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楊堅為何要廢太子楊勇立楊廣,他不知廢長立幼的危害?原因很復雜

2024-02-25歷史

前言

楊堅為何要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他是否沒有意識到廢長立幼的危害?這看似簡單的歷史決策,背後卻隱藏著怎樣錯綜復雜的原因?

太子楊勇被廢的前因後果

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立隋朝,自封為隋文帝。按照秦漢以來的嫡長子繼承制,他立長子楊勇為太子,意在培養楊勇繼承自己的帝業。

當時楊勇年僅十歲,作為十歲的孩子,他顯然承受不起儲君的重任。但楊堅寄予他厚望,不僅封他為皇太子,還多次把朝政大事交給他處理,試圖使一個十歲的孩子承擔起儲君的重任。

在文明發達的今日,我們當然明白一個孩子不應承擔如此沈重的責任。但是在封建王朝,皇位繼承一直就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楊堅的做法雖然急功近利,但也不失為訓練儲君的一種嘗試。

可惜,這種嘗試註定是失敗的。一方面,楊勇本就是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一下子被迫承擔起這樣的任務,心理負擔可以想象得很大;另一方面,他的許多行為也漸漸失去了父皇的寵愛。

比如,楊勇生性奢靡,喜歡鋪張浪費,這與楊堅的勤儉作風南轅北轍。這或許就是個年少氣盛的年輕人的通病,並不足為奇。

但更讓他父皇無法容忍的是,楊勇寵幸妾室,讓妾室生下他的長子。在楊堅和母後獨孤皇後的觀念裏,是極為鄙視妾室的。他們政治聯姻所生,視門第血統為極其重要的事。楊勇這種行為無疑觸犯了父母的底線。

尤其是母後獨孤皇後,是一個極為嫉妒成性的女人。她對楊勇的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多次在楊堅面前數說楊勇的失德,助長了楊堅對楊勇的失望之情。

這就釀成了悲劇的第一步——太子地位的動搖。若楊勇仍得到父皇的全力扶持,興許還能坐穩太子之位;但一旦失去父親挺立,其他競爭者就會蜂擁而至。

功高震主的楊廣逐漸崛起

與漸漸失寵的楊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廣透過長年征戰獲得了軍功和聲望。589年,年僅19歲的楊廣已經開始跟隨大軍征戰。

從此10余年間,他先後率軍平定南朝陳、突厥、高句麗等敵人,立下汗馬功勞。透過連年征戰,楊廣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還獲得了軍心民心。這個征戰在外的皇子,聲望遠遠超過了那個軟弱的太子楊勇。

與此同時,楊廣還暗地裏拉攏朝中重要武將,建立自己的勢力圈子。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流言太子,但在亂世得誌的逐鹿者眼中,這不過是走向終極目標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而已。

602年,楊廣率軍大破高句麗,凱旋而歸。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的他,更是在朝野中名聲大震。無數的追隨者開始擁戴這個風頭正勁的皇子。

與太子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時候的楊廣,無疑已經成為最佳的太子人選。所以,當604年母後獨孤皇後積極慫恿父皇楊堅廢黜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時,她對廷臣的要挾也就理所當然了:「不從朕意者,朕與汝同歸黃泉!」

面對母後的強勢要挾,隋文帝楊堅也最終心生動搖。這一年,太子之位易主,楊勇遭到廢黜,被幽禁在別宮之中;取而代之登上太子寶座的,正是楊廣。

一個粗魯殘忍的暴君即位

605年,楊堅駕崩,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一個不成熟的君主就此接掌了這個日漸衰弱的帝國的大業。我們不得不質問,作為一代明君的楊堅,難道看不出楊廣的殘暴本性?還是這又是權力遊戲中的無奈之舉?

或許權力的遊戲本就無法理解。當年信任楊廣的楊堅,在看到寵信的兒子荒淫殘暴後,又是何等的失望和痛心?亦或早已歷歷在目,卻也無能為力。這一切的疑問,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那個剛登基的年輕君主楊廣,則義無反顧地將隋朝繼續推向深淵。他剛一登基,就以所謂「改革」的名義,大肆鏟除異己,改革朝政。這無疑進一步激化了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對立。

此後十余年間裏,楊廣繼續沈迷於大興土木,建造規模宏大的洛陽東都和許多揮霍資源的宮殿。與此同時,他還沈湎酒色,縱容寵信宦官與外戚掌權,同時又多次發動戰爭,既荒淫奢靡,又殘暴昏庸,被歷史學家視為中國歷史上最為暴虐的昏君之一。

在這樣一個暴君的統治下,隋朝的覆滅只是遲早的問題。終於,在618年爆發的農民起義中,隋朝土崩瓦解,就此步入覆滅的絕路。620年,楊廣在驪山被宇文化及殺害,至此隋朝正式滅亡。一個曾經強盛一時的帝國,就這樣在楊廣這個粗鄙暴虐的君主手裏覆滅,實屬可嘆可惜。

那麽問題來了:隋文帝楊堅作為一個明君,他為何要選擇這樣一個暴君作為太子?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對此深思。

楊堅為何選擇楊廣作為繼承人?

對此,我們不得不分析多方面因素。比如,獨孤皇後這個嫉妒心極強的母後,她對楊勇的不滿,極力支持楊廣,這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認為,這背後還反映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第一,封建王朝對嫡長子繼承制的堅持,本身就是個問題。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皇帝胡亂改變皇位繼承制度,導致二世皇帝胡亥馬上就被侯生所廢。到了隋朝,楊堅也犯了類似的錯誤。

第二,封建專制帝王本身就是難題。帝王一旦選錯了繼承人,就很容易導致國家滅亡。這種個人獨裁統治的太多,而制約監督機制的缺失,又使問題難以避免。

第三,在封建王朝那個時代,很多明君也把皇子們培養成了只會縱情聲色的。楊廣這樣荒淫無度的太子,也不是沒有其他例子。這本身就是個失敗的教育模式所導致的問題。

第四,明君未必就是好父親。楊堅這樣一代英明君主,很可能就是個失敗的家長。他未能很好地培育兒子,反而讓兒子養成了殘暴的性格。這其中他難辭其咎。

當然,兒子的行為與性格,父親並不能完全承擔責任。大多情況下,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楊堅選擇楊廣作為繼承人,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錯誤。它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正應了那句話:家事國事,統統問問太子。

結語

那麽今天,當我們談起隋朝的滅亡時,楊勇與楊廣的恩怨情仇,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來。而這個決定今日的錯誤決策,也同樣值得當權者深思:你信任的人選是否可靠?你奉為摯愛的孩子是否有才幹?你執意推行的政策是否適當?

這其中蘊含的種種彎彎繞繞,恐怕不亞於當年隋朝的宮廷劇本。問題也同樣棘手。人性的弱點難移,歷史軌跡有時也會驚人的相似。這一切,都值得我們錘煉多年後,慢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