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一座長沙城,四位藩王的命運不同,記成化年間的大明吉王朱見浚

2024-08-01歷史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十月,南京孝陵前人頭攢動,文武官員整齊列隊,恭候吉王朱見浚的到來。

孝陵是開國太祖朱元璋的陵寢,自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親王很少前來謁拜。

戊辰這天,禮部奏報說:「吉王出行路過南京,拜謁孝陵,其禮儀應如同辭謁長陵等陵的禮儀。」皇上準奏。—【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七十】

南京明孝陵坐落在中國南京市,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後的陵墓。這座陵寢占地廣闊,建築宏偉,布局嚴謹,是中國古代皇家陵寢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

明孝陵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還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背景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

吉王的封國位於湖廣長沙府,從北京乘船南下,必經之地便是南京。此前,長沙曾有三位親王,一位自盡,一位被削爵,一位被改遷。

不禁讓人好奇,吉王的命運將會如何?在明憲宗成化年間,他又經歷了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

長沙吉王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八子朱梓被封為潭王,封地位於湖廣潭州,後更名為長沙。史書記載,潭王府是建立在長沙玄玅觀的舊址上,由臨川侯胡美和都督於顯負責建設,其中於顯還是潭王的嶽父。

陳友諒的劇照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二月,朱梓帶著王妃於氏前往長沙。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潭王朱梓突然在宮中自焚身亡,這一事件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

有些野史傳言稱潭王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因事發而自殺。然而,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因為朱梓在出生時,陳友諒已經去世六年,根本不可能是遺腹子。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領的叛軍攻陷了京師南京。皇帝朱允炆在皇宮的奉天殿中自焚殉國。四天後,朱棣登上皇位,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在十月,太祖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因在開啟金川門方面的貢獻,得以從封國宣府(今河北張家口)遷至長沙。

據史書記載,谷王府是由長沙衛府的廨舍改建而成,而非與潭王府共用一處。到了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谷王朱橞因謀逆罪被剝奪爵位,降為庶人。

【谷王朱橞】劇照(右)

宣德四年(1429年)八月,仁宗的第五子襄王朱瞻墡(朱棣的孫子)被封國長沙。朝廷原本在浙江衢州為他修建襄王府,但因封國臨時改動,來不及重新施工,只好將原谷王府進行修繕作為襄王府。

據史書記載,這座襄王府修建得十分倉促,甚至連社稷山川壇場都沒有,只得在潭府的舊壇進行祭祀。

癸卯年,襄府長史向朝廷奏報:「本府尚未設立社稷山川壇場,建議在潭府舊壇上進行祭祀。」

皇上回應道:「盡管壇場較舊,只要保持其潔凈,並以誠心奉祀,神明必然會受到庇佑。」於是命禮部按照其請求辦理。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潭王去世後,王府內的宗廟、社稷、齋房等建築,一直需要由朝廷進行維護。在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七月,由於長沙地區濕氣過重,襄王決定將國遷移到襄陽。

朱見浚,生於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六月初九日,是英宗朱祁鎮的第七子,生母為宸妃萬氏。

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三月,他被封為國吉王,封地設在長沙府。鑒於襄王府的規制簡陋,朝廷決定在潭王府舊址上重建一座全新的吉王府。

太原皇廟:明代親王府的宗廟

根據【湘城訪古錄】的記載,吉王府的宮殿和房間總數超過了八百間,坐落於長沙城的中央,幾乎占據了整個城市的一半。

而清朝同治年間的【長沙縣誌】則記載,長沙園林歷史上最早的人工石假山便出現在吉王府。

明吉藩用石頭堆積成山,這座山被稱為紫金山,山體嵌空而石塊錯落,石徑蜿蜒曲折。—【長沙縣誌】

吉王朱見浚的個人情況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太保兼掌冠孫繼宗和會昌侯持節,太子少保兼戶部尚書馬昂協助主禮,少保兼吏部尚書李賢負責宣讀敕令並戒備,為年僅十一歲的吉王朱見浚舉行了冠禮。

明代親王的冠服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十月,吉王的生母宸妃萬氏逝世,享年三十七歲,謚號「靖莊安穆」。

萬宸妃共育有四子二女:德王朱見潾、皇第三子朱見湜、吉王朱見浚、忻王朱見治,以及淳安公主和廣德公主。此時,朱見湜已早逝,而德王在半年前已在國濟南府,與母妃的最後一面無緣。

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廷開始為吉王出府做準備,因為在他即將出藩之前,不能繼續長時間居住在皇宮裏。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二月,進士張廉、李顯,教官李傑、施靖,以及監生李晟、施昂被安排在朱見浚身邊,負責「侍吉王讀書習字」。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張廉和李顯被任命為吉王府的左、右長史,李傑和施靖擔任紀善,施昂和李晟分別擔任審理正、副官員。幾日後,訓導張黼等二十五人也被補充選拔為王府官員。此外,吉王府的倉庫被命名為「廣實倉」。

長沙吉王府修復圖

這些官職均屬於王府長史司,其中長史的權力最大。根據史書記載,長史「率府僚各供乃事而總其庶務焉」。然而,權力越大,責任也越重。若親王出現過失,首當其沖受到牽連的便是長史。紀善負責諷導禮法,審理則負責推按刑獄。

那年九月,十五歲的朱見浚出府。按慣例,百官在早朝後前往府邸朝拜吉王。由於距離封國還有幾年,在京師時他的歲祿要打三折,因此憲宗特地賜予弟弟一些莊田:河間府的一百頃土地(約一萬畝)。

其實,吉王原本想要的莊田在青縣(今屬河北滄州),但被戶部以土地已有主為由否決。

丙午,戶部奏報:「吉王所請求的青縣夾河地,經過有司勘察後發現全部為軍民糧草用地,不宜賜予。」明憲宗同意。—【明憲宗實錄卷一百四】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八月,憲宗下令禮部起草吉王出藩的相關事宜。鑒於之前有德王朱見潾、秀王朱見澍、崇王朱見澤的成例,禮部只需依樣畫葫蘆即可。不過,由於吉王是英宗諸子中首位前往南方就藩的親王,禮部特意增加了拜謁孝陵的儀式。

為了確保弟弟在被封為邊疆貴族後的生活不至於艱難,憲宗特別賜予了「淮鹽歲三百引」。

在明代,官鹽每六百斤為一引,每年三百引的數量可見其豐厚。兩淮地區是明代最為重要的鹽產區之一,其鹽的生產方式已從煮海制鹽轉變為灘曬制鹽,因此淮鹽以「粒大、色白、質幹」而聞名。

明英宗裕陵墓

在那年九月初七日,吉王前往天壽山,拜訪了高祖父太宗朱棣的長陵、曾祖父仁宗朱高熾的獻陵、祖父宣宗朱瞻基的景陵,以及父親英宗朱祁鎮的裕陵,向他們告別。

九月十九日,吉王進宮,在奉先殿向歷代祖宗辭行。次日早朝後,朱見浚在奉天門向兄長憲宗「陛辭」,然後啟程前往長沙。

根據史書記載,吉王十分護短。在他尚未即位時,王府的儀衛正王瑀因犯罪本應被調任,但朱見浚特意為他求情,將他保留在原職。

在陛辭前夕,朱見浚再次親自向皇帝兄長為本府內使楊傳求情。楊傳到底犯了什麽罪呢?根據史書記載,他因為私憤「杖人致死」,即過失殺人。當然,楊內使肯定不會親自動手,畢竟作為一名閹人,並未練過葵花寶典,顯然力量不足。

明憲宗朱見深的肖像

刑部的處理常式也相當規範,他們依法將執行杖刑的楊傳家人拘捕進行審問。楊傳心中惶恐,對自己的罪行心虛,因而將事實顛倒是非,試圖讓吉王為他辯護。

雖然朱見浚此時已二十二歲,但考慮到他父親在二十三歲時經歷了土木堡之變,他自身的成熟度也不應被過於高估。

傳懼,隱瞞了真相,懇求王帝赦免。王帝將此事上奏,提出辯護。刑部審查後復奏。詔令王帝既已請求寬恕,遂令傳出銀十兩賜予死者家屬。

「畀」發音為bì,意為給予。在一起謀殺案件中,受害者的家庭最終獲得了十兩銀子的賠償,這件事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到達長沙後,朱見浚迅速註意到一個問題:王府的官員和軍校沒有「止息之所」,也就是說沒有員工宿舍。吉王對此非常不滿,認為自己作為皇上的親弟弟,不應該受到區別對待。他立即向朝廷上奏,請求按照崇府的先例,由湖廣三司負責「營造居室」。

明代親王府重現原貌

崇王朱見澤與憲宗一樣,都是周太後的親生兒子。這一情況被上報到禦前,皇帝感到頗為尷尬,於是迅速將責任推給了工部。工部對此也十分機敏,立刻承諾不會出現問題,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將此事交給工部處理,並指示等到府邸建成之日,再由相關部門按照慣例進行施工。於是便依照此指示執行。

吉王殿下不僅關心保護親人,對庶務也非常關註。朱見浚在考察長沙府地利後發現,本府西邊緊鄰著大江,水勢湍急,往來的客船在停泊時「常遭風濤損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考慮疏通府外西南方向的通江港。

長沙橘洲

正巧,左少監唐宏和員外郎劉琛正在長沙修建吉王府。朱見浚認為,他們完工後可以繼續工作,順便清理淤塞的河道。

然而,工部不願意介入此事,因為即使任務順利完成,他們也得不到功勞,而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卻要承擔責任。於是,工部打算將這項任務推給湖廣三司。

然而,憲宗了解自己弟弟的能耐,不願意踢皮球,直接批準了朱見浚的提議。

工部議定,待宏、琛事畢,即應復命。對於疏浚河道之事,應移文巡撫等官查實,令有司執行。上曰:「事若確無妨礙,應依所請辦理。」—【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八】

憲宗對待親人無可挑剔。雖然吉王與他不是同母所生,小時候一個住在清寧宮,一個住在南宮,感情並不深厚,但他應享有的待遇一點也沒有減少。

明朝的紫禁城

例如,在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吉王被賜予了一千引的淮鹽;又在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朱見浚獲得了湘陰縣河泊所三年的課鈔。

吉王妃張氏,金吾左衛指揮使張通之女,曾於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被冊封為王妃。然而,她在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六月去世,未能為朱見浚生下嫡子。成化年間,吉王僅有一名庶子,名為祐枎,實際上朱見浚一生中也只有這一個獨生子。

從成化年間的表現來看,盡管吉王有些容易聽信他人之言,但他對封國內的百姓仍表現出一定的關懷。

那麽,到了他侄子明孝宗弘治年間,吉王家族又經歷了哪些故事呢?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在以後的文章中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