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越戰爭結束後,西線的楊得誌升官,東線的許世友卻離開指揮位置

2023-12-23歷史

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可是史達林在蘇聯人民心中的威望太高了,哪怕赫魯雪夫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權力,仍舊無法樹立起自己的威望。

前言

此時,赫魯雪夫便把目標對準了史達林一生所堅持的共產主義事業上,不但擅自更改了馬列主義中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一根本原則,更公開否定了史達林曾經的諸多政策。

圖|赫魯雪夫與史達林

然而在很多西方學者看來,赫魯雪夫態度生硬而舉止粗魯,而且常常發表輕率失當的聲明,講起話來無所顧忌,個人能力比起史達林來說可謂十分懸殊。

更值得註意的是,正是在赫魯雪夫執政時期,正是在赫魯雪夫從「聯合艦隊」的提議到對人民公社運動的嘲笑之中,中蘇關系越來越冷淡,而赫魯雪夫也一步步走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對立面。

圖|1959年9月30日,毛主席與赫魯雪夫(左)、胡誌明(右)在新中國國慶十周年宴會上碰杯

和蘇聯長期對立的美國,從越南這個泥潭裏徹底抽身後,明面上和中國已經沒有了利益糾葛。

在尼克森和毛主席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開始了進一步的接觸。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結束了兩國30多年來的不正常狀態。

就這樣,隨著中美建交,中國與蘇聯、美國關系的徹底顛倒。原來對中國一直友好的越南當局,徹底走到了中國的敵對面。

圖1979年1月,小平同誌存取美國

當時,蘇聯當局在我東北邊境,不斷地調集重兵駐防施壓。越南也頻頻對我南境防線發起挑釁,兩國邊境時有沖突。

蘇越兩國聯合在了一起,想要逼迫中方和他們一起去破壞亞洲局勢,以謀取自己的利益。只是中國受夠了被他國欺壓的劇痛,堅決不去與其聯合。

中越邊境之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爆發的,而讓這場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則是1978年12月25日,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肆入侵柬埔寨。北越當局在奪得了南越的廣大領土後,又再次把目光釘選於他國領土,這讓中國一時間感到了頗大壓力。

圖|侵柬越軍舊照

當時的越南當局,一直惟蘇聯的命令馬首是瞻。越南在讓出金蘭灣換得蘇聯的更大支持後,加大征伐力度,欲一舉拿下柬埔寨。

一旦被其得逞,越南有了更大的後方轉圜之地。那麽對於與越南有著漫長邊境線的中國,將形成更大的威脅。

中方曾多次警告、多次抗議越方的不正義舉動(暴力驅趕華僑、在邊境制造流血事件等),然而始終無效。於是中國只好加緊部署軍事力量,在越中邊境局勢到了不可控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出兵而戰。

圖|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

然而自1962年,我軍同印度打過一場自衛反擊戰後,已經十多年沒有過大規模的戰事。

當年跟隨毛主席一起打下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多數都已經過世,哪怕還在世的,其身體情況也不允許他們再出國作戰。

要知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準備階段——也就是1978年的時候,這時候離新中國建立已經29個年頭,距離中國共產黨長征結束也已經42年了。

圖|紅軍長征油畫

那麽,這場戰爭由何人掛帥,便很是值得考慮了。一來要有足夠的資歷,二來身體要能負擔得起這場戰事,三來最好有境外作戰的經歷,這三者缺一不可。

這時候以毛主席為首的老一代領導人逐漸結束了歷史舞台,當時黨內和軍內由小平同誌主事。

1978年12月7日,小平同誌在軍委會議中,在和聶榮臻、葉劍英、徐向前等碩果僅存的開國元帥們一番商議後,最終就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定下了「以多擊少,用牛刀來殺雞」的作戰方針。

圖|對越自衛反擊戰誓師大會

這個方針就是要穩中求勝,我軍要以數量和品質來謀求一個相對穩妥的勝局。

12月8日,小平同誌最終決定,由許世友和楊得誌分別掛帥,許世友將軍主理東線,楊得誌將軍指揮西線。

許世友將軍名聲在外,和當時我軍大多數領導人一樣,許世友將軍也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然而不一樣的是,其他人不是給地主做長工就是放牛,許世友小時候卻是幫著一個武術師傅做雜活的。

圖|許世友將軍舊照

在耳濡目染下,許世友就對武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還去了少林寺拜師學藝,練得一副好身板和相當不錯的把式。許世友在入黨後,一身武術也使得他迅速脫穎而出。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許世友從士兵開始,一步步做到了班長、排長、營長、團長。1932年,28歲的許世友,率部跟隨紅四方面軍進入了川陜地帶,奉命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

而到了次年,許世友就已經是紅九軍副軍長了。哪怕這時候許世友已經是我軍高級領導,他作戰卻不只在後方遠端指揮,而是親自下場率部沖鋒。

許世友曾經多達7次擔任敢死隊隊長,4次身負重傷。面對領導的一再批評,他總是嘴上答應得很好。可是一旦戰場局勢緊張,他就又立刻從幕後走到了台前,親自扛著槍沖向敵人。

圖|許世友作戰前動員

在抗日戰爭中,許世友參加了很多場戰役,在膠東戰場上一度殺得日軍聞風喪膽。

到了解放戰爭,許世友已經是我軍內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僅參與指揮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役,更是在濟南戰役中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當時的山東軍區可是我軍的一個重要軍區,足見上層對許世友的信賴。

毛主席和周總理都特別重視許世友將軍。1967年國慶日,毛主席曾親自邀請許世友和他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親切地交談了半個多小時,現在還能在不少資料裏看到那張舊照。

圖|毛主席與許世友親切交談

周總理更是曾親自出面,公開誇贊肯定許世友將軍。1973年底,許世友調往廣州軍區擔任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

一年後,許世友以南海艦隊為主,協同陸軍和民兵,在其英明指揮下,打贏了西沙自衛反擊戰,成功收復了被南越軍隊侵占的永樂群島(其中3個島嶼)。

這麽看來,前文提到的掛帥三點(資歷足夠、身體強健、境外作戰),許世友將軍的履歷是完全滿足的。而且1978年的許世友正是廣州軍區司令員,對於廣州軍區的情況非常熟悉。因此在整個東線,許將軍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人選。

圖|楊得誌將軍舊照

那麽在西線,為什麽中央選擇了當時並不在昆明軍區任職的楊得誌將軍呢?

不得不說,楊得誌將軍果然是對得起自己的名字「得誌」。和許世友一樣,楊得誌出身貧民家庭,楊父是一個打鐵匠,楊得誌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打鐵,後來輾轉到了煤礦當工人。

直至1928年,17歲的楊得誌加入了革命隊伍,在同年十月跟隨部隊到了井岡山,加入中國共產黨。就這樣,楊將軍開始了他的「得誌」之路。

圖|年輕時期的楊得誌

來到戰場後,楊得誌先從一個小兵做起,憑借著敢打敢拼的決心、機靈睿智的性格,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標前進。終於在1936年,楊得誌被任命為紅二師師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楊得誌率部參與戰鬥,並打響了一次著名的戰役:平型關大捷。1939年,楊得誌帶領著部隊去了冀魯豫地區,開展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開創性的成績。

在解放戰爭期間,楊得誌指揮了保北、清風店、石家莊戰役,為我軍在晉冀魯豫地區的軍事鬥爭,進一步開啟了局面。

圖|平津戰役示意圖

1948年11月,在著名的平津戰役中,楊得誌率部圍困並攻克了新保安,全殲國軍35軍另兩個師,這可是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的王牌軍!

其後,楊得誌率部轉戰太原、蘭州、寧夏等地,軍威所到之處,國軍部隊無不敗退。

新中國成立後,楊得誌將軍被任命為陜西軍區總司令,同時負責修建天水到寶雞的鐵路,可謂在軍政兩職上都身負重任。

圖|誌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誌(右)和政治委員李誌民(左)指揮強渡臨津江戰鬥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打到了膠著時期。楊得誌被中央軍委任命為第19兵團司令員,指揮了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禦作戰。

到了1952年,楊得誌被任命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其後不久正式任司令員,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1954年,楊得誌回國,於1955年和許世友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楊得誌先後擔任濟南、武漢軍區司令員,都是一等一的要職。

不得不說,楊得誌除了沒在昆明軍區任職外,其履歷真的無可置疑。而且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我軍始終都置於黨中央的領導下,只要中央決定了,昆明軍區上下都會積極擁護楊得誌將軍。

圖|楊得誌(右二)親臨前線視察

除此之外,這裏面還有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楊得誌將軍曾被中國派遣到越南,作為軍事顧問,幫助越南人民積極抵抗美國的壓迫。

因此,楊得誌對於越南的軍隊構成、將領傾向、地形特征等情況,都特別清楚。即便部份其他將領和楊得誌的履歷相差無幾,但在這一點上,也是無法相比的。

有了以小平同誌為領導的中央軍委統籌謀劃,以許世友和楊得誌兩位百戰名將為首的前線廣大指戰員的英明領導,我南境邊防部隊的準備工作,沒有多久就已經全部完成。

1979年2月14日,在越南正式對中國邊境亮出了獠牙後,中央軍委果斷下達命令,正式開始展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最後準備工作,全軍進入一級戰備!

3天後,這場戰爭正式在中越邊境打響,在我東西兩線十數萬人民解放軍的誓死拼殺下,僅僅用了28天,便把戰線推進了越南境內數十公裏,成功收復了此前越南軍隊侵占中國的所有領土!

圖|參戰部隊凱旋而歸,受到人民群眾的夾道歡迎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越南當局的囂張氣焰,為我南線邊境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也讓某些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國家,知道中國依舊還是那個不容輕辱的東方大國!

而且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國只有中國和越南,並不像韓戰那樣,牽扯了太多國家的軍隊,最後演變成了一場數百萬軍隊的大規模持久戰。

其時,蘇聯雖然對中國虎視眈眈,可依舊沒有對中國拉下最後一道進攻的閘門。蘇聯也怕一旦和中國這個有著無窮潛力的大國對上,會被美國趁機「敲竹杠」,那麽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圖|許世友和楊得誌兩位將軍的合照

這場戰爭結束後,許世友和楊得誌兩位前線最高統帥,維護了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捍衛了國家尊嚴,自然都是最高功臣。

1980年1月10日,二位將軍憑借實打實的戰功進入中央軍委,出任軍委常委(該職務現已不復存在),躋身我軍的最高決策層。不過這只是一方面,除了身兼中央軍委常委一職外,中央對這二位功臣的任用安排出現了巨大的反差。這是怎麽回事呢?

圖|小平同誌舊照

楊得誌此後還出任了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謀長和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等職務,而且還參與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此外,楊得誌還是第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後來還是中顧委常委。

可許世友將軍,則離開了他幾十年來的一線指揮位置,從此不再主領一軍,感覺像是被「擱置」了。

這裏面到底有什麽原因,讓兩位同樣為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一榮升,一退幕?

有人說,這是因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楊得誌指揮的西線,比許世友指揮的東線打得出彩。可事實是,敢說這種話的人,壓根就不清楚這場反擊戰的具體行程,純粹是想當然的說法。

圖|雲南西線部隊舊照

許世友將軍在這場戰爭中,從最開始的準備,到具體戰事上每一步的謀劃指揮,以及最後的收尾,可是從來沒有缺席過的。

正是因為他的勤勤懇懇,東線戰場上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況:在第一階段戰事中,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迅速把戰線往南推進。

東線軍隊共分三路向越南內地挺進,負責南向穿插的42軍,一舉攻下了東溪這個西北直通高平、東南直抵諒山的戰略要地,迅速建立環形防禦陣地,把想要從高平南逃的越軍346師圍困。

圖|我軍士兵急造軍路,坦克搭載步兵實行縱深穿插

在第二階段戰事中,東線部隊攻克了諒山和廣淵。特別是在攻占諒山且把周圍的殘敵肅清後,諒山以南可謂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直逼越南首都河內,越南當局惶惶不可終日,不少人都趕緊朝南撤退。

在第三階段中,我軍在中央的指令下邊打邊北撤。在許世友將軍的指揮下,東線部隊並沒有增添太大傷亡,還沿路摧毀了越南不少的軍用和民用設施,完美地執行了中央的戰略決策。

不難看出,東線戰事從頭到尾都沒啥大問題,還有頗多出彩之處,許世友將軍無愧毛主席、周總理和小平同誌的看重!那麽,西線具體情況怎麽樣?

圖|許世友接見參戰官兵

西線和東線戰況相當,基本上是同時南進北撤的,也在這場戰爭中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風采。在一開始,西線部隊迅速攻下老街、柑塘,開啟了在越南戰場的局勢。

其後西線部隊再度攻占沙巴、封土、鋪樓,迅速完成了作戰任務。西線部隊13軍在強渡紅河後,殲滅越軍345師,重創越軍316A師,讓越軍一時間聞風喪膽。隨後是和東線一樣,各自順利北撤。

圖|我軍攻克沙巴縣府大樓

就這樣對比起來,似乎東西兩線戰果相當?可許世友和楊得誌各自部署作戰的時間,卻不是這樣的。

前文已經說過,許世友將軍所負責的東線,從頭到尾都是他一個人;而西線呢,從頭到尾是三個人(另外兩人是王必成、張铚秀),楊得誌只負責了其中一小段。這是怎麽回事呢?

1979年1月7日,楊得誌接到調令,讓他去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看清楚了,這是調令,楊得誌這時候是武漢軍區司令員,要從武漢調去昆明,和原昆明軍區司令員王必成完成工作交接。

圖|王必成舊照

按這個時間表來說,1月7日到昆明,最起碼得有半個月,才能對昆明軍區的情況有個差不多的了解。基本上到戰事正式開始,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這麽看來,只能讓楊得誌,在原來王必成打好的基礎上,有小範圍的改進。可以說,昆明軍區的備戰工作,大部份都是王必成完成的。

2月17日拂曉,我軍東西兩線正式對越南發動攻勢,西線在初期打得平穩,後來猛然發力強渡紅河,再過南溪河,接連攻占谷珊、谷柳、保勝。

圖|士兵們紮竹筏架橋

在這場戰役中負責助攻任務的11軍越過藤條河,接連攻占巴南棍、木桑、西羅樓。可以說是打得可圈可點,不愧是來過越南當過軍事顧問的楊得誌將軍。

2月20日,中央軍委致電前線,要在柑塘狠狠打擊一下敵人,最少殲滅個萬把人,讓越南吃痛。然而,楊得誌還沒有讓越南吃痛呢,自己就痛得不得了了。

原來,楊得誌的胃病突然加劇了。

這可能是因為在昆明軍區連日來的高強度工作,還有即將到來戰爭的壓力,兩方面共同導致的。

圖|楊得誌舊照

這次楊得誌的病情真的很嚴重,出現急性左心衰,血壓很低,呼吸微弱,生命體征越來越弱,一個搞不好便是命喪前線。

幸好搶救及時,當生命體征平穩後,楊得誌連忙被中央召回,到了北京301解放軍總醫院治療休養,後來恢復不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線戰場的負責人自然是換人了,由當時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張铚秀代理,一直到自衛還擊作戰結束。

圖|張铚秀舊照

從以上情況來看,西線作戰的初期工作,大體上是在前司令員王必成的領導下完成的;中期的指揮任務,這也是最重要的,楊得誌在昆明軍區的40多天裏做了大量的戰役準備工作,卻僅僅只指揮了四天(2月17日開戰,2月20日生病離開戰場),後面的都交給了副司令張铚秀。

最後的收尾工作由張铚秀、查玉升兩人共同完成。可以說,西線的主要功勞,是在昆明軍區的老將身上。

可能,還有人會覺得,是楊得誌為西線規劃了具體作戰部署,後面的張铚秀、查玉升都是按部就班地去執行。然而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所有計劃都要指揮者看準時機去執行。

圖|張铚秀副司令(左三)與楊得誌總司令(右三)及諸位戰友合影

中國歷史上,同樣有不少大謀士,一謀可定國,一謀可傾邦,可那是都建立在有一個可以把謀劃變成現實的主子身上。故其功多在執行人的身上,畢竟執行一件事可比謀劃一件事難多了。

其次,兩個方向的進軍作戰難度,也可能是個考量因素。可事實上,東線廣西方向才是主要的作戰方向,西線雲南方向處於一個相對次要的方向。

而這,也是基於地形地貌,以及越南在兩地的陳兵力量決定的。因此,東線比西線要面對更大的壓力,而當時所聚集的兵力裝備,都可以看出東線比西線要強上一些。

圖|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示意圖

由於東線作戰規模大,面對的敵人無論從數量和品質上,都比西線高上一籌。在戰後統計的資料中,東線的傷亡數位是西線的1.97倍,東線的殲敵數位是西線的2.46倍。(數據來源為2007年中國大百科出版社所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就是因為許世友將軍的傾盡心力,在東線打得敵人不斷敗退,一度把戰線推到了越南河內附近,令黎筍集團頓時驚慌失措,連忙從已經取得頗好局面的柬埔寨撤軍。

可見,東線付出了更多戰士的犧牲,最終取得了更大的勝利,打掉了越南當局的野心,壯大了我中國的國威與軍威!

圖|張燈結彩,祖國各族人民凱旋門下迎接凱旋而歸的親人

從這些方面看,許世友將軍明顯比楊得誌更適合做總參謀長,甚至就是不做這個,也可以繼續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可為什麽許世友將軍會直接結束軍教,離開他這一輩子心心念念的部隊呢?

原來,1980年許楊兩人一同成為軍委常委的時候,許世友已經75歲高齡了。

許世友將軍小時候吃苦受難,長大後跟隨人民軍隊東征西討,受過多次身體上的創傷,再加上多年來的勞心勞力。許將軍這時候的身體和精神,已經不能夠勝任長期的軍內工作了。

圖|許世友將軍舊照

就這樣,中央軍委在詳細了解了許世友的情況後,就沒有再分配他什麽工作,而讓他長期靜養。但在人民軍隊需要他的時候,他仍舊可以站出來,為解放軍指明前進的方向。

而楊得誌呢?他是1911年出生,比許世友小6歲。和許世友將軍一樣,楊得誌將軍為我人民解放事業奮鬥大半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更是一度病倒,幸好後來恢復不錯。

中央在了解到楊的身體狀況恢復還不錯後,就給他身上加上了總參謀長這幅重擔。楊得誌將軍也沒有辜負中央的信任,再度為我解放軍的強軍事業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圖|楊得誌將軍舊照

許世友、楊得誌兩位將軍,從來不曾牽掛過自己的得失,始終為中國土安危與祖國繁華而努力,令人感佩!

作為後人的我們,不應該去從個人得失的角度來解讀他們,而應該用一種思慕英雄的方式,來一步步接近他們的靈魂,最終完成自己的個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