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1970年回地方任職,4個省搶著要人,楊得誌、韓先楚點名要他去

2024-01-14歷史
1970年,「五一勞動節」期間,在北京新華印刷廠蹲點的譚啟龍接到上級通知,參加這年勞動節在天安門舉行的慶祝活動。

圖|譚啟龍

在慶祝當天,周總理在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群中一眼瞥見了譚啟龍,立馬就拉著他到了休息室,幾乎就在剎那間,譚啟龍就註意到了正在休息室沙發上坐著的毛主席。

「小譚,好久不見了。」

一句簡單的問候,讓譚啟龍差點淚目。

譚啟龍與毛主席的緣分,最早還要追溯到土地革命時期。

1933年,毛主席在瑞金召開工農武裝團體會議,年僅20歲的譚啟龍也出席了會議。

當時,毛主席為了深入了解各個地方的情況,還經常邀請與會代表們談話,譚啟龍也在受邀之列,為此他還精心準備了一份報告,準備念給毛主席聽。哪知毛主席一見他的形象,頓時就樂開了花:

「小譚同誌,你這是做什麽呀?」

後來譚啟龍才知道,毛主席對於地方上的情況已經掌握的八九不離十,此次找他來談話,主要是了解一下他個人。

對於這次見面,譚啟龍印象最深刻,當他提到自己是永新縣人時,毛主席還高興的稱他是「半個老鄉」。

1953年,毛主席乘專列南下視察,途經杭州時暫留,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譚啟龍還親自到杭州去迎接。

雖然時隔20年,但毛主席仍然記得譚啟龍,還高興的握著他的手說:

「我還記得你,你就是那個放牛娃。」

圖|1954年,譚啟龍與毛主席在浙江紹興

又是多年,譚啟龍再次見到毛主席,而且還是在天安門城樓上,他的心情很激動,當時毛主席了解到譚啟龍還沒有工作時,還笑著囑咐在一旁的周總理:

「總理呀,您分配他的工作嘛。」

不久之後,周總理就約了譚啟龍來談他的工作問題。

在過去戰爭年代,譚啟龍其實也是一員能文能武的全才。

解放戰爭時期,譚啟龍歷任新四軍、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等職。

1948年4月,中央原定要求粟裕率領一、四、六三個縱隊渡江南下,組建東南野戰軍,但粟裕當時建議中央,暫不南下,而是留在中原打打仗。

中央考慮後同意粟裕的意見後,但同時又提出了一、四、六縱隊抽調10個營組建渡江先遣縱隊。

當時,華東局的安排就是,派譚啟龍、饒守坤率領先遣縱隊南渡,在東南開展遊擊戰爭。

不過隨著局勢變化,後來這一計劃並沒有執行,但由此也可見,以譚啟龍的能力,足以承擔指揮部隊作戰重任。

圖|譚啟龍

1949年2月,根據中央以及中央軍委的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譚啟龍出任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政委,而當時第七兵團司令員為王建安,建國後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地方普遍缺乏幹部,中央從軍隊中抽調了不少富有經驗的幹部到地方任職,譚啟龍也被抽調出任了浙江省委副書記,因而也導致了他後來與軍銜無緣。

不過,譚啟龍畢竟更擅長地方工作,建國後調地方任職,也算是屬於人盡其才。

1970年6月,周總理約譚啟龍談工作安排的問題時,也對他提到了一個情況:

「現在有四個地方要你去。一個是山東的楊得誌、袁升平要你回去,一個是河南的劉建勛要你去,一個是福建的韓先楚要你去,另外山西也歡迎你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四個地方中,楊得誌與韓先楚是搶的比較「兇」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楊得誌、袁升平當時正在濟南軍區任職,但兩人同時還兼任著山東省地方事務,無暇兼顧,而譚啟龍1954年就被調到了山東,歷任山東省省長、山東省委第一書記,對山東的情況是比較熟悉的。

譚啟龍到山東履職時,山東的農業情況非常糟糕。

盡管新中國建立以後,山東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可因為自然災害頻繁,仍然是個缺糧的省份,每年都需要從省外調幾億斤糧食,特別是1953年遭遇了特大的旱澇災害,導致糧食減產非常嚴重,加上統銷工作中出現問題,許多農村甚至都出現了緊張的局面。

圖|譚啟龍與粟裕合影

1954年5月初的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譚啟龍正參加浙江省委第15次擴大會議,突然接到了華東局的電話,時任華東局第二書記的陳毅對譚啟龍提出要求:

「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趕赴濟南,浙江的工作暫時由省委副書記江華主持。」

等譚啟龍到了濟南以後,陳毅才告訴他:

「經請示中央同意,由你主持山東分局的工作,你先先參加擴大會議,了解情況。」

譚啟龍主持山東分局的工作,安排是很倉促的,他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不輕,後來幾次提出,希望中央以及華東局考慮,另外選派合適人選來主持工作,然而中央雖然考慮了譚啟龍的意見,但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改組中共山東省委後,譚啟龍仍然當選為第二書記,並在不久之後出任了山東省省長。

其實,在初到山東時,譚啟龍就發現了當地農業問題相當嚴重,1954年8月山東省委第一次會議上,譚啟龍就針對當時山東的情況提出了四點工作意見,其中有三條都是事關農業。

譚啟龍主持了山東全省農業工作以後,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得山東省的農業有了較快水平發展,到1956年時,山東全省食總產量達到274.5億斤,棉花總產434萬擔,花生總產25.66億斤,均提前實作了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指標,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也是1966年以前全省糧、棉、油總產量最高的一年。整個社會也因為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一派妍妍向榮的景象。

就連毛主席後來聽說此事後,還專程寫信給譚啟龍表示嘉獎。

時隔多年後,譚啟龍回憶起自己這段工作經歷時坦言:

「回顧這一段的工作,在農業生產上,初到山東時因對山東的工作不是很熟悉,工作頭緒又比較多,又缺乏經驗,曾要求過急,發生過一些偏差。但總的來看,成績還是很大的。」

不過很遺憾的是,在後來那個特殊年代,譚啟龍也受到了影響。

1967年2月19日,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誌接到周總理指示後,火速派人把譚啟龍接到了機場,並在第二天安排專機將他送到了北京。

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周總理始終對譚啟龍的處境很是關心,並多次囑咐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誌與政委袁升平,副政委李耀文,一定要保護好譚啟龍。

事實上,當時中央對譚啟龍的情況很是關註。

1968年10月,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就在會議期間,毛主席突然問了一句:

「譚啟龍來了沒有?」

後來有人告訴毛主席,譚啟龍沒有來參加會議,毛主席得知此事後頗為關註:

「他在哪裏啊?」

周總理答:

「在濟南。」

毛主席說:

「他有什麽事啊?放牛娃、紅小鬼出身!」

毛主席的關心極大的改善了譚啟龍的處境。

圖|周總理

1969年4月,黨的九大會議召開,譚啟龍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當時譚啟龍人在濟南,親耳聽到廣播裏播出的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重名,還特意向中央辦公廳打電話詢問,得到的回復是:

「就是這個譚啟龍,還有哪個譚啟龍。」

1969年4月25日,譚啟龍乘坐中央安排的專機飛抵北京,出席即將舉行的九屆一中全會,一落地,周總理立馬囑咐安排譚啟龍到醫院檢查身體。

在周總理關照下,譚啟龍被派到北京新華印刷廠蹲點,工作生活才算是穩定下來,葉劍英也不時地到廠子裏勞動,並且還拉著他說:

「今後你可以到我那裏去看檔。」

鄧穎超也不時地到廠子裏去勞動,順便探望譚啟龍,後來周總理得知,譚啟龍的愛人還在濟南,馬上囑咐總理辦公室給楊得誌打電話,楊得誌對這件事也很關註,不久之後,譚啟龍的愛人也被送到了北京,與丈夫團聚。

圖|1951年譚啟龍、譚震林、羅瑞卿在南京合影

到了1970年,楊得誌聽說譚啟龍即將復出工作,心裏十分高興,邀請他到山東去,然而較為遺憾的是,楊得誌提出這個要求時晚了一步。

毛主席一開始的意思是,讓譚啟龍到山西去工作。

1970年4月26日中午,毛主席在濟南火車站接見楊得誌、袁升平,當談到對譚啟龍的工作安排時,毛主席表示:

「我看譚啟龍這個人是老老實實的,準備讓他到山西去工作。」

楊得誌當時就提出讓譚啟龍回山東,但毛主席卻搖了搖頭:

「換個地方也好。」

譚啟龍雖然不在場,但是原來曾任他秘書的一位同誌,在山東省委機關聽傳達報告時記錄下來的話,並且後來告訴了他。

一聽是毛主席關心自己,譚啟龍也顯得很動容

事後山西傳信來,也表達出想讓譚啟龍去的想法。

然後就是時任河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劉建勛,也提出讓譚啟龍到河南去,不過因為譚啟龍後來沒去,所以劉建勛從1971年3月開始,就兼任了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的職務。

圖|1958年,譚啟龍與舒同、師哲、夏征農在濟南留影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表達意願最積極的當屬韓先楚。

1957年,韓先楚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本來是出任副總參謀長,但作為一員戰將,他不願意去坐機關,還是想到一線去,他把這個訴求反映給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彭德懷,經中央再三考慮,決定讓韓先楚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

從1957年到福州軍區,到1973年與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調,韓先楚幹了16年福州軍區司令員。

不過,韓先楚在福州軍區16年,身上的兼職著實不少,他不僅僅是華東局委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還兼任著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福建省省長、福建省委第一書記。

盡管韓先楚主要精力是在福州軍區,但地方工作幹得也不錯,在他關註下,福建省工農業建設有了明顯的提高。

1970年,韓先楚進京開會,還向各大軍區首長和省市主要領導人推銷福建土特產,據說毛主席當年就很喜歡福建產的無籽柑橘,秘書徐業夫還特意打電話到福州軍區,韓先楚知道後,前後送了三批總計400余斤的無籽柑橘,中央辦公廳按照市場價格,給韓先楚郵寄了85.74元的款項。

只是這麽長期兼職下來,韓先楚也覺得有些分身乏力。

於是,韓先楚也向中央提出,派譚啟龍到福建工作。

圖|譚啟龍與山東農民以及專家談南茶北引

周總理當時也確實考慮到福建的情況,考慮到韓先楚是最早提出要求,而且也比較迫切,決定派譚啟龍到福建去工作。

譚啟龍立即表示:

「願意服從中央的決定。」

臨走之前,周總理、鄧穎超還多次囑咐譚啟龍,勉勵他安心工作。

不久之後,譚啟龍就到了福建,出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主持省委工作,後來又升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

在福建,譚啟龍工作了兩年多。

1972年,譚啟龍接到調令,接替南萍出任浙江省委第一書記。

當時,譚啟龍赴任浙江,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在極短的時間裏,譚啟龍積極按照中央的決定,為幹部落實政策,並著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使得浙江農業生產形勢有了根本好轉。

然而當時突如其來的風暴襲來,譚啟龍也被卷入其中,致使工作無法開展。

1975年,浙江省委召開工作會議,譚啟龍心臟病突發,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所幸救治的及時,最終才幸免於難,可他當時的身體情況,已經不適宜在開展工作,憤懣的譚啟龍只好寫信給中央,要求辭職。這年10月,譚啟龍到北京開會,因病住院,離開了工作崗位,被安排住在了京西賓館。

圖|譚啟龍與劉少奇合影

一直到1976年年底,為了參加工作,譚啟龍給中央寫了封信: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黨再做點事。」

中央考慮了譚啟龍參加工作的意願後,考慮到青海省委領導班子仍然缺人,於是征詢他的意見:

「能否到青海工作。」

對中央的安排,譚啟龍顯得異常高興:

「我沒有意見,組織讓去哪裏就去哪裏。」

1977年2月28日,根據中央的決定,譚啟龍青海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

一接到中央的任命,譚啟龍激動的給老伴兒打電話:

「我有工作了!我有工作了!」

赴任青海後,譚啟龍馬不停蹄的開展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工作重心已經全面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譚啟龍這時又接到新的任務。

1979年12月,譚啟龍在西寧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電話,要求他馬上趕到北京去。

等到譚啟龍抵達後,李先念代表中央找他談話:

「中央決定把你的工作變動一下,到四川去作第二書記。你有什麽意見沒?」

面對新的安排,譚啟龍仍然只有一句話:

「我沒有意見,中央讓我到哪裏,我就到哪裏!」

臨走之前,譚啟龍與鄧小平、葉劍英等中央領導人都見了面,他們對譚啟龍到四川去都有著很高的期許。

鄧小平更是囑咐道:

「你這次去四川工作,我只有兩點要求。第一,要實事求是,對於錯的東西,要敢於糾正過來;第二,要經常到下面去,傾聽群眾的呼聲和意見,制定符合實際、受群眾擁護的政策。」

圖|譚啟龍與鄧小平合影

四川是一個人口大省,與青海地廣人稀完全不同,據資料記載,四川人口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突破8000萬,要保證如此多數量的人口穿暖衣、吃飽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正如譚啟龍在赴任前,葉帥說的一句話:

「四川是一個大省,有1億人口,1億雙手,是一支很大的力量。一定要發揮人的作用,發揮人多的優勢……」

譚啟龍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從到四川的那天開始,他便馬不停蹄的走訪四川各地調研,在後來幾年時間裏,譚啟龍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不在辦公室,而是奔走於四川各個市縣,到1985年譚啟龍卸任時,四川全省200多個縣除了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區,譚啟龍都親自去過。

1985年,譚啟龍向中央申請退居二線,不久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一生之中,譚啟龍先後在五個省出任省委書記,也算是開創了一個記錄。

譚啟龍退休後,鄧小平問他準備在哪兒養老,是在京、杭州,還是留在四川,但譚啟龍卻一個也沒選:

「我想回山東。」

臨走之前,譚啟龍沒和組織上提任何要求,只是請鄧小平給自己寫了副字當做幾年,鄧小平哈哈一笑,爽快答應下來,譚啟龍到濟南後不久,就受到了鄧小平寫給他的字。

2003年1月22日,譚啟龍在濟南病逝,享年90歲。

遵照譚啟龍的遺願,他的骨灰後來被安放在寧波四明山萊羅克墓園,這個地方是他當年在這棟領導遊擊隊抗戰的地方。

不僅僅是譚啟龍,與他一同葬在一起的還有老戰友何克希、顧得歡、張文碧、劉亨雲、連柏生、楊思一等,這些人原來都曾是浙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