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查理大帝結婚又後悔,還發動戰爭毆打親家,這真是倫巴德的錯嗎?

2023-12-23歷史

文|不知名哲學家

編輯|不知名哲學家

每一個站在婚禮場上的新人都是那麽的莊重而喜悅,都希望和對方相伴走到永遠。 就算是沒有感情的聯姻,也會因為利益而互相牽絆。

但是在歷史上有那麽一個時代, 著名的查理大帝和倫巴德公主之間聯姻只進行了一年就破滅了。

甚至在聯姻破滅之後,查理大帝不光沒有「好聚好散」,還很快就對倫巴德王國發起了戰爭, 把倫巴德王國的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難道這次聯姻對於查理大帝來說就這麽的難以接受嗎?

加洛林王國的動蕩

768年9月24日,加洛林王朝的創始人丕平三世去世後, 他的兩個兒子查理和卡洛曼分別在努瓦永和蘇瓦松加冕成為國王,加洛林王國被一分為二,兩位新國王的領土都與外邦接壤。

查理王國的東部靠近薩克森地區,而西部則與布列塔尼相連。 在西南部的阿基坦地區,兩個王國都與比利牛斯半島接壤。而卡洛曼的領土東部則與倫巴底王國和巴伐利亞公國接壤。

之前法蘭克王國曾與這些政權發生過戰爭, 丕平三世可能希望透過兄弟分工協作的方式來繼續擴張加洛林王國的版圖。

然而當政權在代際之間交替時,往往會引發動蕩的局勢。 在768年,丕平三世去世後不久,新國王之間的矛盾就顯露出來。

丕平三世的分國計劃導致法蘭克王國變成了一個雙王統治的政權, 這意味著會出現兩個王廷和相互對抗的朝廷。

在768年的聖誕節上,兩位年輕的國王都偶然選擇了他們父王丕平曾停留過的地方作為各自王廷的所在地。

查理選擇阿亨,卡洛曼選擇薩默斯, 他們都希望自己可以繼承父親的遺誌

加洛林和倫巴德聯姻

丕平三室的妻子貝爾特拉達是當時法蘭克豪門休波特家族的後代,她的父親是赫利波特,也就是萊昂伯爵,還是查理·馬特夫人普麗克特魯德的侄兒,說白了就是當時他們的家族在整個紐斯特拉西亞地區都赫赫有名。

丕平三世與貝爾特拉達的婚姻可能是為了在本不屬於法蘭克的領土上鞏固自己的地位。 丕平去世後,貝爾特拉達成為了40多歲的國王丕平的遺孀和法蘭克的王後。

這兩位年輕的加洛林國王缺乏政治經驗,邊境叛亂、地方勢力的挑釁以及巴伐利亞公爵塔斯洛與倫巴德國王的聯姻,以及聖彼得國內部的紛爭不斷。這些因素增加了加洛林王國與敵人結盟的可能性。

貝爾特拉達認識到丕平時代的擴張主義已經不適用,法蘭克的義大利政策必須謹慎調整。 她希望透過加洛林和倫巴德王室之間的雙重聯姻,建立法蘭克-倫巴德的聯盟來實作這一目標。

即加洛林公主吉塞拉嫁給倫巴德王子阿德爾吉斯,新國王則娶倫巴德公主。 而查理成為貝爾特拉達心中的理想人選。

在770年,貝爾特拉達在南下途中與次子卡洛曼在薩爾茨會面。 在會晤期間,貝爾特拉達向卡洛曼詳細介紹了這場婚約的細節。

作為母親,貝爾特拉達可能強調這場婚約對法蘭克王國整體利益的重要性,並提到了他們的姐姐吉塞拉與倫巴德王子的婚姻,這將使卡洛曼與倫巴德王室的關系不會因為查理的婚姻而緊張,並勸說卡洛曼與兄長達成和解。

離開薩爾茨後,貝爾特拉達前往巴伐利亞,與巴伐利亞公爵塔斯洛會面。 之後她南下拜訪了教宗史帝芬三世,希望教宗能夠改變對這場婚約的堅決立場。

史帝芬三世顯然默許了查理與倫巴德公主的婚約, 並可能要求貝爾特拉達敦促德西迪裏烏斯停止對「聖彼得國」利益的侵犯。

三方矛盾爭論的焦點之一在於「聖彼得國」的權益問題。 王太後貝爾特拉達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將貝內文托一帶的地產授予教宗,以滿足教宗對地產的需求,停止了對北部倫巴德所占有權益的訴求,緩和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與此同時倫巴德國王因為婚姻聯盟的潛在利益,同意做出妥協,使得貝內文托做出「領土貢獻」。

這種解決方式使得所有人都受益, 教宗得到了所需的土地,倫巴德國王獲得了婚姻聯盟的利益,也為緩解「聖彼得國」的土地權益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而對於查理來說,他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優勢。 一方面,與倫巴德國王德西迪裏烏斯結成了盟友,獲得進入義大利的通道,使其能夠在義大利半島上擴大影響力。

這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競爭對手卡洛曼變得孤立無援。 另一方面,查理在母後貝爾特拉達的幫助和支持下,透過派遣使者協助教宗解決「聖彼得國」的土地權益問題,表明自己並未放棄法蘭克人作為聖保羅捍衛者的角色,並在宗教層面上維護了其統治的合法性。

查理悔婚

丕平三世去世後,法蘭克王國由查理和卡洛曼兩位國王共同治理, 這導致了法蘭克王國內部的矛盾凸顯,使得他們無法同時東顧。

這種內部紛爭使得法蘭克王國無法對外擴張,給了野心勃勃的倫巴德國王德西迪裏烏斯在該地區施展拳腳的機會。

德西迪裏烏斯開始介入「聖彼得國」的內部事務,利用法蘭克王國內部混亂的局勢 。法蘭克王國的內部不和使得東部地區出現了政治真空,為德西迪裏烏斯幹涉法蘭克王國內部事務提供了契機。

在769年,德西迪裏烏斯利用法蘭克王國內部混亂之際,向查理發出建立倫巴德-法蘭克聯盟的邀請。

提議是將查理與德西迪裏烏斯的女兒傑爾伯佳聯姻, 同時讓查理和卡洛曼的姐姐吉斯拉與倫巴德王位的繼承人、德西迪裏烏斯的兒子阿達爾吉斯成婚。

德西迪裏烏斯選擇了與查理結盟, 可能是因為法蘭克王後貝爾特拉達的努力,或者是因為卡洛曼的領土更接近義大利。

德西迪裏烏斯並不打算引入法蘭克人的勢力至義大利半島。聯姻安排使得德西迪裏烏斯的女兒生活在法蘭克宮廷,而法蘭克的公主留在帕維亞, 這種雙重聯姻表明德西迪裏烏斯認為倫巴德王國應與法蘭克王國地位相當,因此這樣的聯姻也是相得益彰的。

這一聯盟對於法蘭克王國和倫巴德王國的政治局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法蘭克王國的內部矛盾削弱了其在東部地區的力量,同時德西迪裏烏斯的幹涉加劇了法蘭克國內的混亂。

而對倫巴德王國來說, 這次聯姻為他們與法蘭克王國建立了強大的同盟,同時也鞏固了倫巴德王國在義大利半島上的地位。

德西迪裏烏斯上台後,他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並早早開始利用婚姻外交來建立廣泛的政治同盟。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貝內文托公爵阿裏奇斯和巴伐利亞公爵塔斯洛。

法蘭克王國內部雙王的爭鬥使他們無暇顧及他人 ,而德西迪裏烏斯則利用這個機會與他們建立聯盟。

這樣的聯盟不僅有助於緩和與羅馬教宗的關系,還增強了倫巴德王國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政治影響力。

婚姻外交這種形式的聯盟將血緣關系、感情和家族利益交織在一起,透過婚姻建立的政治聯系更為穩固和深入。 在這一方面,德西迪裏烏斯比他的前任柳特普蘭和艾斯圖夫更有遠見。

在貝爾特拉達看來,他的政策安排為歐洲帶來了和平,不僅義大利半島各方達成了和解,兩位國王的權力也形成了平衡的態勢 。

然而在權力的誘惑下,和平是暫時的。 卡洛曼在被查理和倫巴德人制衡之後,轉而將目光投向「聖彼得國」。

教宗近來與查理有著親密的關系,這引起了卡洛曼的強烈不滿。 此前的婚姻聯盟也損害了凱瑞斯托弗的政治利益和要求。

為了挽回自己的權力,報復史帝芬三世 ,凱瑞斯托弗父子在卡洛曼使臣多多的支持下嘗試逼宮,試圖廢黜並殺死史帝芬三世,但遭到德西迪裏烏斯和教廷內侍官保羅·阿菲阿塔的聯合阻撓。 最終,凱瑞斯托弗被挖出雙眼後去世,其子賽爾吉烏斯被刺瞎,並被關進修道院中。

教宗向法蘭克王國發出信件,告知所發生的一切, 但宣稱多多是獨立行動,與卡洛曼無關。 教宗希望法蘭克維持和平 不要內部紛爭,羅馬需要兩個法蘭克國王的共同支持。

隨後,查理開始采取一系列行動,謀求另一半王國的權益。 其中之一是迎娶阿勒曼尼亞貴族的女兒希爾德加德,同時將倫巴德公主送回帕維亞王宮。

這一決定宣告了法蘭克-倫巴德聯盟的瓦解。 查理放棄這一婚姻後,只需要等待卡洛曼的離世。

德西迪裏烏斯對查理的悔婚行為心懷怨恨,他主動接納了吉爾伯佳及其兒子。 一方面是為了報復查理的行為,另一方面,面對統一的法蘭克王國,德西迪裏烏斯必須增加自己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以備將來之用。

教宗哈德良一世成為下一任教宗後,德西迪裏烏斯要求他給卡洛曼的兒子們舉行塗油禮,使他們成為法蘭克國王。 然而哈德良采取拖延戰術,並與德西迪裏烏斯在義大利半島展開政治角力。

在773年,查理在日內瓦召開了全法蘭克人大會,部署了進軍義大利的計劃。 他與叔父伯納德分成兩路,直指帕維亞,征服了倫巴德王國,並將倫巴德王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結語

在77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與倫巴德公主成婚,法蘭克和倫巴德結成同盟。 雖然這一聯盟只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破裂了,但它反映了70年代初期法蘭克和義大利半島政治形勢的變化。

這場婚姻聯盟還展示了法蘭克王國、"聖彼得國"和倫巴德王國等政治勢力之間復雜和多元的互動。 這也使人們認識到了女性在加洛林政治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