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一個家長的哭訴:我以為的對孩子好,結果變成捆綁孩子的枷鎖

2024-01-03育兒

引子:凍醒

淩晨,一陣冷意將我凍醒。發現身子卡進窗台與床幫夾縫中,被子不知何時蹬開,大半個身子暴露在冷氣中。趕緊調整姿勢,手腳並用地將棉被裹成蠶蛹,只露出鼻子以上部份。

順手想摸摸身旁的橙寶,發現她離我有一臂之遠。

橙寶昨天吵著要跟媽媽爸爸睡,為了晚上不壓到她,我把整個床的四分之三留給了娘倆,結果半夜被凍醒了。

來回翻身,沒啥睡意,腦子裏突然竄出一個詞:自我感動的付出。

我讓位置的初衷,希望橙寶有足夠地方安然而睡;結果,她不需要那麽大地方,同時我被凍醒。

我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做出委屈自己,同時為對方好的決定。

但橙寶的需求卻完全沒去考慮——也許她希望緊緊挨著爸爸,這樣更有安全感呢?

這件小事,讓我意識到:生活中如我一般「自以為是」的父母一定有很多,他們委屈著自己,自我感動的付出,卻很少考慮付出物件——孩子的真正感受。

這幾天,在追一個青春校園劇【親愛的朋友】,劇裏門程和媽媽的關系,讓人又氣憤,又揪心,充滿了矛盾和不解。

門程媽媽面對女兒的愛好視而不見,處處打壓,用自我感動的愛禁錮著她,一心想把她雕琢成自己心中完美的樣子。

門程從小在這樣窒息的愛中成長,養成了膽小,懦弱的性格,她不敢表達自己,也清醒的知道,即使說了也會被媽媽無情的駁回。

好在,門程結識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在他們的幫助和鼓勵下,慢慢學會釋放自己,為自己的喜愛努力。

但結局仍然是可悲的,媽媽的不理解,不認同,當眾讀日記,刺耳的羞辱,挖心挖肺的控訴,壓垮了這個花季少女,最終她選擇用生命換取了自由。

劇中的演繹,真實又赤裸裸的反映著一部份家長的心理,他們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妄圖用自以為愛的模具圈固他們,將他們禁錮成自己滿意的樣子。

可是,他們忘了,自己也終是過客,當孩子呱呱墜地時,便是嶄新的獨立個體。

14歲女孩為媽媽做了一桌子菜,媽媽不但沒表揚,還覺得浪費。這條視訊幾個月前高掛熱點榜,人們紛紛為女孩發聲。

有網友說,這要是我閨女,我做夢都能樂醒。

也有網友說,有一個掃興的父母,感覺世界都是灰色的。

還有網友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每次給父母買東西,他們總是板著臉,沒一句高興話,凈是埋怨亂花錢。

幾次後,就沒有再給他們買東西的欲望了。

傅首爾說過,親子關系就像「內褲」,每條都不同,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舒服。

而我認為,好的親子關系一定有共通點,那就是理解與包容,子女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父母包容子女的自我和個性。

龍應台說過,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就是漸行漸遠的別離。

既然結局已定,為父母者,何不防,靜靜澆水施肥,把成長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