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2年,14歲的李鵬說了句什麽,令毛主席驚訝:這孩子要重點培養

2023-12-15歷史

1942年,14歲的李鵬對毛主席說了一句話,讓主席大吃一驚:「這孩子要重點培養」。

1942年某日,正在延安大學中學部就讀的李鵬,在楊家嶺與毛主席首次相遇,這次會面對其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那天,李鵬隨陳雲等人前往食堂用餐,恰巧遇見前來用餐的毛主席。在與毛主席的交談中,李鵬僅憑一句話語便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

毛主席甚至對陳雲驚嘆道:「這個年輕人非常出色,一定要好好培養,將來肯定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是正確的。

李鵬後來擔任過國務院總理等職務。那麽,李鵬究竟對毛主席說了什麽,使得毛主席如此高度評價他呢?接下來的故事將從李鵬的父親李勛碩英勇犧牲的事件開始。

李勛碩與妻子李碩勛出生於1903年的四川宜賓縣,年僅16歲便考入四川講武堂,然而因年齡太小被學校拒之門外。

為了豐富知識,李碩勛考入成都儲才中學。不久,"五四"運動爆發,成都掀起革命熱潮。受到五四精神的熏陶,李碩勛結交了許多朋友,並逐漸成為敘連學生會中的進步力量的骨幹。

他積極宣傳民主與科學,引導同學們投身反帝愛國運動。當抵制日貨的運動在成都及四川等地展開時,李碩勛主動聯系四川省學生聯合會,爭取支持與幫助。

在他們的指導下,李碩勛組織並主持了宜賓學生代表大會,成立了"四川省學生聯合會抗敵後援會宜賓分會"。1924年,李碩勛成為共產黨員。

不久後,他因敢於與敵人鬥爭、甘於奉獻而被推舉為上海大學四川同學會委員。在惲代英等人的指導下,他一邊學習革命理論知識,一邊深入滬西參與和指導工人運動。

1925年,趙世萱與李碩勛在杭州相識,次年結為連理。趙世萱的胞兄趙世炎是早期共產黨領袖和工人運動的倡導者。

1927年南昌起義後,李碩勛前往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後被委派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此時,李碩勛的長子李鵬呱呱墜地。

李鵬出生時,父親正在浙江從事黨的工作,未能陪伴在母親身邊。半年後,李碩勛受命回到上海,與家人團聚。這是李碩勛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孩子,他非常高興地問趙世萱:「孩子有沒有起名字?

」趙世萱回答:「沒有,等你回來給他取。」李碩勛思索片刻後說:「我們家這一代是‘遠’字輩,不如就叫他遠芃吧。

」趙世萱不假思索地吟誦白居易的【賀雨】,其中有一句是「萬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李碩勛緊接著說:「芃代表草木繁盛,這代表我們家又會多出一個革命的後代,我希望他能夠像草木一樣頑強生長,永遠紮根在中國人民的土地上!

1929年,李碩勛回到上海並參與中共江蘇省委的工作,後被任命為紅七軍政委,接替鄧小平。然而在李碩勛準備前往紅七軍的時候,突然接到中央電報,告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蔡和森不幸被捕犧牲。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中央任命李碩勛為廣東省委軍委書記,並讓他前往海南島主持召開軍事會議。然而,李碩勛剛上島就被敵人逮捕,時間是1931年8月13日。

被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叛徒告密;二是他不是海南島本地人,在這裏人生地不熟,也不會本地方言,容易暴露身份。

在監獄中,李碩勛備受折磨,據一同被捕的同誌回憶:「李碩勛同誌的雙腿都被敵人打斷了,盡管他的身份暴露了,但他始終沒有透露任何關於黨和其他同誌的資訊。

」李碩勛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於是托人將一封寫給妻子的信帶出去,而這封信直到1931年9月他去世時,才被送到他的妻子手中。

在即將被執行死刑的那一刻,李碩勛在刑場上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他高昂起頭顱,面對國民黨反動軍警,大聲呼喊「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的口號,堅定地走向死亡,年僅28歲。

然而,一個多月後,趙世萱才從李碩勛的戰友那裏得知丈夫去世的訊息,不久後,她接到了中央的指示,讓他們先回上海,再商量接下來的計劃。

此時,趙世萱已經懷孕四個多月,行動不是很方便,但她仍然堅強地帶著李鵬從香港坐輪船輾轉來到了上海。沒過多久,趙世萱和李鵬就見到了中央軍委的劉伯承,劉伯承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連忙詢問:「君陶(此時趙世萱已經改名為趙君陶),你下一步打算怎麽辦?

」趙君陶回答道:「我都聽組織的安排。」

劉伯承對趙君陶說:「你現在懷有身孕,還帶著一個孩子,考慮到蘇區的艱苦條件可能不利於你生產,我們決定讓你先回四川,那裏有你的兄長可以照顧你,同時那裏也是碩勛同誌的家鄉。

你覺得怎麽樣?」趙君陶聽後點頭同意,隨後在上海住了幾個月,直到生下孩子後才踏上了回四川的旅程。1932年的秋天,趙君陶帶著李鵬和小女兒從上海出發,沿著長江前往四川。

他們先在重慶停留了一段時間,但由於人生地不熟,只能在一家旅館暫住。後來,經朋友介紹,趙君陶在合川女子中學找到了教學工作,半年後,他們又從重慶坐船沿長江上行到達宜賓。

然而,宜賓的閉塞環境對孩子們的成長不利,同時也不方便與黨組織取得聯系,於是他們又從宜賓來到了成都,借住在趙君陶二哥的家中。

趙君陶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員,她在教書期間不僅悉心照顧家人,同時也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傳播進步思想,影響和培養了大量青年學生。

1939年,她被調到重慶從事保育院工作,與宋美齡等婦女界名流共同參與戰時兒童保育會的工作。李鵬在育才中學讀書時,突然接到前往北京八路軍辦事處的通知,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他們親切地稱呼周恩來為「周伯伯」,鄧穎超為「鄧媽媽」。

周恩來看到李鵬駝背,便提醒他要挺起胸膛,保持健康。這件事讓李鵬記憶猶新,周恩來在以後的會面中也會關心他的身體狀況。

鄧穎超和李鵬在紅巖村居住了一段時間後,由於那裏人員往來頻繁,工作繁忙,加上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周恩來等人覺得李鵬住在這裏有些不便利,也有些危險,便把他帶到了紅巖八路軍辦事處。

由於時局動蕩,李鵬跟隨一支百余人的隊伍前往延安,1941年2月安全抵達延安。在前往延安的途中,中共南方局青委書記蔣南翔幫李鵬改了一個名字,從之前的李遠芃改為李鵬,並一直沿用至今。

李鵬來到延安後人生地不熟,因此組織將他們安排到一個招待所居住,就在所長準備給李鵬安排房間的時候,一個聲音打斷了他們。

「蘭蘭?」李鵬回過頭一看,遲疑地說:「蔡暢媽媽?」對方高興地說:「哎!走吧,不要住在這裏了,去我家住!

」蔡暢當初工作的時候,李鵬的媽媽曾是她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蔡暢的丈夫李富春和李鵬的舅舅趙世炎是至交好友,再加上李富春和李碩勛一起工作過,因此蔡暢對李鵬是格外關註和照顧的。

1. 李鵬在1941年3月進入學校學習,半年後延安大學成立,他又來到延安大學中學部繼續深造。由於學校距離他居住的地方楊家嶺太遠,他搬出來住在學校,得到了組織的妥善安排。

毛主席對李鵬贊賞有加。 2. 1942年的一天,李鵬趁放假回到楊家嶺看望蔡暢,但遺憾的是蔡暢因為工作外出,所以他只好去看望陳雲。

陳雲對李鵬非常關心,一見面就問他學校生活是否適應,課程能否跟得上,李鵬一一作答。

傍晚分時,陳雲和李鵬在閑聊中結束,陳雲提議:「我們去食堂吃飯吧。」李鵬欣然同意,兩人一同走向食堂。讓李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次食堂之行,讓他遇見了一位改變他一生的人——毛澤東主席。

在延安,食堂有三種標準:大竈供學生和工作人員食用,中竈供幹部食用,而小竈則是為中央領導準備的。陳雲帶李鵬來到了小竈食堂,他們剛坐下,就巧遇了毛澤東主席和江青。

看到毛澤東,陳雲立刻起身問候,李鵬也跟著站起來向毛澤東問好。毛澤東笑著回應,然後好奇地問陳雲:「這個小男孩是誰家的?

」陳雲向毛澤東介紹道:「他是李鵬,延安大學中學部的學生,他的父親是李碩勛。」

毛澤東聽後沈思片刻,一時想不起李碩勛是誰,陳雲立即補充道:「這位是世炎妹妹的孩子。」毛澤東聽到陳雲提到「趙世炎」的名字,立即說:「哦,原來趙世炎同誌妹妹的孩子啊。

我和世炎同誌非常熟悉,我們曾經一起在李大釗同誌的領導下工作過。不過,我們的分工不同,我負責農民運動,他則負責工人運動。

」毛澤東說完停頓了一下,又想了一會兒,然後說:「我想起來了,李碩勛同誌是不是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在海南島犧牲了?

」陳雲點點頭,說:「是的,我們以前一起工作過……」毛澤東考慮到李鵬還在場,不便在孩子面前多談他已故的父親,於是他迅速轉變話題,問李鵬:「最近你們在學習什麽呢?

都學得會嗎?」李鵬沒想到毛澤東會和他交談,他大聲回答:「我們在學習整風檔!」「很好,那你看過什麽小說嗎?

」「當然看過!最近我在看【三國演義】!」

毛主席對【三國演義】產生了興趣,他問李鵬最喜歡哪個人物。李鵬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他最喜歡曹操。毛主席繼續問他,除了曹操,還有許多厲害的人物,為什麽他只喜歡曹操。

李鵬不假思索地說,曹操擅長團結幹部。毛主席笑著讓他舉個例子。李鵬立刻說,官渡大戰後,曹操取得了勝利,並繳獲了屬下私通袁紹高官和謀士的書信。

但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是當著這些人的面將書信全部燒毀,以此來團結他們。毛主席聽後頻頻點頭,並對陳雲說:「這個孩子很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培養,他將來必定是個人才。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眼光非常準確,李鵬後來不僅擔任了中央書記處書記,還擔任了國務院總理。

如果你對毛澤東有所了解,你就會知道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國演義】愛好者。盡管他一生閱讀了許多書籍,但他對【三國演義】的熱愛卻獨樹一幟。

在1936年的一次與美國記者斯諾的交談中,毛澤東回憶道:「我8歲那年在一個小學堂讀書,雖然老師對史書管得很嚴,但我還是讀了【水滸傳】、【隋唐】、【三國演義】等小說。

」毛澤東對【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喜愛如此之深,以至於在農忙分時,只要他有空就會去讀這兩本書。每當他看到【三國演義】中的謀略和計策時,都會深深地被吸引。

毛澤東少年時期因為讀【三國演義】而與父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最終雙方達成妥協。從此以後,毛澤東每天都會先完成父親分配的農活,然後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去閱讀他鐘愛的英雄豪傑的故事。

後來,在父親的同意下,毛澤東踏上了前往湘鄉東山高小讀書的旅程。在出發的那天,他很早就起床了,將他的衣服放入包裹中,除了衣服和生活必需品外,還裝著兩本書,分別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毛主席在閱讀【三國演義】時,並非簡單的消遣,而是像完成任務一樣用心。他會在精彩的地方標記和寫下思考,這是他的優良閱讀習慣之一。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在閱讀時思考問題,比如在讀【三國演義】時,他思考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麽這些小說中看不到種地的農民,活動的人物都是將相官紳?

因為毛主席最熟悉的就是農民生活,他深知沒有農民的春種秋收,人就會餓死,這件事也讓他非常好奇。經過思考,他最終找到了答案:原來書籍中的有名人物都是掌握兵權的人民頭上的統治者,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根本不用在田地勞作,自然就有農民供養他們。

即使成年後的毛主席仍然喜歡閱讀【三國演義】,他曾講述了一個故事:在井岡山時,他曾想到土豪家中看看有沒有【三國演義】之類的書。

一位農民回答道:「沒有了,沒有了,都共了產!」

那麽,毛主席為什麽要講這個故事呢?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有些農民對共產主義的理解還有待提高,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對【三國演義】的濃厚興趣。

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對【三國演義】的熱愛依舊不減,他曾對幹部們說:「做幹部工作的同誌要多看看【三國演義】,我讀後受益匪淺!

」他不僅反復閱讀這本書,還常常觀看三國戲。1944年6月,延安平劇研究院排演了一些古代題材的戲,其中就有毛主席很喜歡的【草船借箭】、【定軍山】等三國戲。

每當毛主席看到這些戲時,他都會聚精會神地從頭看到尾,邊看邊評論,看到會心處還會不斷地發出笑聲。他尤其喜歡【古城會】中的張飛和【草船借箭】中的魯肅,看到他們的表演時,他會捧腹大笑。

在前往重慶談判前夕,江青替他準備了一些書籍,但他只選了【三國演義】等幾種帶上。在重慶忙碌的空閑時間,他都會拿起【三國演義】來讀。

50年代是毛主席閱讀【三國演義】最為頻繁和廣泛的時期,那個時候他幾乎每天都閱讀,甚至達到了【三國演義】不離手的程度。

李鵬在蘇聯學習的經歷充分說明了毛主席對【三國演義】的喜愛程度。當李鵬告訴他他也喜歡這本書時,毛主席就像找到了知己,尤其是當聽到李鵬喜歡曹操的原因後,更是覺得他是一位可造之材。

畢業後,李鵬選擇了電業,並在1948年前往蘇聯留學。在那裏,他聽從任弼時的建議,選擇了莫斯科動力學院的水電專業深造。

1955年學成歸來後,他主動要求去基層工作,因為他認為在那裏可以學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能更好地了解基層工作人員的生活環境。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在中國的電站建設和電力生產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在1983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1988年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

李鵬和鄧穎超在各自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在北京不幸逝世,7月16日下午的追悼會上,李鵬和妻子朱琳送來的花籃上寫著「痛悼敬愛的鄧媽媽」。

在7月17日鄧穎超的遺體火化時,李鵬還親自陪同靈車到八寶山,直到告別室進行最後的告別。這些都體現了李鵬對鄧穎超如子女般的敬愛之情。

1994年,李鵬來到淮安參觀周恩來紀念館,在看到紀念館東、西兩個大門處的五龍亭設計時,他問陪同的工作人員這有什麽寓意。

對方回答道:「五龍亭的設計象征著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道路是曲折和艱難的。」聽到這個回答,李鵬滿意地笑了。

12月9日,李鵬回到家鄉,看著故鄉的山水和淳樸的鄉親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李鵬出生在一個革命世家,他的父親李碩勛、母親趙君陶和舅舅趙世炎都為新中國的建設付出了努力。

而李鵬本人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駐紮在中國人民土地上的「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