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邦後代逃亡日本,日本名門望族來中國認祖,現已傳承90代

2024-02-27歷史

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是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展開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最終以劉邦獲勝落幕,他也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當上了皇帝自然艷福不淺,擁有諸多後宮佳麗的劉邦子嗣可謂數目繁多,甚至有些日本人都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代!

秦朝徐福帶著童男童女前往日本一事我們多少有所耳聞,這麽說來,難不成劉邦後代也去了日本?

史料記載,1700年前,確實有劉宗親的後代去了日本,他就是漢獻帝玄孫劉阿知。

沒落貴族告別紛爭東渡日本

漢獻帝劉協這個名字可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沒有什麽印象,但是如果提及他就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治漢朝的傀儡皇帝時,人們就有深刻記憶了。

作為漢朝最後一個皇帝,劉協的命運讓人唏噓:小小年紀便由董卓扶立為帝,一生被他人所控制沒有自主權。

後曹丕廢漢建魏封其為山陽公,這也是有名無實的稱謂罷了,劉協五十多歲時病逝,曹叡以漢禮儀厚葬了他,也算風光地結束了作為傀儡的一生。

其後,劉協長孫劉康繼承了他山陽公的爵位,後又傳至其長子劉瑾,不過這個劉瑾也是「短命」,僅僅在位四年便與世長辭了。

劉秋作為劉瑾長子成為第四世山陽公,說到這裏,劉阿知這時才「沾親帶故」出現,他是劉秋的兄弟,亦為劉邦的後人和劉協的玄孫。

當時的劉秋雖為第四世山陽公,實際也並無實權,劉阿知清楚背後掌權者為司馬家族,也明白他們劉家這輩子是沒法復興漢朝了。

總而言之,他覺得自己的棲身之所山陽郡內是待不下去了,想要有前途就得「另辟他路」!

這時候劉阿知下定了決心,攜帶著兩千多的血脈宗親和追隨者前往倭國,也就是今天的日本。

彼時的東渡不像我們現在這般容易,這一行為之於他們也算是一場「冒險之旅」。

然而經過了幾年時間的準備,劉阿知他們一來為躲避戰亂,二來為追尋出路,還是乘坐了三艘大船浩浩蕩蕩去了倭國。

事實證明,劉阿知的確有遠見。

他東渡倭國後不到二十年,山陽公國就被胡人給消滅,西晉也在「五胡亂華」中覆滅,彼時的國內爭戰不斷,呈現出一片混亂之象。

劉阿知及後代於倭國之地「大展雄風」

話說回來,劉阿知一行人也順利來到了倭國,當時的日本天皇由於崇尚中國文化故而也是盛情款待他們,此後還安排他們一夥人在高市郡檜前村定居下來。

而作為劉邦後裔的劉阿知還被天皇賜予「東漢使主」的榮譽稱號。

當然,劉阿知也是無愧於這些厚待,在此正式駐紮下來的他的兒子劉都賀還將漢朝先進的紡織技術傳到了日本,可謂為日本經濟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劉阿知後代都能和日本皇室保持著親密的關系,而且他們以和劉阿知後裔通婚為榮。

劉阿知的玄孫和日本皇室的女孩成了婚,分別生下阪上、大藏和內藏三個兒子。

或許是繼承了劉阿知的本事和能力,三個兒子在歲月更叠中逐漸發展成為了三大家族並控制住了日本的軍事、財政、政治大權。

而有了這些實打實的權力則更有助於皇室,日本自此發展的600多年之中,劉阿知家族為天皇平定諸多叛亂而戰功累累,幾番受到皇室的賞賜。

至此,日本朝中也常出現擔任重要官員的劉阿知族人。

後來,由於這個祖根在中國的大家族人數龐大,劉阿知玄孫之子的其中一個家族即大藏家族就遷居到了日本九州的原田城,其後代子孫因地制宜便以「原田」為姓氏沿用至今,成為日本大姓之一。

時光荏苒,盡管距離劉阿知東渡日本已過去千年,也早已繁衍生息近90代,可其後代始終沒有忘記自身來自中國,自己的祖先是引以為傲的劉邦。

原田家族還在九州建了劉邦廟,更是撰寫族譜且將它保存至今。

除了九州的劉邦廟,劉阿知一開始的定居地即現在的奈良縣檜前村及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山頂上,還修建有「阿知宮」,顧名思義此處是後人用來祭拜先祖劉阿知的。

這兩處宮廟也成了聯結劉阿知後裔的橋梁,他們會在這兩個地方定期舉行祭祀典禮活動。

歷史滾滾長河流淌至今,也依然有不少後裔紛沓而至中國,比如高橋通泰等人曾拿著族譜來到中華土地上尋根問祖,還正式與中原劉氏結為宗親。

毫無疑問,劉阿知對日本的進步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豐功偉績還被記載於【日本史概說】一書中。

書中高度評價了此人的所作所為,其從精神與物質文化兩方面進行了闡述。

精神上,他帶去的漢字、佛法、儒教等深植於彼時日本人的思維中,奠定了他們日後的文化基調。

物質上,他傳授給他們有關水利、養蠶等方面的農業技術,以及建築、雕刻、制陶等工藝技能。

結語

劉阿知的東渡無形中將中華文化滲透進日本各個角落,乃至今天我們依然能從日本人的社會生活裏瞧見中國古代文化的影子。

種種歷史事實擺在眼前,日本有許多人的祖先是從我們中華大陸漂洋過海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