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軍窮追不舍,20萬華野將被圍殲,粟裕猛然大悟:快!用草鋪殺敵

2024-02-02歷史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孫子兵法·軍形篇】

古往今來,攻守關系的轉化歷來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尤其在戰場上處於防守被動之際,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透過不斷制造假象「示之以形」來迷惑敵人,讓敵人作出誤判,從而扭轉戰場格局轉守為攻。

在1947年2月的萊蕪戰役中,戰神粟裕就曾巧妙利用「示敵以形」的高明戰術耍得國民黨軍31萬人團團直轉,最後僅以較小的代價就取得了殲敵5萬的巨大勝利。

01國民黨軍的誤判

1946年6月,蔣介石政府罔顧全國人民和平建國的夙願和筆跡未幹的【雙十協定】,竟悍然向我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

一時間,硝煙彌漫、火光沖天,東北、陜北和山東解放區處於國民黨軍的兇猛攻勢之下。

山東,東臨大海,西連中原腹地,北靠京畿重地,南收「魚米之鄉」的江蘇,且津浦線、隴海線、膠濟線三條貫通八達、聯合海陸的主要鐵路大動脈在此交集。

元末明初,朱元璋興師北伐采取的策略是先取山東;靖難之役時,朱棣曾數度折戟於山東,險些葬送一代明君的宏圖大業。

以山東為中心,向西可直抵中原腹地,向南可進逼南京,向東則與遼東半島、北韓半島隔海相望,向北則能直趨京畿,堪稱天下命脈系於齊魯!

對於山東戰場的重要性和所具有的戰略性意義,國共雙方自然看得是無比透亮。

為此,中共方面在山東戰場投入了除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外,還有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兵力配置已占到解放軍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而國民黨方面也不甘示弱。為了拿下山東這塊戰略要地,在陳誠的建議下,蔣介石親自主持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出動23個整編師(軍)53個旅共31萬人的兵力,妄圖在津浦、隴海和膠濟三條鐵路線和魯西南徹底消滅華野的主力。

國民黨軍方面之所以要集中龐大的兵力興師動眾,除了山東險要的地理位置外,還在於蔣介石集團身邊的高參們認為經過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後,華野「傷亡慘重,不堪再戰」。

事實上,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使得國民黨損失總兵力高達七萬多人,而華野損失兵力加起來也不過15000余人。

按說,兩場戰役中,蔣軍總損失兵力幾乎是華野的5倍,傷亡慘重的應該是國民黨軍。但實際上,在蔣介石集團發起全面進攻階段,國民黨軍在全國總兵力就有400多萬,他們擁有飛機大炮和各種先進武器,統治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區和絕大部份城市。

而反觀此時解放軍方面,其正規作戰部隊不過才100多萬人,武器裝備方面主要是「小米加步槍」,解放的區域幾乎也都是貧窮、偏遠的山區,並且各個解放區之間大多被割裂開來,100多萬人的部隊,撒在星羅棋布的各個破碎根據地上簡直聊勝於無。

因此,國民黨方面即便損失個七萬余人,在龐大的總兵力基數面前,相較於解放軍實在不值一提,相比之下,共軍損失15000余人較之於自身不可謂損失不輕,這也就是蔣介石集團認為我軍「傷亡慘重,不堪再戰」的原因之所在。

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如意算盤尚遠不止如此。在他們看來,透過一輪又一輪的戰役後,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一路從蘇中被攆到蘇北,從蘇北又被攆到魯南,現在又從魯南被趕到了魯中,整體戰略上他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並且,蔣介石認為,華中野戰軍從蘇中、蘇北撤出後,留下了大片富饒的土地,解放軍騰出的地方越多,他們占的地盤越大,勝利的希望也就越大。

在國民黨方面,他們的小算盤打得劈裏啪啦地響,「唯地盤論」的後果便是忽略了國共雙方有生力量的此消彼長。

在一系列的國共雙方交戰中,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確實也在不斷向北退到了山東境內,但在這個過程中,透過一系列戰役,退入山東的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並為華野,我軍的兵力更加集中,武器也有相當改善,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而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在戰爭中被不斷消耗,留下來的大片土地又迫使其不得不留軍駐守,力量變得更分散。

從蘇中到魯中一路下來,國民黨軍損失兵力高達20多萬,但迷信「地盤中心論」的國民黨軍不僅沒有意識到潛在失敗的危險,反而大言不慚地叫囂:

「共軍大勢已去,國軍部隊雖略受損失,但就全盤戰局而言,實屬莫大之成功!」

02陳誠的新戰法

國民黨在山東要打一場局部大型戰役的「魯南會戰」後,素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被蔣介石派往徐州督戰,替換此前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中頻頻敗北的薛嶽。

陳誠一到徐州就說:「黨國成敗,全看魯南一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話雖如此,打仗可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幸的。前番,堪稱一代名將的薛嶽也都屢屢慘敗於粟裕之手,足見這個人是不好對付的。

而陳誠能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混成蔣介石身邊的「大紅人」,靠的可不全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術。僅在抗戰時期,陳誠就指揮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鄂西會戰等超大規模的戰役,若論大兵團作戰能力和經驗,陳誠並不輸於薛嶽,而從其所處的職位和經歷上看,他又有著薛嶽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和視野。

因此,蔣介石派陳誠督戰徐州,讓他作為「魯南會戰」的前線最高決策指揮官不是沒有來由的。

但戰略與戰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毛主席曾教導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話誠不欺吾輩也!

簡言之,戰略的成功實施最終要靠戰術的靈活運用,否則,心中有再好的雄圖偉業,一旦人浮於事讓戰術處處落敗,到頭來註定只會是一場奢夢!

陳誠不是不懂這個道理,為此,他深刻研究了此前慘敗的系列戰役後發現,宿北戰役,敗在強弱分離,魯南戰役,敗在孤軍突進。

說到底,這是蔣軍內部失和所造成的。如何破解國民黨軍內部各自為戰、相互傾軋的局面,便成為擺在了陳誠面前很重要的棘手問題。

經過苦苦思索,一個「天衣無縫」的全面作戰計劃開始在陳誠腦海裏釀成形:

以臨沂為「爆破」中心點,組織南北兩個突擊集團齊頭並進,南線由陳誠親自指揮,以歐震兵團為主突擊集團,從隴海路向北發起進攻;北線由王耀武指揮,以李仙洲集團為輔助集團,從膠濟線向南猛攻。同時,調集王敬久兵團到魯西南,以隔斷華野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聯系,並伺機參加魯南、魯中作戰。

南北兩大突擊集團采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戰法,兩大突擊集團逐漸會師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以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華野。

不僅如此,戰術上陳誠也充分吸取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經驗教訓。

南線的歐震兵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北平推時,左路摻雜著胡璉的整編第11師;中路加入了張靈甫整編74師;右路夾雜著黃百韜整編第25師。

陳誠在解決了部隊可能出現的強弱分離、孤軍突進的問題後,將此戰術命名為「爛葡萄裏夾硬核桃」,並自鳴得意道:「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脹死老母豬!」

而陳毅得知後更是哈哈大笑,將此戰術戲謔為「豆腐渣脹死老母豬戰術」。

03蔣軍窮追不舍,粟裕示敵以形

不得不說,盡管陳誠所使用的這套戰術名稱不雅,但實操效果頗佳。粟裕派出一個主力縱隊從正面阻擊中路之敵,試圖引誘兩翼敵軍放膽前進,以便擇機殲其一路。

可沒想到,左右兩路非但不肯冒進,反而立即向中路靠攏,緊緊抱成一團,像只刺猬一樣,讓華野都無法下嘴。一俟華野撤離,三路蔣軍又齊頭並進,穩紮穩打,每天以平均6公裏的龜速向北運動,著實讓華野難以找到殲敵之機。

也就在這個時候,北線的李仙洲集團卻已經從濟南附近的章丘南下占領了萊蕪。46、73、12三路大軍從新泰、鋼城、萊蕪宛如「一字長蛇陣」般排開,兵鋒直指臨沂東北的蒙陰。

南線一時尋不到戰機,北線的李仙洲已是大軍壓境,再這樣下去,南北兩線的蔣軍窮追不舍下去,20多萬人的華野即將被蔣軍的31萬大軍圍殲,怎麽辦?!此刻的粟裕已是憂心如焚。

就在華野陷入蔣軍的窮追不舍之際,20萬華野大軍將被圍殲之時,粟裕心頭猛然省悟:快,用草鋪殺敵!

原來,粟裕的計劃是在暫時放棄南線,將主力北移至蒙陰,在主力到來前,讓封振武的地方部隊在蒙陰以北多搭設草鋪,以給華野主力的趕來創造條件,從而一舉殲滅李仙洲集團。

此話說來容易,做來就難了。行軍打仗不是「過家家」,華野11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約27.5萬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縱隊),調動這麽多的人向北移動,怎麽躲得開老蔣的空中偵察機?

即便曉宿夜行,20多萬人的糧草、彈藥等大批物資,如何又能在短時間內運抵隨軍前線?

除此以外,部隊從蘇中撤到蘇北,蘇北撤到魯南,魯南又北上魯中,一路上明明打了許多勝仗,卻不斷北撤,戰士們心裏怎麽想?

這些都是粟裕所要考慮的問題。但粟裕反復忖度後認為,在華東局的直接領導下,依靠老解放區人民的熱情支持和嚴密有力的組織工作,這些問題最終是不難解決的。難的問題是,華野主力突然消失,還怎麽瞞得過蔣介石、陳誠和王耀武?

一旦南線發現華野主力全部北上,會不會潮水般地壓上來?倘若精明狡詐的王耀武發現我軍主力北上,他會不會落入我軍分割包圍的圈套?

盡管華野主力北上存在諸多困難,但並不意味著全力對付李仙洲集團這條路行不通。

在粟裕看來,首先,南線的歐震集團有8個整編師,北線的李仙洲集團只有3個軍,敵兵力較少,華野主力完全可以發揮出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李仙洲部的優勢。

其次,李仙洲集團戰鬥力弱,內部46軍的桂系、73軍的中央軍與12軍的東北軍之間互有齟齬,且派系林立、傾軋不斷,李仙洲本人軍事上沒有什麽同我軍作戰的經驗。

最後,李仙洲集團裏的桂系46軍軍長韓練成是中國共產黨秘密黨員,只要李仙洲有什麽風吹草動,我軍也將會第一時間知曉。

將軍窮追不舍,華野即將被圍殲,要讓老蔣、陳誠、王耀武相信粟裕的計劃就要「示敵以形」,制造假象欺騙蔣軍。

憂心如焚的粟裕立即作出了如下安排:

一、以第二、第三縱隊偽裝成華野主力,在臨沂沂南地區構築三線陣地,節節阻擊,大張旗鼓與敵周旋,以讓南線歐震集團相信我軍主力部隊依舊死守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二、讓駐守蒙陰的魯中軍區二分區司令員封振武在蒙陰以北打出3個主力縱隊的番號,同時,在每個宿營地多搭設草鋪,以迷惑李仙洲集團,從而遲滯其行動速度。

04智鬥王耀武

在粟裕緊鑼密鼓地安排之下,攻打山東的31萬蔣軍果然中計。當華野的第二、第三縱隊在臨沂與歐震集團纏結時,封振武的部隊在蒙陰以北搭設了大量草鋪,一度讓李仙洲錯誤認為華野的主力已至。

1947年2月15日,歐震集團經過一番「苦戰」後占領了臨沂,蔣軍開始大吹特吹殲敵成果,最後報到陳誠和蔣介石案頭竟然變成了「殲滅共軍16個旅」!

好家夥!按蔣軍這麽一說,整個華野豈不是快被他們給全殲了?

蔣介石手底下的人狂吹特吹不打緊,就怕蔣介石本人也跟著胡吹亂叫。在收到「殲敵16個旅」的「捷報」後,蔣介石大言不慚地對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講:

臨沂收復後,黃河以南的共軍勢如破竹,不難於一個月內肅清,此後關內僅為黃河以北的問題,務望關外亦能積極整訓,期於今春南滿與熱北之殘敵同時肅清也。

此時的陳誠急了,因為歐震都攻下解放軍的老巢臨沂了,而王耀武在北線仍舊畏畏縮縮,王耀武到底想要幹什麽?

原來,不同於蔣介石、陳誠在軍事上的白癡,王耀武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名將。此人作戰兇狠淩厲、眼光毒辣,對戰爭有著極度靈敏的嗅覺。

當年在宜黃之戰中,王耀武打敗林彪,在譚家橋之戰中,王耀武再敗粟裕,在此後的抗日戰爭中,王耀武於萬家嶺戰役、高安之戰、常德會戰等諸多戰役中,屢屢打得日本人丟盔棄甲。

粟裕「忽悠」得了蔣介石、陳誠,卻不容易讓王耀武上當。王耀武從攻占臨沂和「圍殲共軍16個旅」的背後,發現了一般人都不曾註意的細節--------歐震集團在占領臨沂之前,並未經過激烈戰鬥!

臨沂是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華野主力要果真在此,一定不會讓臨沂輕棄於人,雙方必然會刺刀見紅地狠狠幹上幾仗,戰鬥豈能不激烈?

最大的可能就是粟裕改變了作戰方向,主力直奔北線的李仙洲集團而來!

想到這裏,王耀武不禁一身冷汗,急令李仙洲集團火速後撤!李仙洲接到命令後連忙往後龜縮。陳誠看不懂王耀武到底唱得是哪一曲,一道道電令像催命符樣要求王耀武執行總部的命令。

盡管王耀武心知前方兇險難測,但不得不遵從上級陳誠的命令,讓李仙洲集團停止後撤繼續南下。

由於王耀武與陳誠的意見相左,李仙洲集團不得不在後退與前進的道路上徘徊不定,粟裕看到這一點後起初以為「大魚」要跑掉,再仔細分析後他發現這是國民黨內部指令不一釀成的,只要陳誠、蔣介石依舊相信華野制造出的假象,王耀武再有能耐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了!

事情的發展確如粟裕預料的那般,盡管王耀武變著法子想讓北線部隊退回去,以避免被粟裕圍殲的命運。奈何陳誠、蔣介石就像吃了鐵秤砣的王八一樣執意強令王耀武不得抗命!王耀武最終只得眼睜睜看著李仙洲集團落入粟裕設的圈套中,一場註定國民黨軍覆滅的大仗已是不可逆轉了!

05痛殲國民黨軍

摸清楚了國民黨內的門路後,粟裕終於放手實施起了他的殲敵計劃。

此時,桂系46軍前置,其軍長韓練成又是我軍的秘密黨員,要吃掉46軍很容易。

粟裕讓封振武在蒙陰以北多搭草鋪,就是要制造疑兵之計,讓蔣軍誤以為華野在蒙陰集結了重兵,同時也是讓韓練成有徘徊不前的十足理由,好讓韓練成向李仙洲交差,從而為華野後續部隊的到來爭取足夠的時間。

如果先打非嫡系的46軍,王耀武不僅不會讓後面的73軍、12軍主力相救,反而極有可能讓後置的這兩個軍火速北竄,殲滅戰就變成擊潰戰了,這樣就無法取得全勝。

而此前粟裕讓封振武搭設草鋪的計謀果然奏效,李仙洲集團徘徊不定不敢前進,韓練成也趁此機會散布華野主力已至的假訊息,這樣下來,李仙洲集團更不敢輕舉妄動了,這位我軍殲滅李仙洲集團創造了決定性條件。

很快,戰鬥打響了,華野對龜縮在萊蕪城內的73軍、12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此時城內的國民黨軍早已軍心渙散,人人都想向北突圍以求得一線生機。小小的萊蕪城內頓時擠滿了困獸猶鬥的各路國民黨軍。

粟裕本打算想攻入萊蕪一舉殲敵,奈何萊蕪城高墻厚,強攻只會徒增傷亡得不償失,華野遂在粟裕的指令下采取「圍三缺一」的打法,讓出北面一條「生路」,突圍而出的敵軍哪裏還顧得上圈套不圈套的,5萬蔣軍紛紛往北逃竄,結果全部落入了我軍在芹村、高家窪一帶設定的「口袋陣」裏。

5萬余人擁擠在東西僅三四公裏,南北僅一二公裏的狹小範圍內,人馬車輛輜重擠成一團,而潛伏在李仙洲集團的韓練成早已在突圍之前脫離了46軍,結果致使原本本就混亂的蔣軍變得更是極度混亂。

華野見敵軍完全落入擁擠的包圍圈,遂用重火力進行持續打擊覆蓋,短短3個小時,5萬余人全軍覆沒,陳毅不無感慨地回憶說:

「五萬敵人擠在一塊長三四裏,寬一二公裏的山溝沙灘上,我炮兵一炮打到敵司令部的騾馬隊,騾馬又跳又叫,全盤混亂。士兵都叫喊‘繳槍,繳槍,老子這輩子沒有打過這樣的仗!’就投降了,戰鬥總共不過三小時。」

萊蕪戰役結束後,我軍僅以傷亡6000余人的較小代價取得了殲敵5萬余人的大勝仗,沒想到多搭幾個草鋪竟能取得殺敵5萬的大捷,粟裕大將鬼神莫測的軍事水平,實乃國士無雙也。

「魯南會戰」一敗塗地後,蔣介石罕見地朝著王耀武破口大罵:

「這樣的失敗真是恥辱,你是不能難辭其咎的。萊蕪既已被圍,你為什麽又要撤退?這次你選派的將領也不適當,李仙洲的指揮能力差,你不知道嗎?」

王耀武有口難辯,只得把憤恨發泄到國民黨自身問題上:

「5萬多人,不知不覺就被打光了,老子就是放5萬頭豬,叫共軍抓,3天也抓不完哪!」

萊蕪戰役沈重打擊了國民黨,我軍趁勢將魯中、渤海、膠東、濱海四大山東解放區連為一體,華野的整體實力突飛猛進,武器裝備由此大大改善,蔣介石不得不放棄全面進攻轉而改為重點進攻,解放戰爭不久進入了戰略反攻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