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1年,蔣介石30萬大軍「圍剿」3萬紅軍

2024-01-29歷史

1931年7月,蔣介石親自出任總司令,調集30萬大軍直奔中共中央根據地,為了這一戰,蔣介石特意高薪聘請了德、日、英軍事顧問,決定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戰術與紅軍一決生死。

圖|「革命的背叛者」蔣介石

這一戰,蔣介石信心十足,在他看來,自己在戰場上叱咤風雲數十年,什麽場面沒經歷過,這次親自出馬,帶領30萬大軍「圍剿」只有3萬之眾的共軍,自然是十拿九穩。

這30萬大軍中將近10萬都是蔣介石的嫡系,作戰素質高,武器裝備優。反觀紅軍,剛剛經歷過第二次反「圍剿」作戰,武器裝備落後。對於這一戰,蔣介石抱了必勝的決心。

蔣介石曾在出兵前動員:

「對於剿滅朱毛紅軍有功者,無論職位高低,均給予晉升一級獎賞,功勞大的另行犒賞。」

毛澤東就沒有蔣介石這麽急於求勝了,面對蔣介石浩浩蕩蕩的大軍,毛澤東始終明白一個道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圖|偉大領袖毛主席

面對蔣介石的鋒芒畢露,毛澤東決定帶領部隊暫避鋒芒,四處尋找新的戰機再作打算,蔣介石不一樣,他對於眼前的得失非常在意,當寧都、瑞金都被國民黨占領後,蔣介石內心十分高興,甚至有些飄飄然了。

此時的紅軍隊伍絲毫沒有慌張,毛澤東此前指揮過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遇到過更加險惡的戰局,雖然因為戰略性後退遺失了一些陣地,但是大家都相信毛澤東會帶領大家再次奪回遺失的陣地的!

為了應對蔣介石的30萬大軍,毛澤東提出了「磨盤戰術」,那麽何為「磨盤戰術」呢?

圖|偉大領袖毛澤東

我們在使用磨盤的時候,會將糧食一把一把地分開放進去磨,用在戰術上就是利用地形誘敵深入,再一點點地將敵人消磨掉。

對於地形的了解,國軍遠遠不如紅軍,紅軍可以靈活地尋找到敵軍薄弱處穿插進去,將30萬大軍瓦解掉,化整為零的一點點消滅,再找準機會向敵人的後面發動奇襲,這個時候就算敵人發現了,來回奔波必然疲憊,到了那個時候,勝算就很大了

戰鬥開始前,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中,蔣介石得意地向社會宣告:

「我們將在一個月內,消滅所有共軍,以消除國家的根本大患。」

然而,後續的發展並沒有按照蔣介石的期待開展,毛澤東的巧妙戰術讓蔣介石再次吃了虧。

圖|紅軍時期的毛澤東

自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發起的第二次「圍剿」失敗後,蔣介石就迫不及待地發起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雖然毛澤東早已預料到蔣介石並不會就此罷休,但他沒有想到蔣介石來得如此之快。

蔣介石曾發表講話:「我們要趁著共軍回贛南的時候,出其不意、四面合圍,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務必要全殲滅之!」因此,這一次蔣介石才那麽快地發動了第三次「圍剿」。

雖然老蔣的這次行動有點出乎毛澤東的意料,但他還是很快地穩定了心態,沈著冷靜地與敵人作戰。

從這一年7月底開始,毛澤東就帶領紅軍靈活利用「磨盤戰術」,巧妙地利用地形優勢,憑借高機動性靈活地穿插在敵人之中,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戰役,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圖|毛澤東和紅軍戰士在一起

3萬紅軍對戰30萬國軍,差距實在是太懸殊了,但是這三次頗有規模的勝利,給予了紅軍莫大的信心,不僅大大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還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同時,蔣介石受此大辱,內心相當不平靜,下定決心要跟紅軍決一死戰!

毛炳文部作戰失利後,蔣介石判定紅軍主力部隊仍舊在黃陂(pí),於是帶領大軍向黃陂進發。

此時的紅軍狀態確實也不好,先不說第二次反「圍剿」剛剛結束,光是這一次連日的大戰,就讓紅軍疲憊不堪,當偵察部隊得知國軍正從幾個方向朝著紅軍合圍而來的時候,戰士們都有點慌了神。

圖|奮勇作戰的紅軍戰士

西北有陳誠率領的4萬多人,西南有蔡廷鍇(kǎi)的四萬多精兵,東南則有孫連仲……各路大軍如洪水般向黃陂湧來,就在此等危急關頭,毛澤東卻下令:「大軍原地休整睡覺!」

紅軍戰士們都感覺十分奇怪,外面是大軍壓境,眼看就要被敵人「包餃子」了,毛澤東為什麽還要下令部隊原地休整睡覺呢?雖然戰士們都感覺不可思議,但是連日的作戰早已讓他們疲憊不堪,大家選擇了相信毛澤東的指令,留在原地休整睡覺。

於是,在國民黨各路大軍來勢洶洶地朝著黃陂進發的時候,紅軍卻在黃陂原地休息,睡了整整三天。

為什麽毛澤東有這個自信,敢在原地休整三天,難道他會八卦演算,提前算好了國民黨此次要行軍三天麽?

圖|毛澤東

這個當然不靠譜了,毛澤東不是提前算到了,而是他對蔣介石的判斷太準確了。毛澤東自信蔣介石對紅軍的戰術十分了解,紅軍歷來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所以蔣介石此次圍攻黃陂,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紅軍可能會想方設法逃跑。

果然,蔣介石下令各路大軍,在前進過程中要進行嚴密的搜尋,堵住所有通道,務必不讓紅軍逃跑。一邊行軍一邊搜查,速度肯定就慢下來了,這也就正好給了紅軍3天時間養精蓄銳,恢復精力。

毛澤東對蔣介石了如指掌,但蔣介石顯然對不按套路出牌的毛澤東並不了解,要是讓蔣介石知道自己的部隊在行軍的同時,紅軍竟然在原地休整,又會被氣得如何吹胡子瞪眼?

事實證明,毛澤東的軍事指揮天賦確實異於常人,對於戰術的靈活掌握更是遠遠淩駕於蔣介石之上,對敵人的心理把握更是讓人嘆服!

圖|崇山峻嶺遍布的黃陂

除了對敵人的了解以外,毛澤東對黃陂的地形地勢也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他發現黃陂全是無窮無盡的大山和叢林,敵人就算想要包圍他們,也只能把守大道和村莊,無法形成密不透風的包圍圈。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抓準機會,想要突破敵人的封鎖並不是一件難事。

果不其然,天亮以後,毛澤東讓戰士們隱蔽在一處峽谷之中,將大家召集在一起,商討良策,就在這個時候,外出偵察的偵察兵發現敵人的外層包圍圈有一個將近20公裏的缺口,這就是毛澤東在等待的「良機」!

找準突破點後,毛澤東決定使用「調虎離山」之計,防止敵人將這個突破點封鎖,於是他下令羅炳輝率領部隊佯攻,吸引敵人火力,將敵人的註意力引到突破點相反的方向,掩護主力部隊跳出包圍圈。

圖|羅炳輝

羅炳輝收到命令後率領紅十二軍向東進發,主力部隊則靜靜等待著夜色的降臨。就在羅炳輝成功將敵人吸引到東面戰場的時候,天也黑了下來,紅軍主力趁著淩晨的夜色悄無聲息地向西挺進。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安全撤離,羅炳輝又率領部隊向北進軍,還弄出了很大的動靜,搞得蔣介石一頭霧水。

蔣介石不知道毛澤東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派出偵察機,悄悄地從密林上方跟在羅炳輝的後面。羅炳輝一面行軍,一面擔心蔣介石發現自己不是主力部隊,一路上命令戰士們揚起塵土,營造出很多人行軍的樣子。

之後羅炳輝又在一些岔路口留下了一些路標,比如「第三軍團過此地」,「第四軍團由此北上」等等,搞得就好像許多部隊從這裏經過,又從這裏分開一樣。

圖|蔣介石

這一夜,蔣介石一宿沒合眼,苦思冥想地琢磨毛澤東這是要幹什麽,最後還是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最終徹底失去了耐心,立即集結部隊向北追趕。

羅炳輝發現敵人在後面追趕自己的時候,高興極了,對戰士們說道:

「我們和敵人比比爬山,看看誰更厲害?大家記住,哪座山高,就往哪裏爬,哪裏道路險峻就往哪裏去。」

國軍不擅長夜間行軍,更不擅長夜間作戰,再加上江西地形復雜,群山連綿,道路崎嶇,密林遍布,哪怕是在大白天都容易迷路,更何況是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時間一長,國軍的行軍速度便逐漸慢了下來。

另一邊的毛澤東帶領著紅軍的主力向西挺進,從這個突破點成功地回到了革命根據地休整。

圖|毛澤東與紅軍戰士

就這樣,敵人一直被毛澤東吊在後面,追得精疲力盡,被折磨得疲憊不堪,最重要的是敵人的士氣一降再降,絲毫沒有打仗的心思了。這個時候,就是紅軍反攻的時刻到來了!

在毛澤東等人的指揮下,第三次反「圍剿」大獲全勝,蔣介石30萬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只能匆匆退兵,戰後蔣介石感慨道:「我們十個人不能當一個人用,30軍大軍卻沒打贏他們3萬人。」

毛澤東軍事指揮思想和風格一向靈活多變,不論是有重武器傍身的日本侵略者,還是人數多、裝備優的國民黨大軍,毛澤東從不慌亂,更不畏懼,以少對多、以弱勝強,一次又一次地譜寫戰爭奇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軍事家!

圖|偉大的軍事家毛主席

毛澤東一生指揮戰役無數,由他領導指揮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被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盛贊為「可以與世界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不過在毛澤東心中,「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筆!

圖|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

這一次,毛澤東面臨的敵人依舊是我們的老朋友蔣介石,自遵義會議後,蔣介石就調集了湘軍、川軍、滇(diān)軍和嫡系中央部隊共40余萬兵力對我軍展開了圍追堵截。這一次,紅軍仍舊只有3萬多人,不僅人數上相差巨大,裝備對比也非常懸殊。

面對蔣介石浩浩蕩蕩的40萬大軍,中央紅軍準備北上渡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但就在紅軍準備渡江的時候,於土城與敵人遭遇展開了戰鬥,這一次由於敵情偵察有誤,敵人的援軍不斷趕來,再這樣下去,紅軍的處境只會越來越危險。

圖|紅軍與敵人進行戰鬥

危急關頭,毛澤東當機立斷,果斷放棄渡江計劃,決定西渡赤水河,由此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1月28日晚,毛澤東留下少數部隊阻擊國民黨,主力部隊一律輕裝簡行,開始一渡赤水,毛澤東此舉順利地將本來陷入被動境地的紅軍轉向主動地位。

事實證明,毛澤東這一決斷有多麽正確,敵人果然在長江沿岸加強了防禦,憑借著兵力的優勢不斷向我軍逼近,中革軍委於2月7日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

一渡赤水河後,紅軍在滇北紮西集結整修,此時的國民黨軍隊馬不停蹄地直奔川、滇邊境而來,導致其黔(qián)北兵力空虛,毛澤東抓住機會二渡赤水,殺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圖|遵義戰役

2月24日,遵義戰役拉開序幕,紅軍在短短5天內就迅速擊潰和殲滅了國民黨2個師8個團,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遵義一丟,蔣介石立馬就坐不住了,太註重眼前得失的蔣介石又一次親臨戰場,來到重慶坐鎮指揮,這一次蔣介石決定采用「堡壘推進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術,企圖再一次將紅軍殲滅在遵義地區。

這一次,毛澤東不躲也不跑, 而是來了一出將計就計,指揮紅軍故意在遵義附近徘徊,引誘國軍前來圍攻。在紅軍的這一番操作下,各路國軍精銳雲集而來。

3月16日,紅軍在茅台鎮附近三渡赤水,進軍川南,這一次為了能夠充分調動敵人,紅軍大張旗鼓地行軍,還故意選擇白天渡河。

圖|紅軍三渡赤水

國民黨果然成功被毛澤東調動,緊隨其後跟著來到了川南地區,這個時候的敵人尚未形成新的合圍態勢,毛澤東決定再殺一個回馬槍。

3月21日,毛澤東下令紅軍的一個團偽裝成主力誘敵西進,主力部隊卻在這一天晚上隱蔽起來,悄悄地從各路敵人中間穿過,來了一出四渡赤水!

蔣介石見紅軍東渡,以為紅軍又要奔著遵義去了,著急地飛回了貴陽督戰,紅軍卻突然調轉方向向南急行直指貴陽,這可把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嚇了一大跳,趕忙召集各路人馬回來「救駕」,沒想到紅軍仍舊是虛晃一槍,朝著雲南去了。

圖|蔣介石

1935年4月,紅軍主力順利進入雲南,四處宣揚準備進攻昆明,蔣介石信以為真,為了保住昆明,臨時改變部署,從滇北和金沙江地區緊急抽調兵力防守昆明,沒想到,紅軍這次仍舊是虛晃一槍。

趁著金沙江南岸防守薄弱,毛澤東當即指揮紅軍兵分三路日夜急行,全軍成功強渡金沙江,再一次從蔣介石40萬大軍的包圍圈中跳了出來,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裏寫道:

「毛澤東故伎重演,而蔣介石卻像巴甫洛夫訓練出來的狗一樣,毛澤東要他怎樣,他就怎麽樣。」

圖|索爾茲伯里

不得不說,索爾茲伯里這句話形容得十分貼切,不論是第三次反「圍剿」作戰還是「四渡赤水」,毛澤東都極其擅長化被動為主動,在戰場上靈活地牽制著敵人,用少量的兵力與敵人的大軍抗衡,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四渡赤水」的戰略意義極高,自紅軍長征以來,長期處於被動的劣勢地位,就宏觀而言,始終被國民黨壓制著,但是「四渡赤水」後,紅軍的被動局面被打破,取得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為我軍後續的北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圖|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再一次被確認,組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班子,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而事實也向我們證明,毛澤東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領導人。

歷史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軍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不僅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還成功解放了全國各地,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美好時刻!

被蒙哥馬利高度稱贊的「三大戰役」,也是毛澤東軍事指揮生涯中的一大傑作,這一次,我們的對手仍舊是老朋友蔣介石。

遼沈戰役結束沒多久,淮海戰役便打響了,這一次的「舞台」非常廣闊,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一次超大規模戰役。

圖|粟裕

淮海戰役中,粟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有了粟裕的支持,毛澤東對於本次作戰的勝利也更有信心了。

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的張震曾這樣說道:

「毛主席高瞻遠矚,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又博采眾長,使這個方針得到補充和進一步完善。戰役第一階段的進攻方向選定在徐州以東,殲滅物件是黃百韜兵團。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線,協同華野作戰。在總的戰略意圖下,最高統帥部和前線指揮員之間經過醞釀磋商,使戰役的具體部署更加縝密。」

這一次解放軍有60多萬,蔣介石和杜聿明手裏則有80多萬兵力,敵人牢牢掌握交通線,機動性極強,葉劍英曾指出:

「敵人重兵密集,便於機動,增援迅速。若要攻殲其任何一部,必須首先攔住敵人的援兵,才能贏得時間,保持主動。」

圖|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的這段話簡潔明了地說出了敵人的優勢,也說出了淮海戰役要想取勝的關鍵。

第一階段的作戰,毛澤東選擇了開放式的指揮方式,他致電粟裕表示完全同意他們的指揮,沒有硬性規定任務,打成什麽算什麽,毛澤東將戰場的一線指揮權最大限度地放給了粟裕等人。

毛澤東的這一步棋成功打亂了蔣介石的步伐,老謀深算的蔣介石早已多方面地估算了毛澤東的每一種可能性,但是毛澤東的這一招「開放式作戰」卻讓蔣介石完全沒想到。

蔣介石認為解放軍會從西邊對徐州發動奇襲,於是將李彌兵團和孫元良兵團都部署在徐州附近。

沒想到這一次解放軍偏從東邊來,華野主力立馬趁虛而入,直接將東邊的黃百韜兵團包圍,一下子就打亂了蔣介石的整體布局。

圖|黃百韜

黃百韜帶領部隊倉皇西撤,企圖撤回徐州,就在這個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fēng)、張克俠迅速在賈汪、台兒莊起義,國民黨瞬間亂作一團。

黃百韜逃回徐州的計劃被徹底粉碎,心急如焚的蔣介石立馬派遣杜聿明指揮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支援。

圖|杜聿(yù)明

同時期中原野戰軍迅速占領宿縣,這是徐州的重要補給基地,占領了宿縣,基本上已經奠定了淮海戰役勝利的基礎。

鑒於戰局的變化莫測,毛澤東決定讓「劉、陳、鄧、粟、譚」組成一個總前委,由劉、陳、鄧三人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大大增強了作戰的靈活性、及時性。

早在1947年毛澤東就曾在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其中毛澤東的一句話讓粟裕運用得十分靈活,當時毛澤東說道:

「集中兵力看來容易,實行頗難。人人皆知以多勝少是最好的辦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於指導者缺乏戰略頭腦,為復雜的環境所迷惑,因而被環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應付主義。」

圖|淮海戰役

在淮海戰役中,粟裕充分地利用了這一原則,以切割、阻擊的方式擊潰敵人,即俘即補,隨著戰爭的進行,我軍反而越來越壯大!

淮海戰役的勝利,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戰略戰術,毛澤東的戰略思想、作戰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成為了克敵制勝的根本依據。

圖|偉大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其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關,其富有浪漫主義的軍事戰略指揮思想,成為了中國軍隊在諸多戰役中取勝的關鍵,其高瞻遠矚的政治目光,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走向了勝利!

在無盡黑夜之中,毛澤東成為了一簇燭光,並且將這點點光芒灑遍了中華大地,形成燎原之勢,為中國人民指引了一條通向光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