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船王盧作孚(10)發電供水 合川嬗變

2024-02-28歷史

盧作孚發展航運事業,除了對自身進行深刻變革之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航運事業營造一個優良的外部環境。

民生公司創立的時候,四川依舊是軍閥割據,大大小小的軍閥為了爭奪利益時不時爆發各種沖突。

在混戰中打打殺殺的軍人認為自己流過血殺過人,面對普通百姓時往往就橫行霸道,蠻不講理,為所欲為。

他們乘船時,以不買票乘船為榮,登了船還要以尋釁滋事、阻撓航船正常開航為樂。這樣的行為給航運帶來極大的不便,許多輪船公司都因為懼怕他們手中的槍,而不得不妥協,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卻不敢阻攔。

對於這個問題,盧作孚卻是要堅決制止,他絕對不允許這些惡霸流氓一樣的人來滋擾正常的航運秩序。

隨後,他親自找到合川的駐軍長官陳書農,把士兵乘船必須買票這件事確定了下來。之後,對於那些肆意妄為的兵痞,盧作孚嚴厲打擊,為公司的輪船配備了護航隊,維護輪船正常的營運秩序,保障乘客的安全。

盡管盧作孚有改革公司管理制度、改造外部營運環境的能力,但是,對於大自然他卻無能為力。

1926年年底,嘉陵江進入枯水期,此時「民生號」無法繼續航行。這樣的現實對於事業正在蒸蒸日上的盧作孚而言,簡直就是當頭一棒。

因為枯水期的到來,公司的航運事業就要暫停數月,直到豐水期的到來才能繼續營運。如此一來,公司就要蒙受數月的損失,這對於一個剛剛組建的公司而言,是難以承受的,盧作孚必須要有新的對策。

合川到重慶的航線不能營運之後,盧作孚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決定開辟由重慶至涪陵的航線,把航運業務從嘉陵江轉換到長江。

在長江航行的「民生」輪舊照

在開辟了新的航線之後,民生公司在冬季枯水期的營運收入有了保障。就這樣,憑借全新的管理機制和靈活的營運策略,新生的民生公司在盧作孚的帶領下順利地度過了第一年,並且實作了盈利。

盧作孚成立民生公司的時候,並沒有把航運當作民生公司唯一的業務。他要做的是一個可以為國為民的公司,航運只是民生公司眾多業務中成就最輝煌、最引人註目的一項罷了。

盧作孚確定創辦民生公司時,最初給公司確定的業務除了發展航運之外,還有另外一項可以造福當地百姓的業務——發電廠。

對電力的使用是第二次技術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從1875年法國巴黎北火車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電廠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大力發展電力行業。

到1913年,全世界的年發電量達500億千瓦時,電力工業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進入人類的生產活動領域。

然而,在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始終都極其艱難。到194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只有184.86萬千瓦,全年發電量43.1億千瓦時,分別排在世界第21位和25位。

全年實際用電量34.6億千瓦時,只相當於2002年,浙江省一個中等規模的市一年的用電水平。人均年用電量才7.94千瓦時,相當於現在我們家庭客廳裏的立櫃式空調開4個小時的用電量。

此外,舊中國的發電廠分布極為不均,僅有一些大城市才有少量的發電廠。當時的發電廠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遼寧、湖北等地的大中城市,其中以上海最多。

到1925年,對電力的使用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然而,對於深處西南內陸的合川縣而言,「電」依然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事物。

許多當地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電」的存在,他們認識的「電」只有電閃雷鳴中的那一閃而過。

盡管當地一些上層人士對發電廠也有所耳聞,只是發電對於他們老舊的思想而言,實在有太多新奇,相比之下,他們還是更願意使用已經存在了數千年的油燈和蠟燭。

盧作孚在外奔波多年,經歷過上海灘的繁華,見識過電力給上海灘帶來的神奇。

當初,盧作孚帶著籌集到的第一筆8000元股金到達上海後,他除了和造船廠商談造船之外,還順便考察了發電裝置。

民生公司股票舊照 圖片來自網路

在上海,他發現發電裝置都是現成的,可以直接交款取貨。一套能夠滿足合川縣城用電需求的發電裝置只需要5000多元。

經過一番考慮,盧作孚決定先訂購發電裝置。他的理由只有一個:民生公司要為民眾的利益考慮。

發展航運業務固然重要,但是,發電廠卻能夠直接給合川的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只要可以切實服務民眾的行業,都是民生公司最重要的業務。

打定主意之後,盧作孚就在上海訂購了一套德國產的發電裝置。交完貨款,他手上只有2000多元,而他還得用這2000多元,來造一條價值3.5萬元的輪船,

幸而後來得到多方幫助,盧作孚最終不僅購買了發電裝置,還成功地訂購到了民生公司的第一條船。

1926年1月,盧作孚在上海訂購的發電裝置如期送達合川,他的發電業務比他的航運業務提前8個月開始。

民生公司發電廠的廠址選在了當地藥王廟的前殿,而後殿則是民生公司最初的辦公場所。盧作孚把發電廠和公司辦公場所選在廟裏,並非是希望借助廟裏神仙的保佑獲得成功,而是因為當時公司拮據的財務狀況讓他們無力建造合適的廠房和辦公場所,迫不得已所為。

民生公司一幹人小心仔細地把這套價值5000多元的發電裝置搬到了藥王廟裏,可是,擺放好機器之後,誰也不知道怎麽操作這台機器。

畢竟,這些人在此之前從來都沒有見過發電機。幸而盧作孚有先見之明,他事先就從成都請來了一位教授工科的老師,他希望這位老師可以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

誰知,當這位老師看到發電機之後,也是一陣搖頭嘆息,直言不懂不懂。這下,在場的眾人可就束手無策了,連教書的先生都不懂這機器,誰還能把這機器開動起來,開不了機器,這發電廠還能辦起來嗎?

正當民生公司為了發電機一籌莫展時,在上海學習技術的幾個合川學生恰好返鄉。

合川民生公司電燈部舊址舊照 圖片來自網路

得知這個訊息後,盧作孚又看到了希望,雖是學生,但總算是學過一些技術,總不至於一竅不通。

於是,他就親自去請這幾位學生來幫忙。可是,這幾個學生學的技術跟發電機沒有一點聯系,面對這笨重的機器也是無能無力。不得已,盧作孚只好決定自己摸索。

他索性又請來了幾位熟悉機械的工人,一幫完全不懂發電機的人對著這機器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琢磨起來。終於,在他們不斷地摸摸試試之後,發電機居然啟動了。轟鳴起來的機器,讓這些人欣喜若狂。

可是,正當眾人慶賀終於開動了機器時,突然間,一個飛輪被甩了出去,打在正對著機器的一面墻上,墻壁當即就被打了個粉碎。

正在歡慶的人群瞬間嚇呆了,慶幸的是這輪子沒有傷到人,又是一次有驚無險。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民生公司的技術人員總算是掌握了各項技術,可以確保安全發電了。這時,已經距離發電機送到合川有三個多月。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推廣使用電燈。

可是,在一個封閉落後的西南小城推廣全新的照明方式,其難度是非常大的。此時,雖然辛亥革命已經過去十余年了,但是人們的思想並沒有因為皇帝的消失而變化,尤其是在封閉的內陸,人們依舊沿襲著千百年來一貫使用的方法。

在照明方面,普通人家依舊在使用傳統的油燈,在燈盤裏加入燈油,放上燈撚,點著燈撚,昏昏暗暗的火苗就開始冒出一縷縷黑煙,在燈下坐上一陣,整個鼻孔就會被黑煙熏得黑乎乎;富有人家則喜歡使用蠟燭,蠟燭雖然較油燈略好一些,但是價格昂貴,一般人家無力支付。

為了能夠順利推廣電燈,發電廠不僅要自行鋪設路線,還要為使用者提供電燈。

1926年4月,民生公司電燈部正式發電營業,可供500盞16瓦燈照明。每盞燈定時供電,每月租費為1.2元。

使用者只要租用了電燈,就不用考慮電費的問題。

在當時,人們還沒有買電的觀念,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怎麽買賣?所以,盧作孚就把電當作是租用電燈的附加品,以電燈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來推銷他發出的電。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推銷出去了500盞電燈,這些願意用的家庭,都是之前聽說過電燈的。事實上,合川縣城當時有幾千戶人家,願意使用電燈的只是很少一部份,大部份居民對電燈還是充滿了懷疑。

雖然有人願意用他們的電燈,可是這500盞電燈根本就難以維持發電廠的正常營運,他們的發電廠營業一天就要賠一天。

但是,盧作孚並不悲觀,他很清楚,電燈之所以推銷不出去,是因為民眾對電燈不了解,還處在懷疑、觀望階段,一旦他們的電燈讓百姓感到是真實有用的,那麽,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來使用,他不需要去發現市場,而是要培養一個全新的市場。

供電的當晚,合川縣城的人民震驚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簡簡單單一根線,一個燈泡,沒有火花,沒有油煙,居然可以發出這樣耀眼的光芒!

這一盞電燈的亮度,讓他們使用了千百年的油燈蠟燭瞬間變得毫無價值。

為了提高利用效率,電燈部的機器晚上發電供照明,白天則發電供碾米部打米機作業,有效拓寬了公司的收益來源。

透過一段時間的營運,市民逐漸認可了電燈的功效,用電使用者發展到530多戶。此時發電機組不敷供應,盧作孚決定擴大公司業務。

1927年11月,民生公司在上海新造民用輪,同時訂購了一台英國蒸汽鍋爐、一台德國西門子120匹馬力蒸汽機和一台100千瓦的交流發電機。原來的廠址藥王廟由於地方較小,限制公司發展。

1928年,民生公司又以400塊大洋,從慧靈宮(總神廟)住持手裏購得該宮全部產權,作為公司新址。10月,機器裝置安裝完成。11月,公司全部從藥王廟搬遷到慧靈宮。新發電機可供5000 盞燈照明,但使用者發展仍舊緩慢,於是減租為每月1元,出租燈額增加至2000余盞。1929年,合川駐軍川軍3師師長陳書農開辦軍事訓練學校和新建營房,開始使用電燈,使用者增加到3300多盞。

1928年,民生公司的業務進一步拓展,已經開始盈利的民生公司又在合川開辦了水廠,開始向全城提供優質的飲用水。只要開啟自家的水龍頭,幹凈的水就嘩啦啦地流了出來。

在盧作孚的努力下,當時的合川成了在整個四川都少見的能用上電並吃上自來水的縣城。

合川當地的百姓因為盧作孚和民生公司,體驗到了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