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2年,陳毅給江西一縣委寫信:務必要找到一位叫周籃嫂的農婦

2023-12-24歷史

1962年初春,江西信豐縣縣委負責人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件,縣委負責人對這封信非常重視,因為給他寫信的人是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元帥。

在這份信中,陳毅要求縣委務必找到一名叫做周籃嫂的農村婦女,在信的結尾,陳毅還專門強調:「 若是尋找到了,請轉告她,選擇適當時機前來北京我家裏做客,我一定要熱情招待她。 」。

那麽,這位讓陳毅一直牽腸掛肚的周籃嫂到底是誰?她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關於陳毅和周籃嫂之間的故事,還要從1934年的8月講起。

受傷的陳毅

1934年8月28日,陳毅在興國縣老營盤紅三軍團6師前沿陣地視察時,被敵軍炮彈的碎片擊中,右胯骨當場粉碎性骨折,他也因此發起了高燒。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陳毅的燒退了下去,但他的大腿卻沒有康復,經常紅腫潰爛,連下床都很困難。

當時正值第5次反「圍剿」作戰時期,中央紅軍因為執行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線損失慘重,只得制定了緊急轉移的計劃,當陳毅得知中央打算轉移後內心十分的著急,不知道中央會如何安排他。

直到10月9日,陳毅才見到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博古告訴陳毅:「中央本來打算帶著你一塊轉移的,但是中央考慮到你在江西待了七、八年了,有名望,有地位,而負責留守中央蘇區的項英同誌剛到中央蘇區不過兩三年,他也沒打過遊擊戰,因此黨中央決定將你留下,負責軍事上的工作,幫助項英同誌。」

雖然博古那一張面孔看起來十分真誠,但陳毅內心深處對他說的話一個字都不信,他知道博古之所以將自己留下來,是因為自己當初反對「左傾路線」,博古這是在排擠自己。

如今這個局面留在中央蘇區打遊擊,和坐以待斃沒有什麽區別。但陳毅從大局考慮,還是同意了臨時中央的安排。

中央紅軍撤離後,蔣介石加大了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力度,留守紅軍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就在這一危難時刻,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摒棄了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線,給留守紅軍下達指示,要求留守紅軍改變組織結構和鬥爭形式,以遊擊戰爭方式適應新的環境。

陳毅接到中央指示後如獲至寶,當即指揮部隊化整為零,開始遊擊作戰。

1935年3月中旬,陳毅化名為「老劉」和項英在 原代英縣縣委書記 曾繼才以及兩名警衛員的陪同下前往贛粵邊遊擊區,並於不久後抵達了贛粵邊特委、軍分區所在的油山。

提著籃子的周籃嫂

油山腳下有一個叫做彭坑的村落,彭坑位於贛粵邊大余、信豐以及南雄三縣交匯處,村子裏面有一個叫做劉漢光的莊稼漢,劉漢光的妻子姓周,大家都叫她「三娣子」。為人熱情能幹,很快就被吸收入了遊擊隊,成了一名秘密交通員,她家也成了遊擊隊的秘密據點。

陳毅到達油山後,經常在劉漢光和「三娣子」家後山上的小茅棚裏歇息。之所以不住在村民家裏,是因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十分瘋狂,隔三差五的就以村為單位挨家挨戶的搜捕遊擊隊,如果居住在村民家裏,不但陳毅有性命之憂,村民也會受到牽連,因此陳毅才會住在山上。

不過,住在山上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食物不好找。在最開始,「三娣子」經常借著上山割豬草的名義,提著個籃子為陳毅等人送飯,後來國民黨不知道從哪裏得到訊息,知道陳毅現在在油山附近,加大了對村民上山的盤查力度,禁止任何人攜帶食物上山,戰士們斷了生活來源,只得靠打獵維持生計。

1936年6月23日是這一年的端午節,從昨天夜裏開始油山地區就下著連綿不絕的瓢潑大雨,陳毅身邊的遊擊隊員完全沒辦法出去打獵,雖然肚子餓的咕咕叫,但大家也只能窩在棚子裏大眼瞪小眼。正在此時,陳毅的警衛員聾牯發現雨幕中出現了一個人影,立即給大家示警。當那人走近後大家才發現,對方竟然是披著蓑衣的「三娣子」。

「三娣子」走進茅棚後,大家註意到她的手裏面還提著之前給大家送飯時的竹籃子。「三娣子」將竹籃子遞給聾牯,然後一邊脫蓑衣一邊對陳毅等人說道:「外面下雨,白狗子們都避雨去了,我和老劉( 指她丈夫劉漢光 )琢磨著,這麽個天你們肯定吃不上飯,這不端午節了嘛,就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粽子。」

陳毅看了看籃子裏面的粽子,又看了看衣服上還沾著水的「三娣子」,不由得十分感激,說道:「大嫂,這叫我們怎麽感謝你啊!」

「三娣子」對此卻毫不在意,她用手抹了一下臉上的雨水,一邊甩手一邊說道:「看大老劉( 當時遊擊隊中還有幾位姓劉的同誌,為方便稱呼,陳毅就被稱為「大老劉」 )說的,如果不是為了幫助我們窮苦人家翻身,你們怎麽會跑到這種山溝溝裏面來。大家都別楞著,吃粽子。」

看著熱情招待大家吃粽子的「三娣子」,陳毅笑著說道:「大嫂,我們還不知道你的的大名叫什麽哩!」「三娣子」聽陳毅說完後「嗨!」了一聲,回答道:「山裏人哪有什麽大名不大名的,我出生後爹給我取名叫‘丫丫’,三歲的時候就被我爹賣到地主家裏當丫環,狠心的地主沒把我當人,天天打我罵我,叫我‘三娣子’,這也就成我的名字了。」

陳毅聽後皺了皺眉,說道:「大嫂,我們鬧革命的宣揚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怎能沒有個名字呢?再說,你要有個名字,工作上也方便,你說是不是?」

「三娣子」想了想,不好意思的說道:「我這人沒什麽文化,大老劉你看樣子是個文化人,要不你幫我取個名字吧!」陳毅笑著說道:「好哇,那我就不客氣了!你看你經常提個籃子為我們送飯,既然如此,你就叫周籃吧!」

「三娣子」聽後笑了笑,說道:「做得做得!」

在這一天起,「三娣子」正式更名為周籃,大家開始叫她「周籃嫂」。

周籃嫂治病

國民黨反動派接二連三的搜捕行動都沒能抓到陳毅和遊擊隊,不由得十分惱火,決定上山搜捕。陳毅和遊擊隊員們只得開始不斷地轉移。最危險的一次,陳毅等人和敵人的搜山部隊相差不過500公尺,好在遊擊隊員提前發現了敵人的蹤跡,才順利的在敵人眼皮子底下逃脫。

當時陳毅的腿傷並沒有完全好,長時間的折騰讓他的舊傷復發了。中共贛粵邊特委經過考慮後決定將陳毅安排到周籃嫂家中療養。

這天晚上,周籃嫂的丈夫劉漢光悄悄地出了一趟門,過了一會兒與幾名遊擊隊員一同擡著陳毅回了家,為了避免被國民黨反動派發現,周籃嫂和丈夫將陳毅安排到了家裏裝糧食的閣樓上。

看著陳毅那因為發炎腫得像個大冬瓜一樣的大腿,周籃嫂十分的心疼,眼淚都流了下來。她有心為陳毅買藥治病,可以當時國民黨對這方面管得極嚴,每個山裏百姓只能在商店裏買二斤米、一斤肉、一兩鹽,藥品、煙草等全都是「禁售品」,只要被發現買治療槍傷的藥,立馬以「通共」論處。

就這樣,周籃嫂輾轉反側地想了一晚上,直到很晚才睡著。

第二天早晨周籃嫂上山割豬草時,因為睡眠不足加上分心的緣故,不慎割傷了手,看著手上開始冒血的傷口,周籃嫂卻笑了,她想到辦法了。

周籃嫂六歲時,就被地主逼迫著上山砍柴,那時候她年紀小,又沒砍過柴,結果把自己給砍傷,當時的地主可不會善良到幫她請醫生,好在地主家有一位善良的幫工雜役,指點她采摘草藥療傷,才活了下來。

後來隨著周籃嫂年歲漸長,她的砍柴技術越發精進,很少再出現砍傷自己的情況,周籃嫂也就慢慢地忘了這件事情,直到此時才想起。

周籃嫂割完豬草後,又采摘了一大捆的狗貼耳和辣蓼草,回家後將辣蓼草用清水洗凈,然後將之放到盛著鹽水的鍋裏面煮,等到藥味煮出來後她將藥水倒入一個大木桶裏面,提著木桶走到閣樓上,擦擦汗對陳毅說道:「大老劉,我這有個土方子可以給你治腿,就是有點疼,你能受得了嗎?」

陳毅看著為給自己治病,累得氣喘籲籲的周籃嫂,感動的說道:「治!」周籃嫂見狀,舀起藥水開始幫陳毅清理傷口,傷口遇鹽,那可不是一般的疼痛,然而陳毅雖然疼得直冒汗,但他咬著牙就是不吭聲,當看到周籃嫂因為擔心他停下來了後,陳毅努力擠出了一個笑容,說道:「莫怕,盡管洗得去!」

清理完傷口後,周籃嫂幫陳毅把腿放平,用藥水產生的熱氣熏傷口,她自己下樓去將一件舊衣服撕成布條,之後跑到外面挖了幾個螞蟻窩,將螞蟻窩和貼耳草搗爛蒸熟做成藥餅子。

一切準備妥當後,周籃嫂將藥餅子貼到了陳毅的腿上,用布條包紮好,對陳毅說道:「我小時候就是這麽治療的,應該能有效果。」

就這樣,在周籃嫂半個月的土方治療下,陳毅的腿部奇跡般地開始消腫了,傷口也有了愈合的跡象,陳毅看著沒那麽疼了的大腿,對周籃嫂說道:「大嫂,你可真不簡單啊,輕輕松松就把我的腿給治好了!」

沒入伍的女「哨兵」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國民黨當局根據奸細舉報,知道了周籃嫂家可能有遊擊隊的訊息,當即派遣了一支部隊前往彭坑。當時周籃嫂正帶著孩子在家門口的小河邊洗衣服,當她看到氣勢洶洶地向著自家房子沖過來的國民黨兵時,馬上就明白了狀況。

問題是,現在想回去跟陳毅示警也來不及了。

危急關頭,周籃嫂看到了身邊撅著屁股玩泥巴的孩子,一把將孩子拽了過去,一邊用手拍打孩子的屁股,一邊大聲喊道:「你還哭!看跟前來了這麽多大兵,這麽多大槍,謹防打死你,你要小心!」

當時陳毅沒在閣樓上,正在一樓的房間裏翻閱【列寧文選】,孩子的哭聲和周籃嫂的喊聲很快就吸引了他的註意,他當即反應了過來這是周籃嫂在對自己示警,在警衛員聾牯的攙扶下,從周籃嫂家後門離開,鉆到了後山樹林裏的山洞裏面。

來者不善的國民黨兵將周籃嫂家翻了個底兒朝天,什麽也沒找到,無奈之下只得選擇灰溜溜地撤退了。再走之前,他們還沒忘口頭威脅周籃嫂一頓:「勸你少和遊擊隊來往,否則一旦發現你‘通共’的證據,哼哼!」

當天晚上,周籃嫂確認周邊沒有國民黨的暗哨後,悄悄上山找到陳毅,準備叫他回家。當陳毅看到周籃嫂後,情不自禁地對她說道:「真是多虧了你這位‘女哨兵’啊,如果沒有你,我說不定去見馬克思去咯!」面對陳毅真誠地的感謝,周籃嫂擺了擺手表示:這全是因為「大老劉」你命大,和我沒什麽關系。

這一次變故讓陳毅和周籃嫂認識到,閣樓已經不安全了。問題是陳毅的腿還沒有完全恢復,還需要靜養一段時間才能離開。

為此,周籃嫂特地和丈夫一起將閣樓內的雜物清理了出去,露出了一扇小門,然後他們叫上聾牯在門口搭了一塊通往外面的橋板,如果陳毅和聾牯聽到動靜的話可以第一時間跑出去。

在周籃嫂等人民群眾的掩護下,陳毅順利的逃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抓捕,養好傷後,陳毅順利的回歸了部隊。

離別竟成永別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開始進行和平談判,在談判時中國共產黨將陜甘寧邊區和南方遊擊區視為一個整體,結果蔣介石卻堅決不肯承認南方遊擊區和中央紅軍是一體的,奉行所謂「北和南剿」的策略,加大了對南方遊擊區的打擊力度。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這種狀況才得到改變,

1937年8月15日,中共贛粵邊特委正式釋出【告贛南同胞書】,宣布贛南地區的黨組織及遊擊隊即日起停止遊擊戰爭,國民黨方面也撤掉了一部份包圍油山的部隊。

作為南方紅軍的領導人,陳毅分別和國民黨地方政府、軍隊進行了談判,正式達成了改編贛粵邊遊擊隊的協定,按照協定規定,改編後的贛粵邊遊擊隊將作為新四軍的一部份開赴抗日前線。

這一天早晨,周籃嫂外出辦事時遇到了一位熟悉的遊擊隊員,跟他打聽已經數月沒見的「大老劉」的狀況,遊擊隊員環視了一下四周後,低聲對周籃嫂說道:「其實‘大老劉’就是我們的陳毅首長,他正和陳丕顯首長一起在板棚下整訓隊伍呢,明天部隊就要奔赴抗日前線了!」

周籃嫂知道這一訊息後十分高興,第二天一早就趕往了板棚下,和其他鄉親們一同歡送紅軍遊擊隊。

穿著新軍裝的陳毅一眼就從歡送隊伍中認出了周籃嫂,快步走上前去握著她的手說道:「大嫂,這些年給你們添麻煩了!」然後他從口袋裏拿出一張自己的照片遞給周籃嫂,說道:「我們馬上就要去前線抗日了,這一走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來,留個紀念吧!」

軍情如火,陳毅沒做太多停留,重重地握了握周籃嫂的手,說了句「保重!」就轉身離開了。

陳毅離開油山後轉戰南北,一直沒能得空和周籃嫂進行聯系,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忘記周籃嫂的恩情。陳毅心裏十分清楚,如果不是周籃嫂,自己很可能早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英勇就義了。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因為要處理國家大事,一直沒時間和周籃嫂取得聯系。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才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決定邀請周籃嫂來北京見一面。

問題是已經過了25年,陳毅不確定周籃嫂是否還在油山,因此他專門給信豐縣委寫了一封信,請縣委負責人幫忙尋找周籃嫂。在信的末尾,陳毅著重強調:「 你們一定要認真地尋找,不要走過場,若是尋找到了,請轉告她,選擇適當時機前來北京我家裏做客,我一定要熱情招待她。

在大余縣委的配合下,信豐縣負責人成功找到了周籃嫂,並向她轉述了陳毅的問候,邀請她前往北京去見陳毅元帥一面。可惜周籃嫂因為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的緣故,身體不是很好,不能遠行,因此只得作罷。

當陳毅知道此事後專門給周籃嫂郵寄了一些罐頭,聊表心意。1964年他有心去贛粵邊地區轉一轉,結果當時陳毅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未能成行,只得讓自己的夫人張茜代替自己去了一趟彭坑村探望周籃嫂。

1971年陳毅患上了腸癌,僅僅過了一年就逝世了,他至死都沒能見周籃嫂一面。

陳毅逝世3年後的12月7日,周籃嫂因病逝世,享年70歲。

在臨終前,周籃嫂特別叮囑自己的孩子:我死之後,遺體要葬在自家後山半山腰的草坪上。那裏,是陳毅和其他遊擊隊員開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