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塵埃——裝瞎三年騙人;和尚認倆幹爹;七旬木匠開國……

2024-01-13歷史

唐朝,曾超級輝煌。但是,自打胖子安祿山和瘦子史思明這對胡人手拉手發動叛亂,唐朝就元氣大傷、江河日下。直到有一天,作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高考落榜生黃巢(數次參加科舉考試,皆失利)扯旗造反,大唐徹底崩潰。

公元907年,史上最兇悍狡詐的地痞流氓朱溫逼唐朝末代皇帝李柷退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李柷也被朱溫毒死,歷時289年的唐朝正式滅亡,五代十國揭開了序幕。

繼春秋戰國、漢末三國、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之後,中華大地又一次陷入了「合久必分」的大分裂時代。

「五代」,就是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五個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共持續了53年,都城多在開封(有時也在洛陽),最後被宋太祖趙匡胤終結。

「十國」則多是南方政權,最著名的,也是地盤最大的就是定都今江蘇南京的南唐。

十國中最著名的君主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大夥對他的詞句應該不陌生。其實,李後主在十國君主中也就是性格懦弱、風流多情、多才多藝,沒幹過啥驚人壯舉,咱今天要說的這些十國君主,個個都比李後主傳奇多了。他們的人生,乍一看跟瞎編的小說影視相似,但都是正史記載。由於人物太多,故事太復雜,咱就分上下兩篇來說吧。

首先登場亮相的,是「十國」中最早發跡的君主——吳太祖楊行密,此人乃功夫高手,也是超強「影帝」。

楊行密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貧農,體力驚人,擅長舉重和長跑,史書上說他「能手舉百斤」、「日行三百裏」。唐朝末年他當了兵,有個軍官欺負他,還假惺惺地問他「你想要點啥?」小楊來了一句「要你腦袋!」說完一刀就把這個軍官哢嚓了。

楊行密開始自己打拼,慢慢拉扯出一支軍隊,混成了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市最高領導,追隨者和地盤也越來越多。

公元902年,楊行密當上了吳王,「十國」中第一個國——「南吳」也稱「楊吳」,就這樣誕生了。南吳有倆都城,即今天江蘇的南京和揚州,而今天的安徽合肥、湖北武漢、江西贛州等地,在當時也都歸它管。楊行密在位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很受當地百姓擁護。

楊行密平生最神奇的壯舉就是裝了三年瞎子。當時他發覺手下大將也是他的小舅子朱延壽權力太大,還有些不服姐夫,而老楊的老婆也向著自家弟弟,於是老楊就聲稱自己雙目失明了,還大秀精湛演技——走路撞柱子上頭破血流!連他老婆都覺得他是真瞎了。就這樣楊行密楞是連裝三年,老婆和小舅子都覺得他已經是個廢物了,可以隨便擺弄。突然有一天,老楊睜開雙眼,下令殺了小舅子全家,把老婆也趕出宮門。

楊行密54歲時病死,他的兒子們年紀小又沒本事,南吳大權都落到了老楊最信任的謀士徐溫手裏,老楊的三個兒子都成了徐溫擁立的傀儡皇帝。

徐溫是海州胊山(今江蘇連雲港)人,出身鹽販,但詭計多端,如今他在南吳大丞相的位子上享受著擺弄皇帝的快樂,但他沒想到自己的幾個兒子也不咋地,當他晚年時,吳國大權慢慢地落入他幹兒子徐知誥手裏。他死後過了七年,徐知誥幹脆逼南吳皇帝退位,自己登基,改國號為「齊」,後又改為「唐」,定都金陵(今江蘇南京)。這就是「十國」之一的南唐。徐知誥還恢復了自己原來的姓——李,並改名為「昪」。

這位李昪,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爺爺,南唐烈祖是也。

至此,南吳滅亡,只存在了35年,歷經四個君主,除了楊行密,其他三個都是傀儡。

李昪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早年是個流浪兒,還當過和尚,而他出家的濠州(今安徽濠州)在四百多年後,又出了一個更厲害的和尚,比李昪著名多了,此人名叫朱元璋。

前面咱說過,李昪的幹爹是吳國大丞相徐溫,其實徐溫是他的第二任幹爹,他的第一任幹爹就是那位裝瞎無敵的「影帝」吳太祖楊行密。楊行密攻打濠州時發現李昪這孩子相貌不凡,就收養了他,但老楊的親兒子們吃醋了,於是李昪又被楊行密轉手給徐溫繼續當幹兒子,李昪也暫時改名徐知誥。

李昪文武雙全,比兩位幹爹更有水平,倆幹爹都挺喜歡他。無奈楊行密和徐溫都沒有優秀的親兒子,於是乎,幹兒子笑到了最後,並徹底終結了幹爹的國家。公元937年,李昪建立了南唐,還自稱是李世民的後代,要麽說他敢用「大唐」這個霸氣的國號呢。

李昪的愛情也很傳奇。當皇帝之前,他和刺史的女兒王小姐結婚,王小姐有個陪嫁丫鬟叫宋福金,也被他收了,而且迅速懷孕。原配王小姐一直沒娃,不久就病死了,李昪覺得小宋不但能生兒子,還很聰明,就把她扶正了。

這位逆襲的丫鬟經常給李昪出謀劃策,絕對是出色的軍師。李昪稱帝後,立她為皇後。後來李昪去世,她升級成皇太後,有大臣勸她臨朝聽政,但她死活不答應。她和李昪的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煜。

李昪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把南唐發展得很富強,南唐的地盤在「十國」中是最大的。但他在位後期腦子進水,總幻想長生不老,結果吃「仙丹」中毒死了,終年56歲。李昪生前特別重視文化教育,自己的文采也不錯,後來的【全唐詩】和【全唐文】都收有他的作品。由於李昪的影響,整個南唐都散發著文藝氣質,他的兒子中主李璟和孫子後主李煜更繼承了他的基因,尤其是李後主,人氣遠超爺爺,只不過爺爺的政治本事,他一點沒繼承。

文藝的南唐存在了39年,歷經三個君主,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

南唐的近鄰,是占有今浙江全境的吳越國,今天的上海和江蘇蘇州在當時也都屬於它的地盤。其建立者雖是武人莽漢,但偶爾「基因突變」也文藝了一把,而且千古流傳。他就是吳越武肅王錢镠。

錢,並非多人口的大姓,卻能在【百家姓】中排行第二,這可都歸功於錢镠。此君是杭州臨安(浙江杭州臨安區)人,早年是鄉村無賴,但學得一身武藝,還研究過神神道道的「讖緯之學」。錢镠也是在唐末大亂時當兵,由於打仗夠猛,腦子又靈,很快就席卷江南。907年,錢鏐當上了吳越王,定都杭州,吳越國誕生了。

錢镠最牛的壯舉就是打造了錢塘江石堤、浙江水閘等水利工程,還鑿平了長江中妨礙船只航行的巨石,使得莊稼連年大豐收,老百姓都稱贊他是「海龍王」。但他的奢華和嚴酷也挺像「海龍王」——大造宮殿,狂搞稅賦,甚至老百姓的母雞下蛋也得給朝廷交稅,拖欠就挨打!

錢镠還和一個挺文藝的詞「陌上花開」有關系。這詞源自於他給妻子吳氏寫的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看這文筆,果然不是一般的鄉村無賴!錢镠能有如此文筆,和他喜歡和文人交往有關,當時晚唐詩人羅隱、皮日休都來投奔他,他樂得其中。

錢镠有個最討厭的人,即那位裝瞎的「影帝」吳太祖楊行密。因為吳越國和南吳國緊挨著,錢、楊二人都覺得自己才是江南老大。這倆的競爭發展到了喜劇的地步,楊行密特制了一種鐵索串起來的錢幣,號稱「穿錢眼」,錢鏐則每年都派人用大斧頭砍楊樹,號稱「斫楊頭」!最終誰贏了?歷史告訴我們,錢镠贏了,因為他比楊行密長壽,他的吳越國也比南吳國長壽。

錢镠活了81歲,他孫子錢俶當王時,自動取消國號,投入了宋朝懷抱。宋朝皇帝很滿意,再加上錢姓家族在江南影響挺大,所以宋初搞【百家姓】,就把「錢」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皇家貴姓「趙」。

吳越共經歷了五個君主,存在了72年,是「十國」中最長壽的政權。

一百多年後,一個在杭州當官的文人被錢镠的業績和吳越國的歷史觸動,於是創作了誇贊錢镠的書法作品【表忠觀碑】,還寫了感嘆吳越國歷史的七言絕句【陌上三首】。此人名叫蘇軾。

錢镠當吳越王那年,湖南也有個亂世奇葩當王了,即楚武穆王馬殷,他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原來是個木匠,也是在唐末當兵,仗著自己腦子和四肢都比較發達,從木匠逆襲成了一支軍隊的統帥,他率兵把湖南地區的其他勢力全都掃平了,自己成為湖南唯一的老大。

907年,老馬樂呵呵地成為楚王。當他正式以長沙為都城並開始建宮殿、設百官的時候,他已經74歲了,算是中國歷史上最老的開國君主,他的「楚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的政權,被稱為「南楚」或「馬楚」。

這位木匠馬王爺把湖南的桑蠶絲織業發展得特別牛,最有意思的是,他規定他的王國只用鉛錢或鐵錢,外地商人來他的地盤做生意,必須把手裏的銅錢換成當地的鉛錢或鐵錢交易。鉛和鐵肯定不如銅值錢,外商嫌鉛錢鐵錢太重沒法帶而且其他地區不通用,只能換成當地貨物販走,於是大量銅錢歸楚國了。這招夠絕的!

馬殷活了78歲。他死後沒多久,幾個敗家兒子互毆,史稱「眾駒爭槽」。其中接他班的二兒子馬希聲吃雞肉上癮,每天必須殺五十只,甚至在老爸馬殷的葬禮上,他依舊大吃雞肉……

老馬家的南楚最終被老李家的南唐吞並,共歷經五個君主,存在了45年。

同樣被南唐吞掉的還有福建的「閩國」,其建立者是閩太祖王審知,他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雖出身農家,但酷愛讀書。唐末,他和他的兩個哥哥在亂世中摸爬滾打,投奔過多位老大,最終在長樂府(今福建福州)站穩了腳跟。

王審知總喜歡騎一匹白馬沖鋒陷陣,輔佐他哥打下了整個福建,因此得綽號「白馬三郎」。他哥死後,他成了福建的主宰。909年,王審知升級為閩王,他的閩國也成為歷史上唯一定都福州的政權。

王審知主政福建期間,對老百姓很不錯,又是減賦稅、又是辦學校、又是開海港,又是建茶園,福州城也被他打造得相當繁華。在那個時候,他就很懂得經營商業了,福建的造船業和海上貿易被搞得特別發達。說他歷史上最早開發福建的人,也不為過。要麽說他被福建民間供奉為保護神呢——「白馬將軍大王公」是也!

王審知沒想到的是,他後宮有個皮膚特別好的才人叫陳金鳳,在老王死後竟被他兒子王璘給收了,甚至還立為皇後——這和當年李治與武則天的故事挺像,都是兒子愛上老子的才人。

王審知65歲時病逝。沒多久閩國就陷入內亂,終被南唐滅掉,共歷經六個君主,存在了37年。

當時的四川也很熱鬧,先後出現過兩個王國,即「前蜀」和「後蜀」,前蜀的開國君主是個偷驢賊,綽號「賊王八」;後蜀的末代君主是個文藝青年,發明了對聯,但生活奢侈,用七種珠寶裝飾尿盆。好玩的是,他們的愛妃還都號稱「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