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文物記憶|古老傳說中的鎮墓獸

2024-01-29歷史

越神秘的東西越古老,越古老的東西也就越神秘。

早期信仰中,對生死十分敬畏,認為人死後魂魄不強,易受邪祟危害,便將兩座譎詭恐怖的鎮墓獸放於墓門兩側,以震懾惡鬼,守衛亡者的安寧。

鎮墓獸的神話傳說

鎮墓獸的存在和形象,有著濃厚的巫術色彩,導致後世對它的起源之說也是頗為神秘。

「方相氏葬日入壙,驅魍象」。

【周禮】中有記載,陰間多惡鬼,有一種怪物名為 魍象 ,全身赤黑,大耳長臂,每每入侵陵墓,專食亡人肝腦。又有一神獸名為 方相氏 ,有著驅疫避邪,嚇退魍象的本領。所以,人們就將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侵擾。

鎮墓習俗便是由此而來,方相氏即為最初的鎮墓獸,它人身獸足,有四只金色眼睛,披著熊皮,身穿黑紅色的衣褲,手上拿著兵器和盾牌,是墓室之中的打鬼頭目。

攤祭在唐朝尤為盛行,由十幾名男童和舞者打鼓跳舞,戴著猙獰的面具,領舞者便是方相氏。

「儺聲方去疫。」一直到如今,方相氏還是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在某些地區還保留著除夕攤祭的儀式,用以驅除瘟疫,避災辟邪。

戰國楚地的鎮墓獸

據文物考究,鎮墓獸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的材質多為木頭,整體劃分為頭部,身部和底座,顯得精致古樸。

楚國浪漫又自由,巫神文化最盛, 這一時期不僅有單獸單體的鎮墓獸,還有兩獸合為一體的形態,首尾相接,更為神秘。

面吐長舌 的鎮墓獸,多半是戰國時期的產物,深受楚地文化影響,多有學者認為鎮墓獸的長舌有吞吐生命的寓意,具有死而復生的巫術象征。

巨型鹿角 杈椏橫生,學者們認為它象征兵甲戰爭,攜有武力,也能夠鎮墓辟邪,同時鹿角又代表著神性,插上鹿角的鎮墓獸,神力更是強大,可以指引亡魂升天。

鎮墓獸的形象演變

從戰國到漢代 ,鎮墓獸發展成前肢趴伏的造型,後來又回到了四肢直立的狀態,頭上的鹿角,也簡化成尖長的獨角,甚至到了東漢晚期,獨角也不再強調長度和銳利,竟然彎曲起來。

唐代紅陶鎮墓獸

如果說,戰國楚墓是鎮墓獸的源頭,那麽 魏晉和隋唐,則是它的鼎盛時期 。這時的鎮墓獸與之前相比,已經是極為不同了,最大的區別在於數量。

事實上,鎮墓獸最早是單個存在的,直到北魏後期,才出現了隨葬兩件鎮墓獸的規制。隋唐時期,又有了墓中四神之說,由兩尊鎮墓獸和兩尊武士俑(後來被天王俑取代)組成。

隋白釉黑彩鎮墓獸

隋朝的鎮墓獸分為人面和獸面,昂首挺胸,背上插著長戟,整體風格更加復雜華麗,在其肩部還刻有翅膀的紋飾,頭上的獨角又演化成雙角的造型。

唐朝時期的鎮墓獸,面容則更加猙獰,材質多為陶制和三彩,獸面鎮墓獸一直是神話鬼怪力量的象征,後來人面獸的出現,也代表著對人自身能力的認同。

在千年的傳承開發中,鎮墓獸身上融合了很多代表強大和吉祥的動物特征,如獅頭豹身,狐耳牛蹄,鳥翅狼尾等等。

鎮墓獸的形象演變,與【山海經】裏的神怪有著直接的關系,後來又因朝代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別有創新。

甚至有學者認為,鎮墓獸的演變,就是工匠們透過對上古神獸的想象,拼接變形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