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 10 月,韓戰徹底打響了,這時候毛主席坐在書桌那兒,仔細琢磨著用詞,親手寫了一封「邀請信」,要請的人是「軍神」粟裕。
這封信裏,毛主席勸粟裕擔任主帥,去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事實上,這已是毛主席第三次指定粟裕,讓粟裕擔任統帥出征了。
粟裕很快把信拿到手,看完信後,他腦袋猛地一疼,強忍著緩了會兒,粟裕清醒過來,明白時間緊張不能耽擱,立馬拿筆寫回信。
他跟毛主席說,自己想掛帥去抗美援朝——不過這時候,毛主席和粟裕都沒想到,沒過多久,粟裕就給毛主席發電報,說自己生病要請辭。
(粟裕大將的老照片)
了解近代歷史的夥伴們應該都清楚,抗美援朝不是粟裕去的,是彭德懷元帥帶領部隊,把美軍打得大敗,打了這又難又出彩的一仗。
那為啥粟裕一開始答應了毛主席讓他掛帥出兵,後來又突然不幹了,換成彭老總掛帥了呢?
(彭德懷老總以前的照片)
【毛主席三請粟裕,後命彭德懷掛帥】
粟裕原本是個沒啥名氣的士兵,後來透過一場場打得漂亮的仗,讓自己出了名,有了大名氣,最後成了大將,靠的就是他特別厲害的打仗本事。
「別人不敢打的仗,他就敢上!」抗戰中的奇襲戰,還有七戰七捷、魯南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每場仗那可都是奇跡啊!
在那些戰爭裏,粟裕帶著部隊,不損一兵一卒就能攻城,能以少勝多,還能消滅坦克炮軍,最後順利撤離,他的用兵之法奇特精妙,稱他為「軍神」那是完全夠格的。
就因為粟裕有著特別厲害的作戰頭腦,還有很了不起的功績,毛主席這才看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對他重視並任用。
革命取得勝利後,粟裕戰功卓著,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中國的大將之一。
決定「抗美援朝」後,毛主席首先想到的是讓粟裕擔任統帥帶兵,而且在會議上明確說「讓粟裕當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和政委。」
(毛主席讓粟裕當司令員)
這麽一看,毛主席確實挺看重粟裕的,可為啥最後帶兵打仗的,是彭德懷元帥呢?
實際上,毛主席為了能讓粟裕擔任主帥,總共點名指定了他三次。
1950年7月7號和10號的兩次會議上,毛主席頭一回請粟裕「出山」,還點了粟裕的將,另外安排了副司令員肖勁光、副政委肖華等人給他當助手。
那時候毛主席估計也沒料到,向來打仗很在行的粟裕,在這次重要作戰行動中,會選擇退卻。
其實,粟裕不是不想參戰,反倒是他很清楚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的重要性:當下是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要緊時候,但凡有個錯誤決定,也許就會使中國陷入困境。
可面對毛主席的指定,粟裕挺無奈的,為啥呢?因為他那會兒身體不行,不適合去前線打仗了。在水南戰役中,粟裕不幸挨了一槍,雖說最後搶救過來,沒了生命危險,可爆炸時有三片彈殼碎片鉆進了粟裕的腦袋裏。
(那些有關戰爭的舊照片)
彈片位置特別深,周圍又有好多腦部神經,醫生根本不敢做手術,這麽些年,粟裕就一直被這事兒折磨著。
因為有這三片彈殼,再加上長年打仗過於勞累,粟裕就落下了不少病,像美尼爾氏症候群、高血壓之類的。
韓戰爆發時,他身體不太好,粟裕因為「怕影響指揮打仗」,就說自己生病,不去當統帥。
然而,毛主席沒想著換別人,在他看來,抗美援朝指揮作戰的最佳人選就是粟裕,從毛主席後續的行動中就能瞧出來。
那時陳毅是華東軍區司令員,他了解粟裕的個人狀況,於是毛主席叫陳毅當面給粟裕傳達有關資訊,期望粟裕能去參加抗美援朝,擔任統帥帶兵——這是毛主席第二次「邀」粟裕。
陳毅把毛主席的意思告訴了粟裕,可最後粟裕回信說自己身體不行,怕對戰局有影響,想讓別人來擔任指揮。
毛主席收到回信後,想了挺長時間,又給粟裕寫信勸道:現在已經確定讓他當邊防軍總司令兼政委,還跟他講,這次抗美援朝這場仗很重要,非得他來指揮打仗不可。
粟裕身患疾病,怕耽誤戰事,可一想到毛主席這麽看重自己,還這麽信任自己,就覺得不能再拒絕了,隨後便開始準備戰前的各項事情。
粟裕有條有理地整理作戰人員和軍事裝備,對美軍戰機的數量、狀況、戰鬥力啥的進行調查,準備得特別充分。可就在這要緊關頭,粟裕身體出狀況了。
為了把戰前準備做充分,粟裕啥事兒都仔細地幹起來。他一邊整頓參戰部隊的兵力安排和軍事裝備,一邊探查美軍戰機的數量、狀況、戰鬥力啥的。
然而繁重的工作致使粟裕的病情越發嚴重,就在這要緊關頭,他扛不住了。
粟裕腦袋裏以前遺留的彈殼,總讓他腦袋發昏發脹,疼得厲害,最近這種情況越發頻繁,到後面,他的腦袋都不能轉動了,一轉就疼得要命。
(把自己獻給組織的粟裕)
這段日子,粟裕吃飯的時候連頭都沒法轉動去夾菜,得把飯菜排成一溜兒,這樣才能曉得飯菜在啥地方。
因為被病痛折磨得不行,粟裕只好給毛主席發去電報,講自己的病情並申請休養,毛主席了解情況後,當即就讓他去青島休養。
後來,粟裕感覺自己病情越發嚴重了,就給毛主席寫信,請求換個人來掛帥,毛主席很快就回信說會再琢磨琢磨人選的事兒。
後來啊,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事兒:粟裕去蘇聯治病養身體,毛主席讓彭德懷當總司令,抗美援朝這場仗在彭老總指揮下打贏了。
【旁人皆無法領兵,只因不及粟裕?】
好多人都弄不明白,為啥毛主席這麽堅決,難道除了粟裕,就沒別人能挑起這副重擔了嗎?
那可不是,毛主席曾想過讓林彪當總司令呢:「粟林」那時候的身份和名望,就跟周瑜和諸葛亮似的,除了粟裕這猛將,林彪也是個打仗的巫師。
(林彪元帥的老照片)
毛主席琢磨著:就他的軍事本事和打仗能耐,沒準能當總司令,可雖說林彪元帥打仗經驗不少,但那會兒他一直在武漢治病呢,也就沒法去戰場了。
實話說,就「粟林」這兩人的本事,要是他們當中有一個能去打仗,毛主席也不會這麽著急上火了。
同樣是身體方面的原因,沒法擔任主帥出征的,還有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元帥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他的作戰方式跟粟裕有些相似,都能想出奇特的招數,派出奇特的兵力,而且進攻起來特別猛,也能算是當總司令的人選。
不過徐元帥身體不太好,太原解放後,他就一直在山東青島治病養著。
後來回到北京,正好趕上作戰軍事會議,徐向前元帥就跟也在會議上的賀龍元帥商量,接著表示想要一起領兵。
(徐向前元帥的老照片)
毛主席對徐向前和賀龍這兩位「開國元帥」的請戰要求,最後還是沒答應。
徐向前身體一直沒好利索,這仗打得又久,消耗還大,毛主席怕徐帥身體扛不住,就沒同意。
可賀龍呢,因為西南那邊的事兒走不開,到最後也沒能夠出兵。
難道除了粟裕,抗美援朝的總司令就沒別人能當了嗎?
實際上,在彭德懷被任命為抗美援朝總司令之前,有個人曾向毛主席主動請求,想當這個總司令,這人就是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陳毅。
陳毅征戰經驗豐富,按道理講,指揮誌願軍應該沒啥大毛病,可毛主席在軍事和政治方面感覺特別靈敏,察覺到了陳毅不適合當總司令的緣由。
陳毅沒多少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這會兒上海的情況又很復雜,很多相關方面的事兒還得陳毅去管。
(上海市首位市長陳毅的老照片)
那面對陳毅主動要求承擔任務,毛主席經過一番考慮,還是決定拒絕了。
毛主席琢磨了挺長時間,最後選了彭德懷老總。對於組織的信任和交付的任務,彭德懷說「全聽組織的」,然後就掛帥出征,指揮打仗特別英勇,把抗美援朝這場仗給打贏了。
在好多將領裏頭,有的人生病在調養,有的人走不開。毛主席從整體局勢出發,最後決定讓彭老總當總司令。這可不是說其他人沒能力當總司令,只是當時的情況決定了這樣的結果。
那有一點能肯定:毛主席三次請粟裕,就跟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似的,單從這份執著就能明白,在毛主席眼中,粟裕就是打仗指揮的頭號人選。
總的來講,能說「毛主席更想讓粟裕去打仗」,可這並不意味著「粟裕的軍事打仗本事就肯定比林帥、徐帥他們強」,就抗美援朝的情況和結果而言,彭德懷的發揮也特別好。
(「抗美援朝」的老照片)
【彭德懷粟裕各有千秋,應客觀看待】
毛主席三次點粟裕這事,讓現在好多網友琢磨:當年抗美援朝,時間那麽緊,毛主席一直想讓粟裕去,要是粟裕當主帥,是不是就能少些傷亡,讓戰爭早點勝利呢?
有網友覺著:要是當年是粟裕當統帥,那肯定能以更少的傷亡獲得更完美的勝利,要是粟裕當統帥,那肯定能當元帥。
實際上,不管是彭德懷還是粟裕,那都是咱新中國的英雄,咱得客觀地去剖析一下這兩人的打仗風格,還有抗美援朝那會兒的國際形勢。
首先,毛主席認定粟裕當總司令,這沒啥可懷疑的。毛主席這麽堅決,那是因為粟裕打仗的本事厲害得很。從淮海戰役中粟裕一下子把敵軍打敗這事兒,就能明白,粟裕確實夠格當主帥。
(粟裕大將)
要說功績,粟裕那可是戰功累累,絕對夠格被授予元帥軍銜;要說名氣,粟裕和林彪在解放戰爭的時候那是大名鼎鼎;要說打仗,他指揮超厲害,特別會用兵,常常出其不意,打了好多勝仗。
有這麽多「光環」在身,毛主席想讓粟裕去抗美援朝當主帥,這也沒啥不對的,畢竟那時候美軍的軍事力量和兵力,都比咱強。
粟裕打仗的風格很靈活,常常能用較少的兵力戰勝較多的敵人,在危險中謀取勝利,這種時候正適合他打一場「神奇的仗」。
不過啊,最後毛主席挑中了彭德懷,還打贏了這場仗,這就表明毛主席信得過彭德懷老總的軍事本事。事實也證明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厲害,沒挑錯人。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的作戰風格和粟裕差別挺大:彭老總不是那種愛冒險的,而是善於打那種難打的硬仗,下手狠,也不會隨便讓我方陷入危險之中,並且作戰環境越艱難,他的戰鬥意誌就越強。
這麽講吧:要是彭老總講這仗不能打,那肯定就不能打,打了那肯定得輸。
就說之前的百團大戰,那時候兵力分散,裝備也不行,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彭德懷老總卻能把軍隊和戰場的優勢給發揮出來,最後打了個大勝仗,真得說,那是相當「硬氣」。
後來,彭德懷率領軍隊去北韓作戰,在抗美援朝這場戰鬥中,彰顯出中國軍人的氣概和威風,也讓新中國獲得了和平,給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好條件。
咱就這麽想啊:要是彭德懷跟粟裕都能去參加抗美援朝這場仗,那傷亡肯定能更少,戰果肯定能更好——但可惜啊,這也就是想想罷了,沒這回事。
(「和抗美援朝有關的照片」)
彭粟打仗,一個穩紮穩打還強硬,一個巧妙靈活很奇特,風格完全不一樣,確實不好說誰更好。但粟裕很會指揮作戰,如果讓他帶隊打仗,那他肯定也能把這仗打贏,跟彭德懷老總打得一樣出色。
最後總結一下:
歷史不能假設,結果也沒法預料,過去的事兒都板上釘釘了,好在結局還不錯。
歷史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走向,咱誰都沒法子提前知道。得說啊:沒能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看到粟裕的勇猛風采,確實挺遺憾的;而彭老總拼死給國家把這仗打勝了,給國家爭得了可貴的和平,那可是國家的大功臣吶。
彭德懷簽署了停戰協定
實際上,不管是彭德懷將軍還是粟裕大將,不管是求穩獲勝還是指揮精妙,他們都是國家的頂梁柱,雖說打仗的風格不一樣,可他們各自的軍事本領那是沒得說的。
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候,他們能奉獻自身去為國打仗,一直踐行著革命精神,這些人是國家的英雄,咱都得把他們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