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鄧大軍浴血七天反殺黃維:小米加步槍對戰精銳摩托化兵團的奇跡

2023-12-13歷史

導讀

  • 在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殲敵最多,影響最大的;

  • 面對氣勢洶洶傾巢而出的黃維兵團,劉鄧大軍橫刀立馬毫不畏懼;

  • 沒有重武器,劉鄧如何奇跡般擋住黃維北進的摩托化部隊?

  • 三擋黃維兩戰澮河,小平同誌說:中野就是打光了,這代價也是值得的!

  • 中原野戰軍猛將精兵盡出,淮海一戰定鼎半壁河山。

  • 且讓本文為您一一道來!

    一、劉鄧大軍攻占宿縣,扼住了國民黨徐州「剿總」的喉嚨

    1948年9月,華野解放山東省會濟南。同月,東北野戰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遼沈戰役,只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殲滅了國民黨東北「剿總」的六十萬大軍,解放了全東北。

    中國革命戰爭形勢的迅猛發展,不僅超出了全世界對中國共產黨的預期,甚至也超出了毛主席、黨中央的預期。

    11月11日,毛主席在給東野首長林、羅、劉、譚的電報中滿懷信心地寫道: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背叛人民開始,為了這一天,中國人民在毛主席和黨的領導下,已經前仆後繼,英勇無畏地奮鬥了二十一年!

    隨著遼沈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在全國的重兵集團只剩下了盤踞平津的傅作義集團和盤踞徐州一帶的劉峙集團。

    總兵力達八十萬人的劉峙集團,是兵力最多,戰鬥力最強的國民黨嫡系部隊,也是蔣介石賴以打內戰、反人民的看家老本。

    毛主席和華野、中野的將士們十分清楚,打掉劉峙集團,就等於打斷了蔣介石的脊梁骨,讓他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

    淮海戰役的構想最初是粟裕大將在濟南戰役獲得全勝之後提出的,即在淮安—淮陰區域內組織一次作戰,消滅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隊,解放徐州,使得山東,江蘇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8年9月24日,粟裕大將向軍委發電,提出:「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孤立津浦線,並迫使敵人退守(至少要加強)江邊及津浦沿線……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5日,我中原野戰軍(即劉鄧大軍)在攻克鄭州之後南下商丘,揭開了淮海戰役的序幕。

    此時,由於華野西兵團在豫東戰役中消耗很大,東兵團打完濟南亟待休整,均不適合連續作戰,淮海戰役的作戰目標仍然是打掉海州、連雲港一線的黃百韜第七兵團。

    因此,劉鄧南進的意圖主要是分散在徐州的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的註意力,為華野殲敵創造條件。

    然而,出乎劉鄧意料之外的是,中野只不過在商丘以東的張公店打掉了第四綏靖區的一個師,竟然就把在徐州的劉峙嚇壞了,連忙命令在商丘的孫元良兵團火速南撤到宿縣,同時又命令邱清泉和李彌死守徐州「護駕」。

    此時,劉峙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心只想保存實力,全然顧不上已經被粟裕包圍在碾莊的黃百韜兵團了。

    商丘被劉鄧占領後,在淮海戰場上出現了中野和華野兩大主力夾擊徐州的態勢。

    劉峙之所以要讓孫元良守好宿縣,就是因為宿縣位於徐州和蚌埠鐵路的中段,南距蚌埠只有不到100公裏,北距徐州也不過80公裏。

    萬一徐州戰事吃緊,劉司令可以隨時南逃宿縣。要是宿縣也守不住,那麽立馬逃到蚌埠也是沒有問題的!

    自從抗日戰爭爆發以來,劉峙一向畏敵如虎,有「長腿將軍」之稱,此時淮海戰役尚未全面展開,就已經給自己布置好了退路。

    劉峙這樣的布置雖然看起來非常窩囊,其實卻是無功無過,很不好對付。因為孫元良兵團蹲在宿縣,李彌邱清泉蹲在徐州,三個兵團二十多萬人馬紮堆,加之徐州城堅池深,很不好打。

    如果劉峙帶著這一大坨人馬跑到淮南,按照當時的情況,無論是中野還是華野都攔不住,敵人主力跑到淮南之後,對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將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照這樣的布陣,除了黃百韜兵團註定走向全軍覆沒之外,國民黨倒不至於輸得過於難看。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解放軍的神助攻出現了。

    眼看劉司令膽小如鼠,國軍紮堆自保,像極了把頭埋在沙子裏的鴕鳥,在南京的蔣介石終於再也坐不住了,11月10日,他命令杜聿明代替劉峙指揮徐州「剿總」所屬部隊,順帶下達了兩道命令:

    一、命令李彌、邱清泉兩兵團立即從徐州出發向東攻擊推進,去拯救已經危若累卵的黃百韜兵團;

    二、命令孫元良兵團從宿縣北上,接替邱李兵團防守徐州。

    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美事,宿縣可是國民黨徐蚌戰略布局的樞紐,位居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交界要沖,不僅貫通南北,而且連線東西。

    原來孫元良兵團五六萬人盤踞在宿縣,對於剛剛出山沒多久的劉鄧大軍來說並不好打。結果蔣介石硬把孫元良拉走之後,宿縣就剩下一萬來人。

    11月15日下午17時,中原野戰軍3縱(司令員陳錫聯)在9縱一部協同下開始向宿縣發動進攻,只打了不到12小時就攻占宿縣,國民黨守軍25軍第148師、交警16總隊等1.2萬余人被殲滅,「津浦路護路副司令」兼宿縣防守司令張績武被活捉。

    宿縣落入劉鄧之手,切斷了徐州和蚌埠之間的聯系,並造成從南麵包抄徐州的態勢。

    中野攻占宿縣,使得原定在淮陰、淮安、海州地區展開的會戰,發展為在以徐州為中心,隴海、津浦線兩側廣闊地域內進行的大規模決戰。

    杜聿明剛到徐州就收到一份驚喜,宿縣丟了,這可是要命的大事!欲哭無淚的杜聿明只好命令已經進至阜陽的黃維12兵團立即出發奪回宿縣,擊敗中野。

    整個淮海戰場的中心已經不知不覺間從碾莊轉移到了宿縣,這時,對劉鄧大軍來說真正的強敵出現了。

    二、勁敵黃維兵團登場

    自從新一軍、新六軍在東北戰場覆滅,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殲滅之後,黃維兵團擁有當時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以及第10、第14、第85軍加快速縱隊。全兵團共4個軍11個師,加上戰車團和工兵等特種兵,共約12萬人。

    盡管之前和劉鄧大軍交手已經遭到一定損失,黃維兵團的火力依然強大,共裝備24輛美制M3輕戰車,10余輛裝甲車,2個裝備12門美制105mm榴彈炮的炮兵營。

    此外,黃兵團各軍還裝備了32門大口徑榴彈炮,79門山炮和野戰炮,40門戰防炮,847門60mm以上口徑迫擊炮,各種型號汽車約500輛。

    作為黃維兵團骨幹的第18軍是國民黨「三鼎甲」陳誠的起家部隊,裝備和訓練都是國軍中登峰造極的,堪稱嫡系中的嫡系,其戰鬥力猶在同為「五大主力」的邱清泉第5軍之上。

    18軍是蔣介石打內戰的急先鋒,其骨幹部隊整編第11師在解放戰爭初期在章逢集曾經被劉鄧大軍打掉了一個團,此後在師長胡璉指揮下與華野多次交手,從來沒有吃過大虧。

    而剛剛出山的劉鄧大軍重裝備少得可憐。根據時任中原野戰軍參謀長的李達(55年開國上將)回憶,全軍一共就2門野炮,42門山炮,4門戰防炮,207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每炮可用的炮彈數量不超過10發。

    沒有辦法,畢竟當年為了千裏躍進大別山,還是晉冀魯豫野戰軍時期的劉鄧大軍把絕大部份的大炮都炸掉或者埋起來了。

    不僅劉鄧大軍差不多把所有的重武器都丟完了,隨後加入中野的陳賡兵團部份兵力(編為第4縱隊,約3萬人)也只攜帶了很少的山炮和野戰炮。

    這是因為之前陳賡帶著部隊在陜南豫西跟國民黨軍兜圈子時認為帶著重家夥不方便,把大部份繳獲來的重裝備都交給了華野和徐帥指揮的華北野戰軍第1兵團。

    黃維兵團跟中原野戰軍相比,野炮數量16:1,山炮數量47:42,戰防炮數量10:1,迫擊炮數量4:1,榴彈炮和坦克完全碾壓。所以至少在杜聿明看來,由黃維去擊退中野問題是不大的。

    1947年7月,劉鄧以破釜沈舟的決心不要後方,不要重裝備,千裏躍進大別山,此後又在鄂豫皖三省和白崇禧指揮的33個旅的國軍硬剛了大半年,畢竟元氣大傷。

    此次中原野戰軍參加淮海戰役的七個縱隊基本上相當於東北野戰軍師的規模(中野一個縱隊下面只有2-4個旅),一個縱隊少的一萬二三千人,多的也就三萬人。

    可以說,黃維兵團的人馬數量和中原野戰軍相差並不大!

    從西南邊的阜陽到東北邊的宿縣,步行路程是180多公裏,這個距離部隊急行軍兩天也能到了,對於黃維的摩托化兵團來說,更是不用半天。

    但這只是圖上作業的理論數據,事實上蔣介石給黃維安排的路線河流密布:潁河、西淝河、芡河、渦河、北淝河、澮河、沱河……一共7條河流。

    不出意料的是,河上所有的橋梁都被解放軍和民兵武裝炸斷或者拆毀了,在這樣的地方摩托化部隊的機動優勢難以發揮,不僅需要工兵架橋,還要應付中野隨時發起的襲擊。

    首先黃維在阜陽的潁河渡口遇到了中野7縱20旅的阻擊,根據中野司令部的命令,20旅原先在廟灣地區準備截擊黃維,但得知黃維已經向南直撲阜陽之後,旅長吳忠果斷決定,全旅南下,到阜陽堵黃維去!

    從廟灣到阜陽有幾百裏的陸路,全是弓背路,但劉伯承司令員早已命令7縱副司令員張國華在界首準備船只,讓吳忠的部隊能夠順河而下。

    好風憑借力,11月15日天麻麻亮的時候,20旅終於搶在黃維前面趕到了潁河渡口,順帶幹掉了12兵團過河偵查的一個連。

    吳忠清楚地知道此刻聚集在河對岸的國民黨軍人數是他的15倍,但他的20旅也不是好捏的柿子,當年在章逢集,18軍的那一個團就是他幹掉的!

    就在12兵團密密麻麻的橡皮艇接近潁河東岸時,中野的各種火力猛烈開火,子彈嗖嗖地擦著河面飛過,迫擊炮也打得又狠又準,橡皮艇畢竟不是登陸艦,中了機槍子彈或炮彈片之後立即翻的翻,沈的沈,就算僥幸有一些國民黨士兵遊到對岸,也成了20旅的俘虜。

    黃維在河對岸眼看進攻受挫急得跳腳,在他的命令下,12兵團數百門各種大炮一齊開火,無數彈雨劃過河面,把20旅的陣地打成一片火海。

    打了整整一天,20旅的陣地巋然不動,12兵團多次渡河都告失敗,黃維想不通這些解放軍戰士到底是什麽材料做的,但他又不願再和20旅過多纏結,於是悻悻然命令全軍掉頭南下,想從南面幾十裏的渦流集過河。

    讓黃維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吳忠簡直就成了塊粘著國軍不放的牛皮糖,黃維走到哪他跟到哪,雙方在渦流集又打了一天,黃維看著對岸的吳忠只能幹瞪眼。

    20日早上,由於後續部隊阻擊陣地已經完成,也為了保留實力準備圍殲黃維,吳忠主動讓開一條路,讓12兵團過了潁河,但沒走多遠,只聽一聲炮響,渦河畔又殺出一彪人馬,原來是中野1縱2旅的部隊已經等候黃維多時了。

    黃維畢竟不是菜鳥,他早知中野有備而來,再加上之前和20旅的交手已經學乖了,於是對著2旅的陣地就是一頓排炮,並出動大隊人馬佯攻,同時悄悄派出幾個團從下遊渡河,企圖包抄2旅。

    2旅沒防到這一招,陣地南側的黃家莊被敵人占去,4團雖經奮力搏殺奪回了黃家莊,但也傷亡慘重,團長與政委身先士卒雙雙陣亡。

    由於原本作為二線預備隊配置的4團損失很大無力再戰,陣地正面的5團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此時國民黨軍蜂擁而至,防不勝防,戰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多處陣地爆發白刃戰,鮮血灑滿了渦河河岸。

    到21日黃昏分時,渡過渦河的敵軍已有一個多師的兵力,5團被迫退守二線陣地,此時,幾張輕飄飄的白紙出現,使得戰況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已經被12兵團攻克的一線陣地上,黃維撿到了許多中野事先印制的傳單,上面大書「活捉黃維」、「國軍弟兄們,你們已經被包圍了」、「解放軍優待俘虜,繳槍不殺」等口號。

    由於2旅拼得太猛,國軍在渦河邊屍積如山,河水為之變赤,使得黃維疑心1縱的主力就在附近,一旦和劉鄧手下頭號大將楊勇的1縱纏上,那麽要脫身絕非易事。

    12兵團頓兵渦河南岸不敢擅動,又等了1天,直到22日早上收到蔣介石催促收復宿縣的電令才再次出發。

    三、中野三擋黃維兩戰澮河,終於把敵人逼到了雙堆集

    這一次,黃維又在淝河邊遇上了楊俊生的1旅。

    楊俊生此人生性好鬥,狂得不得了,當年任晉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7團政委兼團長時,動輒叫囂「老子的團是天下第一團」。

    不過,狂有狂的能耐,狠有狠的底氣,1944年5月,楊俊生的7團夜襲鬼子盤踞的清豐縣,一口氣消滅了4000多偽軍加300小鬼子。

    八路軍陣亡12人,受傷的不到百人。

    再次遇到好勇鬥狠的主,黃維也急了,沒想到這次遇到的對手一個比一個難纏!他把兵力梯次配置,向1旅的陣地發起一波一波狂瀾巨浪似的沖擊。

    國民黨軍被打垮一個營,上來一個團,被打垮一個團,上來一個師!炮彈打得像冰雹一樣,仗著人多勢眾,不給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

    這一天打到中午,打頭陣的1團已經漸露疲態,逼得楊俊生不得不把作為預備隊的3團調了上來,這個黃維真是不好纏喲!

    楊俊生恨恨地把帽子攥在手裏,這時縱隊司令部的電話來了,楊勇司令員對楊俊生說:你們務必再堅持12小時!

    司令員都打電話來了,20旅、2旅都已經打過了,現在全縱隊都在看咱們1旅的,那還有什麽說的,打!

    楊俊生攥著駁殼槍帶3團上了戰場,在血與火的修羅場上,把10多個師的敵人硬生生拖了12個小時,戰至午夜分時,1旅根據縱隊的命令向板橋集西北方向撤退,讓出了道路。

    到11月22日,黃維7天總共前進了140公裏,距離到達宿縣只有一步之遙,而碾莊的戰鬥在這一天已經結束了,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華野得以騰出手來,這使得黃維兵團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就在黃維坐失戰機之際,在總前委駐地永城縣周殷圩的劉、鄧、陳首長已經對他磨刀霍霍了。11月22日晚上,劉、鄧、陳決定再阻擊黃維兩天,到24日以後適當時機將其包圍消滅之。

    12兵團通往宿縣的最後一關叫做南坪集,但黃維絕不想知道的是,防守南坪集的是中野4縱,而4縱的司令員是他在黃埔的大師兄陳賡。

    黃維只覺得這股共軍布陣有點邪門:竟然大剌剌把部隊擺在澮河南岸,這不是擺明了要和國軍背水一戰嗎?

    就憑共軍區區幾門山炮,焉能阻我?11月23日清晨,12兵團以10軍在左,14軍在右,18軍居中,85軍殿後,在空軍和坦克掩護下,向南坪集的4縱陣地猛烈進攻。

    陳賡確實是有備而來,針對黃維的強大火力,他對所有支撐性火力點或指揮所做了特別加固,所有能走坦克的道路都布置了路障,路障後面有地雷,還有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

    打頭陣的18軍上午對南坪集展開2次集團沖鋒,炮火和炸彈迅速將南坪集夷為一片平地,但4縱的主力根本就不在南坪集的民宅裏,而在民宅以南的田野裏。

    想當然的18軍打錯了方向,在沖向假想的「共軍陣地」時遭到埋伏在田野中,以逸待勞的4縱11旅突襲,步兵慘遭血洗,而坦克面對11旅臨時燃起的火障無可奈何,只能在外圍打轉。

    無他,只因輕戰車底盤低,裝甲薄,坦克兵害怕點燃油箱給坦克陪葬。

    此時黃維和陳賡在這個小小的南坪集都已經用足了吃奶的勁,下午2點,據守楊莊的31團2營6連全部傷亡,陣地被18軍占去,然而攻入村子的國軍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31團團長梁中玉就帶一個連殺到,刺刀對刺刀地把敵人攆了出去。

    同時,黃維派出向南坪集側後迂回的2個團也遭到守在那裏的11旅32團痛擊,不逞而退。

    23日當晚,由於各縱主力已先後趕到,劉、陳、鄧首長作了大膽部署:令4縱放棄南坪集,轉至徐家橋、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一線,在澮河北岸讓出一塊地方,誘黃維兵團進入預設在宿縣西南的袋形陣地。

    24日早上,12兵團渡過澮河,分路向4縱10旅防守的朱口、伍家湖、徐家橋陣地進攻。

    10旅旅長周希漢是陳賡麾下的第一號大將,當年還在太行山386旅時期周希漢就是陳賡的參謀長,周希漢身材高瘦,人稱「瘦子」,與「瘸子」陳賡相映成趣。

    就是這樣的瘦子、瘸子和政委王新亭「瞎子」組合,把山西的鬼子打得幾乎崩潰,惱羞成怒地在裝甲車上刷出了「專打386旅」的標語。

    10旅的打法比11旅更刁鉆,放過坦克專打步兵,而澮河北岸的道路簡直是一片泥濘,即使坦克再多也無用武之地,失去步兵掩護的坦克瞬間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菜雞。

    從駐馬店千裏迢迢趕到阜陽,連渡7條河流,又與中野1縱、4縱連番激戰,此時12兵團已經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就算最強的18軍也軍心動搖。

    黃維登高而望,發現4縱的阻擊陣地從澮河以北連綿展開,不見邊際,心頭如壓了一塊大石。

    與此同時,各軍紛紛上報,兵團側後方陸續發現解放軍大部隊,顯然是中野14萬大軍正從四面八方追擊而來。

    黃維並不怕中野,但他卻怕如陷入與中野的持久戰會遭到華野的夾擊,於是掉頭撤回了澮河南岸,並向東南方向撤退。

    奇葩的是,在一片混亂之中,黃維發現自己司令部的作戰處長突然不見了,是投共了?還是迷路了?還是被俘了?為了找到這個作戰處長,十多萬大軍竟然在原地等了一天。

    兵貴神速,而在黃維看來行軍打仗卻如同兒戲,為此後來18軍軍長楊伯濤在回憶錄中對黃維十分不滿。

    劉鄧首長立即命令全軍轉守為攻,以7個縱隊加兩個獨立旅的兵力趁夜色全面出擊,混戰至25日夜間,終將黃維兵團包圍在宿縣西南的忠義集、王朱莊、馬家樓、雙堆集一線東西不到10公裏、南北不到5公裏的地區。

    11月25日,是一個淮海戰役中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杜聿明向蔣介石建議,從浦口方向再加強五個軍,再加上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的力量,和黃維兵團實施南北對進,夾擊宿縣。

    如果杜聿明的意見得到貫徹,那麽中原野戰軍的兵力再增強一倍,也勢必難以承受國民黨近20個軍的合力圍攻。

    但是,蔣介石承諾給杜聿明的3個軍最終沒有兌現—原定投入淮海戰場的宋希濂第14兵團被白崇禧借故扣留在漢口,桂系從來和老蔣不是一條心,此時樂得看他出醜。

    為了實作中央殲敵主力於淮河以北的意圖,遵照總前委指示,中野毅然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在華野協同下,與黃維兵團進行決戰。

    四、雙堆集殘陽如血

    黃維是兜住了,但他橫下心用坦克和大炮布成鐵桶陣,等待李延年、劉汝明兵團救援,中野的火力不足,打不動他的烏龜殼。

    在得到華野7縱、13縱和炮兵的增援後,劉鄧首長於12月5日下達對敵人的總攻命令,各部隊提出:哪怕1個旅編成1個營,也要為全殲黃維兵團戰鬥到底!

    雙堆集一戰事關淮海全域的成敗,敵人雖然強大,但中野除了硬打別無選擇。

    鄧小平政委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殲滅了南線敵軍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國各路解放軍還可以取得全國勝利!這代價是值得的。」

    12月6日下午4點30分,中野、華野各縱隊在炮兵強大火力掩護下開始向黃維發動總攻。至12月14日攻占了黃維的核心陣地。15日黃昏,黃維乘坐戰車向西狼狽突圍,因車輛故障最終被我軍俘虜。

    經過20天的血戰,國民黨軍第12兵團全部被殲滅,此時,縱橫不過十余裏的雙堆集屍橫遍野,遍地殷紅,落日西沈,猶如血染。

    從11月8日南下阜陽到12月15日全軍覆沒於雙堆集,國民黨反動派當時最強大的兵團只存在了一個多月就從淮海戰場上徹底消失了,12萬人基本被全殲,而中原野戰軍和參戰的華野部隊也付出了傷亡3萬余人的重大代價。

    解放戰爭最慘烈的一役當屬淮海戰役,而淮海戰役最慘烈的一役莫過於雙堆集。毛主席在淮海戰前即高瞻遠矚地預言:「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

    果然,雙堆集戰役結束後不過二十多天,淮海戰役即勝利結束,又過了十余天,平津戰役勝利結束,至此國民黨在長江以北再無可戰之兵,而蔣介石亦於淮海戰役結束後六天黯然「下野」。

    蔣介石賴以反人民搞獨裁的老本,在淮海戰役中輸了個精光。

    向在淮海戰役中,在三年解放戰爭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烈士們致敬!共和國烈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