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美國記者問:所有中國人都同意統一台灣?鄧小平的答復,無懈可擊

2023-12-22歷史

美國記者問:所有中國人都同意統一台灣?鄧小平的答復,無懈可擊

1972年,尼克森存取中國,為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真正開啟中美友好交流的大門卻是在1979年,鄧小平歷史性地踏上美國的土地。

鄧小平訪美期間,台灣問題成為一道難以回避的關鍵議題。在這段時期,美國兩次試圖透過提出台灣問題來對中國進行挑釁,他們最終不過是貽笑大方,鄧小平的回應如出一轍,沈穩而深刻,讓美國相關人員無言以對,也使人們對他的智慧和堅定充滿敬佩。

面對美國的刁難,鄧小平毫不示弱。那麽他是如何回答的呢?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為迎接這一歷史性時刻,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卡特的盛情邀請,決定遠赴美國進行存取。

正值農歷己未年春節的1月28日,按照中國傳統,大年初一通常是家家團圓的日子,但鄧小平卻毅然選擇這一天啟程,意味深長。這不僅是中國農歷新年的開始,更是一個標誌著劃時代事件的開端,展現了鄧公對這次訪美的特殊重視。

下午4點30分,鄧小平的專機降落在華盛頓,如期抵達美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來到美國後,鄧小平的首要會見物件並非美國總統卡特,而是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鄧小平選擇到布熱津斯基家中做客,這一舉動蘊含著深意。

原因之一在於1978年5月,布熱津斯基訪華時曾在當地當場邀請鄧小平,承諾他訪美時要到自己家中做客。這個承諾成為了鄧公訪美行程的一部份。

其次,由於布熱津斯基一直主張改善中美關系,而改善關系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台灣。這讓他在內部面臨一些強硬派的反對,尤其是國務卿萬斯的反感。鄧小平的專程拜訪可以被視為對布熱津斯基的支持,同時也是為了化解他在內政鬥爭中的壓力。

當布熱津斯基看到鄧小平時,他的驚喜溢於言表。畢竟,在沒有任何正式接觸的情況下,鄧小平選擇首先光臨了布熱津斯基的家,這無疑是對他在中美關系正常化行程中所做貢獻的公開肯定。

幾天後,布熱津斯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提到了這個令人感動的時刻。他激動地說:「當你回想起這一切時,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擁有十億人口的領導人,剛剛踏上美國土地兩個小時,就出現在我的家中共進晚餐!我要說,這著實相當驚人。」

實際上,這並不令人驚奇,只要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會知道: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舊友,更會在朋友陷入困境時伸出援手。

很快,時間來到了1月29日上午。具有170多年歷史的白宮顯得格外整潔,南草坪上布置著各種裝飾。美國星條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而五星紅旗也自豪地飄揚在白宮上空。

上午10點,歡迎儀式正式開始。鄧小平準時駕臨白宮,千余名熱情的群眾揮舞著兩國國旗,高聲歡呼鼓掌。在卡特總統的陪同下,鄧小平走上了鋪有紅地毯的講台。

夜幕漸漸降臨,華燈初上,整個白宮的庭院熠熠生輝。迎賓樂隊在暖風中奏響中美兩國國歌,一曲激昂的旋律如湧動的潮水在空中回蕩。禮炮聲劃破寧靜的夜空,19響的齊鳴仿佛是時間的莊嚴告別,為這場盛大的儀式拉開帷幕。

燈光照亮了廣場的每一個角落,仿佛為兩位領導人的登場打下一道神秘的光暈。布熱津斯基站在人群中,心中早已湧動起難以言喻的激情。這一刻,他仿佛穿越回了時光的隧道,看到了那個激動人心的瞬間。

美國總統親自主持正式儀式,他的身影顯得威嚴而莊重。他與另一國副主席一同走向檢閱儀仗隊的台階,步伐沈穩,目光堅毅。在這莊嚴而又莊重的氛圍中,仿佛整個時空都為之凝固。

那一刻,儀仗隊的士兵們肅立如林,威武的軍容在夜色中閃爍著冷光。他們的步伐整齊有力,每一次的踏步都仿佛在宣示著國家的強大和榮耀。兩位領導人走過他們的身旁,目光交匯間,一股無形的榮耀傳遞開來,猶如火花在空中綻放。

布熱津斯基的心跳似乎跟著那鼓舞人心的樂曲一起躍動。他深深感受到,這並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歡迎儀式,而是一場穿越國界的盛大儀式。這是兩個國家之間友好合作的象征,是歷史長河中一道璀璨的光。

多年後,回想起這一刻,布熱津斯基仍能感受到當時的激動和震撼。

歡迎儀式的熱烈結束後,鄧小平胡卡特一同踏入白宮,展開了兩國最高級別的會談。在會談開始前,兩位領導人進行了一番寒暄。

或許出於想要在鄧小平面前顯示一些優勢,或者是其他原因,在寒暄的過程中,卡特突然提到:「1949年4月,我曾作為一名年輕的潛艇軍官停留在青島。」鄧小平微微一笑:「哦,那時我們的部隊已經包圍了那個城市。」

卡特聽後感到十分尷尬,臉上泛起一抹紅暈,氣氛有些緊張。就在這時,布熱津斯基迅速插話:「這真是有緣分,你們倆早就見過面啦!」鄧小平胡卡特同時點頭:「是的!」話音剛剛落下,兩人都笑了出來,場面緩和了下來。

這短暫的對話讓卡特對鄧小平更加敬佩。他後來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對鄧小平的第一印象:「他身材結實,雖個子不高,但堅毅、睿智、坦率、有膽識、風度翩翩、自信、友善,這些品質都非常吸引我,我很願意與他交流。」

寒暄結束後,鄧小平胡卡特開始正式的會談,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台灣問題。在這個敏感的議題上,鄧小平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當卡特表達希望中國能夠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時,鄧小平明確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將采取符合情理的方式去解決,同時也會盡力以和平手段解決。他強調中國擁有耐心,但耐心並非無限的。

實際上,鄧小平的言辭已經明確了中國的立場。如果能夠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將是首選。他也警告,如果出現無法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的情況,中國將不惜采取「非和平」的手段。這一表態,使得談判氛圍變得嚴肅而堅定,為後續的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卡特深知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不會妥協,於是寄望鄧小平在美國公開講話時,能夠巧妙運用「和平」等措辭。對此,鄧小平既心知肚明,又巧妙地將問題拋給了卡特:「美國可以促使台灣與我們進行談判,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這就相當於在告訴卡特,與其一味幹涉中國大陸的事務,不如你身為美國總統,要求那些支持台灣當局的勢力停止援助,讓他們不再有僥幸心理。

接著,鄧小平進一步表示,美國在向台灣當局出售武器的問題上應該慎重考慮,堅決反對美國向台灣當局銷售任何武器。鄧小平的堅定態度讓卡特無法再有任何異議。

盡管在會談中存在一些摩擦,但總體而言,兩位領導人取得了相對順利的共識,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看法。他們相處融洽,真正讓人頭疼的,卻是美國的媒體和一些對華強硬的議員。這些讓人頭疼的媒體和議員並未意識到,鄧小平恰好是他們的克星。他的巧妙回應和堅定立場,讓那些期望攪亂局勢的人們束手無策。這段交鋒,成為了歷史中一場智慧與堅韌的角逐。

在與卡特的會談結束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30日,鄧小平受邀前往華盛頓參加美國眾議院為他舉行的盛大歡迎會。這場歡迎會匯聚了800多名來賓,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也反映了美國公眾對鄧小平的濃厚興趣。

鄧小平步履從容地登上講台,台下的相機閃光燈點亮了整個空間。鄧小平首先進行了友好的開場白,然後一個記者立刻提出了涉及台灣問題的問題,似乎有些刁難。這位記者問道:「請問統一台灣是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同意?」

鄧小平對於這個問題有禮有節地回答:「統一祖國,這是全體中國人的願望。」

隨後,鄧小平深深地看了一眼這位記者,繼續說道:「在100多年前,美國人民經歷過國家分裂的痛苦,這段歷史並不遙遠。我相信,美國人民能夠理解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願望。」

這個回答讓提問的記者瞬間陷入沈默。作為美國人,他深知鄧小平所提到的「國家分裂之苦」指的是美國南北戰爭。鄧小平點出這段歷史,是為了喚起共鳴,向這位記者表明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決心,就如同美國人在南北戰爭時捍衛國家統一的決心一樣。中國人民必定會完成祖國統一的偉業。

鄧小平的巧妙回答引發了大廳裏熱烈的掌聲。掌聲平息後,鄧小平繼續說道:「至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我們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當然,這並非完全取決於我們的願望,還要看形勢的發展。」

對於「形勢的發展」,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與中美關系息息相關。鄧小平的話向記者說明了中國在原則問題上的堅持,內政問題不容他人幹預。

鄧小平對美國記者的一系列回答不僅表明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同時也強調了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是中國內政問題,不容外來幹涉。

雖然美國記者們在這之後再次提問時態度變得溫和了許多,但鄧小平所展現出的深思熟慮和堅定回答,已經讓他們明白,鄧小平並非好惹的對手。

針對鄧小平的刁難並未結束,而是輪到了美國的議員。當天晚上,鄧小平在參加完歡迎會後,前往參議院參加專門為他舉行的午宴。這場宴會的氛圍異常緊張。

在鄧小平與美國議員的午宴上,一位直言不諱的議員毫不遮掩地向鄧公提出了關於中美關系的問題。鄧公強調了中美友好關系的重要性,隨即指出:「世界上不應該有任何東西,妨礙中美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正常的關系。」

這裏所指的「任何東西」明顯是指台灣問題,鄧公的意思是告訴那些對華強硬的人,不要在台灣問題上制造麻煩,阻礙中美關系的正常發展。

美國議員們顯然聽明白了這一點,很快就開始提及台灣問題,詢問中國對台灣問題的態度以及如何處理。

鄧公從容不迫地回答,表示如果台灣當局願意談判並回歸祖國,中國政府將尊重那裏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這一回答讓議員們感到既震驚又欽佩,他們沒想到中國領導人會如此寬大。

在這個時候,鄧公的話鋒突然一轉:「我們在台灣問題上是有耐心的,但也不能無限制地等下去,我們也不能承擔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義務,因為這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並不利。」

鄧公再次堅定地表明了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他的態度既堅定又合理,回答得淋漓盡致。美國議員們無奈地表示認同。

宴會結束時,鄧公也吸引了一群「迷弟」,他們拿著鄧公畫像為封面的【時代】周刊,紛紛要求鄧公簽名。鄧公毫不猶豫地拿起筆,一一滿足了他們的願望。

總的來說,鄧公在台灣問題上的回答表明,他從不在原則問題上妥協。鄧公總是強調:台灣始終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的政策是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我們永遠不會放棄使用武力。這種態度令人敬佩。

隨後的日子裏,鄧公不知疲倦地與各界人士廣泛接觸,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檔,涉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鄧公還親自走進美國民眾中間,當200名小學生用中文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時,鄧公深感動情,走上舞台熱情擁抱了這群美國孩子。

鄧公的親和風度深深吸引了無數美國民眾,掀起了席卷全美的中國熱、「鄧旋風」。1979年2月5日,為期9天的訪美結束了,這9天,是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9天,也展現了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政壇上的智慧和戰略眼光。

鄧公離開了美國,但他帶來的熱潮仍將持續席卷美國。鄧公的訪美開啟了中美關系的新時代,同時也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