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曹參的兒子,在鏟除諸呂中功勞極大,卻因不立漢文帝晚景淒涼

2024-07-21歷史

漢代有一個很著名的典故,便是「蕭規曹隨」,曹參因此成為歷史上的名人。其實,曹參還有一個兒子名叫曹窋,在西漢的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躍,但卻因為一場政治交易而黯然退場。

曹參是西漢的第二位相國,與前任相國蕭何的事必躬親、殫精竭慮相比,曹參顯得無所事事,他整日裏飲酒作樂,不問政務。曹參的兒子曹窋這個時候也在朝中為官,和漢惠帝的關系還不錯。漢惠帝覺得曹參不理政事是不是故意不給自己面子,但曹參畢竟是相國,他又剛剛即位,不太好直接去問,所以就讓曹窋去轉告曹參,讓他去規勸父親。

年輕的曹窋將漢惠帝的話如實轉告給曹參,但是曹參聽完卻大發雷霆,打了兒子曹窋兩百大板,並讓他少管閑事。曹窋帶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入宮,漢惠帝十分不滿,打兒子我管不著,但是你打的是我的臉。漢惠帝召來曹參,氣勢洶洶的問他為何責罰曹窋,並說那些話都是自己讓曹窋說的。

曹參接下來便發出了那段千古留名的對問,聖上您和先帝誰更英明神武,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既然都不如前人,那就遵循原有的法度吧。「蕭規曹隨」的典故由此誕生。

其實所謂的「蕭規曹隨」,就是漢初所奉行的無為而治,朝廷與民休養生息。曹參以不作為,實作了讓漢朝富強的大作為,他成為一代名相,受到天下人的贊譽。

曹參死後,兒子曹窋接了父親的班,他繼承父親平陽侯的爵位,並成為漢朝初年活躍於朝堂之上的政治人物。與此同時,西漢的朝堂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劉邦和漢惠帝相繼去世後,朝廷被以呂後為首的諸呂把持大權。

平陽侯並不在諸呂打壓的範圍內,反而是他們拉攏的物件,曹窋是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所以曹窋在諸呂執掌朝政的時候,官至禦史大夫,地位很高。

曹窋出身西漢貴族世家,他和其余朝臣的立場是一致的,劉家做皇位和勛貴共治天下顯然更符合他們的利益,諸呂掌權,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地位,所以不論諸呂對他們是打壓還是拉攏,兩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沖突的。

太尉周勃和右丞相陳平被認為是鏟除諸呂最大的功臣,但曹窋其實同樣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後因病去世。呂後的死就像是往一潭死水中扔一塊石子,朝廷的局勢瞬間變得暗流湧動。灌嬰和齊楚兩個諸侯王商量,聯合誅滅呂氏。郎中令賈壽知道了這件事,他立刻從齊國趕到京師,將事情告知相國呂產。

曹窋又聽聞了賈壽向呂產告密的話語,在這關鍵的時刻,曹窋馬不停蹄的將事情告知陳平胡周勃。正因為曹窋的訊息,周勃等人才能搶先一步發動政變,占據主動權。而且在政變的過程中,呂產率兵即將入未央宮,也是曹窋及時通知了周勃,這才成功將呂產誅殺在未央宮外。

按理來說,誅殺呂產是大功一件,正是因為諸呂被殺,所以漢文帝劉恒才能坐上這個皇位。曹窋在政變以前就官至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他又在政變中立下大功,漢文帝登基後,應當封賞曹窋。可是奇怪的是,自漢文帝即位後所頒布的所有嘉獎功臣的詔書中,沒有半個字是記載曹窋的,他好像從鏟除諸呂的行動中消失不見了。

更令人詫異的是,諸呂被鏟除後,曹窋不久就被免職,但他平陽侯的爵位還在。曹窋免職的原因是「坐事」,可是以曹窋的地位和功勞,一般的坐事是不可能直接將他免職的,如果是大罪,曹窋又不可能還保留爵位。那麽曹窋到底犯了什麽罪,讓朝廷徹底抹掉了他的功勞,將他排擠出漢文帝一朝,但卻留了他平陽侯的爵位呢?

其實,【漢書】中的一段記載揭示了原因:「初任敖免,平陽侯曹窋代敖為禦史大夫。高後崩,與大臣共誅諸呂。後坐事免,以淮南相張蒼為禦史大夫。蒼來絳侯等尊立孝文皇帝,四年,代灌嬰為丞相。」

這段記載中有一句十分關鍵的話:「蒼來絳侯等尊立孝文皇帝」。事實上,自鏟除諸呂以後,朝中唯一的大事就是迎立新主,諸呂所立的少帝必然要被廢掉,功臣集團們需要一位新的皇帝。

曹窋在鏟除諸呂中立下大功,但他在鏟除諸呂後到迎立漢文帝間,卻因為「坐事免」,其中原因無需多言,自然是曹窋沒有同意立劉恒為帝。

這個時候朝廷的權力全部掌握在周勃、灌嬰、陳平胡曹窋這些鏟除諸呂的功臣手中,但功臣集團不可能是鐵板一塊,他們間也有著激烈的鬥爭。很顯然,曹窋不是支持劉恒的那一派,而他們這一派在鬥爭中慘敗。所以,曹窋被免職,淮南相張蒼接替了他禦史大夫的位置,同時眾臣們一齊迎立劉恒為帝。至於曹窋,則被排擠出權力中樞,回到了自己的封國。

這位名相的後代,誅滅呂氏的功臣,因為政治鬥爭中站錯了隊而被抹殺了功績,只能落寞的從京城中出走,在封地裏抑郁而終,從歷史舞台上消失。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