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當父母我省心。
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
聽起來像是調侃,但是卻已經成為了一部份年輕人的現狀。
畢竟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娃的結果,就是 無車貸、無房貸、無後代 ,除了聽起來有點兒淒慘之外,實際上對叛逆傳統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生活確實還是挺自由的。
然而,你不生,我不生,隨著現有居民慢慢步入老年, 人口「斷檔」問題也就日漸突出。
於是,如何提高出生率,如何讓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在生娃這件事上變得積極一些,不少地區各出奇招。
為了鼓勵生育率,各地做了哪些努力?
說起各地鼓勵生育率的政策,其實還是蠻有意思的。
年輕人不都喊著「生育負擔大」嗎?那就出台一些能 減輕家庭負擔 的可行之策,來提升大家的生育意願吧。
最為突出的,毫無疑問是湖北天門。
這個位於江漢平原的城市,考慮得確實全面又細致,不僅考慮到了年輕人在生育過程中面臨的經濟壓力,更兼顧了住房、育兒等多方面的現實問題,推出一系列的實用性政策。
比如, 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別享受 9.63 萬元、16.51 萬元補助。
以及,進城農民、產業工人、引進人才可享受 6 萬元購房補貼,雙職工教師、醫務人員可享受 12 萬元購房補貼, 三孩家庭疊加生育獎補政策後,最高能拿到相應更高的補貼。
此外,還有 基因篩查減免費用、分娩補助、一次性生育獎勵、產假補助 等。
同時針對幼兒托育難的問題,天門市公辦幼稚園開展 托幼一體化建設 ,提供便宜的托育服務,並試點 3 歲以下幼兒全天托育服務。生二孩、三孩的媽媽在評職稱時能享受優先申報評審等優惠,還實施 「護理老人假期制度」。
不得不說,沖著天門的這些政策,真要是有生育意願的家庭,可就真的要樂壞了,它們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更考慮到了年輕人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問題。
然而,有一說一,天門的這一政策,也還存在著一些疑慮——這麽大手筆,資金來源能跟上嗎?人口外流問題能解決嗎?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在鼓勵生育率方面,還是會顯得更為「保守」一些。
例如一向以「雞毛飛上天,老板遍地走」聞名的浙江溫州,雖然看似財大氣粗,但在生育補貼方面則是采用了「對戶籍人口發放 一次性生育補貼 ,一孩 1000 元,二孩 2000 元,三孩 3000 元」的形式。
這樣的補貼力度,似乎還不如隔壁安徽省馬鞍山市來的更「大方」,畢竟安徽馬鞍山市的政策是「二孩一次性補貼 2000 元,三孩一次性補貼 5000 元」。
於是,我們倒是有個問題可以來探討下: 真的有必要大動幹戈地去給出高額補貼,刺激生育率嗎?
從生育政策的「發展史」說起
如果是與新中國同齡或者比新中國更年長一些的長者,應該會記得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國家會宣揚 「英雄母親」「光榮母親」 ,並且出具了限制人工流產的相關法律法規,來促進人口的增加。
這是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是「缺人」的,人口基數在那兒, 不管是要搞生產還是搞建設,都缺乏人手,而且是「太缺了」。
所以,必須得讓大家多生孩子,把人口基數搞上去,這樣才能擁有足夠多的勞動力來進行大規模的建設。
但是如果按照這樣一家三四個打底,十個八個不封頂地生,那人口增長確實迅速了,可是人口壓力也就隨之而來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其實中國的人口壓力已經相當明顯了 ,資源和環境都有點難以承受,尤其是像教育、醫療、就業這「三個大頭」方面,資源更是相當稀缺,很難滿足每個有需求的人。
因此,從七十年代開始, 生育政策從鼓勵生育慢慢開始轉變為「計劃生育」。
尤其是1978年10月,國務院批轉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的會議報告中指出 「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 ;而僅僅相隔幾個月之後,1979年初,中央計生領導小組更是要求各省提出人口控制數位,以「有獎有罰,賞罰分明」的原則,對生育進行規劃。
到1980年初,中央1號檔明確指出:計劃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經濟的措施,鼓勵只生一胎。
從那時起,「只生一胎」就開始成為了中國之後3 0余年的主導性人口控制原則。
然而對人口的控制,所帶來的問題就是 年輕勞動力數量的逐步減少 ,同時因為醫療水平越來越高,生活品質也越來越好,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不少三四線小縣城甚至已經成為了「老年人根據地」,除了逢年過節會有年輕人回鄉探親,平日裏街上溜達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因此,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壓力,也為了維持勞動力市場的穩定,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必須對人口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即使現在已經 不需要重點依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獲得人口紅利了 ,也得提升生育率, 重新構建人口優勢,才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用更直白的話說:人多好辦事,但不能太多。控制在一個正常範圍內,上下稍微浮動,那就是最好的。
於是,從2016年開始,「二胎政策」來了,每對夫妻可以生兩個娃。
而2021年開始,「三胎政策」也釋出了,每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孩子。
政策來了,補貼有了,育齡夫妻要不要「放開肚子生」?
在這樣的政策之下,留給育齡夫妻的問題就不再是「能不能生」,而是「要不要生」了。
畢竟現在生娃,代價可不低。
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不同,娃們有口飯吃,有個學上就算是父母「負責」的表現了, 現在的娃,各種興趣班、提高班都算是家常便飯, 而視力、牙齒、身高這「孝子三件套」也必須得安排上。
再加上孩子們日常吃喝穿用,寒暑假得帶著到處去玩玩,見見世面,這都是「正常情況下」養一個娃需要付出的開支。
如果想要「雞娃」,那就更是沒有上限了。
一學期幾千塊、萬把塊的培訓班, 你去上,他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上,他們培養你孩子的對手——所以你讓不讓孩子上?
孩子得有個拿得出手的愛好 ,所以女孩學鋼琴、舞蹈,男孩學街舞、圍棋,一年一考級,每到考級必須「開小竈,上小課」,動不動又是大幾千沒了。
這還沒算上孩子夏令營、冬令營的費用呢,還有各種各樣的「遊學」,七七八八加起來,要養個娃,便宜的得大幾十萬,百來萬,貴的那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這樣的娃,生一個都確實挺不容易的,要生二胎真的是需要好好考慮考慮。
至於三胎……那更得考慮清楚了再生,否則生得起,養不起,也確實挺讓人焦慮的。
不過這只是一個「現狀」,對於生育決策,最終還是抓在育齡夫妻自己手裏。
生不生孩子?
自己說了算。覺得 自己的經濟狀況、職業發展、生活規劃等因素適合養育一個孩子,尤其是從心理上,已經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 ,再開始備孕生娃,這樣無論對娃、對自己,或者格局大一點兒對社會來說,都好。
生幾個孩子?
同樣也是自己說了算。雖然現在國家鼓勵生育,可以背靠政策,充分享受福利,減輕生育負擔,但是也沒有必要因為高額補貼或者是政策福利而生娃,畢竟孩子一落地,你就得為他/她的一生做好考慮,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所以,生育這件事,還是要理性考慮,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和家庭的穩定。
結語
為人父母,可能是最需要技術含量,但是最不需要門檻的一件事了。
然而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隨著文化水平的提升和國家政策帶來的福利, 當代年輕人們對於「生育」的重視程度比之父輩和祖輩都要高出不少。
畢竟,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重視,也值得好好成長。
這對於家庭來說,是希望,是傳承;對國家來說,同樣是希望和傳承。
我們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和優秀的國民,來提升綜合國力,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所以,站在國家層面,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必然是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情況下發生的,也是符合當前時代需求的;因此,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為提高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年輕人也應根據自身情況,不僅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更應理性看待生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