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大典細節:彩照被毀,毛主席站6小時,中途為人民重返天安門

2024-07-25歷史

「鳴21響禮炮是國際通行的最高規格,我們為什麽要鳴28響?」 新政協籌備開國大典的會議上,有黨外政協代表提出這個問題。

當時沒有人做正面回答,會議休息時,毛主席問一位中國共產黨的會議工作人員 :「你知道為什麽要鳴28響禮炮嗎?」

這位工作人員馬上領會毛主席的意思,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對毛主席說: 「主席,我這就寫一份簡要說明送出大會。」 毛主席露出滿意的神情。

鳴放禮炮的禮儀起源於海軍,在英國稱霸全球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英國軍艦出訪弱小國家,會鳴放七響禮炮致意, 而弱小國家則被英國要求,要以三倍的禮炮聲回禮,這就有了二十一響禮炮。

英國衰落後,軍艦出訪也開始鳴放二十一響禮炮,顯示平等相處,二十一響禮炮就演變成一種最高規格的禮遇。

開國大典確定, 用五十四門禮炮,鳴放二十八響。「五十四」代表當時知道的中國五十四個民族,「二十八」代表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到1949年,二十八年的奮鬥歷程。

這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含義怎麽可能去依照外國的慣例。在國人心中,比國際最高規格多出來的七響禮炮,或許還對應了把帝國主義逐出中國的勝利。

二十八年付出無數的犧牲,終於迎來的新中國的誕生,這個意義一定要在開國大典上得到體現。

開國大典的前一晚,毛主席像往常一樣在熬夜。身邊工作人員多次勸毛主席早點休息沒有用,周總理打電話來勸也沒有用。 對毛主席來說,偉大的日子,就更應該有一如既往的定力。

直到早上六點,毛主席才上床休息,睡前告訴工作人員,下午一點務必把他叫醒。 下午三點,開國大典就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選在這個時間,中央有多種考慮。

就全國形勢來看,我軍當時有四百九十萬兵力,國民黨軍隊只剩下一百四十多萬兵力,我軍對國軍形成輾軋之勢。

不過西南雲貴川、兩廣、海南,湖南、福建的一部份還被國民黨占領,西藏也沒有歸附。新疆已宣布和平起義,但我軍還沒有進入新疆核心地區。

這種情況下,本來可以等到全國解放再建國,不用急在一時,最初中國共產黨也是這種想法。那時建國條件更好,也更順理成章。

中國共產黨預計最遲1950年上半年,就能徹底打垮蔣介石的軍隊。 按照這個預計,建國時間原來定在1950年1月1日,以元旦為建國日,寓意也很美好。

西方在七、八月份的時候,也在猜測新中國的建國日,普遍認為中國喜歡吉利數位 ,10月10日、1月1日這樣的日子,很可能成為新中國的成立日。

而且, 西方覺得中國共產黨比較認同孫中山,雙十是辛亥革命紀念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成立中華民國,這兩個日子都有特別意義,被新中國選用的機率相當大。

西方猜得也有道理,不過史達林知道中國共產黨在籌備建國後,向中國共產黨建議應該迅速建國。他提出國民黨占領區的政權很多都已崩潰,無政府狀態下,容易讓西方找到幹涉的借口。

中國共產黨建國宣布一個新政權的誕生,可以杜絕西方幹涉的借口,有利於穩定整個遠東的局勢,不必等到內戰結束再建國。

這個理由有蘇聯冷戰的考量,也符合中國的利益,我 黨就采納了史達林的意見,把開國大典提前了兩個月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稱北京,準備迎接新中國的建立。

在戰爭狀態下建國,安全成了重大問題。開國大典的時候, 北平胡平解放不到一年,北平及周邊地區,還隱藏著很多國民黨的殘存勢力,這些勢力必然會有破壞開國大典的活動。

還有當時我軍空軍剛剛建立,不能掌握制空權,國民黨的轟炸機存在空襲開國大典的可能。

按國民黨轟炸機從浙江舟山群島起飛,往返六小時的航程算,下午三點舉行開國大典,國民黨的飛機來轟炸,就只能在夜間返航,而 那時國民黨的轟炸機夜航效能極差,這就大大降低了開國大典遭遇空襲的可能性。

即使國民黨冒險空襲,下午三點國民黨飛機也是逆光飛行,飛行員視線受幹擾不利作戰,我阻止空襲更有把握。

考慮了種種因素,開國大典開始的時間,最終確定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

下午一點,工作人員準時叫醒毛主席,開始做出席開國大典的準備,衛士馬武義把毛主席的禮服拿了出來。

在定下開國大典的日子後, 周總理和衛士長李銀橋專門請示毛主席穿什麽樣式的服裝出席,毛主席想都沒想就說穿中山裝 。於是找布料給毛主席做中山裝禮服的任務,周總理就交給了李銀橋。

李銀橋在北平的商店裏看了很多布料都不合適,畢竟當時的北平經過多年的戰亂,商品的種類少、品質差,做這樣重要的禮服,要找到合適的布料並不容易。

幾經尋找,李銀橋在一個軍用倉庫中,發現一批繳獲的美國將校呢比較合適,就買了一些請王府井的王子清師傅,給毛主席做了三套中山裝。

三套中山裝兩套毛主席換著穿,另一套從來沒穿過。由於樣式一樣,多年後身邊的人也搞不清楚,毛主席出席開國大典究竟穿的是哪一套。

1954年毛主席 把三套禮服給了李銀橋,李銀橋留下兩套毛主席穿過的禮服,沒穿過的那一套送給了副衛士長孫勇。

李銀橋身高不到一米七,穿毛主席的衣服大了很多,就找裁縫按他的身材把兩套禮服改了。

改之前,李銀橋的愛人還給他開玩笑,說換以前那是皇帝登基的龍袍,改不得。 李銀橋讓愛人別亂開玩笑,毛主席都說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哪兒還有什麽皇帝,衣服不穿那不是浪費了。

好可惜,那套禮服是新中國誕生的重要紀念物,比皇帝登基的龍袍有更值得保留。現在博物館裏的兩套禮服都走了樣,讓人遺憾。 不過禮服易主也記錄下了人民領袖和警衛員的溫馨故事。

回到開國大典那天,穿禮服前,馬武義翻箱倒櫃也找不出好點的衣服,給毛主席穿在裏面。

襯衣、毛衣有修補程式,毛褲還爛了個兩個大洞。毛主席不在意,拿過來就穿,結果腳從大洞裏蹬出去,只好脫下來重新穿過。

毛主席早已習慣這種生活,並不覺得艱苦,不然怎麽能走過二十八年的崢嶸歲月。

穿上禮服,毛主席乘車來到天安門,領著一眾代表登上天安門城樓。

1949年7月,中央確定要舉行開國大典,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周總理任主任,林伯渠、彭真、聶榮臻等人為副主任,然而大典的地點卻還在斟酌中。

慶典有三項內容,缺一不可: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大閱兵式;各界群眾歡慶遊行。 要完成這三項內容,需要足夠寬廣的場地和足夠大的主席台。

籌備委員會設立了閱兵指揮部,由朱老總任閱兵總司令。閱兵總指揮本來該由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長葉劍英擔任, 因戰局需要,葉劍英九月被任命為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和陳賡一起負責廣州戰役,聶榮臻就被任命為閱兵總指揮。

我軍將在世界的矚目下,第一次舉辦這樣大規模的閱兵儀式,中央給予了高度重視,閱兵副總指揮楊成武等起草「閱兵典禮方案」後,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專門在中南海懷仁堂聽取相關匯報。方案獲得中央批準,閱兵場地仍未確定。

「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毛主席對大典閱兵的指示,闡明了閱兵式的重大意義。八月份,華北軍區將兩套經過反復論證的閱兵方案,遞交給周總理審定。

兩套方案一個選址在北平西苑機場,一個選址在天安門廣場。中央遷入北平時,華北軍區在西苑機場舉行過一次閱兵式,歡迎毛主席、黨中央。

西苑機場場地寬闊、遠離市區,舉辦大典不會造成北平交通堵塞,如遇空襲也容易疏散。但沒有現成的主席台,臨時搭建耗費財力,時間也很趕。

大典要有三十萬群眾參加,才有相配的場面,這樣多的人從市內往返西苑機場很不方便。而且機場的通道只有一條,不利閱兵部隊的集結、行進。

天安門廣場內建萬眾矚目的氣場,天安門城樓就是一個輝煌的主席台,主會場與全城慶祝融為一體,氣氛會遠超西苑機場,四通八達的交通,群眾和受閱部隊集結也很方便。

不過在天安門廣場舉辦開國大典,預計會造成北平市內至少四小時的交通堵塞 ,當時的長安街不夠寬,閱兵場面受限,只能透過步兵12橫列、騎兵3橫列、裝甲車3橫列。

兩套方案各有利弊,雖然閱兵指揮部和周總理都傾向於天安門廣場,但周總理還是難以做出最後決斷。

直到臨近大典前一個月,周總理才做出決斷,把天安門的方案,送出給毛主席、朱老總和劉少奇同誌,並獲得透過。

當時局勢復雜,如果出現意外情況不得不在西苑機場舉行開國大典,那會留下一個很大的遺憾。

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臨機把政協新疆代表團團長、34歲的賽福鼎,叫來站在身邊, 這樣在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裏程碑照片上,我們就看到毛主席身後站著一個當時並不知名的少數民族年輕人。

新疆的第一個代表團,在前往北京的途中不幸墜機,機上所有人員全部犧牲。 毛主席的安排,撫慰了新疆代表團的墜機之殤,也宣告新中國把民族大團結放在中心位置。

開國大典極為莊重、神聖,主持人林伯 渠同誌宣布大典開始,請毛主席講話,就進入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由毛主席宣讀「開國公告」。

這種時刻,毛主席沒有即興發揮,全程照著稿子念,僅在念稿子前,加了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現在我來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開國公告」沒有「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這句話出自9月21日,毛主席在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原話是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大典即將開始時,張治中提出,「開國公告」既然提到有五十六位政府委員,那就應該把五十六人的名字寫進「公告」。

已經印好的「公告」中沒有具體人名,毛主席贊同張治中的意見,說 「好,把56名委員名字都寫上去,可以表示我們中央人民政府的強大陣容。」

然後就請林伯渠同誌,重印一份有五十六位委員名字的「公告」。時間來不及了,林伯渠同誌就把五十六位委員的名字,抄在一張紙條上交給毛主席, 毛主席照著印刷的「公告」讀到五十六位委員時,又照著紙條念出了五十六位委員的名字,五十六位委員獲得了莫大的榮幸。

接下來毛主席按動電鈕,天安門廣場上首次升起五星紅旗。五十四門禮炮,隨著升國旗的節奏,鳴炮二十八響,國歌奏響、升旗開始時第一響,國歌結束、國旗升到桿頂最後一響, 國歌、升旗、禮炮配合得嚴絲合縫。

為了圓滿完成鳴放禮炮的任務,華北軍區挑選了一百多門山炮和最優秀的炮手,編成禮炮隊,從七月起就在北京先農壇進行訓練。 禮炮不求打準目標,但要做到整齊、勻速,也不容易。

按與國旗、國歌同步的要求,禮炮隊計算出二十八響禮炮,整個鳴放時間為兩分零五秒,每次齊放間隔四秒半。

大典時,五十四門禮炮分兩組,一組發射,一組裝填,輪換鳴放確保節奏。有人在大典上留心數了禮炮鳴放次數,說禮炮不足二十八響。

按這種操作漏響不可能,即使有啞炮也不會全啞。現場各種聲音混雜,數漏也很正常。

國旗升起,閱兵開始,我軍剛成立的空軍也加入分列式。17架飛機飛越天安門上空接受檢閱。

這十七架飛機有兩種型號的戰鬥機,還有轟炸機、運輸機和教練機。機型多,速度差別大,要整齊透過天安門廣場,就需要設計進入天安門廣場的不同航線,和起飛的先後順序。

受閱飛行員經過艱苦訓練,圓滿完成了任務。大典時,十七架飛機隊形整齊,依次飛過天安門廣場,其中有些飛機攜實彈受閱,準備迎接各種突發事件。教練機透過天安門廣場時,三次拉擡機頭,向黨和國家領導人致敬。

看到新中國的空軍,大典現場掀起又一波高潮。為了增添大典的興致,九架戰鬥機重飛一次,讓現場很多人以為受閱飛機有二十六架。

大典期間也出現過突發情況,大典的警戒人員發現,有個外國人在美領館的圍墻旁,拿著相機在不停拍攝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的外賓基本上只有蘇聯人,那人顯然不是受邀外賓,警衛人員立刻上前查問。

這個外國人說自己是美國人,叫包瑞德,曾到延安存取還見過毛主席。了解到這個情況,警衛人員不敢擅做處理,趕緊把情況匯報給閱兵總指揮聶榮臻。

聶榮臻向毛主席請示,要不要收繳包瑞德的相機。毛主席說認識包瑞德, 「我們這是大事,是完全公開的活動,沒有啥秘密,就讓他拍嘛,還可以為我們在國際上義務宣傳。」

得到拍照授權,包瑞德很開心,在大典外圍到處亂竄,找拍照角度。他在開國大典前一天,就到天安門廣場偷拍過。

他拍到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的畫像,下部有兩尺寬的白邊,印著毛主席手書題詞: 「人民的勝利」 這張照片被美國主串流媒體采用。

可他拍的開國大典照片中,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的畫像,卻沒有留白邊,這讓他覺得很迷茫。

原來,周總理覺得毛主席的畫像上,有毛主席的題詞不太合適,臨時換了畫像,包瑞德拍到的帶白邊的毛主席畫像,就成了海外珍貴的孤品。

開國大典的拍攝記錄,主要由蘇聯人完成。劉少奇同誌到蘇聯存取時,史達林主動提出,蘇聯可以派出攝制組,為開國大典彩色攝影。

彩色攝影那時還是高科技,中國絕大部份人都沒有聽說過,也沒有彩色攝影的技術裝置,蘇聯能用彩色攝影記錄下開國大典,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我方就接受了蘇聯的幫助,把拍攝記錄任務交給了蘇聯攝制組,還給了他們特權, 可以拍攝任何地方任何人,現場毛主席等領導人還會配合攝制組,按要求做一些擺拍。

蘇聯攝制組也很盡力,力求完整記錄下這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場面。整個開國大典,蘇聯攝制組拍攝了幾十盤底片。

很悲劇的是,第二天放在賓館房間裏的底片,就因火災幾乎全部焚毀,蘇聯攝制組跺腳崩潰,保衛底片的我軍警衛班一個個失聲痛哭。

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四五分鐘由中國自己拍攝的開國大典黑白影像,很多讓人熱血沸騰的精彩,再也找不回來。

群眾大遊行與毛主席互動場面,就沒有影像記錄。宣讀「開國公告」。到閱兵結束,毛主席已經站了三個多小時,剛到休息廳喝口水,周總理就來匯報, 群眾遊行隊伍經過天安門城樓沒有見到毛主席,都不肯往前走。

毛主席一聽說到: 好吧,到群眾中,疲勞也得去啊。」 放下水杯就回到主席台與群眾見面。

毛主席一出現,「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瞬間鋪天蓋地。毛主席用 「同誌們萬歲!」、「萬歲!」 來回應群眾。

為讓群眾都能看到自己,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來回走動,不停揮手,一只手揮累了又換另一支手。

工作人員見毛主席太累,搬來把椅子想讓毛主席坐一下,毛主席堅決不肯, 開國大典毛主席整整站了六個小時。在這個不可復制的日子,毛主席不願因為自己,給群眾留下遺憾。

開國大典結束,毛主席回到住處已經很晚。雖然很勞累,心潮澎湃的毛主席還是在院中散了一會兒步。這一晚,毛主席沒有熬夜,散步過後就上床睡覺。

警務員 李家驥每隔半小時,就到毛主席臥室檢視一下,發現毛主席一直沒睡著。不同往常,毛主席睡不著沒有起來看書,而是在床上輾轉反側。

為了讓毛主席平復心情盡快入睡,李家驥向毛主席提議弄飯吃,毛主席只要了點麥片粥,還很久沒有動。李家驥知道毛主席在想事情,又不好問毛主席,只能等著毛主席從沈思中走出來。

終於,毛主席主動讓李家驥弄飯來吃,李家驥才松了一口氣。飯菜端上來,毛主席讓李家驥陪著一起吃,李家驥剛坐下來,毛主席就對他說 :「 我們的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革命同誌獻出了生命。如果他們能看到今天這種場面,一定比我們還高興!」

說這話時,毛主席眼裏閃動著淚光, 李家驥的心情也沈重下來,趕緊給毛主席夾菜來寬慰毛主席。

是啊,無數的犧牲才換來開國大典,毛主席一家就有六個親人,為這一天的到來付出了生命,這一天毛主席怎能不思緒萬千,歡樂的海洋中,又怎能不奔騰著深切的的緬懷。先烈們會和開國大典一起永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