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原地礦部部長,曾大力提拔溫總理,晚年為祖國捐贈了上億文物

2024-04-26歷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

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有真才實學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伯樂」的賞識,也很難成功。比如周文王和姜子牙、劉邦和韓信、唐太宗和魏征等,都是「千裏馬與伯樂」的典型事例。

我們敬愛的溫總理,年輕時也是一匹「千裏馬」,他德才兼備、卓爾不群,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後在其「伯樂」的培養、提拔下,一步步走上了領導高層。

而他的「伯樂」,正是原交通部部長,原地質礦產部部長—— 孫大光同誌。

孫大光,安徽壽縣人,1917年1月出生,16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後,孫大光長期在地方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輾轉於廣州、重慶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抗戰勝利後又奉命前往東北,直至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孫大光轉入交通系統工作,1964年正式擔任交通部部長、黨組書記。而此時的他還不到50歲,正是年富力強、幹事創業的大好時期。

然而,正當孫大光準備在新崗位上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革命風暴席卷了全國,他也不幸受到了沖擊,被關押了5年半之久,直到1975年5月後才重新恢復工作,任國家計委地質局局長。

事實上,當時「特殊時期」尚未結束,地質系統仍處於混亂局面,所以由此可見,孫大光同誌的復出很明顯帶有一定的「臨危受命」的感覺。

而孫大光意識到,想要改變地質系統的現狀,首先就必須要有合適的領導人才。

因為當時地質部門的局、隊級領導幹部,大多都是從軍隊轉業來的幹部,技術人員最多也只是擔任工程師,並沒有什麽實權,但地質部門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講求專業技術能力的部門,倘若領導幹部不懂專業技術,那麽只會耽誤國家地質事業發展的行程。

鑒於此,孫大光上任後,便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對領導幹部的「更新叠代」上。

為此,孫大光決定實行「兩步走」策略。

一方面,他頂住重重壓力,解放了一大批老幹部,使地質工作慢慢步入正軌;另一方面,他大膽啟用技術型幹部,充實各級領導層,徹底將原來的「外行領導內行」,逐漸轉變成「內行領導內行」。

不過,孫大光選拔人才,並不只看重其理論知識,更看重其實踐能力,他堅信,只有透過實踐考察,才能篩選出真正的人才。

而也正是得益於這種人才考察模式,年輕的溫同誌才得以進入孫大光的視野。

翻開溫同誌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到,他於1960年進入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礦產系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學習,1965年又考上了該校地質構造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甘肅省地質局工作。

溫同誌在校時就是優秀學生、優秀黨員,參加工作後,其更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幹起,經過13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先後做到了隊政治處負責人、副隊長、甘肅省地質局副局長等職。而此時的他還不到40歲,可謂年輕有為。

1981年,溫同誌被選為這一期的調研組成員,跟隨孫大光同誌前往各省地質局調研並解決實際問題。

調研期間,溫同誌思維縝密、才幹出眾,給孫大光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孫大光的沈穩幹練、落落大方也受到溫同誌的好評:「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得到兼有領導、嚴師、益友的感受。」

1982年,經孫大光提議,由部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職工直接推薦地礦部副部長的人選。事實上,此舉就是要透過大家選出真正的人才。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地礦部的數個司局和幾十個省局,其幹部加起來有幾百人之多,但他們推薦的人選卻出奇的相似,他們一致推薦來自偏遠省局的年輕副局長——溫同誌。

其實,自從上次調研後,孫大光就對溫同誌大為贊賞,並也有心提拔這個年輕人,但這樣的結果還是令他頗為吃驚。

不久後,孫大光便把溫同誌調到了部裏,任政策法規室主任。但任何人都知道,這其實就是為副部長過渡。

為了進一步考察溫同誌,於是在第四批調研開始時,孫大光又帶上了他。結果毫無疑問,溫同誌的出色表現,又一次「征服」了他。

1983年,溫同誌正式升任地礦部副部長,分管計劃和財務等工作。

有了「伯樂」孫大光的提拔,溫同誌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1985年,中央準備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在此期間,胡耀邦親自點名借調三人參與會議籌備工作,而其中之一便是溫同誌。

在此期間,溫同誌的出色表現引起了胡耀邦的關註。

於是,在會議結束後,時年43歲的溫同誌被調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離開了他工作了17年之久的地質系統。

在這之後,溫同誌更是一路晉升,並於2003年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溫同誌調任中辦副主任的同時,孫大光也從地礦部部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轉任中顧委委員。

在離開地礦部時,孫大光曾告訴秘書:「為了不打擾新一屆班子的工作,我將不再踏入地礦部的大樓」,這句承諾,他一直恪守到去世。

2005年1月13日,孫大光同誌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88歲。

一直以來,孫大光同誌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收集古玩字畫,並且從上世紀50年代起,他就開始大量收集,可以說,他對古玩字畫已經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1986年的時候,他竟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畢生所藏全部捐給了博物館。據相關人士估算,這些古玩字畫價值上億。

不過,這些捐贈是「有償」的,他希望博物館方面能「給點錢」,改變家鄉落後的教育事業。所以直到孫老去世,他家中只剩下了一些廉價的擺設。

此外,孫老去世前曾立下遺囑: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將自己的遺體捐給國家的醫療事業……

斯人雖逝,但其崇高的精神品質,卻永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