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本草綱目】故事:蘿蔔下氣消食

2024-07-06養生

蘿蔔下氣消食的故事

[時珍曰]:萊菔根、葉同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洞微誌】雲∶齊州有人病狂,雲夢中見紅裳女子引入宮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雲∶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蘿蔔火吾宮。有一道士雲∶此犯大麥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醫經】言蘿蔔制面毒,故曰「火吾宮」。火者,毀也。遂以藥並蘿蔔治之果愈。

---【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萊菔「發明」

中文釋義

關於萊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述了【洞微誌】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在古時的齊州地域,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心境時而癲狂,時而憂郁,多方治療均無效果。一天,他夢中出現了一個穿著紅裙的少女,邀請他踏入一座宮殿。在那裏,一個頤指氣使的姑奶奶命令他唱歌。於是,他每日唱著同一首歌:「五靈樓閣結構玲瓏剔透、裝飾堂皇。天上的府邸仿若此處而建。眼前如此絢麗景致,卻令我心緒紛亂,無法言說心中之郁結。一顆蘿蔔竟將宮殿焚毀。」夢醒後他問了很多高人,皆不知何意,一日遇見一位道士,他便再次講了他奇怪的夢境,道士聽後告訴他,你的疾病是因為吃太多麥面了,你夢見的宮殿就是你的病,那位少女是人體五臟之心,姑奶奶是人體五臟之脾。【醫經】中有記載蘿蔔可治面食過多所致不適。火象征著淪陷,這「一丸蘿蔔火吾宮」就是說蘿蔔可以治好你的這個病。於是給他一些藥物和蘿蔔同時服用,結果他的病情果然好轉,治療一段時間後痊愈了。

李時珍認為,萊菔的根、葉功效相同,但生熟功效不同。生食升氣、止渴,熟食下氣、消谷。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大抵是由於食面過多,食積化熱,熱擾心神,出現癲狂的癥狀,而萊菔既能消食化積,又能降氣化痰,再配合相應的藥物共同治療,這位患者最終戰勝疾病,重拾生活的美好。

蘿蔔得名

蘿蔔,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新鮮根。冬季挖取鮮根,去莖葉,洗凈入藥或食用。蘿蔔最早稱為萊菔,在古籍中,萊菔的別稱非常多,蘆萉(【爾雅】),蘆菔(【說文】),雹葖(【漢書註】),紫菘(【唐本草】),蘿蔔(孟詵)等。」

最早將其命名為蘿蔔的是唐代的食療專家孟詵,是人們在食用過程中對其的發音由「萊菔」的音簡化轉變而成,「蘿蔔」(「蔔」音福)作為萊菔的俗稱開始廣泛使用。

對萊菔的諸多名稱,李時珍有自己的見解。「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萊菔乃根名,上古謂之蘆萉,中古轉為萊菔,後世訛為蘿蔔,…陸佃乃言萊菔能制面毒,是來麰之所服,以菔音服,蓋亦就文起義耳。」可見,萊菔的名稱與其功效有一定關系。

白蘿蔔與紅蘿蔔

白蘿蔔

本文介紹的蘿蔔是十字花科蘿蔔屬的白蘿蔔,起源於中國。中國、日本及北韓半島等東亞地區主要栽培大型蘿蔔,中國的蘿蔔品種更為豐富。早期中國的蘿蔔主要為紫花大根的秋冬蘿蔔,皮肉均白或紅皮白肉。隨著時間的推移,蘿蔔栽培逐漸發展出不同顏色和形態的品種,按皮色及肉色可分為紅皮、綠皮、白皮、紅肉、綠肉等不同型別。

紅蘿蔔

在中國的菜市上還有一種胡蘿蔔,屬於傘形科胡蘿蔔屬植物,起源於西亞。【本草綱目】中記載:「元時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蔔,故名。」胡蘿蔔最初可能因其天然香味吸引人類采集利用。早期栽培的胡蘿蔔可能為黃色或紫色,而我們現在常見的橙色胡蘿蔔是在17世紀荷蘭選育出來的,富含橙色胡蘿蔔素,營養豐富。

為什麽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蘿蔔是一味深受百姓歡迎的藥食兩用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關於蘿蔔的諺語,比如「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出了地,藥鋪無生意」。在中醫養生理念中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為何在春夏要養陽,在秋冬卻要養陰呢?春夏氣溫升高,人們傾向於追求涼爽,喜歡冰冷食物和飲料,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這容易損害脾胃,傷害陽氣。而秋冬氣溫下降,人們攝入熱量較多的食物,容易導致牙齦腫脹、口腔潰瘍,故需註意養陰。

因此,「冬吃蘿蔔夏吃姜」這句諺語應運而生。蘿蔔性涼,姜性溫。夏日炎熱,陽氣外表,胃部虛寒,因此需要食用姜來溫暖脾胃,生姜能溫中散寒,且有消痰作用。在氣候炎熱時,唾液和胃液分泌減少,影響食欲,而食用生姜可增進食欲。相應地,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傾向於進食高熱量食物來保暖,但易導致氣血壅滯,因此食用清熱祛痰、消食通氣的蘿蔔來避免積熱產生。

蘿蔔不能與人參同吃?

民間仍廣泛流傳著「服用人參同時不宜吃蘿蔔」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蘿蔔破氣,人參補氣,兩者功效相反,同時使用會相互抵觸,降低人參的藥效。但這種觀點並沒有古代醫籍的記載和現代套用的證明。如明代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綱目】、養生類著作【養生類要】等,對服食禁忌有全面記載,但並未提及人參忌蘿蔔。

相反,古籍中卻存在著人參與蘿蔔同用治病的例項,如【本草綱目】轉載【三因方】用人參、黃芪研末,紅皮大蘿蔔蘸食,治陰虛血尿,治沙淋、石淋等疾病。明代醫家傅青主也以人參配蘿蔔治療倒飽中滿、氣虛、食不消化等疾病。人參補正氣、元氣,而蘿蔔則具有破胃腸脹邪氣的功效。邪去正安,二者相輔相成。因此,人參與蘿蔔並非不能配伍,吃人參時可以吃蘿蔔。

蘿蔔的功效

中醫認為,蘿蔔味辛甘、性涼,有消食順氣、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瘀、利尿、止渴和補虛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胃脘脹滿,咳嗽痰多,胸悶氣喘,傷風感冒等癥。

蘿蔔能消食化熱,去邪熱氣,還能清熱生津止渴,可用於熱病口渴或消渴多飲,蘿蔔汁可防止膽石形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蘿蔔、胡蘿蔔均有能分解和清除強致癌物--亞硝胺的功用,能促使致癌前期病變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蘿蔔的藥食兩用

蘿蔔也是民間秋冬之時的家常蔬菜,蘿蔔上部甘甜少辣味,至尾部辣味漸增,皮薄、肉多、清脆、甘甜、水多,營養價值較高,元代詩人許有壬的「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描述了蘿蔔的口感,表達了自己對蘿蔔酥脆口感的認同和贊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蘿蔔的食用是贊美有加的,他指出「(蘿蔔)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及一定數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如鈣、磷、鐵等,可以改善貧血、幹眼癥和皮膚角質化過度等多種疾病。

蘿蔔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磷、鐵、硫等無機鹽類,常吃生蘿蔔可預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喉痛及白喉等疾病。

蘿蔔中稍帶辣味成分的芥子油有促進腸胃蠕動功能,使人增加食欲。

蘿蔔中的澱粉酶、氧化酶等酶類及膳食纖維亦有助消化、通大便的功能,還可促進食物中的澱粉、脂肪分解使之得到充分吸收。

此外蘿蔔食用還有清熱化痰、調節血壓等功效。制成多種菜品,暢銷海外,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蘿蔔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

蘿蔔的化學成分復雜,所含糖分主要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份還含有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龍膽酸、羥基苯甲酸和多種胺基酸。鮮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維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鈣的良好來源。又含萊菔苷,含錳0.41毫克%,硼約7毫克%(幹重)。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蘿蔔的醇萃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別是對革蘭氏陽性細菌較敏感;

2.降脂作用:

萊菔酶萃取物能夠顯著降低四氯化碳處理大鼠的TC和TG水平。萊菔葉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減重並降低體脂率,白蘿蔔中含有大量的澱粉酶,氧化酶,可以促進脂肪代謝,從而起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

3.對消化道功能作用:

萊菔萃取物有促進大鼠胃排空作用以及腸的推進作用,並存在一定的劑量—效應關系;並且可以透過調節回腸肌電慢波活動,對大鼠實驗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有一定作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對腸梗阻大鼠的胃腸動力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4.其他作用:

萊菔還有抗氧化、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可防止膽石形成

民間偏方

蘿蔔在民間常用於食療,如:

治結核性、粘連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

白蘿蔔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劑,一次服完。

治肺結核咯血:

紅色大蘿蔔1000g,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時,除去殘渣,再加入明礬9g,蜂蜜90g,每日二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50毫升。

治療反胃嘔吐︰

蘿蔔切片,用蜂蜜浸潤,細細嚼咽。

治偏正頭痛:

生蘿蔔汁一蜆殼,仰臥,隨左右註鼻中。

治失音不語:

蘿蔔生搗汁,入姜汁同服。

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將蘿蔔用水洗凈,以酒精擦拭消毒後剁成泥狀,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紗布包成紗布卷,一端系以長線,作陰道塞劑。上藥時先用1/5000過錳酸鉀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拭幹後,將蘿蔔泥紗布卷放入陰道內,線頭露於陰道外。每天1次。

治腳氣走痛:

用蘿蔔煎湯洗之,還可將蘿蔔曬幹打成粉末,鋪在襪子裏。

治消渴口幹:

蘿蔔絞汁一升,飲之。

使用註意

蘿蔔不可多食:據【本經逢原】載:蘿蔔"脾胃虛寒,食不化者勿食。"多食動氣,服用生姜可以緩解。

作者介紹

楊燦佳 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藥學部 中藥師

梅全喜 主任中藥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藥學部顧問,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特聘教授、藥學部學科帶頭人、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會長。

作者: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 楊燦佳 梅全喜

稽核編輯:荊州市中心醫院 藥學部 劉開飛

美術設計:EBLAST 劉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