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對於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有什麽效果?

2023-12-12養生

中風病相當於西醫腦卒中,現代醫學在病因病機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研究表明腦卒中發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壓病、心臟疾病等高危因素。

還有以下幾點因素如生物分子因素指自身性激素、血清膽紅素等發生改變造成腦卒中,血液高凝狀態指女性處於孕期或產褥期自身身體機能發生的改變, 基因多型性因素指不明病因的腦卒中的發生尤其在青年患者中,具有傾向於腦卒中發病趨勢。

中風後肢體麻木屬於腦卒中感覺障礙中的表現, 其發病的機制主要表現為各種原因導致腦血管受損,血流動力學改變、血液狀態改變、 栓子形成堵塞腦血管,腦血管供血異常,腦組織受損壞死,損害了感覺傳導通路。

從而表現出各種感覺障礙如麻木、疼痛、感覺減退、錯位等。 感覺指由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受某種因素刺激所產生的主觀映像。

感覺的產生需要人體感受器即神經末梢和各種特化附屬結構接受刺激訊號傳導給各級中樞神經,經過各級中樞神經資訊處理後形成 。感覺形成過程稱為感覺傳導通路,都由三級神經元構成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感覺又分為特殊感覺和一般感覺。

皮質型

當大腦皮質感覺中樞受損時,常出現對側感覺障礙,由於皮質感覺區範圍廣, 當某部份區域受到損害時,出現單肢體感覺障礙。

腦幹型

當腦幹感覺中樞受損時,分離性感覺障礙主要特點表現為對側肢體的深感覺障礙 。交叉性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對側肢體的淺感覺障礙。偏身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對側軀幹感覺的消失。

西醫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

西醫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除治療原發病竈, 如調控血壓、改善腦迴圈等治療,還要對癥處理,積極改善病人感覺障礙。

治療卒中後感覺障礙患者運用經顱腦直流電刺激結合感覺訓練, 采用FMA感覺評分測定,經治療後評分改善明顯,說明經顱腦直流電刺激結合感覺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腦卒中後感覺障礙。

運用石蠟療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後 本體感覺障礙治療前後分別采用四肢本體感覺功能評分法等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

結果表明運用蠟療法結合康復訓練, 可以提高本體感覺靈敏度,增強感覺訊號,從而改善患者感覺障礙,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治療腦卒中偏身感覺障礙患者采取低頻電刺激法治療,治療後患者感覺功能恢復良好,臨床收效頗佳。

治療腦卒中後偏側感覺障礙及手功能障礙患者運用作業療法,透過在生活中刻意地訓練某種行為, 刺激患者肢體感覺使患者感覺得到正確反饋,來達到改善患者感覺障礙的目的。

中風後肢體麻木的中醫病因、病機

中風後肢體麻木相當於現代醫學中腦卒中後感覺障礙 ,經查閱資料後發現,古代典籍未有明確對應的病名,可歸屬於「不仁」、「麻木」等範疇。

中風後肢體麻木屬於中風病的並行癥,中風病病機不外乎風、火、痰、瘀、虛,由此可將中風病分為中經絡, 中臟腑,辯證分型有風陽上擾證、風痰阻絡證等,中臟腑又分為陽閉、陰閉與脫證。

中風後肢體麻木癥狀的產生與中風病病因病機關系密切,中風病特點多本虛標實,急性期多見風、火、痰、瘀搏結脈道, 致氣血執行不暢,上不濡養肌膚,則發為麻,恢復期多氣血虧虛,陰液耗損不能滋養肌膚,表現為麻木不仁。

究其病機虛則不能濡養肌膚,實則病理產物閉阻脈道,氣血執行不暢,肌膚失於滋養。主要原因應從外邪侵襲、 痰濁、瘀血內阻、情誌所傷、氣血不足、陰液虧損方面考慮。

中醫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

中藥內服是中醫治療最常見的手段, 中藥內服可根據患者自身體質及發病證型有效調整用量及藥味,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

運用內服通脈舒絡液輔助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氣虛血瘀型,觀察指標均有所改善且運用內服通脈舒絡液輔助治療更加優越,患者自身麻木感改善更加顯著。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根據不同證型運用不同中藥內服。

運用小續命東加減治療氣虛風乘型中風後肢體麻木, 運用血府逐瘀東加減治療氣滯血瘀型中風後肢體麻木,運用滌痰東加減治療氣虛痰濕型中風後肢體麻木等。

患者服用2周臨床療效頗佳。運用益氣活血化痰東加減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連續服用28天患者麻木感癥狀減輕。運用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恢復期肢體麻木, 治療後患者較未服用補陽還五湯的一組麻木癥狀改善較為明顯。

中藥外治法

中藥熏洗是中醫傳統特色療法, 大大提高了患者肢體對藥物的吸收,提高了藥物利用率。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桂枝東加減熏洗的方法, 觀察指標中醫癥候積分均降低,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均有效果。

其中對照組總有效率68.89%低於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 觀察組患者麻木癥狀改善更明顯。運用中藥離子匯入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

其運用中低頻治療儀將活血安痛酒離子匯入患肢相關腧穴裏 ,對觀察指標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等進行分析監測,治療兩周後,患者癥狀明顯改善。

運用中藥熏洗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痰瘀阻絡型中風患者肢體麻木, 加用中藥熏洗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組臨床效果更優且總有效率高於常規治療組。

運用藥物超聲透入聯合藥餅貼敷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常規治療作為對照組 ,常規治療加用藥物超聲透入聯合藥餅貼敷作為治療組,治療後對總有效率對比,治療後治療組73.33%高於對照組43.33%。

針灸治療

運用眼針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氣滯血瘀型,對照組運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加用眼針, 治療後治療組觀察指標均有所改善且優越於對照組,加用眼針後患者麻木感癥狀明顯改善。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耳針結合體針, 透過對耳部相應的反應點埋針,刺激對應的反應區結合針刺肢體有關腧穴,觀察指標Fugl-Meyer評分提高且提高更顯著, 且加用耳針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76%,不加用耳針的對照組總有效率74.36%,前者明顯高於後者。

灸法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懸灸上下肢穴位結合梅花針按序叩刺經絡。 觀察組運用懸灸上下肢穴位結合梅花針按序叩刺經絡,對照組運用常規針刺。

觀察治療前後觀察指標Fugl-Meyer評分變化, 運用懸灸上下肢穴位結合梅花針按序叩刺經絡觀察指標改善更明顯,並且總有效率也更高。 治療中風後下肢麻木患者運用足部三針隔姜灸法,對照組運用常規針刺,治療組運用針刺患側足三裏等再用隔姜灸治療。

運用BI量表評分、感覺功能障礙評分測定,數值均有所升高且高於對照組, 運用針刺患側足三裏等再用隔姜灸治療後總有效率95.56%高於常規針刺總有效率71.11%。

放血療法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手三裏等穴位沿皮透刺結合點刺十宣、氣端放血方法 ,取曲池透刺手三裏,偏歷透刺陽溪等,結合十宣、氣端點刺放血,治療後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十宣、氣端刺絡放血結合撳針埋刺麻木上下肢,采用刺絡放血結合撳針埋刺麻木上下肢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刺絡放血法一組。 治療腦卒中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點刺放血十宣結合肌肉註射腺苷鈷胺註射液。

將患者分三組,運用放血療法結合肌肉註射腺苷鈷胺總有效率91.3% 高於放血療法組總有效率72.0%高於肌肉註射腺苷鈷胺組總有效率62.5%。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點刺井穴放血結合內服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治療後加用井穴刺絡放血總有效率90.24% 高於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內服組總有效率70.73%,患者患肢麻木感減輕。

拔罐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腹針結合火罐, 治療組取氣海、關元等腹部腧穴針刺再順著陽明經拔火罐,對照組運用傳統針刺,治療組總有效率95.1%高於運用傳統針刺總有效率為79.4%。

運用滾刺結合閃罐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對照組運用常規治療, 觀察組治療沿患側上肢手三裏、曲池等穴位一線,下肢沿患側髀關、足三裏等穴位一線來回滾刺10次。

再對相關腧穴運用閃火法進行閃罐,治療後傳統針刺組總有效率為77.14%, 運用滾刺結合閃罐組總有效率為94.29%。

電針

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患者運用電針雙側頭皮指定的感覺區,采用石氏醒腦開竅針刺療法總有效率為低於電針雙側感覺區焦氏頭皮針加體針治療組, 並且觀察指標改善的沒有電針雙側感覺區焦氏頭皮針加體針治療組明顯。

井穴在治療中風病全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無論是在中風中臟腑的急救階段,還是中風中經絡恢復期乃至中風後遺癥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古今醫鑒】中指出采用三棱針針刺十二井穴放血治療中風後昏迷急救。中風昏迷與痰瘀等病理因素關系密切,痰瘀等病理因素阻滯經絡,氣血執行不暢, 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發為昏撲,井穴刺絡放血利於去除痰瘀等致病因素,疏通經脈。

使氣血執行流暢,陰陽之氣得以順接以達到促醒救急之功效。 中風後肢體麻木是中風恢復期常見並行癥,中風後肢體麻木多由外邪、情誌、痰瘀、氣血相互影響所致,針刺放血療法來源已久是中國傳統的治療方法。

【內經】中記載「宛陳則除之」便是指透過刺絡放血療法使瘀血得除、 新血得生、經絡得通已達治療目的。

井穴放血可以去除外邪、痰瘀等致病因素,疏通經絡氣血, 氣血執行通暢則可以達四末以濡養肌膚腠理,麻木癥狀得以緩解。

中風後肢體麻木主要表現為患者自身感覺患側肢體麻木尤其以肢體末端麻木明顯為表現,不僅降低患者生活品質,影響患者正常生活,並且中風後肢體麻木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疾病消極影響是巨大的, 無論給患者還是其家屬都帶來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負擔。

中風後肢體麻木產生受多種因素影響,西醫主要是因為受高危因素高血壓病、 心臟疾病等影響,使機體產生一定病理變化,導致腦卒中的發生,腦組織受損壞死,損害了感覺傳導通路,從而表現出現中風後肢體麻木。

中醫則認為外邪、情誌、痰瘀、氣血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均可導致中風後肢體麻木的形成。中風後肢體麻木治療手段各種各樣, 西醫主要有對癥處理如康復訓練、迷走神經電刺激技術等。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體麻木感覺,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單純西醫治療時間久,需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治療效果不佳。 中醫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方法有中藥內服外用,針刺、穴位註射等,方法眾多讓患者不易選擇。

十二井穴放血是傳統中醫療法,透過刺絡放血療法達到瘀血得除、新血得生、經絡得通的治療目的,井穴放血可以去除外邪、痰瘀等致病因素, 疏通經絡氣血,氣血執行通暢則可以達四末以濡養肌膚腠理,麻木癥狀得以緩解。

穴位註射與西藥甲鈷胺註射液結合, 不僅發揮了西藥的藥理作用,還具有一定的針刺作用,穴位註射甲鈷胺註射液同時將針刺的針感傳入中樞神經 ,促進機體進行生理性自我調節,改善局部組織血液迴圈,同時可以使損傷的神經得以修復,從而起到改善麻木感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 用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與常規針刺治療相比較,對比其治療前後觀察量表評分。

對比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組與常規針刺組對中風後肢體麻木的臨床療效,評價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的幹預治療作用。

以此為臨床提供一種治療本病的最佳化方案,擴大井穴放血結合穴位註射治療中風後肢體麻木的臨床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