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若他在,東北不會丟,張學良晚年回憶恩師郭松齡時的感慨

2024-04-08歷史

在張學良晚年時期回憶往事的時候,曾經提到:如果有郭松齡在,「九一八事件」,不會爆發。

少帥張學良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而對他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父親,亂世梟雄張作霖;另一個就是他的恩師郭松齡。

隨著電視劇【少帥】的播出,人們才逐漸熟悉在張學良的身邊還有一個叫郭松齡的人,他不但是張學良的老師,還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被少帥視為手足兄弟的軍中袍澤。

從歷史上看,張學良的前半生失去了兩個重要的幫手,一個是楊宇霆,另一個就是郭松齡。左膀右臂的喪失,也使得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時候,沒能認清形勢,更沒有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終致國土淪喪。

那麽這個郭松齡到底是個什麽人物,有什麽樣的本事讓張學良如此敬重?他又為何會起兵叛亂?張學良又是怎麽失去他的呢?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郭松齡與張學良之間的一些往事,從中體味當時東北復雜的軍政局面。

東北少帥張學良是民國時期最為引人註目的風雲人物之一,他有顯赫的家世,傑出的才華,以及數不清的風流韻事。是名副其實的民國第一公子,無出其右者。

對於自己的長子,張作霖自然寄予厚望,在他身上下了大功夫,請了不少老師來悉心教育。但是這位長公子似乎生性頑劣,不但不服管教,還給老張惹了不少麻煩,因此沒少挨揍。

張作霖在外面雷厲風行,叱咤風雲,一回到大帥府看見自己這個兒子,總是不禁撓頭,嘴裏不停地念叨早年間算命先生說的那句話:今生父子,前世冤家!

可哪家的父子不是這樣呢?誰不覺得上輩子好像欠了子女多大的債似的,這輩子還得當牛做馬來還!

等到張學良成年了,張作霖實在是管不住,但他一手打下的江山,張家的家業還是得讓這個兒子來繼承。所以,他把兒子送到了東北講武堂去學習,讓他進入軍隊鍛煉鍛煉。

這個講武堂是張作霖建立的,招收的學生不僅有東北原生的平民子弟,也有奉系軍政大員的子女。

張學良的身份非常特殊,並且在奉天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進入講武堂也不可能保密。所以,講武堂的校長、教官以及他的同學,對他都格外敬重。

但張學良似乎並不喜歡這種感覺,從小就是在被人敬重的環境中長大,讓他早早的就感覺到身邊這些人非常虛偽,倒不如總是打自己屁股的老爹實在。

但是真正開始學習之後,張學良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教官,這個人就是郭松齡。

郭松齡和其他教官不一樣,對學生的要求特別嚴格,並且對於張學良也沒有特殊照顧。張學良平時松散慣了,怎麽可能立即適應軍校那麽嚴苛的環境,但幾乎沒人敢管他。可遇上老郭,讓張學良吃了不少苦頭,挨罰挨罵甚至挨打一樣沒少。

講武堂的校長和老師一看這還得了,連忙勸老郭,這可是少帥,千萬不能得罪,小心老帥知道了,要你吃不了兜著走。

可老郭就是個驢脾氣,既然當我的學生,就得按我說得來,完不成就得挨罰,天王老子來了也是這個規矩。

張學良當時雖然頑劣,但骨子也是個驢脾氣,不服輸。郭松齡嘲諷他,要是吃不了這個苦,受不下這份罪,現在就可以放棄,滾回大帥府繼續當公子哥去……

這麽一刺激,張學良反而來勁了,偏偏要練出個樣子來給他看看,誰勸都不好使。

講武堂一眾教員一看嚇壞了,擔心會練出差錯來,連忙讓校長去向張作霖報告,趕緊把這公子接回去吧。

老張一聽,哈哈一笑:「媽了個巴子的,看來這回送小六子去當兵,是送對了,遇上個好先生。回去告訴那個郭松齡,該怎麽練就怎麽練,不服就揍,這小子經揍得很,沒事兒……」

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經過郭松齡的嚴苛調教,從此便開始走正道,不但刻苦訓練,還逐漸喜歡上了軍營裏這種氛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學良對這個表情嚴肅,教學嚴格的教官也產生了敬佩之情。張學良在內心深處感受到,這似乎就是他真正想要的感覺,老郭對他的嚴格,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要強過身邊逢迎拍馬之人上百倍。

郭松齡軍事素養非常高,對於軍事教學一絲不茍,同時又有很高的軍事造詣,即便在講武堂中,也無人在其之上。

更重要的是,郭松齡是一個有著強烈愛國熱情的人,他曾經參加過同盟會,也曾經在東北發動過武裝起義。對於國家落後,民族危亡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堅定的革命主張。這一點讓張學良感受到了強烈的正義感,同時也喚起了他心中的責任感。

與此同時,郭松齡對張學良的認識也逐漸有了改變,他原本以為張學良就是街頭巷尾傳說的紈絝子弟,成不了什麽氣候。

但隨著他們的接觸逐漸增多,郭松齡發現,張學良身上雖然有很多小毛病,但是本性並不壞,心地善良。同時這小子骨子裏還有一股倔強不服輸的勁頭,是個當兵的好苗子。並且,對於振興東北,救國救民,他們有著共同的誌向。

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裏,二人的關系逐漸密切,成了無話不談的摯友。

1920年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巡閱旅旅長,張學良則趁機向父親推薦郭松齡擔任自己的參謀長兼任二團團長。

由此可見,郭松齡受到張學良的高度信任,這也是郭松齡開始進入軍界,與張學良成為最佳搭檔的開始。

張學良當時就是公認的張作霖的接班人,未來東北地區的最高統治者,因此張作霖分配給他的部隊也是最精銳的。

張學良經過了在講武堂的培訓,對於軍事不算是外行,但畢竟水平有限,並且他身上的各種雜事要應付,所以軍隊中的事情基本上交由郭松齡處置。

初期的時候,郭松齡事事都要找張學良商議,一方面要得到他的授權和同意,另一方面也有意培養張學良成為一名真正的將軍。

後期,張學良越來越忙,索性將軍中事務全部都交給了郭松齡處理,不必事事請示。

郭松齡軍事素養非常高,處理軍隊事務自然手到擒來,再加之大帥府對張學良手下的部隊非常慷慨,物資武器從來都是及時供應最好的,軍餉給養也從來不會克扣。

因此,郭松齡得到大顯身手的機會,逐步將張學良手下的軍隊調教成了東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不但武器裝備最為精良,而且訓練有素,戰鬥意誌堅強。

郭松齡和張學良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郭松齡在軍事上的傑出表現讓張學良在奉系中的地位和威望快速提升。同時,張學良對於國家和民族方面的正確主張也得到了郭松齡的認可。

張學良對郭松齡不僅敬重,而且非常信任,對他也格外的關心,平時更是經常將大帥府的好東西送給郭松齡。

據張學良晚年回憶,那一時期,連老帥張作霖對他們之間的關系都有些醋意,曾經說到:「小六子除了你老婆不給郭松齡之外,其他的你都能送給他!」

所以,郭松齡當時就是張學良的左膀右臂,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親密的戰友和兄弟。

郭松齡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正直,一身正氣,無論何時何地,做任何事情都秉承這一原則,這也是張學良最為佩服的品格。

而他最大的缺點卻恰恰就是他的優點,正直過了頭,在某些時候就成了倔強和偏執。

張學良曾經率兵參加了直奉戰爭,郭松齡在戰鬥中表現突出,屢立戰功,他們兩個的職務也得到了提升。

不過,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的時候,郭松齡就曾經因為賭氣一走了之,張學良只得連夜將其勸回。

二次直奉大戰的時候,東北軍進攻山海關不利,郭松齡自信自己的部隊乃是精銳之師,火力強大,作戰勇猛,可以一戰拿下山海關。

但直系部隊早有防備,工事極其堅固,防禦極其頑強,郭松齡多次強攻不成。張學良此時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各部主官商議對策。

奉系將領韓麟春等人分析直系部隊只在山海關正面部署了大批兵力組織防禦,但是他們對山海關附近的地形、道路並不熟悉。

在山海關石門寨一側有一條小路,那裏完全可以容大軍透過,但直系在這裏的兵力非常薄弱,只要抽調一部份精銳部隊從這裏沖過去,側面攻擊山海關,這場仗必勝無疑。

於是,張學良立即下令,命郭松齡從正面部隊中悄悄抽調五個精銳團,迂回到側面突襲山海關。

當時郭松齡的部隊距離石門寨最近,並且他的猛攻完全牽制了山海關的守軍,只要前方保持一定攻勢,敵軍絕不敢掉以輕心。

這樣一來,不管是誰執行這次偷襲的任務,都是大功一件。由於郭松齡受到張學良的信賴,在軍中提升的速度和得到資源要遠超其他將領,這也引起了其他將領的嫉妒。

而這次在戰場上,張學良又把這麽好的立功機會給了郭松齡,韓麟春心中有些不滿,於是在會上說了一句:這是個好機會啊,老郭你又可以露臉,立大功了!

郭松齡這場仗本來心裏就有氣,戰前自己誇下海口,一戰拿下山海關,哪知道人家早有防備,自己久攻不下還損兵折將。

現在自己要率兵出戰了,別人又冷嘲熱諷,分明是在說他沒本事,全靠這少帥偏袒。

郭松齡當時立即就火了,拍著桌子說,老子就不愛用這些旁門左道,我就非得從正面把山海關拿下來。說罷,帶著隨從驅車而去,張學良一時沒有弄明白是怎麽回事?剛剛下達了軍令,怎麽老郭突然之間負氣走了。

實際上在此之前,張學良已經讓郭松齡調五個團向石門寨秘密運動,這下郭松齡要把部隊調回去,張學良更著急了。

片刻之後,張學良立即驅車去追趕郭松齡。

張學良一路奔馳,終於在九門口追上了郭松齡。當時郭松齡心裏也不舒服,正蹲在一個角落裏憋屈。

張學良讓郭松齡跟他回去,郭松齡不肯,張學良態度非常堅定,對他說雖然你是我的老師,但是今天不同。今天我是你的長官,你必須聽我的命令,我讓你動,你才能動,我不讓你動,你不能動。

如果你不服從我的命令,可以,我現在身上沒帶槍,你現在把我一槍打死,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了。你如果不打死我,就必須服從我的命令!

此時的郭松齡看著張學良堅定的眼神,已經意識到自己太沖動了,也為有這樣的學生和知己而感動,忍不住淚流滿面。

張學良問他,你哭什麽?郭松齡哽咽道,我給你丟人了,我在前面帶兵打仗,沒打下來。結果還要別人出謀劃策,讓你幫我爭取功勞。我現在只求一死,沒別的想法。

張學良隨後說,既然你要死,那這個事情很簡單,你要為我爭面子,也很簡單。要死,你就到戰場上去死,總比我打死你要強,戰死總比處死要好。

最終,在張學良的勸說下,郭松齡率五個精銳團,配合關外正面部隊,對山海關發動猛攻,一舉拿下了山海關

在張學良的激勵之下,郭松齡一鼓作氣,率兵打到了秦皇島,重創直系部隊,幫助張作霖贏得了二次直奉大戰,可謂立下了首功!

二次直奉大戰取得大勝,讓張作霖一鼓作氣拿下了直系大部份地盤,勢力範圍擴張到長江以北地區。

張作霖喜出望外,在奉天犒賞三軍,奉系上上下下,大小官員皆有封賞,楊宇霆更是成了封疆大吏。

而張作霖卻單單沒有獎賞立下頭功的郭松齡,這讓郭松齡心中多有憤懣,對於這麽一個直爽的人來說,立下了軍功卻沒有獎賞,是無法接受的,哪怕是句口頭嘉獎也好,可是老張對他卻只字未提。

因此,郭松齡對張作霖心生不滿。

對於此事,張學良也曾單獨詢問過張作霖,老張只說是另有安排。

當時在奉系軍閥內部逐漸衍生出了三派勢力,一派是以張作相、湯玉麟為首的元老派,他們是跟隨張作霖打天下的老臣,對老張忠心耿耿,對張學良也非常支持。

另一派是以楊宇霆,常蔭槐為首的「士官派」,這些人大多是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軍官,被張作霖召至麾下,由於學歷高,能力強,逐步在奉系中成長起來,那時候已經成為中流砥柱。楊宇霆被視為張作霖最為得力的助手,也是張學良的有力競爭者。

最後一派被稱為「講武堂派」,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齡。這些人大多為東北講武堂出身,其中還包括後來支持張學良的少壯派。

按說元老派和講武堂派都支持張學良,理應聯合起來,與士官派對抗,並且有張作霖的支持,應該占據優勢地位。

但是由於郭松齡性格倔強,為人耿直,對張作霖及其部下的一些江湖習氣很是看不慣。並且他也非常討厭官場上勾心鬥角那一套,所以與元老派甚至張作霖的關系並不是很和睦。

所以,當時的奉系內部暗流湧動,三派之間相互拆台的事情時有發生,作為主帥的張作霖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必須有所行動。

事實上,郭松齡確實冤枉了張作霖。張作霖是何等人物,怎會不明白獎功罰過的道理。此次封賞,實際上是將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外派出去,如此一來東北就只剩元老派和郭松齡這幫人了。

對於自己的老弟兄們,張作霖有辦法讓他們慢慢把位置騰出來,以後東北就是小六子的天下。你郭松齡和小六子好得穿一條褲子,今後小六子當大帥,你老郭不自然就是老二了嗎?想要什麽沒有啊,何必在乎這些個虛名呢?

可是郭松齡卻沒有看透這一點,張作霖的意圖也不能明說出來,於是二人之間生出了嫌隙。

這段時間裏,楊宇霆等人的位置還沒坐穩就被人家給趕了出來,安徽、江蘇等全部遺失了。

張作霖大罵這群沒有的飯桶,同時積極籌備要再舉大兵入關,把遺失的地盤奪回來。而郭松齡對張作霖多次入關參與軍閥混戰早就心生不滿。

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僅有的軍事力量還要用來打內戰,消耗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力量。真正的愛國者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爭取一個和平的環境來進行強國發展。

因此,當楊宇霆再次勸說張作霖發動第三次直奉戰爭的時候,郭松齡不幹了,他以出國考察為名攜夫人去了日本。

而在日本期間,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情,促使郭松齡下定了起兵反奉的決心。

在日本期間,郭松齡曾經和一位日本軍官下棋,閑談期間,這位日本軍官無意中詢問郭松齡是不是張作霖派來與日本談判的密使。

郭松齡不解,詳問才得知,原來奉系經過前兩次直奉大戰已經元氣大傷,現在僅憑自己的力量很難三戰直系。所以,張作霖有意與日本簽訂條約,擴大日本在東北及華北的利益,以換取日本在軍火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郭松齡得知此訊息之後,怒不可遏,回到住所大罵張作霖是賣國賊,東北都要被他賣給日本人了。滿腔愛國熱血的郭松齡,於是決定回國後秘密調集兵力倒戈反奉。

不久之後,張作霖召郭松齡回國,並派他到天津統兵,準備為大軍入關做準備,郭松齡正好趁此機會籌備起事。

這個時候,張作霖和馮玉祥勢同水火,並且馮玉祥對共產黨人比較同情,他還曾經邀請李大釗進入軍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郭松齡此時便聯系了馮玉祥,得到了他的支持。

郭松齡敢起兵反對張作霖,也不是沒有底氣的,當時他手中的部隊有七萬余人,並且是東北軍最為精銳的部隊,奉系最強大的炮兵部隊也在他的手下。

1925年內11月21日,郭松齡在天津宣布起兵反奉,他提出三大主張:一、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要求張作霖下野,懲辦楊宇霆;三、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北。

講武堂派和郭松齡手下的部隊,由於在二次直奉大戰中沒有受到獎勵,感覺受到了排擠。另外由於郭松齡長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張學良的恩澤,他們都希望張學良和郭松齡能夠執掌東北,因此,積極響應。

郭松齡臨陣倒戈,讓張作霖大發雷霆,而同時,張學良也始料不及。

對於張學良來說,一方面將自己當做接班人來精心培養的父親,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恩師、手足兄弟。

他知道二人之間有矛盾,但絕沒有想到郭松齡竟然沖動到要起兵反奉,並且還是打著自己的旗號。

張學良連夜趕回奉天,面見張作霖。

張作霖非常生氣,拿著郭松林的通電痛罵張學良,人家這是為了扶你上位,要讓你老子我下台……

張學良當即跪在張作霖面前,告訴他自己對此毫不知情,並且他主動請纓去天津勸說郭松齡放棄起兵。張作霖心中怒氣這才稍緩,命張學良快去天津阻止郭松齡反叛。

張學良很快從葫蘆島乘軍艦至天津,要面見郭松齡,但是被郭松齡拒絕。他知道張學良是來勸他的,但是他不能見張學良。

因為張學良一旦出現在軍營之中,手下這些將領就會應張學良的號召停止反奉,畢竟他這次是打著張學良的旗號起兵的,對於此事郭松齡也嚴令保密。

張學良見不到郭松齡,只得返回東北,在回程的軍艦上,張學良又接到張作霖的電報。張學良看出老帥對自己的不滿,焦灼之中的張學良險些跳海自殺。

隨後,張學良再次主動請纓,親率東北守軍抵擋郭松齡部隊。

於是,在東北大地上出現了戰爭史上奇特的一幕,穿著同樣軍裝的兩支大軍展開激戰,而主帥竟然都是同一個人,張學良。

郭松齡的部隊戰鬥力極強,且動作神速,奉系其他部隊短時間內無法趕到救援,山海關、錦州接連被郭松齡攻下。

就在張學良準備誓死守衛奉天的時候,日本軍隊卻突然沖了出來,擋住了郭松齡的去路,同時還襲擊了郭松齡的後方補給線。

原來,為了保住奉天和自己的地位,張作霖情急之下,答應了日本人提出了多次的要求,與他們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以換取日本人的支持。

郭松齡意識到,肯定是張作霖在背後搞的鬼,但是此時不宜與日本人開戰,於是便繞過日本人,迂回進攻奉天。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形勢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由於日本人的攪局,奉軍得到喘息之機加固了防禦工事,而黑龍江、吉林等地的援軍也陸續趕到。

另一方面,郭松齡在關鍵時刻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在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向手下軍官虛構了自己一直和少帥有聯系,卻無意中透露了與他們交手的主帥正是張學良本人。

這讓軍官們有些錯愕不已,他們本就是要支持少帥上位的,怎麽現在卻和少帥打起來了。此後,無論郭松齡如何解釋,也沒能改變軍心渙散的局面了。

後來,雙方在巨流河兩岸對峙的時候,張學良一面命令空軍向對方這地散發自己親自編寫的招撫標語,一方面透過廣播向對面喊話,呼籲東北軍將士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很快,郭松齡遭到部下臨陣倒戈,兵敗而逃,後來被張作霖的部隊追上逮捕。

得知郭松齡夫婦被捕之後,張學良命令手下立即發急電命令將夫婦二人盡快釋放,助他們逃出東北。但電報尚未接完,噩耗便已傳來。張作霖搶先一步,發急電命令逮捕郭松齡的部隊,立即將二人處死,不得有誤。

事後,郭松齡夫婦的屍體在河邊被暴屍三日,照片被散發至東北各地,以儆效尤!

張學良懊惱不已,但他已無力回天,安葬郭松齡夫婦之後,他親自到郭家向郭母下跪請罪!

張學良在此後的跌宕人生之中,曾經無數次提起,如果郭松齡活著,日本人絕無可能占領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