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8個年輕人在福建避世隱居:不愁錢不夠花,嘗試在山裏養育下一代

2023-12-04生活

文/ 南柯紀實

編輯/ 南柯紀實

<<·——前言——·>>

「有錢,山裏是凈土,沒錢,山上凈是土」

有一群年輕人選擇了福建的一個山區,開始了抱團「村居」 的生活。 他們是來源於北、上、廣的藝術家,青年才俊。高學歷的人才們卻選擇回歸山林,進入「隱居」生活。

這種獨特的生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傾慕自然生活,有人贊賞他們勇敢的精神。也有人覺得他們的做法對於大眾來說不可取。 夢想人人都有,但最終要回歸現實。

他們的故事激勵了一些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與他們一同生活,共同建設這個山中的烏托邦。

可是「隱居」的生活真的適合我們每個人嗎?

<<·—— 一場年輕人身與心的「修行」 ——·>>

人的生活,既是身的修行,也是心的修行。

在喧囂和快節奏的城市待久了人便會向往農村的寧靜和安逸,在安靜和幾十年都沒什麽變化的農村住久了反而會向往城市的繁華和富足。

隱居在這個山區的8人,有著不同的背景和過往,但共同的願景讓他們相聚在了一起。在山間,他們找到了歸屬和平衡,他們透過勞作、學習、探索和創造,來實作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8人中有用傳統大漆做藝術作品的90後雷禺和群生、有做陶藝雕塑的嘉愷、還有剛辭職不久才來的文文,還有在這裏隱居多年,準備嘗試在這兒養育下一代的何諧和劍斌夫婦……

最先來到這裏的是小雷和阿群這對情侶。 兩人第一個「520」便是去福建山區旅遊,或許,從這時起「隱居」的種子就已經在他們心中悄悄種下了。

畢業後,兩人順利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但他們不想按部就班的生活,兩人婚後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去福建北峰山隱居。

北峰山位於山脈深處,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汙染,這裏四季分明,春之翠綠,夏之清涼,秋之碩果,冬之皚雪,美不勝收。

他們重建了廢棄的農舍,利用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

「偶爾睡在這裏,晚上會聽得到貓在房頂走路的聲音。早上的陽光會從木板的縫隙透進來,一條條曬在床鋪上,好像叫你起床」。

他們在山中種植有機蔬菜和果樹,養殖家禽家畜,並將多余的食物透過網路銷售出去。生態農業不僅為他們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也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增添了樂趣。

他們這種自我封閉的生活方式最初讓親朋好友都感到不解甚至擔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看到了這個小群體所帶來的變化。

生活穩定下來後,他們開始考慮在這個寧靜之地養育下一代。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接受與眾不同的教育。

畢竟,現在農村的教育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禮儀也不比城裏人差,而且農村的空氣和安靜比城裏還要好,城裏人有很多東西都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這些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或許他們就是想擺脫城市的內卷才進山的,自然也不希望下一代進城去卷。

其實,只要把心態放平了,山裏生活的不便利也算不得什麽,住在山裏享受的就是這種靠雙手勞作、雙腳奔波的生活方式。

這一條看似與自己人生軌跡截然不同的路是那麽的幸福。

離開都市的霓虹,遁入深山之中,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與自由。他們用自己的魄力,在山林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自給自足,悠然自得,有自己熱愛事業還有心愛的家人、朋友相伴,真的是神仙生活。果然,有手藝、有能力的人到哪都能過著不錯的生活,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更能激發他們的靈感,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 追逐自己心中的烏托邦 ——·>>

人生有很多種生活方式, 每一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只要生活愉快就好。

在當下這個喧嘩的世界,這8位元年輕人的生活選擇顯得格外獨特,他們雖然回歸山林之中,卻構築了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在這個山區的烏托邦中,8位元年輕人正以實際行動書寫他們的人生傳奇。他們在這裏播種希望,培育夢想,為追尋自由、平胡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範例。

偶爾到大山遊玩,看看風景,欣賞一下大自然,這是興之所致,但如果是長期生活在大山裏,各種的不便利,對於居住慣城裏的人們很難適應。

城市的焦慮是因為每個人都被市場推著走,農村的焦慮是因為融入市場不夠深錢賺不夠。既想不融入市場,又想賺夠錢,這世界哪有這麽好的事。山裏人羨慕城裏的便利,人家想要的是山裏生活的平靜,兩種不一樣的境界,怎可以以己度人?

雖然在山上居住,卻並不是完全的脫離人群和社會。這種微妙就像是兩個人離得太近了,總是失了幾份親膩,離得遠些,卻又多幾分陌然。

人與社會也是如此,保持適當的距離,需要的時候能夠觸摸到,不需要的時候仿若兩個世界。

人是群居動物,但是不同的個體卻又讓我們在混雜的社會中想要擁有自己的特立獨行。

古人有雲: 「小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學會把握其中的尺度,進可以融身於社會的喧囂,退也能靜享超然於外的清醒。

生活就是這樣,在城市待久了,便開始想念山裏的清靜。 山裏待久了,又想回到城裏,提高生活品質。對於想隱居的人來說,交通方便的山區是個不錯的選擇。

既清靜,食物自給自足,又方便通往城市,可以隨時回歸城市,看遍繁華。

這種生活方式對於這些搞藝術創作或是財務自由的人比較合適, 因為他們在這個環境裏也可以「辦公」 ,甚至這樣的環境氛圍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他們的隱居是有一定條件才能實行的,這些人曾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實作了一定程度的財富自由,不必再為「五鬥米折腰」了,自然就對喧鬧繁雜的大城市失去了興趣。

而大山裏有他們所缺乏的新鮮空氣、寧靜而安逸的環境、沒有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爭鬥,所以才會如此安逸。

如果我們普通上班族放棄自己的工作,去追求所謂的「隱居」生活,那是不提倡和不鼓勵的。因為沒有工作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沒有錢可能幾個月都過不下去。

這就是以後厭倦了城市生活,同時能保障低生活標準人的一種新生活方式,也是以後社會的主流。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都不一樣,我們覺得是弊端或許對別人來說是放松。

千萬不要把追求寧靜自由的工作生活環境等同於逃避現實的「現代隱居」 。

他們激發了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什麽是真正的幸福,怎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渴望的?回歸自然、放慢生活節奏,或許能更深刻地領悟生活的真諦。

雖然遠離塵囂的生活不適合每一個人,這份勇於追求和堅持自己理想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結語 ——·>>

每一個人的幸福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沒有好與不好,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利弊,主要是看自己心裏想要什麽。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別人的行為。鞋只有穿在自己的腳上,才知道合適不合適,別人說什麽都不能單純地信。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非對錯,適合與否,只有自己知道。人要為自己活著,自由自在才是享受生活的最佳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