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為457萬例,癌癥死亡人數約300萬人,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
令人驚訝的是,和中國一樣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當年癌癥新發病例為132萬例,癌癥死亡人數約為85萬。這樣一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發現,雖然人口基數差不多,但中國的癌癥形勢更加不容樂觀。
最近幾年,伴隨著各類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出,網路上也開始出現一種說法,說中國之所以癌癥高發,和味精有關。對於這個說法,其實很多網友都是深信不疑的,甚至在此情況下有網友呼籲大家不要再吃味精了,那麽中國癌癥高發真的和味精有關系嗎?
中國癌癥高發,都是味精惹的禍?
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美國的一個華裔醫生,當時他覺得過多攝入味精會增加患癌的風險。之所以他會這麽覺得,是因為他在當地的中餐館用餐後,每次都會有心跳加速、四肢無力和頸部麻痹感,所以他覺得味精有致癌風險。久而久之,這種說法被傳得神乎其神,甚至演變成了「味精不能吃,不然會致癌。」
我們再來看看味精的主要化學成分谷胺酸鈉,作為純糧食制成的調味品,其原料為大米和玉米澱粉。
除了味精,在我們日常的很多用品上都能見到谷胺酸鈉的影子,比如葡萄和海帶等食物。
即使是這樣,很多人還是覺得味精致癌,這是因為坊間一直有種說法「谷胺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會產生焦谷胺酸鈉,焦谷胺酸鈉有毒還致癌。」
首先,焦谷胺酸鈉對我們身體是沒有傷害的,毒性很低,且壓根就不在「致癌物名單」裏。其次,味精遇熱後不一定會產生焦谷胺酸鈉,只有谷胺酸鈉達到特定溫度才會析出焦谷胺酸鈉。
更重要的是,焦谷胺酸鈉在我們平時的生活領域也很常見,比如不少化妝品在生產制造時就用到了焦谷胺酸鈉。
要當心致癌的,是這5種!
①發黴的食物
在發黴的筷子、砧板;發苦的堅果;發黴的花生或玉米;發黴的茶葉;過期或者變質的食用油;劣質的芝麻醬;變質的米飯或饅頭等主食中,均可能出現黃曲黴毒素的身影。黃曲黴毒素能導致肝癌和其他癌癥,研究表明1mg的黃曲黴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癥發生,成年人一次性攝入20mg的黃曲黴毒素就可導致死亡。
②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這個詞可能很多人聽起來覺得陌生,其實它可是早餐裏的「熱門選手」,比如香腸、火腿、培根和肉罐頭等,都屬於加工肉類。
這些食物吃起來很方便,而且味道也不錯,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殊不知,早在2016年世衛組織就將加工肉類列為了「1類致癌物」。
1類致癌物,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了,就是已經明確了會導致癌癥。所以,加工肉類不要長期吃。
③酒精飲料
為什麽我不說酒,而是要說酒精飲料呢?因為現在伴隨著含酒精飲料的出現,很多原本不喝酒的人,慢慢也迷上了酒精。如果你也喜歡喝酒或者喝酒精飲料,那不妨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全球有74萬例新發癌癥要歸結於酒精。2017年一年,中國因為飲酒而導致死亡的人數為67.03萬。
我們在飲酒後人體會代謝出乙醛,這個這個乙醛可不是好東西,會導致飲酒者血管舒張,我們最常見的喝酒以後臉紅了,就是這樣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飲酒者還會出現惡心和心跳過速等神經系統癥狀。
除此之外,還會結合DNA,進而誘發DNA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這時,就可能導致細胞死亡,並增加癌變的機率!
④腌制食物
腌制食品,含鹽量較高,很容易升高血壓。如果我們平時腌制時不規範,就很容易出現亞硝酸鹽超標的情況。所以,在最新一版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中,就已經將腌制食品列入了1類致癌物。
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就會轉化成亞硝胺,這個亞硝胺不是「善茬」,也屬於一類致癌物,會增加肝癌和消化道癌等多種癌癥發生的風險。
⑤含糖飲料
世衛組織曾調查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裏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形成牙菌斑。除此之外,過多的糖分進入人體後,血糖含量過高會引起眼內房水、晶體滲透壓的改變。如果房水的滲透壓低於晶體的滲透壓時,房水就會進入晶體內,改變晶體形狀,有可能會誘發近視或加重近視。
另外,吃糖太多會搶走人體內的膠原蛋白,使得皮膚的彈性變差,甚至出現皺紋和斑點,尤其是白砂糖等精制糖。
最後,我想說一句,對於癌癥目前醫學界並沒有找出其明確的發病機制,所以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平時盡量遠離那些致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