被架空,周恩來大怒:誰能把20萬人撤到北平?

2024-07-27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下達任命書,由傅作義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水利部長。任命一下來就有很多人認為這事不公平,怎麽能夠讓一個曾經的國軍將領擔任這麽重的職位?

所以,在傅作義上任後,他明裏暗裏受到了身邊很多同事的排擠與架空,周總理知道這件事後憤怒不已。

當時將傅作義任命為水利部長,是中央深思熟慮的決定,是對他促進北平胡平解放的褒獎。遼沈戰役後,解放軍勢如破竹不斷壓縮吞並國民黨的統治範圍。

傅作義作為國民黨的重要將領,決定堅守北平,不斷調整作戰計劃。但是他低估了東北百萬大軍的行軍速度,很快傅作義的後路被全部切斷,他已然落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

在這樣的情勢下,擺在傅作義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繼續死守北平與解放軍魚死網破,或是選擇起義實作和平解放,做歷史功臣。

為了促進和平解放,中央做出了很多努力,不僅派人對傅作義展開遊說,還打進敵人內部進行和平解放的宣講。傅作義的大女兒傅冬菊是共產黨員。一直勸說父親同意起義。與此同時,傅作義也承受著來自國民黨的巨大壓力。

蔣介石不斷給傅作義下命令後撤,擔心傅作義投誠共產黨還決定暗殺他。 最終,傅作義還是選擇站在人民這邊,他下令駐守北平的二十萬國軍全部撤到城外接受改編,北平順利實作和平解放。

這使得千年古都免受戰火侵擾,名勝古跡也能安然矗立。北平的和平解放傅作義功不可沒。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一直在考慮應該給傅作義安排一個什麽樣的職務。傅作義主動跟中央說,不去軍隊任職,自己十分熱愛水利事業,願意從事相關工作,為中國水利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水利工作一直是傅作義的理想,他自幼生活在黃河邊的一個小村莊裏。由於黃土高原泥沙較多易於攜帶,黃河在流經之後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河沿岸的村莊時常缺水。

如果遇到旱災,就會給百姓生活帶來很大的災難。傅作義從小就意識到水對於人的重要性,他明白水利工程建設是造福萬家的。

毛主席高度肯定傅作義的功績,認為應該頒發和一個天壇一樣大的獎章給他。所以在聽到他想去水利部之後,就決定任命他為水利部長。可是眾口難調,很多人對這樣的任命並不服氣。

在傅作義上任後,水利部很多領導認為他是非黨人士,又有效忠國民黨的前車之鑒,對他一直冷嘲熱諷,故意刁難。很多水利部的檔都不會送到傅作義的手上,水利部其他領導批示簽字之後就直接遞交中央。

傅作義明白大家對他的排擠,就幹脆將批示檔的工作交由副部長代理,並形成水利部的慣例。

毛主席看到水利部的檔上一直沒有傅作義的簽名,心裏明白了其中的端倪。一天,毛主席與傅作義在天壇公園相遇。

二人先交流了一些其他問題,隨後毛主席開誠布公地問:

「你這個水利部長是不是沒有實權?我們共產黨內是不是有人怠慢你?」

傅作義聽後連忙說:

「哪裏哪裏,您不治我的罪我心裏已經感激不盡了。」

傅作義思考之後,誠懇地說:

「我在水利事情上沒經驗,還是一個門外漢呢,恐怕做不好部長的工作。」毛主席聽後大手一揮,講到:「不會可以學嘛,邊幹邊學,有什麽問題多去跟群眾請教,哪有誰生來就懂這些東西的!」

隨後,毛主席問:

「水利部的檔上為什麽一直沒有你這個部長的簽名,是不是你在水利部沒有實權啊?」

傅作義也解釋說:

「是因為我經常外出,不在部內工作,有些時候沒有及時看到檔,所以委托一個副部長進行檔的批示簽字。」

毛主席聽後沒在做聲,但對此事非常重視,很快就將情況通報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聽後非常憤怒,緊急叫來水利部所有工作人員召開會議。周總理問:

「你們哪一個人有本事,能把北平20萬守軍調出北平城,聽從我們發落,使我人民解放軍不費一槍一炮解放了北平城,保護古都不受任何損失啊!」

大家面面相覷,都沒了聲。周總理接著說,以後水利部的大小事情,沒有傅作義部長的批示,一律無效!有了周總理的批示,大家都不敢再像過去那樣排擠、架空傅作義,大大小小的事都會找他批示和匯報,這樣傅作義才真正有了職權,水利部的不正常工作現象被就此消除。

有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撐腰」,傅作義終於可以在水利事業上大展身手了。此後為了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傅作義時常下基層走訪調查。

每年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傅作義都在各地進行水利工程的檢查與指導工作,全國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中都有過他的身影。 北起白山黑水,南至珠江三角洲,西自黃土高原,東到揚子江畔,幾乎都留下他的足跡。

傅作義對水利工作有很大的熱情,面對解放前留下來的爛攤子,他沒有絲毫逃避,認真負責做著檢查和規劃。為確保人民的用水安全,保證中國大江大河不決口漫堤,傅作義做了大量的走訪調查工作。

為了促進水壩地合理建設,傅作義與副部長一起做了大量的研究,對每一處水壩都進行了十分精準的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傅作義都忍耐了下來,與基層研究員們同吃同住,一點沒有領導的架子。

很多時候需要翻山越嶺,路途艱難,傅作義也與大家一同走山路,幾十裏山路上一步一步都有他的腳印。除了關心水利工程建設,他還特別關心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

在進入一處工程時,他不光會檢查工程施工情況,還會去工人們的食堂裏視察,去他們的工棚裏走訪,如果有條件實在差的,傅作義還會問責工程負責人。

1951年,傅作義要去視察洪澤湖蔣壩,有一段路程極為難走,車輛沒有辦法通行,無奈之下只能步行三十裏。傅作義並沒有搞「特權」,而是與大家一起。隨身帶的行李物品,傅作義也只是叫了三頭毛驢來拉。

無論嚴冬酷暑,哪怕氣溫高達40℃,也沒有辦法阻難傅作義的腳步,所有視察行動按計劃進行,沒有一絲一毫地懈怠。

視察淮河時天氣較為寒冷,直到晚上工作也沒有結束。從大壩到居住的地方又很遠,為了節省時間,傅作義決定當晚就睡在淮河的沙灘上。 不管工作人員如何勸阻,他都不為所動。

視察過程中十分艱苦,很多情況都是不確定的,有時遇到極端天氣,有時路途難以前行。在長期的勞累與顛簸中,傅作義的胃病越來越嚴重。

之前做檢查時,醫生已經叮囑過一定要按時吃飯,要營養均衡。可是為了水利事業,他停不下來。為了不耽誤視察,他經常帶著一些幹饅頭,餓了就吃那個充饑。

其實傅作義對水利工作的熱愛,在戰爭時期就已經可見一斑。

1940年初,傅作義所部駐紮在綏遠,當地環境惡劣,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傅作義帶著隨從視察過周圍之後,發現這裏嚴重缺水,導致莊稼收獲極少。為了解決這裏的缺水問題,他想要建設水利工程。

他在這方面雖然有熱情,卻沒有經驗。隨即他拜訪了一位著名的水利專家——王文景。王文景與他見面之後,兩人就水利問題探討了許多。傅作義十分佩服其工作能力,希望他到綏遠任職,協助當地水利工程建設。

王文景欣然同意,水利工程說幹就幹!

由於綏遠人口較少,一時抽調不出那麽多的勞動力,傅作義便帶著自己的軍隊來做。隨著水利工程的建設完成,缺水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傅作義讓帶隊軍官采取包幹制度,基本上是每個團抽調一定數量的官兵參與水利工程建設,而且還采取了層層落實的政策,如果完不成任務,視同戰場上遺失陣地,各級軍官都要受罰。

所以在四年時間裏,傅作義所部在河套地區修建了寬度3公尺以上的灌溉渠1萬多裏,寬度在15公尺以上的灌溉渠有1700多裏,灌溉農民耕地一千多萬畝,減輕了農民只能看天吃飯的負擔。

除了農業灌溉外,傅作義還積極利用灌溉渠養殖鯉魚,這裏出產的鯉魚被賣到了周圍的市場,幹旱的河套地區成了名副其實的塞上江南和魚米之鄉。

傅作義對於水利事業不僅有見地而且有決心,在他的帶領下,新中國的水利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造福了數以千萬計的華夏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