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藥王孫思邈的6句長壽訣,句句良言,字字經典,最好背下來

2024-07-15養生

藥王孫思邈有雲:「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

意思是,一個人壽命長短並非上天註定,而是由自身修為的高低來決定。

其實,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更多取決於內部狀態,而非外部環境。

積極養生,既可預防疾病,又能延年益壽,從而收獲更加多彩的人生體驗。

至於養生方式,孫思邈的六句箴言,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參悟其中含義,便可知曉養生的關鍵所在。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

譯文:養生的法門,在於小有活動,卻又不過度勞累。

古人說,人閑百病生,百忙解千愁。

一個人太閑,就會導致精神空虛,身體懈怠,因而日漸虛弱,招致疾病。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動起來,專註當下。

但不少人走向另一極端,任由忙碌透支自己,結果把身體拖垮,前功盡棄。

三國時代,蜀漢北伐期間,諸葛亮日夜操勞,事必躬親,經常吃不下也睡不好。

司馬懿從降卒口中得知此事後,很是得意,斷言諸葛亮已是風中殘燭,命不久矣。後來果然不出他所料,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享年僅54歲。

司馬懿正是看準諸葛亮的病態作息,才作出了精準論斷。

常言道:過猶不及。

人這一生,再忙也得有個限度。忙碌是為了讓生活更好,可是忙到臥病在床,豈不是得不償失。

因忙碌而充實雖好,卻也要警惕身心崩潰的危險。

○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

譯文:一個人不懂得積善行德,即便服用靈丹瓊漿,也無法延年益壽。

【格言林壁】有言:「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謙虛來培養自己的心性,用道德來養護自己的身體。

當今社會,養生之術五花八門,數不勝數。但大多數人忽略了一個事實:養生以養心為首,修身以修德為先。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自幼得一位算命先生指點,按部就班地度過二十余年光陰。

依照預言,他自知將來升遷無望,膝下無子,並且活不過五十三歲,於是渾渾噩噩,每天恍惚度日。

後經雲谷禪師開導後,他終於醒悟,往後克制私欲,堅持日行一善,竭盡所能為百姓造福,於是順利挺過五十三歲大關,於若幹年後兒孫滿堂。

【周書】有言:「無命無常,修德為要。」事實上,最好的養生,就是保養心性,培養德行。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方可安然處世,左右逢源,獲得他人支持與愛戴。

人生在世,無往不利,自然精神百倍,百病不侵。

○淡然無味,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藥。

譯文:內心恬淡清靜,精純元氣自然豐滿,就是長命百歲最好的藥。

【道德經】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物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花花世界令人盲目,靡靡之音讓人頹唐,山珍海味令人失味,縱情享樂令人癲狂,稀世珍品令人敗德。

這個世界,誘惑太多,導致欲望泛濫不止。唯有清心寡欲,淡然處世,才能保全身心,不被外物所擾。

50歲那年,白居易因墜馬傷了腰腿,不得不辭官歸隱,靜心養病。

那時常有人登門拜訪,許以厚利請他出山,或重金求墨寶,但都被白居易拒之門外。

養病的日子裏,他每天都在院中打坐,讀書,曬太陽。

心中無事,精神愉悅,於是白居易的傷很快就恢復了。

後來他更是活到75歲,放眼全唐都是難得一見的高壽老人。

莊子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欲望過多,人就會缺失靈性和智慧,不能長久存世。

因此人應當節欲,使內心安寧,否則就會被妄念奪走生機。

欲望少了,內在清靜,人自然就舒坦了。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譯文:維持生命、強健身體必須依賴於食物。

俗話說:病從口入。

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便會損傷脾胃,使其運化功能受阻,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所以,合理膳食,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大文豪蘇軾,在文學上登峰造極,在飲食方面也頗有造詣。

他很重視飲食健康,每餐不過一飯一菜,絕不過飽,即便朋友來訪,也最多準備三個菜。

每次赴宴,如果對方備下滿桌菜肴,有大魚大肉,譚寧可不去。

依靠這個習慣,蘇軾得以養精蓄銳,從而避免貶謫路上積勞成疾,

【本草綱目】說:「飲食不節,傷人頃刻。」

意思是,飲食沒有節制,則無異於自傷性命。

克制對食物的貪婪,就是在預防疾病。

飲食不節制,花再多功夫去養生,也是徒勞。

○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知足自慎

譯文:天道有盈余虧損,人道有艱難危險,自己日常不夠謹慎,則無法救濟身心。所以保全性命必先知足謹慎。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人其實很脆弱,經不起多少損傷與打擊。

如果不註重自我養護,那麽等到意外出現,後果將不堪設想。

只有學會知足知止,才能在危機來臨時,扛得起,立得住。

東漢末年,曹、劉、孫三家爭奪天下,最終卻是司馬懿成為最大贏家。

在人均壽命僅有25歲的三國,司馬懿足足活到73歲。

他之所以長壽,是因為懂得克制,見好就收,從不爭強好勝。

無論是對陣諸葛亮,還是與曹魏勛貴權鬥,司馬懿永遠是慎之又慎,絕不失控,所以沒有大災。

生活上,他不戀女色,常練五禽戲,因此沒有大病。既懂養生,又懂隱忍,豈會不能長生。

【論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忍耐,大局就會混亂。

其實養生也是如此,生活上不加以克制,總是隨心所欲,不出幾年,多半會病痛纏身,苦不堪言。

只有從小處著手,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譯文:流水不發臭,常轉的門軸不會爛,是因為水和門處於運動狀態。

古人雲:「常動,則筋骨疏,氣脈舒。」

經常運動,則筋骨活絡,氣脈舒張。

可見,在抗衰老方面,運動必不可少。

歷史上,孔子除了擅長講學,還喜歡騎射,駕駛馬車,而這些事無一不是重體力活。

周遊列國時,孔子一行幾度身陷囹圄,弟子們叫苦不叠,唯獨孔子平心靜氣,甚至載歌載舞,完全不像六十余歲的老人。

說到底,是強壯的體魄,讓他可以承受巨大壓力而不倒。

而健碩的身體,又孕育強大心靈,從而讓孔子身處險境,卻能鎮定自若。

俗話說:「運動好比靈芝藥,何苦去把仙方找。」

靠運動就能強身健體,又何必在醫藥上花費大把金錢。

經常活動,養成習慣,對於身心,都是極好的。

孫思邈說:「形體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災。」

身體上的疾病可以治愈,天地之間的災禍可以消除。

誠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但只要遵循「道」,就能趨吉避兇,安然無恙。

生命也是如此,遵循養生之道,損有余,補不足,便可少受或免受疾病之苦。

日常保養身心,凡事有度,才能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作者 | 幕燈·白桃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