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途經天津,對楊成武談到楚溪春情況:聽說有人對啟用他不滿

2024-01-22歷史

1955年9月授銜過後,毛主席有一次外出途經天津,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陪同,也因為是授銜剛過,因此兩人談話間特意提到了授銜的情況。

當時,授銜的群體中,有一類人非常特殊——即起義的國民黨軍將領,特別是授予上將的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

董其武曾因聽說自己被授予上將銜,心中感到不安,因此幾次打報告要求降低軍銜,並且還向所在的北京軍區反映,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楊成武當然不答應,後來還專門給董其武帶去毛主席的一句話:

「楊成武可當可不當上將,而你董其武必須當上將。」

董其武推脫不得,只好接受,後來又提出要捐出家產。

毛主席這次又聊起這件往事,還深有感觸,他對楊成武說:

「董其武同誌是起義人員,也是解放軍的兵團司令。他自己邀請上交他的幾十萬員、這是很好的表示,可是我們黨的政策不是這樣的。共產黨連俘虜的腰包都不掏,又何況是起義將領呢?」

不過,就在兩人聊了半晌後,毛主席仿佛突然想起了什麽事,回頭特意囑咐楊成武:

「我聽說有人對重用傅作義、啟用楚溪春也有所不滿,這個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楚溪春是跟隨傅作義起義的,原任國民黨河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這個職務不算低。

時至今日,許多人對楚溪春的並不了解,可要提到大同集寧戰役,看過我之前文章的都不陌生。

之前我們曾聊過在解放戰爭初期,華北始終沒開啟局面的問題,特別是因為裁軍問題,導致部隊戰鬥力被嚴重削弱,黨中央毛主席為此不得不派朱老總、劉少奇東渡黃河去華北去解決此事

晉察冀軍區打的第一個敗仗就是大同集寧戰役。

都知道大同集寧戰役是傅作義的傑作,但很少有人知道,當時守大同的正是楚溪春,他憑借劣勢兵力,硬生生守住大同,一下子就打響了名聲。

也因為這一仗,楚溪春幾乎與我軍所有華北名將如聶榮臻、張宗遜、羅瑞卿等等,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如果說仇怨怕有些用詞不當)。

楚溪春是閻錫山部晉軍將領,是閻錫山麾下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

閻錫山麾下的「十三太保」都是保定軍校畢業生,並且以保定軍校第五期畢業生最多,傅作義、楚溪春都是第五期的,兩人算是同學。

盡管楚溪春是外省人身份,閻錫山對楚溪春,總的來說還算不錯,也有意培養他到晉綏軍核心,楚溪春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對閻錫山十分忠誠。

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晉綏軍將領陸續脫離閻錫山的情況下,楚溪春這份忠誠是相當難得的。

抗戰時期,楚溪春是閻錫山「同誌會」秘密發展的高幹,後來又成為被內定為閻錫山新建立的核心團體「鐵軍組織」委員之一。

楚溪春也一度認為,閻錫山對自己是真心的。

可實際上呢,閻錫山非常善於耍弄政治手段,哪怕是對自己的親信部將都是如此,後來晉綏系出身的將領,如傅作義、張蔭梧、陳長捷等都相繼脫離晉軍差不多也都是因為此緣故。

閻錫山提拔楚溪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出於政治平衡的需要。

當然,如果到了不需要的時候,也是隨時可以拿來犧牲的。

楚溪春脫離晉綏軍,也是源於他命運中的關鍵一戰——大同集寧戰役。

1945年8月9日,日本照會盟國乞降,第二天,楚溪春奉閻錫山命令,率領騎兵第1軍(軍長沈瑞,轄騎兵第1、2、4師)、暫編第47師、第7縱隊(司令劉鵬翔)從孝義出發,沿汾河以及同蒲鐵路北上去接受太原。

太原接收完畢後,楚溪春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順勢北上,連續接收了太原以北的大同、朔縣、山陰、岱嶽、懷仁、口泉等縣鎮,與第12戰區第35軍(傅作義部)在同城會師。

楚溪春在大同設立第二戰區北路軍作戰總司令部,並張貼告示:

「日偽一切軍政人員,要就地不動,聽命接收,如有違犯抗拒者,給予軍事處理。」

大同號稱「煤都」,不僅資源豐富,在歷史上就是戰略要地,更為關鍵的是,楚溪春占據大同後,就等於說是切斷了我軍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個解放區之間的交通。

憑借這份戰功,楚溪春後來被多次授予榮譽勛章。

1945年10月10日,被國民黨當局授予忠勤勛章一枚。

1946年1月1日,因大同作戰有功,國民政府授予楚溪春青天白日勛章一枚。

1946年5月5日,楚溪春榮獲勝利勛章一枚。

本來一切都按部就班,但閻錫山卻有些不踏實起來。

要知道在當年,傅作義出任過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後來很快就脫離了閻錫山的統治,閻錫山當然不能容忍第二個傅作義出現。

楚溪春在大同期間,盡管名義上掌握軍政大權,但實際上各方掣肘不斷。

軍事方面:

大同接收不久後,閻錫山便幾乎收走了楚溪春手上所有的部隊,只留下了一個騎兵第四師不得已之下,楚溪春只能利用收編來的偽軍來防守大同外圍,以騎兵第四師受城內。

要知道在名義上,楚溪春還兼任著43軍軍長,但43軍的兵一個也沒在大同,他所能指揮的也就只收編的偽軍山西省防軍第5軍以及騎兵第四師,後來在閻錫山命令下,兩支部隊合編為暫編38師,總兵力1.2萬余人。

後來大同集寧戰役中,暫編38師是主力。

可即便是暫編38師,也不是直接歸楚溪春指揮,因為暫編38師不隸屬於43軍,而是屬於33軍。

也因為可供操作的空間非常小,楚溪春接收大同之初,也只是敢以零星的小動作,去襲擾八路軍的根據地,為此還遭到過各方恥笑:

「楚總司令心軟、打八路不敢、只在城內一二三四瞎喊。」

哪怕是後來馬占山的國民革命軍東北挺進軍(被八路軍擊潰)充實到大同守軍中,以楚溪春的兵力,能夠固守大同已經很難。

行政方面:

楚溪春負責大同防守,行政統歸大同行署主任孟祥祉,兩人之間也有矛盾沖突。

孟祥祉的姨兄弟王衍在大同行醫多年,抗戰時期曾為日偽軍走狗,在1941年、42年間制造冤案,殺害300余無辜市民,抗戰勝利後,這些受害者家屬要求嚴懲,但被孟祥祉包庇。楚溪春任憲兵司令時,曾堅決把王衍逮捕槍決,受到各方好評。

一次,楚溪春的秘書遺失一批批示檔以及圖章,被孟祥祉抓住把柄,孟祥祉打算捏造證據,以通共的罪名攀咬楚溪春,楚溪春無奈,只好把秘書遣散。

兩人之間就此結怨。

楚溪春在大同待著很不順暢,自然想著要脫離晉綏軍。

可就在這時,大同集寧戰役打響了。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並對我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形成包圍態勢。

當時,大同處於張家口以西地區,是晉北一處重要的要塞,也是國民黨軍包圍圈中最重要的一環,在征得中央同意後,晉察冀軍區與晉綏野戰軍決定聯手拔掉這顆釘子。

大同前線指揮部成立後,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任指揮部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羅瑞卿任政委,統一指揮兩軍共9個旅的部隊對大同發起進攻,其中五個旅用於攻城,以四個旅以及地方部隊部署於綏遠一線阻擊敵人援軍。

應該說在當時形勢之下,對楚溪春是很不利的。

事實上,在大同集寧戰役之前,我軍就針對大同周邊幾處重鎮發動過攻勢,並奪取了數個重鎮,全面內戰爆發後,雁北第五軍分區又奪取了朔縣、岱嶽,並切斷了同蒲鐵路,大同已經成為事實意義上的一座孤城。

之前我們也聊過,楚溪春手裏主要能用的就只有暫編38師,但暫編38師根本不聽他的號令,因此楚溪春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四五千余守軍。

可出乎意料的是,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大同,卻沒能拿下。

從1947年7月31日我軍發動進攻開始,楚溪春在大同頑強的守了一個半月,據說在我軍圍城時 ,楚溪春隨身帶著安眠藥,枕頭底下也放著手槍,用於城破後自殺以殉。一直到9月13日,第12戰區傅作義部在集寧擊敗了我軍,楚溪春才算是松了口氣。

至9月16日,我軍撤圍大同。

大同集寧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為數不多的敗仗。

從我軍角度去看,此戰雖然我軍占盡優勢,可在布局上有很大問題,首先是對圍城、打援兩個主要方向上始終猶疑不決,一開始全力猛撲大同,一看打不下,又掉回頭去打援,結果又沒拿下,導致兩個方面均遭到失敗。其次也沒有想到,傅作義竟會被蔣介石說動,出兵大同。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晉察冀軍區在抗戰結束後,便裁軍整編,造成了實力上的損失(之前文章中有過細致分析)。

總而言之,大同集寧戰役,成就了楚溪春善守的大名,使得他一下子成為名將。

可楚溪春那時已經對閻錫山頗感失望,自思傅作義、陳長捷前例,決定脫離晉綏軍。

1948年8月,楚溪春受東北行轅主任陳誠之邀,赴任東北行轅總參議兼沈陽防守司令。等於說從此開始,楚溪春就脫離了閻錫山晉綏軍系統。

楚溪春在東北難得的過了段清閑的日子,因為東北行轅主任陳誠是他在保定軍校的學生,行轅參謀長,趙家驤是他的女婿,華北張垣綏靖公署主任傅作義是他的同學和老友。

另外要說明的是,楚溪春赴任東北,主要負責替陳誠協調華北、東北之間國民黨軍,並幫助陳誠順利實作從華北調兵支援東北的計劃,緩解東北軍事不利的局面。

1947年12月,傅作義出任華北剿總司令,本想請原保定綏靖公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孫連仲留任,孫連仲不肯,傅作義改邀請楚溪春,楚溪春也因一時無法抽身前往,一直拖到1948年2月才上任。

這時華北的形勢對傅作義而言已經相當糟糕,楚溪春赴任河北省主席,省政府所在地竟然是在北平,當時河北全境能歸國民黨軍掌控的只有20來個縣,而且多數都是圍繞鐵路周邊的。

楚溪春此時雖然已達權力巔峰,但他無法阻止滾滾而來的歷史洪流。

1949年1月,北平胡平解放,楚溪春隨傅作義一起接受了和平改編。

新中國成立後,楚溪春出任政務院參事(即國務院1955年改稱),並任西北區組召集人,為國家建設作出過很多貢獻。

難免的事,楚溪春作為起義人員,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麻煩,毛主席對他們這些起義人員的遭遇也很關註,讓楚溪春感受到了不少溫暖。

1966年9月12日,楚溪春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