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35歲就有類風濕關節炎?醫生提醒:身體與關節的「持久戰」

2024-10-07推薦

李先生,今年35歲,剛剛步入事業的高峰期,但卻總感覺手腕、膝蓋關節隱隱作痛,尤其是早晨起床後,關節僵硬得厲害,手指活動也不靈活。

他一度以為是工作勞累,沒太在意。但疼痛逐漸加重,最終不得不去醫院就診。

醫生確診他為 類風濕關節炎(RA) 。李先生感到非常困惑,自己還年輕,怎麽會得這種常見於老年人的病?

醫生解釋道,類風濕關節炎並不僅僅是「老年病」,它是一種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需要長期管理和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中的「多面手」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 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它的發生源於 免疫系統的異常攻擊 。在健康人體內,免疫系統通常負責抵抗外來的病菌和病毒,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免疫系統誤將自己的 關節滑膜 視為「敵人」,對其發起攻擊,導致關節滑膜的 慢性炎癥 損傷

長期的炎癥會導致關節軟骨、骨組織被逐步破壞,最後導致 關節變形 功能喪失

與骨關節炎不同,類風濕關節炎不僅僅是關節的「磨損」,它是一種復雜的 系統性疾病 ,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影響全身其他器官,如 心臟、肺部和眼睛

年輕人也會得類風濕關節炎?

盡管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就不會患病。

實際上, 類風濕關節炎常見的發病年齡為25-50歲 ,正是許多人事業和家庭的高峰期。

這意味著,像李先生這樣的年輕患者在發現關節疼痛、腫脹等早期癥狀時,往往容易忽視或誤認為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暫時性不適,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大約為 0.3%-0.4% ,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2到3倍。

研究表明, 家族史、吸煙 某些感染 可能增加發病的風險。因此,即使是年輕人,也需要警惕這種隱蔽的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癥狀

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並非一夜之間就顯現,通常是 逐步加重 的。以下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幾個典型表現:

  • 關節疼痛和腫脹 :通常首先出現在小關節(如手指、手腕、腳趾等),並伴有對稱性。即兩側關節同時出現癥狀。

  • 晨僵 :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典型特點是 晨起關節僵硬 ,持續至少30分鐘甚至更久。活動後癥狀會有所緩解。

  • 關節變形 :隨著疾病的進展,受累關節可能逐漸出現 畸形和功能障礙 ,如手指變形、關節活動受限等。

  • 全身癥狀 :除關節癥狀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還可能出現 疲勞、發熱、體重減輕 等全身性癥狀,病情嚴重時甚至會累及 心臟、肺部、眼睛 等器官。

  • 類風濕關節炎的長期危害

    如果類風濕關節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不僅關節會受到損害,還可能出現多系統並行癥。比如,慢性炎癥狀態可能導致 動脈硬化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肺部也可能因為長期炎癥發生 纖維化 ,影響呼吸功能。此外,類風濕關節炎還可能引起眼睛的炎癥,導致 幹眼癥 鞏膜炎 ,嚴重時會影響視力。

    最令人擔憂的是,類風濕關節炎一旦進入晚期,會導致關節嚴重損傷和變形,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面臨 殘疾 的風險。因此,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策略

    盡管類風濕關節炎無法根治,但 及早幹預和合理治療 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減輕關節損傷,幫助患者保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核心。以下是幾類常用的藥物:

  •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這類藥物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和炎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然而,NSAIDs只能緩解癥狀,無法阻止疾病進展,長期使用還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如 胃腸道不適、腎功能損害 等,因此應謹慎使用。

  • 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 :DMARDs是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 基礎藥物 ,能夠減緩關節破壞,控制疾病進展。最常用的DMARDs藥物是 甲氨蝶呤(MTX) ,此外還有 來氟米特 等。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人化的用藥方案。

  • 糖皮質激素 :在急性發作期或癥狀特別嚴重時,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迅速減輕炎癥,但不宜長期使用,因為可能帶來 骨質疏松、感染風險增加 等副作用。

  • 2. 生活方式管理

    除了藥物治療, 生活方式的管理 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長期健康也至關重要。患者應避免 長時間的關節負重 ,可以嘗試使用一些 輔助工具 (如手杖、護膝)來減少關節壓力。

    同時,適當的 關節鍛煉 有助於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力量。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進行 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如遊泳、散步等,這類運動能夠改善關節功能,減少僵硬和疼痛。

    3. 定期復查與隨訪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進行 血液檢查和影像學評估 ,以監測病情變化。特別是使用 DMARDs或生物制劑 的患者,需要密切監測藥物的副作用和療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飲食調節 :有研究表明,富含 歐米伽-3脂肪酸 的飲食(如魚類、亞麻籽油等)可能有助於減輕關節炎癥。此外,避免高糖、高脂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也有助於減輕關節負擔。

  • 避免關節過度使用 :合理規劃日常活動,避免長時間站立或提重物,減輕關節的負擔。

  • 心理調適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經歷 心理壓力 焦慮 。適當的心理支持,如參加患者互助小組或咨詢心理醫生,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帶來的挑戰。

  • 結語

    類風濕關節炎並非一種絕癥,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 早期診斷、規範治療 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依然能夠保持高品質的生活。對於那些已經出現早期癥狀的人群,及時就醫、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將大大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希望更多人能夠正視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發現、積極應對,讓生活回歸健康的軌域。

    #國慶出行健康指南#