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中國造紙學會蔡倫獎公示;南開團隊讓Sora提速10多倍;科學家開發出會微笑回應的機器人……

2024-03-30推薦

3月29日

農歷二月二十 星期五

科協動態

3月28日,中國造紙學會公示第五屆中國造紙學會蔡倫獎獲獎名單。

3月28日,由中國地理學會等主辦的「新蟻族杯」第七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啟動報名。

3月27日,由中國電腦學會主辦的2024中國電腦大會啟動會在京舉行,大會主題確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計算引領未來」。

3月24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線上舉辦第一期海外青年雲講堂。

3月22-24日,「中國電子學會青年科學家論壇之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青年年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3月26日,陜西省第三十二屆「科技之春」宣傳月主場示範活動在鹹陽市舉辦。

3月26日,「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專題片第二季先發儀式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出席活動。

3月26日,2024年浙江省科協所屬學會秘書長培訓班在杭州市舉辦。

3月22-28日,在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之際,遼寧省科協和遼寧省水利廳聯合舉辦遼寧省節水產業成果展,展覽在遼寧省科技館展出。

3月25-29日,新疆科協組織農牧業專家赴和田地區組織實施2024年新疆科協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和助力示範)活動。

科技動態

國內

近日,南開大學、南開國際先進研究院(深圳福田)教授程明明團隊一項國際聯合研究成果MDT,相比Sora核心元件DiT訓練速度提升10倍以上,再次重新整理SoTA(最佳)影像生成品質和學習速度,實作了Image Net benchmark(大型影像分類數據集效能測試)上1.58的FID score(圖片品質的度量),超過Meta、Nvidia等知名公司提出的模型。研究團隊已將MDT原始碼全部開放。

3月28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返回三亞,完成首次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任務。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頭像「復原圖」及相關考古成果3月28日正式公布,這是中國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復原古代帝王容貌。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傑團隊利用極端條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術,首次觀察到重力子激發,即重力子在凝聚態物質中的新奇準粒子。相關研究3月28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據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3月28日訊息,透過對嫦娥五號月壤顆粒開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隕石撞擊坑中發現一系列含鈦的蒸發沈積顆粒,這是此前未被辨識的太空風化產物。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天文學】。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於欣格帶領團隊透過三維定向汗液輸運技術,開發出透氣、透汗和高整合度的柔性電子器件,可實作7天連續舒適佩戴以及生理訊號穩定監測,為長期、舒適的可穿戴電子裝置提供了設計思路。3月28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地土壤健康培育與功能提升團隊揭示了全球增溫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量的變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環境科學】和【植物與土壤】上。

在浙江省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富陽分局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北京林業大學等機構單位開展的全域生物多樣性調查中,杭州市富陽區發現一新物種——天鐘山泡頭菌。這是一種外形像酒杯狀泡頭菌真菌新物種,因其首次在天鐘山被發現,因而被命名為天鐘山泡頭菌。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真菌學國際權威期刊【Mycology】。

國際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創造了一個名為「Emo」的機器人,它可以提前一秒鐘預判某人是否會微笑,並回以微笑。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能夠使機器人的互動更加逼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機器人】。

【自然】雜誌3月2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全球暖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格陵蘭和南極洲的融冰可能讓地球角速度減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為此,協調世界時(UTC)可能比原來晚3年才需要添加一個負「閏秒」。

據【自然】網站3月2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年老小鼠的免疫系統透過一種抗體療法回到了更年輕狀態。這種方法靶向異常的衰老幹細胞,能重新平衡血細胞生成,並減少年齡相關的免疫功能下降。未來將開展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以確定這種方法是否適用於人類。

西班牙天文研究所科學家團隊利用星震學技術,對橙矮星印第安ε開展研究,探測到迄今已知最微小的「星震」。這種恒星振蕩有助科學家了解恒星內部的情況,正如地震能揭示地球內部奧秘一樣。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

美國艾伯特·愛因史坦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DNA損傷和腦部炎癥,就無法形成長期記憶。這一發現3月28日線上發表於【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