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起義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接連放走敵人,軍長曾澤生:情願當炊事員

2023-12-31歷史

在誌願軍序列中,第50軍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其前身是1948年在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再往前則可以追溯到地方派系的滇軍,軍長曾澤生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加入人民軍隊以後,又先後吸收了陳克非的20兵團和範紹增的川軍,部隊當中以滇川兵員為主。解放戰爭結束後,該部在河南、湖北等地執行生產任務,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匆忙重新裝備起來奔赴北韓戰場。

出國打仗,戰士們士氣都很高,不僅是因為保家衛國的口號,他們更想證明自己對這個新生國家的價值。但是,前兩次戰役50軍卻沒打好。

第一次戰役,50軍作為預備部隊,在戰鬥打響以後才跨過鴨綠江。按照誌願軍司令部(以下簡稱誌司)的命令,該部要以2個師的兵力配合40軍118師圍殲在古場洞附近的南韓第6師,但因為行動遲緩,到達預定位置時,118師已經將南韓第6師一個營殲滅,其余大部已經南逃。11月2日20時,誌司又命令該軍146師在永山市布防,殲滅前來的英軍第29旅。但3日淩晨,美騎兵第1師在雲山遭到重創以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下令全線撤退,50軍又失去了殲滅29旅的機會。

第二次戰役中,50軍起初被安排在後方休整和擔任海防任務,戰士們內心當然不服氣,一支人員齊整的隊伍不能上戰場,說明不堪重用。

11月25日,誌願軍發起全線反攻。50軍按照誌司命令以148師切斷秦川到博川的公路阻敵增援、斷敵退路。另以149師加強第450團向美軍24師一個團進攻。但由於遭敵阻擊,連續3天撲空,進至定州的英27旅也迅速南逃。軍長曾澤生得知訊息後,下令149師務必在拂曉前插到博川東南,攔住敵軍並殲滅之。30日,部隊急行軍前出到大寧江西岸時,發現江上橋梁被破壞,前進受阻,敵軍再次在50軍眼皮底下逃跑了。

第一次戰役中,38軍因收到錯誤情報延誤了進攻,導致南韓軍逃脫,軍長梁興初被彭老總罵得狗血淋頭。後來38軍知恥後勇,贏得了「萬歲軍」的稱號。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曾澤生到誌司開會,已經做好了被罵的準備。雖然重蹈38軍覆轍,但是會上卻只字未提50軍接連放走敵人的事情。沒受責備反而讓曾澤生內心更加難受,這是拿自己當外人呀,特殊的身份讓他非常敏感。

其實早在赴朝作戰時,已年近50的曾澤生身體並不好,政委徐文烈問他是不是留在國內。但曾澤生一口回絕了,可沒過幾天不知道他從哪聽到訊息,徐文烈半個月前就知道此事,內心就非常憋火:是不是信不過我曾澤生,才不告訴我,才勸我留下來?雖然常年帶兵打仗,但曾澤生卻不是一個粗人,他並沒有點破此事,只是想著在戰場上好好表現證明自己。

誌司雖然沒有批評50軍,但自己打得怎麽樣,下面的戰士心理非常清楚。部隊裏面有不少其他部隊抽調過來的指戰員,在軍內的總結會議上,討論非常激烈。不少人覺得仗打得太窩囊,從來沒有像這樣打仗的。有的把矛頭直指軍隊,行動要等誌司命令,沒有一點主動性。還有的戰士說得更直接:「我們是什麽部隊?挨罵都挨不上邊,還不如回老部隊。」本來是總結經驗的會,變成了大家一起發牢騷。

曾澤生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終於忍不住了:「50軍軍長我也不想幹了,我情願到38軍當一名炊事員。」會場頓時就凝固了,沈默良久之後,副參謀長李佐苦笑著說:「你們都有地方去了,我能回哪去呀?」這才把尷尬的場面化解。

前兩次戰役50軍沒打好是存在一些問題。客觀地來看,戰士們的光腳板確實很難追上敵人的四個輪子;再一個,當年國軍打仗首先講究保存實力,部份指揮員思想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不敢碰硬;此外,50軍的戰鬥力確實要比其他部隊稍微差一點;最後就是,50軍實行集體領導,曾澤生的命令不一定算得了數,要先經過討論才能下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

總結完經驗之後,全軍上下都憋了一口惡氣,發誓下一次戰役一定要打好。

12月31日,第三次戰役打響。50軍149師渡過臨津江,激戰7分鐘就占領了陣地,幾乎沒遭到什麽抵抗。過江以後50軍奉命快速向南穿插,途中擊潰了美25師34團1個營,俘虜美軍28人;擊潰英軍來復槍第57團1營,俘虜37人,不過這些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

3日19時左右,先頭部隊445團占領仙遊裏以南的127高地後,發現東北方向一道道白光,敵軍機械化部隊正轟隆隆地朝陣地下方的公路開來,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排成長長一排,駛來的正是英軍國王皇家愛爾蘭第8騎兵團下轄的坦克營。軍長曾澤生得到訊息後,心想入朝2個多月了,終於逮到大魚了,他下令無論如何要攔住敵軍。149師師長當即命令446團1營前出阻擊敵人,446團2營和445團1營插入仙遊裏至梧琴裏以西谷地伏擊敵人。

戰士們得到命令後,雖然知道手上沒有反坦克武器,很難對付敵軍坦克。但之前也接受過一些反坦克作戰的知識,相信用手榴彈和爆破筒完全可以對付坦克。446團1營付出較大的傷亡才拖住敵軍,為後方2個營埋伏贏得了時間。戰士們選定仙遊裏以南一處山谷,公路狹窄高出地面約1公尺,兩側壁直,坦克無法橫穿。

不一會兒,坦克轟隆隆地開過來,埋伏在兩側的戰士猛烈射擊。英軍的克倫威爾坦克重28噸,配備75公釐主炮和2挺機槍,但裝甲薄弱。爆破組從路邊躍起往坦克下面扔炸藥包,但由於導火索過長,好幾次都是坦克駛過去後才爆炸。戰士李光祿見狀,把導火索剪短一截,等坦克駛近後才拉響。果然很快一輛坦克就被炸毀,李光祿接著又炸毀了2輛,自己也被一塊彈起的凍土擊暈。

在李光祿的帶領下,戰士們紛紛跳上坦克,揭開坦克的蓋子往裏面扔手榴彈。四川和雲南語言相近,一時間「揭蓋蓋」的喊聲彌漫山谷。老兵回憶,英軍坦克營中有一輛噴火坦克給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它不僅噴火,而且連同火焰射出來的還有鐵砂。犧牲的烈士一瞬間就被火焰吞沒,燒得僅剩一點,遺體上被打得像蜂窩。就是這輛坦克給誌願軍戰士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在衛生員救助下清醒過來的李光祿再次抱起炸藥包沖向那輛坦克,將其炸毀,他自己也被燒傷。

經過3個多小時的戰鬥,戰士們共擊毀敵坦克27輛、汽車3輛,繳獲坦克4輛、裝甲車3輛、汽車18輛、榴彈炮2門,擊斃擊傷敵200余人,俘敵少校營長以下227人。這一戰創造了步兵以輕武器,殲滅坦克營的奇跡,被俘後的英軍士兵始終不願相信誌願軍戰士沒使用反坦克武器。誌司接到50軍的戰報後也持懷疑態度,2次要求核實。政委徐文烈安排攝影師到現場拍了照片送到誌司,彭老總看了非常高興,連連說:「打得好。」50軍打坦克的經驗以後還在各部當中得到推廣。曾澤生也出了一口惡氣:「我早就說過,50軍還是能打的。」

在中國軍事史上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往往跟領導者有很大關系,士兵們跟隨不同的將領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就是大家常常說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50軍在起義改編之前,常常被分割使用,得不到信任,也因此出現了消極應戰,積極保存實力的思想。加入人民軍隊以後,弄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要當軍人,思想迅速轉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實際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這一仗,不僅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更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的機會。這是中國的立國之戰,是中國一段光榮的歷史,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一段歷史。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決戰北韓】以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了韓戰台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包括中國出兵北韓真相、蘇聯對華援助、誌願軍戰俘真實經歷等等內容。故事絕無歪曲捏造,人物形象豐滿真實,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是一本了解抗美援朝戰爭非常好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